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汉语文字词汇 >  第十章 如何分析汉语词的意义 >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返回《汉语文字词汇》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在线视频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下一节:讨论:如何理解词的本义?

返回《汉语文字词汇》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讲的知识点是

如何理解汉语词的意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我们知道

每一个词都有理性义

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

我们称为单义词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

“楼房”、“眼镜”

自然界中的“马”、“豹”、“松树”

像“海拔”、“原子”、“针灸”等术语

还有像“北京”这样的地名

以及“黄河”、“华山”这样的山川河流的名称

还有一些像“国务院”这样的机关团体的名称

那么这些都是单义的

但是在汉语中

更多的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

这些意义之间互相有联系

但是又不相同

我们把这样的词称为多义词

比如“本”就是一个多义词

那么它的第一个义项是草木的茎或根

我们常常可以说“水有源木有本”

“本”还可以做书面语

用来表示花木的量词

比如“花木十本”

“本”还可以用来指事物的根本或根源

比如我们可以说“本末倒置”

“本”还有表示本钱的意思

比如“本金”、“亏本”

“本”还表示主要的意思

比如说“本部”

“本”表示原来的意思

“本色”

“本”还可以用作副词

表示本来的“本不想去”

那么这些意义究竟是怎么来的

这些意义之间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其实一个词在产生之初

它的意义往往是单一的

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

往往会用这个词来指称一些

与它相关的事物或者概念

于是就形成了词的多义现象

“本”的本意就是根

随后发展出来了这些意思

那么这就是一个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那么什么是词的本义呢

就是一个词最初最原始的意义

我们刚才说到的“本”在《说文解字》中就有

“木下曰本”

意思就是

树的下部,树的根叫做本

在《国语·晋语》中就有

“伐木不自其本,

必复生”

也是根的意思

再比方说

“汤”

在《说文解字》中的意思就是“热水也”

这是汤的本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了解一个词的本义呢

一般来说

我们用的方法就是根据汉字的字形

我们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

它的形体结构往往能够体现出词的本义

比如我们来看这个“本”

“本”就是一个木

就是树

下面有一个指示符号

表示这个树的位置在根部

再来看这个字

“益”

“益”呢

这个古文字形

上面是水

下面是一个器皿

表示的是水满了以后从这个器皿中流了出来

这就是“益”的本字

后来这个“益”被用来表示“利益”的“益”

于是又新增了一个加三点水的“溢”

来表示这个水满溢出来的意思

有的时候仅仅靠汉字的形体

还不能证明一个词的本意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来参证

古代文献中的资料

比如这个“向”

这个“向”的古文字形就是一个房子

房子的北边有开了一个窗户

那么《说文解字》里的说明就是

“北出牗也”

意思是北边开的窗户

那么在《诗经·豳风·七月》里有这样的句子

“穹窒熏鼠,

塞向墐户”

意思是什么呢

是把老鼠的洞堵住

用烟来熏老鼠

把北边的窗户塞住

用泥土来涂满门的缝隙

这是做好了过冬的准备

那么在这里要请大家注意的是

很多的时候

词的本义发展到现在

已经不是特别明显了

在我们现代汉语中

最主要最常用的意义

我们被称为是基本义

本义和基本义是不同的

我们来看这个“汤”

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四个义项

“开水”是它的本义

那么它最常用的意思

在我们现代汉语中是第四个义项

“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豆腐汤

那么“汤”的本义在我们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了

但是它还是作为一个语素存在于某些成语当中

比如“赴汤蹈火”

“扬汤止沸”

在这里我们绝对不能把“汤”理解成为

“烹调后汁儿特别多的副食”

那么有的时候

一些词的本义已经消失了

在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都不再收录了

比如

“集”

我们来看“集”的古文字形

上面是一个“隹”

隹是一种短尾鸟

下面是一个“木”

那么表示“鸟停在树上”

所以“集”的本义就是“群鸟栖于树”

但是到了现在

我们《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有“集合、聚集”

“集市”和“集子”这三个义项

已经看不到“群鸟栖于树上”的这个义项了

那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这四个义项

实际上就是这个“集”的引申义

所以引申义就是在本义的基础上

发展衍化出来的其他义项

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

那么引申义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我们要来说一说引申的类型

第一种是一般引申义

是通过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比如说刚才我们说到的“本”

它的本义是“树根”

从“树根”发展出来了

“根本”、“基本”、“本钱”

那么这三个都是它的引申义

同样的

“黑”

它指的是“黑色”

从“黑色”

引申出来了“黑暗”

“看不见光线”

那么因为“看不见光线”

因此我们没有办法发现里面的活动

因此又引申出来了“秘密”、“非法”和“不公开”的意思

此外

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词语的比喻的用法

来产生引申义

那么

比喻引申义

指的就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我们来看

“铁”

“铁”指的是金属元素

因为它的性质中存在着一种

比较坚硬的特点

因此它被形容为

“坚强、坚硬、牢靠”

那么同样的

因为它的特点

还可以被形容为“确定不疑”

这两个义项就是“铁”的比喻引申义

再看“高峰”这个词

本来的意思是指山的最高处

那么现在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处

也可以用来说高峰

比如说“上下班高峰”

是指这个时间是人流发展的最高峰

再比方说

我们可以说“高峰会议”

