当前课程知识点: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 >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 >  5.2,谢林哲学 >  谢林哲学

返回《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谢林哲学在线视频

谢林哲学

下一节:黑格尔哲学(一)

返回《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谢林哲学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西方哲学课的内容

在这一讲里

我们向大家介绍谢林的哲学

谢林是德国古典哲学当中

非常重要的一位哲学家

他也是在康德与黑格尔哲学之间

对黑格尔哲学的产生

发挥过重要影响的德国哲学家

他与黑格尔 费希特

前后都有许多的交集关系

这里我们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谢林的生平情况

谢林是在1775年出生在

维腾堡公国的一个小城叫列翁堡

1784年的时候

他进入了努庭根的拉丁文的学校就读

1790年

进入了图宾根神学院来就读哲学和神学

他当时

是与黑格尔 荷尔德林

这些后来成为重要的哲学家和诗人的

这些伟大的人物

他们是同室的同学

1795年

毕业以后在雷比西曾经做过家庭教师

1798年

在歌德的帮助下进入了耶拿大学

成为耶拿大学的编外教授

并且讲授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

这段时间

他的哲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开始形成自己的哲学思想

1800年的时候

他开始发表了自己最重要的著作就是

《先验唯心论体系》

这个时候可以看出

他的哲学体系已经得到确立

并且开始成为黑格尔哲学的一个先驱

1801年发表了对自我哲学体系的阐述

并且在这一年帮助黑格尔

在耶拿谋得了教职

他们共同还编纂了《哲学评论》杂志

1803年的时候

他被提名为维尔茨堡大学的教授

开始讲授《科学研究的方法》这门课程

1805年写就了

《阐述自然哲学与改良过的

费希特学说之真正关系》

这本著作

公开的表达了与费希特哲学的决裂

1820年担任了埃尔兰根大学的教授

并且随后不久担任了国家科学中心的总监

以及巴伐利亚科学院的院长

1827年开始担任慕尼黑大学的教授

在1841年的时候

由于黑格尔的去世

他被征召到了柏林

来担任黑格尔留下的哲学教席

当时听他课的有克尔凯郭尔

恩格斯以及巴枯宁等

这些后来重要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1842年他担任了普鲁士科学院的院士

以及普鲁士的政府枢密顾问

在1854年的时候

在瑞士的格拉斯湖去世

谢林在他一生当中出版的著作其实并不是太多

那么在这里我们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他这几本被翻译成中文的著作

它的主要代表作就是《先验唯心论体系》

在这本书里

他全面的阐释了自己的哲学

尤其是与费希特哲学或者与康德哲学之间的

重要区别

另外他在《艺术哲学》这本书里面表达了自己

关于艺术的基本观点

还有他早期的《布鲁诺对话》以及

《对人类自由的本质

及其相关对象的哲学研究》这些著作

那么今天也都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可以供大家来了解谢林的哲学

好 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谢林的哲学思想包含的内容

其实整个的心灵的世界的发展过程

从耶拿到慕尼黑然后再到柏林

那么他这个时间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

从先验哲学到同一哲学

最后进入到启示哲学的

这样一个发展过程

那么其实就是从1795年开始到1800年

那么我们通常把这个时间叫做一个

早年的先验观念论跟自然哲学的时期

这段时期里面

我们知道在1800年

他所出版的关于《先验唯心论体系》这本书

标志着他哲学思想的诞生

在1806年到1807年

那么他出版的《艺术哲学》这样的著作

表示他的同一性的体系开始建立

1809年到1827年

