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汉语文字词汇 >  第三章 汉字是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全息反映 >  第一节 近取诸身 >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

返回《汉语文字词汇》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在线视频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

下一节:讨论: “近取诸身”的造字理念还有哪些代表字

返回《汉语文字词汇》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

近取诸身的第二部分

与人的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

与人的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

主要与“手”、“足”、“心”的动作相关

而这种相关

既包括意义的相关

也包括字形的相关

先来看

与“手”部相关的汉字

这部分的汉字非常多

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几经演变

逐渐形成了以下两个分支

一个是与徒手动作相关的

现在的字形一般包括

“手”、“扌”、“又”、“爪”等部件

第二个部分是

与手持工具的动作相关

现在的字形基本上包括

“攴”、“攵”、“殳”等部件

与徒手动作相关的汉字

经过隶定之后

大多包含“扌”、“手”、“又”和“爪”

这样几个部件

字形虽有差异

其实都是“手”的意思

作为部件构字的时候

因为位置的不同而写法不一

居左的多写为“扌”

比如“推”、“拉”、“打”

居下的多写为“手”和“又”

比如“拿”、“掌”、“受”、“叟”

那么居上的和居右的

多写为“爪”和“手”

比如“采”、“舀”、“抓”以及“看”

还有一些汉字

历经演变之后

已经看不出来和手有什么关系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追溯其古文字形

了解其造字之初的本义

比如“秉”和“兼”

我们可以说“秉持”、“秉承”、“兼有”、“兼职”

那么这两个字和手有什么关系呢

从古文字形我们可以看出

”秉”是手持一株禾苗

所以有“持有”的意思

而“兼”则是手持两株禾苗

所以表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

或者占有几样东西

在字形的中间部分

这两个字形的中间部分都是“手”的意思

也是“手”的变体

我们来看和手持工具

这样的动作相关的汉字

这类汉字经过隶定之后

多含有“攴”、“支”、“攵”和“殳”这样几个部件

大多有“敲击”和“击打”的意思

比如“牧”表示手持鞭子

或者棍棒来放牧牛羊

而“鼓”左边是乐器大鼓的“鼓”的本字

也就是鼓面和支架的形状

下面是支架

上面是鼓面的形状

而右边就是手持鼓槌的形状

所以表示击鼓这样的动作

后来引申为名词的“鼓乐”之“鼓”

也用为动词的“鼓吹”、“鼓动”之“鼓”

再比如这个“寇”字

字形显示

在房间里一手持器械击打一个人

意思是

有人侵犯到房间里来打人

所以

后来这个字又引申为“贼寇”

“外寇”这样的意思

再比如“磬”

它的本义就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用石头或者玉雕成

悬挂在架子上面

击之而鸣

字形正显示了手持小槌击磬的形象

所有这些汉字

都反映了先民们在造字之初

模糊的动作归类的意识

下面我们再来看

与足部动作相关的汉字

这部分汉字非常多

演变至今主要形成了“止”

或者是以“足”、“走”和“辵”等为部件的汉字

这样两大系列

首先来看以“止”为部件的汉字

“止”就是脚板的形象

为脚板、脚趾之形

是构成足部动作相关汉字的

最基础的部件

那么脚趾的方向常常用来表示

动作的目的地

比如“正”上面这个方框就表示目的地

下面为脚趾

而脚趾的方向前往目的地

所以“正”的意思

最早就表示前往某处

有人说这是“征伐”之“征”的本字

意思是向城邑或者是国都进发

但是不管怎么样

总归是向一个目的地径直而去

所以“正”又引申为“不偏斜”、“平正”的意思

常用作“方正”、“正直”

“正襟危坐”、“一本正经”等等

而“征伐”义则交给了双人旁的那个“征”

再比如“出”

字形像一只脚踏出所居之槛

它表示“离开某处”

后来讹变为“草木上出”的形象

那么它的本义其实是“出去”

比如我们现在说的“出入”、“出现”等等

再比如“各”字

字形显示和“出”正好相反

表示一只脚踏进所居之处

所以有“进入”之义

后来这个本义演变不见了

被借用来表示“各不相同”的“各”

在与其他字形会意成字的时候

常常靠部件位置的不同

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比如同样是“人”和“止”来构成汉字

因为位置的不同会构成不同的汉字

如果“止”在“人”之上

这就构成“先”字

它的字形就是足在人前

表示走在前面的意思

现在我们依然会说“奋勇争先”

“先来后到”、”先进”、“先民”等等

以前我们提到的“企”字也是

它像一只脚在人之下

表示的是人踮着脚尖

意思是“企盼”、“企望”

而脚趾之形

如果放在人形的旁边

这就是“此地”的“此”

