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 >  第四讲 康德哲学 >  4.2,康德哲学(二) >  康德哲学(二)

返回《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康德哲学(二)在线视频

康德哲学(二)

下一节:康德哲学(三)

返回《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康德哲学(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继续收看

西方哲学课程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为大家介绍

康德的哲学

伟大的康德

我们可以看到

伟大的康德

为什么要说他是伟大的

是因为我们今天了解整个康德哲学

都是跟随着康德的思想

甚至是说在某种意义上说

整个现代哲学都是对康德哲学的一种反映

无论是对他的批判还是对他的继承

OK那么我们现在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

康德的生平

康德是1724年4月22号出生

那么1732年到1740年的时候

他进入到了一个学校去正式地去接受

虔诚主义的宗教的教育

1740到1746年

他在哥尼斯堡大学来正式地学习

但是1746年毕业以后

他很快地就只是从事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

这一点我可以简单解释一下

因为所有的德国哲学家

几乎在大学学习完以后

他们都需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来了解社会

甚至了解教学的基本的技巧

因而做家庭教师是当时整个德国的哲学家

当然不仅仅是哲学家

其实包括文学家思想家

他们都做过的一个普通的工作

1755年的时候

康德获得了硕士学位

并且在这个大学里面

叫哥尼斯堡大学

获得了编外讲师的职务

到1770年

那么他当时主要的任务

工作的范围是在关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面

因为他在1755年的时候

撰写了《自然通史》以及天体理论

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天体演化的星云假说

历史上把这个假说称作

康德 拉普拉斯星云假说

到现在为止当我们谈到天文学的历史的时候

我们还说这样的假说实际上是具有

非常重要的天文发现的意义

到1760年的时候他遇见了卢梭

当然这个遇见并不是遇见了卢梭本人

而是他看到了卢梭所发表的《爱弥儿》

这一本书

当他读到这一本书的时候

他可以说如获至宝

他连续几日

放弃了平常的户外散步这样的习惯

来阅读《爱弥儿》这本书

可以说正是这本是改变了康德

他的人生的道路

1770年他担任了哥尼斯堡大学

逻辑学与形而上学的教授

开始正式地成为大学的老师

那么这个时候他就职的论文就叫做

《论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的形式和原则》

1781年到1790年的时候

他开始撰写自己的三大批判

可以说康德正是利用自己的三大批判

来奠定他整个的思想根据

那么这三大批判后面我们会详细地讨论

详细地介绍

1786年的时候

那么他担任了哥尼斯堡大学的校长

并且最后胜任了柏林科学院的院士

1804年他无疾而终

享年79岁

应当说今天我们来看康德的生平

其实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历史

虽然我们可以说康德并不是完全地

具有一个澎湃的人生的经历

不像卢梭

当然也更不像后来的其他的当代的哲学家

但是他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人们说他的心不慕虚名

没有丝毫卑鄙的骄气

他的行为庄严神圣

正与他的道德相称

我想这样的评价恐怕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有人说他执教一万八千多天

在享有崇高荣誉中度过

他具有年轻人朝气的精神

在探究神圣的最高真理

虽然有着虚弱的身体

但是他却把黑暗的地方能够完全照亮

所有这样的颂词可以在某种程度上

来揭示了康德的完整的人生

其实康德有一个很好的习惯

就是每天下午四点钟一定要去散步

他这种规律的生活方式

他也给周围的邻居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就是按照他散步的时间来对照自己的钟表

当然康德看上去很刻板的生活

却是内含着一种激情澎湃的精神的活动

可以说其实康德的整个的哲学

它是要回答一个重要的问题

什么问题

就是何谓启蒙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启蒙

这是康德的一篇文章的题目

那么这篇文章他是用来回应

当时的普鲁士科学院

所提供的一个征文的比赛

那么他这篇文章是当中

他就提出

启蒙就是人们脱离了自己

所加之自己不成熟的状态

所谓不成熟是什么意思

就是不经过别人的引导

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了

换句话说

什么意思

换句话说就是说

并不是说我们缺乏理智

而是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

去运用自己的理性

那么这样的情况就叫不成熟的状态