他确认了自己关于自由与历史哲学的讨论

从1827年一直到他去世

他开始形成他所谓肯定的哲学

或者叫做启示的哲学这一部分的哲学思想

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

他对费希特哲学的一个批判

因为我们前面讲到

谢林最初是同意费希特的许多哲学观点

特别是认为哲学应该是从最高的统一原则出发

按照逻辑的必然性推演出来一套哲学体系

但是他很快也发现了费希特思想的困难

因为在他看来

费希特虽然消除了康德的二元论

抛弃了物自体的观念

以绝对自我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知识学体系

但是他的哲学体系里面却缺少一个坚实的基础

因为在自我之外

仍有一个无法克服的自然或者客观的世界

大家还记得

其实在这里面它所强调了这个所谓的这个

自然或者客观的世界

就是费希特所说的那个非我的存在

那么对谢林来说

绝对自我不应当充当哲学的最高原则

因为他首先不断的要受到一个非我的这个限制

所以他反对费希特的哲学

是因为费希特以非我来规定自我

这首先表达了其实费希特哲学的一个不彻底性

很有意思的是

费希特在反对康德的时候

也用同样的话语来指责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

谢林他认为费希特的不彻底

是因为有了非我的存在

而使得自我变得不纯粹了

谢林在改造斯宾诺莎实体学说的基础之上

他是以自然哲学的体系

来弥补费希特知识学的缺陷

因而建立了一个

所谓客观的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那我们来看一下

这套哲学体系包含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他认为一切知识都应当以客观的东西

与主观的东西的一致性为基础

而他认为这种直接的一致性

或者叫作同一性应当存在于

自我意识之中

但是这种自我意识

是先验哲学的出发点

是对客观东西的意识

而一切关于客观事物的意识

不过是自我意识活动的一个限制而已

因而在这里

自我意识概念里面

它与费希特不同的是在于

他不认为这个自我意识

是费希特所说的那个

所谓的绝对的自我概念

而认为这个自我意识里面

应该刨除这个自我本身而凸显绝对本身

因为自我它也包含了非我的存在

而绝对是不包含非我的

因而谢林的哲学反对费希特的根据

是在于他以绝对为出发点

而不再以自我为出发点

我想或许我们能够通过这个方式来理解

谢林所给出的

所谓的绝对的概念究竟是什么

因为在他看来所谓主观的东西应当是第一位的

当然这是毫无疑问的

因为无论是费希特还是谢林

他们都认为

所谓一切主观的东西应当是第一位的

恰恰表征着我们一切的解释

都是按照所谓的主观

也就是按照意识本身

来解释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

因而一切任何真正的哲学体系

都必定是在自身之内

具有自己存在的根源

对于谢林来说先验的哲学表征着

就是这样一个绝对根据的哲学

这个绝对的根据是什么

就是按照他说这个所谓的

绝对的根据就是一个

这里的点的存在

这里所谓点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点其实讲的就是一个无差别性

因为在谢林看来

费希特所给出自我的概念

还有一个差别的东西

那个差别的东西叫作什么

叫作非我

因而非我虽然看上去是用来规定自我的

但他仍然导致了自我

变成了一个跟其他的东西相区别的对象

这一点是谢林所不允许的

所以他一定要通过

只能够通过A=A的方式

也就是只能够通过这样的一种绝对的同一性

来认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

所谓的绝对的概念的出现

他排除了一切非我的根据

因而对于谢林来说这里的A=A

其实就是什么

就是我=我

他只是在形式上说明了A自身的同一性

但是这个A=A并没有说明什么

并没有说明这个A的来源

但是我=我这是很明确的

因为这个我=我其实就是自我意识本身

因而对谢林来说

自我意识就是先验哲学的最高根据

而一切先天综合的知识都是

从这个最高的综合中得以产生的

因而我=我不需要根据推导A的来源

而只需要指出我究竟是谁

我本身是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

而我自身是没有根据的