表示人之所止之处

当然也有人说

这个字形显示的是

一只脚踏在一个人的身上

是“跐”也就是足字旁那个“跐”的本字

这只是一种说法

有的时候在一个字形中也会双脚同现

比如这个“步”字

但是在隶定和楷化之后

出于构形的考虑

两只脚会分别写成不同的字形

在甲骨文中

“步”是两只脚一上一下

表示行走之义

上为左脚

下为右脚

左右两脚各迈一次

就是一步

所以“步”的本义是“徐行漫步”

比如我们常说“安步当车”

“亦步亦趋”、“望而却步”等等

那么另外还有几个

也是双脚同现的字

都是很有意思的字

比如这个“陟|

甲骨文的字形

从阜从步

左边的”阜“表示山坡

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

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

所以引申有“上升、登高”的意思

可以用来说“陟山”、“登陟”、“登山陟岭”等等

后来也引申指职位的升迁和提拔

比如“陟罚臧否”、“黜幽陟明”等等

再比如“降”字

这个字的字形的左边和“陟”完全相同

而右边则和陟相反

是倒置的两只脚

表示从山上走下来

所以它的意思是“降低、下降”

我们现在依然说“从天而降”

“降落”、“升降机”等等

用的还是它的本义

还有一个字

这就是“涉”

中间是一条河流

两边两只脚

所以它的本义是“趟水过河”

比如“跋山涉水”

“远涉重洋”用的都是其本义

那么从这样几个字形我们可以看出

“陟”的脚趾都是向上的

所以有“上行”之义

而“降”的脚趾都是向下的

所以有“下行”之义

而“涉”分列两边

所以有“横跨而过”之义

由此可以看出

古人通过取诸身的方式来造字的时候

还通过用所用的形体的角度

或者方向来表示意义

这样就可以用有限的字形

来创制出更多的不同意义的汉字

使造字更加经济有效

那么随着汉字系统的发展

“止”还与其他字形

或者符号组合成偏旁

来组成一系列的汉字

比如“足”

“足”上“口”像腿骨

下面是脚板和脚趾

本义表示的就是“腿和脚”

后来作为偏旁来构字

表示的就是和“腿”、“脚”

这个部分有关的动作

比如我们常见的有

“跑”、“路”、“跳”、“跃”、“蹲”、“蹬”和“蹭”等等

都是和腿脚有关的动作

以“止”为基础造的偏旁还有“走”

在甲骨文当中走是两手摆动

大步向前奔跑这样一个人的形象

到了金文当中才在这个人形的下面

加上了脚趾之形

来强调其“奔跑”的意思

所以“走”的本义不是“走路”

而是“奔跑”

那么这一本义在我们的成语当中

还有一定的留存

比如“走马观花”、“奔走相告”

都强调速度之快

后来很多和行走有关的动作

都以“走”为部件

比如“趟”、“赶”、“赴”、“趋”、“趣”、“越”和“趁”

还有一个字形

也是以“止”为基础创制的

就是这个“辵”字

它的字形是半边的道路加上脚趾

意思是“在道路上行走”

作为偏旁就是“辶”

以此为部件来创制的汉字非常多

大多和足部的动作

或者是通道的意义有关

比如“远”、“近”、“达”、“通”、“追”、“逐”等等

我们来看与“心”的动作相关的汉字

“心”就是心脏的象形

本义就是“心脏”

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

古人认为心参与了思维活动

与思维和思想有关

所谓“心之官则思”

比如我们现在还说“心想事成”

“心里琢磨”、“心里记挂”、“心无旁骛”等等

所以心是和思维、思想有关的

除此之外

心也与心性和情感有关的

比如我们现在还会说“开心”

“烦心”、“忧心”、“心慌”、“心惊”、“赏心悦目”

“心安理得”、“提心吊胆”、“怒火攻心”等等

那么从字形上来看

部件“心”可以居下

也可以居左来构成汉字

没有一定之规

大多是出于字形的美观

和书写的方便来考虑的

我们分别来看

那么居下构字有两种

一种是心字底

一种是恭字底

心字底的字有很多

我们都可以看到

恭字底的字有“恭”、有“慕”、 有“忝”

那么“心”字居左构字的时候

常常写成竖心旁

这类的字数量非常多

远远超过心字在下的情况

比如“快”、“慢”、“性”、“情”、“惭”、“愧”等等都是竖心旁

我们举例来看

比如“思”和“忘”

“思”字从古字形可以看出

上面是“囟门”的“囟”

下面是“心脏”的“心”

所以古人认为是心脑合作产生了思想

本义就有“思考”、“考虑”这样的意思

这个字是古人认为心

参与思维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

在《荀子·劝学》篇有这样的句子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在《论语·为政》篇也说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用的都是“思”这个字的本义

再看“忘”

“忘”从心从亡

“亡”也是它的声音

所以它的本义就是“忘记、不记得”