所以启蒙的口号

就是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性

我想到今天为止

这个启蒙的思想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不仅如此

康德还在一篇文章当中明确地提出

我们公众只能够是很缓慢地获得启蒙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改变

推翻某一个专制或者说贪婪心

权势欲的压迫

但是不可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真正需要改革的恰恰是什么

是要能够需要那种驾驭一切思想的群众

当然现在启蒙的任务就是要使得公众

如何能够改变这样的状况

当然这种改变并不是完全借助于外在的力量

而是要什么

而是要能够充分地运用

公开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那么在这里可以给大家指出

第一个要公开地运用

第二个它具有一种自由

因而如何公开地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恰恰是启蒙的核心观点

对此康德反复地说

我必须永远要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并且唯有它才能够带来人类启蒙

私下运用自己的理性

而往往会被什么

会被限制地很狭隘

因而他说我所理解的对自己理性的公开运用

就是指任何人作为一个学者

在全部的听众面前

所能够做到的那种运用

也就是说

一个人在其所受用的工资范围内或者岗位上

所运用的自己的理性那并不是公开运用

而只能够是私下的运用

因而我们可以看到

公开的运用跟私下的运用的区别

就是每个人可能具有自己的能力

运用自己的职权范围来行使自己的理性

这个只是叫私下的运用

而唯有真正的学者

能够在全部的公众面前

能够表达自己对理性的运用

这个才叫公开的运用

可以看得出来

康德他虽然并没有担任什么公职

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公职

但是

当然

前面我们讲到他做过校长

但是这个很短很短的时间

其实他的主要的心思

主要的目的是要说明作为一个学者

作为一个思想者

他主要的任务是要向所有的听众

都要揭发出他自己所运用的理性

我想或许对此我们可以看出

康德在这里所说的对理性的运用

其实不过就是对知识的追求

因而对知识的追求变成了我们理性

公开运用理性的一个重要的前提

追求知识并不意味着限制于知识或限于知识

因而在这里要明确地使用康德他自己的一段话

这一段话就是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当中

所说的一段话

他说有两种东西

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地思考

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

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

这就是我之上的星空

和什么

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注意

康德所给出的星空和道德法则

其实他揭示的是如何以追问知识的方式

来获得我们关于外部的了解

而道德法则则就是我们如何能够

为自由本身来做出限制

可以说

知识和自由恰恰是康德哲学的核心内容

当然不仅如此

康德其实他在整个的哲学的讨论当中

他所面对的不仅仅是

前面所讲到的沃尔夫的体系

其实更多的他是面对着很多重要的

思想战线上的斗争

首先第一个就是牛顿的科学

与莱布尼茨形而上学之间的冲突

第二个就是关于理性主义的独断论

跟怀疑主义的经验论

注意

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其实就是

我们前面所说的沃尔夫的哲学体系

而怀疑主义的经验论是谁

就是休谟的怀疑论

可以看得出来

其实康德所面临的哲学问题

是他之前的所有哲学家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

同时他揭示了一个科学的世界观

跟道德和宗教的世界观之间的冲突

我们可以看出来

这三者之间的冲突恰恰保证了康德

要如何能够找到他们之间的平衡

那么康德

他的工作并不是要在这两种不同的极端中间

来寻找某一端

而是要试图找到两者的平衡

也就是说试图要说明在不同的对立之间

能够如何找到一个第三条道路

那么康德主要找到的第三条道路

其实就是一个如何限制知识

而为信仰留下地盘的道路

换句话说

他是要为知识来做出限制

同时也要为我们的一切信仰来寻找出路

那么这里可以看出

这个工作其实我们通常把这个工作就做划界

所谓划界

其实就是要为知识跟信仰的领域

要划出自己的特定的界限

或者说地盘

我们可以看出

你看他一方面他要批判整个近代哲学的立场

同时又把自己批判的立场

跟其他反独断论的立场要区分开来

那么包括怀疑论啊

经验论啊

包括冷淡派等等这些观点

在反对独断论和经验论的同时

还要捍卫普遍必然知识的可能性

所有这些努力的方向是

他一方面要反对以往所有的哲学的观点

同时另一方面他又要坚持以往的哲学观点

他们所要完成的那个工作的方向和目的

这就是康德哲学所有工作的一个努力的方向

不仅如此

康德他自己在他的著作当中

反复地要询问的一个重要的观念

就是我们如何能够为我们的表象跟对象的关系

来确立一个主体的概念