所以这就是谢林为什么能够推出我=我的

根据是什么

或者如果他有根据的话

那就是绝对本身

绝对在这里

我们从逻辑上来说

绝对的概念就是无条件性

无条件性

你能够想象吗

一个无条件的自我的存在吗

无条件的自我存在就跟这个自我本身是同一的

但是我们不需要有一个

不同于自我的他我的存在

来规定自我而使得自我变成无条件

相反在谢林看来

如果你给了一个非我的存在

他我的存在就使得自我变成有条件的了

因而他抛开了那个费希特说给出了

那个作为自我存在对立面的非我

而完全回到了自我本身

那么这个可以看出

谢林以这样的方式反对所谓费希特的哲学

就是要说明这个哲学它叫作完全的同一的哲学

所谓同一的哲学

其实讲的就是指

我们完全可以抛开那个他我的存在

或者非我的存在

而使得自我建立在绝对之上

所以在1800年所发表的《先验唯心论体系》当中

他表明他的这个哲学

是完全可以看作是包含了一切自然哲学

或者是先验哲学在内的一种统一的哲学

所以这个哲学就叫做同一哲学

其实我们要理解

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

关于同一性的概念的解释并不完全

只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

应当说从古希腊开始

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同一性的存在

因为思维以存在的同一性

历来被看作是整个西方哲学的重要的主线

而在近代哲学当中

如何理解这种同一就变成了

一个重要的认识论问题

如果我们说古代把它看作是

一个存在论问题的话

那么到了近代它就变成了一个认识论问题

由于存在论问题我们是可以用断定的方式

甚至用逻辑的推演方式加以说明的

可是在认识论意义上我们要了解

思维以存在的关系的同一性

却只能够通过什么

只能够通过一种论证的方式

也就是通过一种给定原则的方式来说明

因而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其目的就是要说明

这样的同一是如何能够得到的

对于谢林来说

这样的同一一定是一个不需要任何论证

就可以给出的绝对的同一

所以绝对的同一概念

我们讲绝对的同一概念

其实在这里的落脚点

不是同一本身

而仍然是绝对

前面我们讲到绝对表达的什么意思

表达的是无条件性

所谓绝对就是无条件

而这里所谓绝对的同一其实就是指

主客两者之间完全没有分离的一个最初的根源

如果主客完全没有分离

那显然它就是一个无条件性的存在

因为它不需要别的事物作为它存在的根据

因而它本身是无条件的

由于它是无条件的

因而它就是可以产生一切条件的根据

注意记住这一点

一切无条件的东西它会产生一切有条件的东西

而一切有条件的东西

它就不可能带来无条件的东西

这也可以被看作哲学上的一个基本的定理

那么对谢林来说

这样无条件的东西叫什么呢

他把它另外一个命名

它就是宇宙的大全

我想当我们看到宇宙大全这个说法

我们不禁一下可以回想到中世纪哲学

因为在整个中世纪哲学里面其实强调了

就是整个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它是如何派生出万事万物的

当然谢林在这里所讲的宇宙大全的概念

并不是完全一个宗教学意义上的概念

他更多的强调的是作为万物的始点

也就是说万物产生的起点

它本身是没有差别的是无差别的存在物

所以一切事物它都存在于

这样一个宇宙大全之中

而使得什么

而使得一切事物它只能够按照宇宙大全的模式

来加以推理

因而这个宇宙大全其实在他那里

又演变成理性本身

演变成理性本身

因而理性是派生出一切主体以客体

或者是以自我 以对象存在的唯一的本源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来理解

这种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性的认识

他认为这样的认识显然它不可能

通过任何有限的规定性加以实现的

因而它只能够是一种直观的知识

我们不可能通过具体的经验的事物

来理解那个毫无差别的绝对的存在物

对吧

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

如果宇宙大全的存在是在一切主客二分之前

就存在的东西

那么我们怎么能够通过宇宙二分以后

也就是主客二分以后

所出现的事物来理解那个之前的东西呢

我们没有办法理解

就像我们前面一再强调的说

一切有根据的东西都是来自于那些