古今意义差不多

比如说“忘怀”、“忘我”、“忘情”

“废寝忘食”、“得意忘形”、“得鱼忘筌”等等

用的都是“忘”字的本义

我们再来看两个例字

一个是“恭”,一个是“慕”

“恭”和“慕”它的下边都是“心”

只是字形上稍有变化

“恭”字这是一个形声字

从心共声

而“共”本身就是拱手的意思

所以它有尊敬之意

这个声旁也表示意义

所以“恭”的本义就是用拱手的动作

来表达内心的恭敬

在《礼记》疏里边有这样的句子说

“在貌为恭

在心为敬”

而《论语·颜渊》篇也说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

都是这一本义的证明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

“恭”和“敬”有内外之别

再来看“慕”字

“慕”也是一个形声字

从心莫声

本义是“向往”和“依恋”

现在我们说“爱慕”、“羡慕”、“慕名而来”

用的都是它的本义

从以上这些字例我们可以看出

不管是居左构字还是居下构字

在古人的观念当中

心都是最重要的

负责人类思维和情感的器官

以上就是近取诸身这一造字理念

在汉字中的反映

古人不仅为人形

以及身体器官创制了汉字

还为“手”、“足”、“心”等所涉的动作和行为

创制了数量众多的汉字

涵盖了从举手投足

到思想情感的各个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汉字

我们可以体会到

古人对自身认识的细致和深入

体会到先民以己度人

以己度物的思维方式

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寻和研究的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

谢谢

汉语文字词汇课程列表:

绪论

-汉语与汉字

-测验1

-讨论:语言和文字有着怎样的关系?

-讨论:文字之于人类社会有何意义?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与特点

-汉字的起源与特点

-测验2

-讨论:文字画与文字的关系

-讨论: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作业1

-作业2

第二章 汉字的表意理据

-汉字的表意理据

-测验3

-讨论:汉字与汉语的特殊关系

-讨论:形声字的增加是否意味着汉字表意性的下降?

-作业3

-作业4

第三章 汉字是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全息反映

-第一节 近取诸身

--汉字是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全息反映

--与人类形体器官相关的汉字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

--测验4

--讨论: “近取诸身”的造字理念还有哪些代表字

-第二节 远取诸物

--取诸自然之物的汉字

--取诸人造之物的汉字

--测验5

--讨论:还有哪些汉字体现了先民“远取诸物”的造字理念?

-第三节 深及诸理

--深及诸理(上)

--深及诸理(下)

--测验6

--讨论:还有哪些汉字反映了先民“深及诸理”的造字理念?

-作业5

第四章 传统汉字学及《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讨论:《说文解字》到底是一部什么书?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测验7

--讨论:《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与现代字典的异同

-如何阅读《说文解字》

--如何阅读《说文解字》

--讨论:《说文解字》使用中的问题

-《说文解字》解词的角度

--《说文解字》解词的角度

--测验8

--讨论:如何评价《说文解字》解词的方式方法

-作业6

-作业7

第五章 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及汉字形体的演变

--现代汉字及汉字形体演变

--测验9

--讨论:汉字形体历经演变,是不是越来越简单了

--作业8

-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测验10

--讨论:汉字简化过程中有哪些成功和失败的字例?

--作业9

第六章 为什么要学习汉语词汇

-为什么要学汉语词汇

-测验11

-讨论:词汇的水平决定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吗?

-讨论:词汇应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10

第七章 什么是词汇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

-固定结构

-测验12

-讨论:字母词或带字母的词语算不算汉语词汇?

-作业11

第八章 什么是词

-词的界定

--词的界定

--测验13

--讨论:汉语的基本单位是“词”还是“字”?

-词与相关单位

--词语相关语言单位

--测验14

--讨论:“见面”类词语算不算词?

-作业12

第九章 汉语词有哪些特点

-汉语词有哪些特点

-测验15

-讨论:汉语构词法已从复合式变为派生式了吗?

-作业13

第十章 如何分析汉语词的意义

-词的理性义与感性义

--词的理性义与感性义

--测验16

--讨论: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测验17

--讨论:如何理解词的本义?

-词的语言义与言语义

--词的语言义与言语义

--测验18

--讨论:语境在词语理解中有何作用?

-古今词义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古今词义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测验19

--讨论:流行词语与古今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何关系?

-作业14

第十一章 词与词有联系吗

-语音上的联系

--语音上的联系

--测验20

--讨论:如何区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

-词形上的联系

--词形上的联系

--测验21

--讨论:如何认识同素异序词

-意义上的联系

--意义上的联系

--测验22

--讨论:如何认识反义词的不平衡性?

-易混淆词

--易混淆词

--测验23

--讨论:.易混淆词与近义词的区别在哪里?

-作业15

结语

-结语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