什么叫对象

其实对象本身无非就是事物存在

也就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样式

而所谓的表象

不过就是事物对主体所产生的一个结果

因而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我们讲表象对我们的对象来说

也就是对那个所存在的事物来说

是一种产生的结果的话

那么那个对象其实就是通过表象

而被创造出来的结果

因而其实对整个的形而上学

也就是对康德所追问的这个形而上学的概念

也就是说我们要追问这个

一般形而上学的可能性的概念的时候

其实都是出自于一种如何能够判断我们的对象

跟表象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

前面我们一再强调

康德哲学是为知识和信仰划清界限

那么他在理解这个界限的时候

他其实要追问的就是关于如何去有批判地

认识我们对理性能力的一个追问

也就是我们的理性能力到底能够做到什么

和我们的理性能力不能够做什么

对这个范围的一个规定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康德的三大批判

也就是说

康德的所谓的三大批判

就说在他从1781年开始一直到1790年

所发表的三本批判就是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和《判断力批判》

这个《纯粹理性批判》

其实就是康德试图要揭示我们人类认识能力

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说明

我们的理性去认识外部的事物

因而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

我能够知道什么

因而《纯粹理性批判》关心的是

人类的认识能力

他关心的是人类的认识能力

而《实践理性批判》

他表达的是人们如何去以自己的意志

来考察我们的理性作用于实践活动

所产生的结果

也就是他是对意志能力的考察

那么这样的对意志能力的考察

回答的问题就是

我应当做什么

第三个他给出的关于判断力的批判

那么《判断力批判》考察什么

考察的是我们如果一方面具有了认识能力

同时我们又具有了意志能力

那么还有一个能力是介于认识

意志之间的能力

这种能力叫什么

叫做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他所揭示的是我们可以希望什么

我们可以获得什么

我们可以希望得到什么

那么这种情感能力就是

判断一个人是否愉快

或者是不愉快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到

对这三种能力的考察

构成了康德整个三大批判的主体内容

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康德的哲学体系

是作为关于人类学的知识体系

为什么把它叫做一种人类学

是因为这三种能力都是关注什么

都是跟谁有关系

都是跟人有关系

换句话说

其实康德这里无非是要说明人的能力

因为它这三种认识的

意志的和情感的这三种能力

都是人的能力的充分体现

我想通过这个解释大家可以理解

康德的哲学到底要做什么

而不仅仅我们所了解的他的认识能力的部分

也包含了意志和情感能力

好那我们下面来简单地解释一下

康德的第一部分

也就是他对纯粹理性的批判的一个前提

换句话说

康德的哲学通常被叫做先验哲学

注意

前面我们讲到康德对认识能力的批判

他是建立在他的先验哲学的基础之上

先验哲学通常被理解为康德哲学的一个代名词

如果将来大家遇到了先验哲学四个字

一定是指康德哲学

那么在这个哲学中所做的首要的工作

就是要区分分析判断跟综合判断

区分分析判断跟综合判断要回答的问题就是

先天综合判断何以可能的问题

在这里它包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就是先验的感性论

回答的问题就是关于纯粹的数学何以可能

关于纯粹数学何以可能

第二个是关于先验的知性论

是回答的关于纯粹的自然科学

何以可能的问题

第三个是关于先验的理性论

回答的是形而上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那么在康德看来

纯粹的数学

纯粹的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都属于先天综合判断的内容

因而康德正是以此来揭示了

如何来理解我们人类的认识能力

从纯粹数学而进入到纯粹形而上学的考察

好我们下面来简单说明一下

形而上学的概念到底在这里指什么

其实我们知道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对形而上学

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

因为他表征的就是人类能够通过对世界本源

或者超越性的存在的考察

来说明我们人能够抓住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据

注意在这里

康德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就在于

它认为我们的理性本身是

向理性提出了一个超越自身能力的问题

什么意思

听上去这句话很绕对不对

什么叫理性自身本性

向理性提出超越自身能力的问题

其实简单的说法就是说

我提出了一个我自己无法完成的工作

理性提出了一个自身无法完成的工作