无根据的存在

而一切有根据的存在它是不可能推出

无根据的存在

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这里

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无根据的

或者说无差别的存在物只能通过什么

只能通过直观

还记得这个直观的概念吗

在康德那里这个直观叫什么直观

叫感性直观

到了费希特那里这个直观叫什么

叫理智直观

而到了谢林这这个直观叫什么

叫绝对直观

所以这个直观还得加上绝对二字

是绝对直观

因为只有通过绝对直观的方式

所达至的那个对象

才是真正的宇宙大全

是无差别的无条件的存在者

我们一再强调谢林哲学这种特殊性来表征

这种所谓的绝对的无条件存在的事物

这种所谓的绝对的直观其实在谢林那里

他还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来达到

因为绝对的直观它不同于感性直观

也不同于理智直观

那么它更像是一种什么

它更像是一种通过当下的

具有艺术气质的直观来完成的

注意

这里所谓艺术直观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

这个所谓艺术的直观

什么叫艺术的直观

艺术的直观其实它所说明的就是

在我们能够解释的一切对象之前

就具备的某一种直观能力

因而所谓绝对的这种同一性

它是与我们的世界有差别的存在之间

是完全割裂开来的

因而我们可以从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性

产生出有差别的世界

但是我们的问题是在于如何能够

从认识上来把握这个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

这是一个困难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知道无差别的同一性

可以产生有差别的世界

但是如何从认识上

注意

从认识上来把握这个绝对无差别的同一性

因为我们知道这个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性

它本身是不可能完全借助于有限的

有差别的世界的存在来加以理解的

可是认识活动却是要求我们

只能够通过具体的有差别的对象的存在

来理解无差别的绝对的同一

现在在这里

谢林就陷入了一个怪圈

看出来了吧

他无法能够真正的理解如何能够通过绝对的

有条件的有差别的同一性来理解那个

绝对的无差别的同一性

所以这个时候谢林不得不求助另外一个东西

这个东西就叫做启示

说到这里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得出来

也能够理解谢林哲学

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越来越接近于

基督教或者说宗教神学里面

所讨论的那样一种哲学的思维方法

的确如此

如果我们不能够完全的根据我们的认识的能力

来理解我们直观的活动的话

那我们显然我们只能够通过一种超越于我们的

经验能力之上的某一种能力

而这种超越经验之上的能力

恰恰就说明了我们必须借助于

某种更加神圣的超越的力量

所以启示哲学其实作为谢林来说

能够把它构架成他的哲学的重要的方法

或者是内容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他在这里实际上要说明的是

我们如何能够通过一种

超越人们理性本身的方式

能够把握对事物的直观的理解

我想或许对我们今天的哲学家来说

当然理解这样的启示哲学的时候

我们可能更加肯定的是说

因为这样的启示哲学

它可能更加接近的

是那样一种更加超越的力量

因为先验哲学本身其实说明的

恰恰就是那种超越者的存在

在谢林看来黑格尔的这个理性的哲学本身

也是一个未完成的尚待重新建构的哲学

因为什么

因为在谢林看来

黑格尔的哲学他只是着手

建立了一种否定性的哲学

而在他看来他需要建构的

是一种积极的肯定的哲学

很有意思我们要来理解对于谢林来说

什么叫做积极的 肯定的哲学

我们来看

所谓的积极的 肯定的哲学对谢林来说

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肯定的哲学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能够知道整体的东西包罗万象的东西