因而他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全都错了

因而他提出一种哲学

这种哲学它以批判为特征

因而这个批判就是要对

一切一般的理性能力的批判

对这种一般的理性能力的批判

其实就是要追求我们如何能够裁决

所谓的理性的能力在多大程度上

能够完成自身的任务

因而批判的对象就构成了什么

就构成了我们可以来理解一切传统的形而上学

所包含的一些内容

它所不能够完成的工作

比如说独断论

经验论

怀疑论

以及冷淡论

那么这四种观点其实都包含在什么

传统的形而上学之中

这都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错误

我们知道独断论其实讲的就是

莱布尼茨 沃尔夫体系

经验论讲的就是洛克以及贝克莱的

经验主义理论

怀疑论就是讲的是什么

对就是讲的是休谟的哲学

那么冷淡论其实讲的是后来的

当时的一些特殊的德国哲学家的思想

那么这样一些理论其实都是他批判的对象

而这样的批判他是以这样的原则

来作为自己的标准

什么标准

就是我们需要考察这样的理论它具有的完备性

详细性

确定性

和明晰性

由此断定说如果一种理论它不具备这四种特征

那我们就说这种理论本身就是不完备的

或者是错误的

因而这就是康德给我们确立的

关于如何确立自己

建立自己批判哲学的基本出发点

康德他自认为他自己这种哲学

是一种类似于天文学上的哥白尼革命的

彻底的创新

为什么

因为对于康德来说

哥白尼革命的目的就是在于

使得所有的天体都怎样

都静止

而观察者

围绕着天体去观察天体的运动

因而由此就可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那么在形而上学传统当中

我们所有的对象本身

恰恰是都被看做是静止的

而人们

都按照对象本身所存在的方式去认识对象

康德说 错

我们应当怎样

我们应当是反过来说

一切的主体都必须是静止的

而恰恰那些对象是围绕着我们主体旋转的

因而他造成的结果就是

在主体跟对象之间

做出了一个重新的规定

就是一切对象围绕着主体旋转

对象是围绕着主体旋转的

而不是相反

我想这样一种作用的结果就使得

对象成为我们一切认识的核心

因为在他看来

我们所有的关于对象的了解

都是基于我们理性能力

对于这个对象本身所构造的产物

并没有纯粹的对象

如果有纯粹的对象

这个对象叫什么

他把它命名为叫物自体

物自体看上去就是那个躲在一切现象

背后的东西

因为什么

因为这个物自体它看上去是存在的

但是我们却无法去认识它

因而物自体是造成对象产生的根源

却不是我们认识的对象

大家可能在这里能看出一点端倪来

就是康德所做的工作是要说明

我们一切认识活动

是我们理解事物存在根据的前提

因而认识被看做是高于认识活动

或者叫认识能力

以人类的一切认识能力作为我们把握

规定事物的一个前提

因而从认识能力出发

才能够进入到关于纯粹思辨理性的考察

什么叫纯粹的思辨理性

按照康德自己的说法

就是说能够而且应当根据

其为自身选择思维对象的不同能力

来衡量自身的能力

简而言之就是说

我们的纯粹的思辨理性

它是可以完成构造对象的一种能力

或许你可能会说

这个说起来太过于抽象了

因为它并不能真正地使我们认识到

对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的确

因为传统的形而上学它无非就是告诉我们说

我们只是面对一些静止的不动的对象

让对象成为我们反映的一个具体的事物

而康德却认为不是

一切关于对象的理解

恰恰是构成对象的前提

换句话说

对象是被构造的

而不是被发现的

以上这些说法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完全理解

但是我相信慢慢你就会体会到

康德在这里所说的

关于对象和我们主体之间关系的这样一种

全新的解释

当然康德并没有因为它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

而对一切的形而上学都持排斥态度

相反他认为

真正的形而上学

应当是作为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存在

因为这样的形而上学它不会凭借完全冒险

凭借思辨的理性去超越经验的现象

事实上

我们不去超越经验的界限

而根据经验来理解我们的思辨理性

恰恰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当然他在这里他更加强调的是

如何以一种形而上学的方式

去理解思辨理性的限度

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形而上学对康德来说它的积极的意义

是能够对我们人类理性能力做出规定

因而可以说

规定理性能力是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的用处

而思辨理性的限度是什么

思辨理性的限度就在于我们理性只能够看见

事物向我们显示出来的样子

但是我们永远不能看到物自体本身

因而思辨理性它要超越经验的时候

它就无法真正理解像上帝

自由啊

不朽啊

所有这些问题

因而它只能够理解说

我们通过经验的对象转化为显现的东西

可是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

康德说我不得不扬弃知识

以便为信仰腾出地盘

就是因为我们无法完全能够把握物自体的存在

因而我们只能够以信仰来作为我们的限度

在这里所以

信仰可以说

或者说信念

信仰

作为我们一切知识的限度

我想或许可以被看做是什么

或者是可以被看做康德对思辨理性限度的说明

既然康德认为我们是通过一种经验的方式

来进入到一个先验的知识

如何通过经验来进入到先验

这里我们需要对一些概念做出一些简单的说明

在康德看来所谓经验的知识

他讲的是什么

他讲的是仅仅后天

也就是通过经验才可能获得的知识

比如说在经验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些知识的来源

先天的知识是什么

是指绝对不依赖于一切经验而发生的知识

那么不依赖于经验

或者说只能够通过经验

显然经验这个词本身

变成了检验经验的知识跟先天的知识

两者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那么纯粹的知识又是什么

我们可以看到

纯粹的知识它不涉及到知识的来源问题

纯粹的知识它讲的是先天的知识当中

根本不掺杂任何经验性因素的知识

因而经验知识跟先天知识这两种知识

它只是涉及到知识的来源

而纯粹的知识

它涉及到的是什么

涉及到的是知识的性质

我们可以看到

一个是涉及到知识的来源

另外一个涉及到知识的性质

因而先天的知识跟纯粹的知识不同

因为纯粹的知识它讲的是我们

所有先天知识当中

不掺杂任何经验知识的内容

或许大家可能会理解说

一种知识中不包含完全先天的知识

或者sorry

不包含任何经验的知识成分

那么如何理解这样纯粹的知识的构成方式

在这里康德用两种判断来加以区分

第一个就是分析的

第二个就是综合的

所谓分析的判断是什么

就是讲我们可以借助某一种逻辑的规律来

考察我们所使用的语词之间的关系

那么这样的分析判断他把它叫做什么

他把它叫做一种纯粹的形式的必然判断

比如说

一切物体都有广延性

那么这种判断是一种纯粹的分析判断

但是另外一种是不借助于逻辑的规律

来思考我们所使用的语词之间的关系的判断

叫做综合性的判断

比如说

一切物体都有重量

那么

因为一切物体都有重量

看上去是属于经验性的

但是一切物体都有广延

即使没有经验的成分

我们也可以同样理解这句话的涵义

可以看出在分析判断跟综合判断

两者之间的区分上

仍然是跟经验发生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康德提出了一个先天综合判断

好那么先天的综合判断是什么意思

它指的是凭借直观而对必然属于概念的

一些谓词能够做出的一些综合的判断

那么他把这个先天综合判断看作是

包含了某一些自然科学的判断

以及包含了形而上学的判断

自然科学的判断里主要是包括能量守恒

动量守恒等等这样的一些

所谓具有形式规定的判断

那么另外就是形而上学的判断

在康德看来

先天综合判断它具有纯粹理性的性质

因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先天综合判断

我们才能够把握一切事物存在的

具有必然性或普遍性的知识

可以说康德正是在这里

把先验的知识跟先验的哲学

作为他整个哲学的一个根据和基础

我们最后用一句话来结束康德的先天

或先验知识这一部分

他说

我把一切不研究对象而是一般地

研究我们关于对象的认识方式的知识

称为先验的

而这种方式是先天可能的

这样一些概念的体系

就可以被叫做先验的哲学

好 关于康德哲学的先验哲学的部分

我们先介绍到这里

谢谢大家的收看

我们下次再见

西方哲学II:近代部分课程列表:

第一讲 早期近代哲学(一)

-1.1,引论

--引论

-1.2,文艺复兴(一)

--文艺复兴(一)

-1.3,文艺复兴(二)

--文艺复兴(二)

-1.4,弗兰西斯·培根哲学

--弗朗西斯·培根哲学

-1.5,笛卡尔哲学

--笛卡尔哲学

-1.6,斯宾诺莎哲学

--斯宾诺莎哲学

-1.7,莱布尼茨哲学(一)

--莱布尼茨哲学(一)

-1.8,莱布尼茨哲学(二)

--莱布尼茨哲学(二)

第二讲 早期近代哲学(二)

-2.1,洛克哲学(一)

--洛克哲学(一)

-2.2,洛克哲学(二)

--洛克哲学(二)

-2.3,贝克莱哲学

--贝克莱哲学

-2.4,休谟哲学(一)

--休谟哲学(一)

-2.5,休谟哲学(二)

--休谟哲学(二)

-测试题1--作业

第三讲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

-3.1,引论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引论

-3.2,孟德斯鸠哲学

--孟德斯鸠哲学

-3.3,伏尔泰哲学

--伏尔泰哲学

-3.4,卢梭哲学

--卢梭哲学

-3.5,狄德罗哲学

--狄德罗哲学

-测试题2--作业

第四讲 康德哲学

-4.1,康德哲学(一)

--康德哲学(一)

-4.2,康德哲学(二)

--康德哲学(二)

-4.3,康德哲学(三)

--康德哲学(三)

-4.4,康德哲学(四)

--康德哲学(四)

-4.5,康德哲学(五)

--康德哲学(五)

-第四讲 康德哲学--测试题3

期中测试题

-期中测试题--期中测试题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

-5.1,费希特哲学

--费希特哲学

-5.2,谢林哲学

--谢林哲学

-第五讲 费希特、谢林哲学--测试题4

第六讲 黑格尔哲学

-6.1,黑格尔哲学(一)

--黑格尔哲学(一)

-6.2,黑格尔哲学(二)

--黑格尔哲学(二)

-6.3,黑格尔哲学(三)

--黑格尔哲学(三)

-第六讲 黑格尔哲学--测试题5

期末测试题

-期末测试题--期末测试题

康德哲学(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