和一切完善的东西

因为只有肯定的东西它才能够展开一切

在宇宙大全当中所包含的一切事物

它虽然可以系统的展开某些确定的肯定的东西

但是它却不是封闭的逻辑体系

它不是一个完全自我封闭的

它也是一个完全开放的东西

因而它可能会形成一套

完全根据经验从存在

达至人们的思维活动这样一个过程的东西

谢林把这样的肯定的哲学叫做什么

叫做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

形而上学的经验主义

听上去是一种经验主义

它事实上并不是经验主义

但是它却表征着是从经验到存在

或者是说从存在到思维的

这样一个哲学的体系

我们知道其实黑格尔哲学

并不是一种肯定的哲学

黑格尔哲学是一种否定的哲学

他是通过辩证的否定

来树立自己最终的哲学的根据

可是对于谢林来说

当他把哲学看成是一种肯定的哲学的时候

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肯定的哲学

就已经终结了他的哲学的全部

因而在哲学史上我们通常会认为

这种所谓启示的哲学以肯定的哲学

来作为自己哲学的根据的这种哲学体系

它其实就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圆圈

而进入到这个封闭的圆圈里面

作为出发点跟作为最后结束的东西

都包含了这样一些东西

比如包含了上帝

因为上帝是什么

上帝他是一个出发点

因为我们只有根据上帝我们才能够知道

我们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因而一切现实的经验事物

都是这个具有人格神的启示

而上帝的存在跟启示

它不是理性作为哲学思辨的对象

因而肯定的哲学

由此就落入到宗教哲学的范围

所以我们讲谢林的哲学

从他最初的还具有一种绝对的肯定的出发点

然后进入到最后的变成了一种完全归顺于

某一个绝对无差别同一的存在物

为根据的一个哲学

而这个哲学就只能够是宗教哲学

因而谢林从理性精神的自觉追求者

和热情的鼓吹者就变成了

理性的批判者和反对者

我们经常说他其实也是从渴望

和追求人的自由转变为了

对万能的上帝的顶礼膜拜

从法国革命的欢呼者退化为了君主制的拥护者

这样可以看得出

这是整个谢林哲学发展的一个历史的轨迹

那么与前期的思想也就是与他的先验哲学相比

他的后期的这样一种启示的哲学

也表现出明显的倒退

当然这里面也可能有一些欧洲

时局的这样一种变化

以及文化氛围的变迁等等这些因素的影响

但是他在哲学上却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

使得整个的谢林哲学

在整个西方的哲学史上落入了这样一个地位

恩格斯称谢林和费尔巴哈

是分别从两个方面批评了黑格尔

从而宣告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也就是说恩格斯他对于谢林哲学的评价

是说他因为背叛了源于他对

唯心主义弊端的清醒洞见

一个自我从费希特的哲学出发

来构建了一个绝对自我的先验哲学体系

但是他到后来的同一哲学以及启示哲学的时候

就已经完全背叛了他的先验哲学的观念

其次谢林还把理性 非理性化的努力

直接影响了当今的非理性主义的哲学

通常我们会说认为克尔凯郭尔的思想

以及整个现代非理性主义他们的思想来源

都受到了谢林的很大影响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这也为打破黑格尔逻辑体系做出了贡献

也增添了许多现实的经验的内容

使得理性到讨论扩展到了包括无意识 本能

直觉 体验 想像等等这样一些

在传统的理性主义的讨论当中

没有涉及到的一些思想内容

换句话说谢林哲学或许在这个意义上

他为后来的哲学的发展

开启了新的更大的一个道路

关于谢林哲学的内容

我们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收看

我们下次再见

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课程列表:

第一讲 早期近代哲学(一)

-1.1,引论

--引论

-1.2,文艺复兴(一)

--文艺复兴(一)

-1.3,文艺复兴(二)

--文艺复兴(二)

-1.4,弗兰西斯·培根哲学

--弗朗西斯·培根哲学

-1.5,笛卡尔哲学

--笛卡尔哲学

-1.6,斯宾诺莎哲学

--斯宾诺莎哲学

-1.7,莱布尼茨哲学(一)

--莱布尼茨哲学(一)

-1.8,莱布尼茨哲学(二)

--莱布尼茨哲学(二)

第二讲 早期近代哲学(二)

-2.1,洛克哲学(一)

--洛克哲学(一)

-2.2,洛克哲学(二)

--洛克哲学(二)

-2.3,贝克莱哲学

--贝克莱哲学

-2.4,休谟哲学(一)

--休谟哲学(一)

-2.5,休谟哲学(二)

--休谟哲学(二)

-测试题1--作业

第三讲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

-3.1,引论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引论

-3.2,孟德斯鸠哲学

--孟德斯鸠哲学

-3.3,伏尔泰哲学

--伏尔泰哲学

-3.4,卢梭哲学

--卢梭哲学

-3.5,狄德罗哲学

--狄德罗哲学

-测试题2--作业

第四讲 康德哲学

-4.1,康德哲学(一)

--康德哲学(一)

-4.2,康德哲学(二)

--康德哲学(二)

-4.3,康德哲学(三)

--康德哲学(三)

-4.4,康德哲学(四)

--康德哲学(四)

-4.5,康德哲学(五)

--康德哲学(五)

-第四讲 康德哲学--测试题3

期中测试题

-期中测试题--期中测试题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

-5.1,费希特哲学

--费希特哲学

-5.2,谢林哲学

--谢林哲学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测试题4

第六讲 黑格尔哲学

-6.1,黑格尔哲学(一)

--黑格尔哲学(一)

-6.2,黑格尔哲学(二)

--黑格尔哲学(二)

-6.3,黑格尔哲学(三)

--黑格尔哲学(三)

-第六讲 黑格尔哲学--测试题5

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期末测试题

谢林哲学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