是指领导中的最高层

那么引申有哪些方式呢

一般来说有两种

一种是从词的本义直接引申出来的意义

这个叫直接引申

我们来看这个

“引”的本义是“开弓”

从“开弓”就产生了一些新的义项

因为开弓就有了“拉开”的意思

开弓使得弓弦变长了

于是产生了“延长、伸长”的意思

开弓以后

箭会由着它所发射的方向前进

“引”就有了“引导、带领”的意思

因为开弓

所以这个弓弦是往后退的

因此又有了“后退、退却”的意思

那么

所有的这四个义项都是从“开弓”引申出来的

这都是直接引申

那么有的时候

很多词义的引申是一环扣着一环的

不是从本义引申出来

而是从引申义或者比喻义引申出来的

我们来看

这个“日”

“日”的本意是“太阳”

从“太阳”这个义项引申出来了

“白天”

从“白天”又引申出来“一天、一昼夜”的意思

从这个“一天、一昼夜”的意思

又引申出来“时间”的意思

那么

这后面的三个义项

都是从前面一个引申义引申出来的

因此是间接引申

一般说来

直接引申往往会形成一个

辐射式的引申关系

而间接引申往往会形成一个

链式的引申关系

很多的时候

一个词的引申

往往同时具有直接引申和间接引申

在我们的社会发展中

每天都会出现很多新的事物

新的现象

如果我们对这些新出现的事物和现象

都重新命名

那么我们的词汇将不断扩大

人们的记忆负担将会大大增加

词义的引申

是人们用一个已有的词来指称新的事物

那么这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那么新旧事物之间

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呢

这往往是通过联想的方式

发现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之处

比如“铁”和“坚硬”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

或者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

比如树根

是树得以成长的最基本的

因此“树根”和“根本”之间产生了联系

于是人们就能够用旧名来指称新事物

词义的引申也就得以实现

词义的引申通过联想

把相似或者相关的事物建立起联系

而这种联想

往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词义的引申往往可以看到

汉民族的文化特点

我们来看这个“归”字

“归”的本义是“女子出嫁”

这个义项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已经没有了

但是在古代文献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用法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这是《诗经·周南·桃夭》中的句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归”是“女子出嫁”的意思

那么为什么后来出现了

“返回”、“归还”和“属于”的意思呢

这些引申的意思

都和中国古代的婚俗有关

根据张绍滔先生的《汉语与文化》中描述

新妇在成婚三个月后要到家庙行庙见礼

祝告曰:“某氏来归”

这说明古代女子以丈夫的家为自己的归属

这个与女子结婚称为“嫁”是一致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女子出嫁引申出来的“返回”、“归还”和“属于”的意思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的婚俗

那么词语的引申

还能够体现出汉民族的思维方式

取类比象的直观思维方式

是汉民族思维的特点之一

由己度人、由己度物

由自己推及到周围的事物

比如我们来看这个“口”

“口”的本义是“嘴”

是指的进食的器官

那么从食物的进口

我们可以引申出“容器的进出口”

比如“杯子口”、“瓶口”

那么从“容器的进出口”

又可以引申出

“人的出入通过的地方”

比如“关口”、“出入口”等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民族的思维特点

从自身的器官引申出来的意思

同样的,从词义的引申

还能够看到汉民族的审美特点

比如“红”是一种颜色

但是在汉民族的审美中

红是一种喜庆的色彩

我们常常说“红事”

因此“红”常常就有了表示“顺利、成功”的意思

比如说“开门红”、“红人”、“红运”这样的意思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

汉语中用“红颜”来表示“美貌的女子”

从这些引申义中

我们都可以看到汉民族对红色的喜爱

总之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词的内部意义关系

揭示出词义的演变与发展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阅读古书

准确地理解词义

关于如何理解汉语词的意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就讲到这儿

汉语文字词汇课程列表:

绪论

-汉语与汉字

-测验1

-讨论:语言和文字有着怎样的关系?

-讨论:文字之于人类社会有何意义?

第一章 汉字的起源与特点

-汉字的起源与特点

-测验2

-讨论:文字画与文字的关系

-讨论:汉字是怎么产生的

-作业1

-作业2

第二章 汉字的表意理据

-汉字的表意理据

-测验3

-讨论:汉字与汉语的特殊关系

-讨论:形声字的增加是否意味着汉字表意性的下降?

-作业3

-作业4

第三章 汉字是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全息反映

-第一节 近取诸身

--汉字是汉民族社会生活的全息反映

--与人类形体器官相关的汉字

--与人类动作行为相关的汉字

--测验4

--讨论: “近取诸身”的造字理念还有哪些代表字

-第二节 远取诸物

--取诸自然之物的汉字

--取诸人造之物的汉字

--测验5

--讨论:还有哪些汉字体现了先民“远取诸物”的造字理念?

-第三节 深及诸理

--深及诸理(上)

--深及诸理(下)

--测验6

--讨论:还有哪些汉字反映了先民“深及诸理”的造字理念?

-作业5

第四章 传统汉字学及《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简介

--《说文解字》简介

--讨论:《说文解字》到底是一部什么书?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测验7

--讨论:《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与现代字典的异同

-如何阅读《说文解字》

--如何阅读《说文解字》

--讨论:《说文解字》使用中的问题

-《说文解字》解词的角度

--《说文解字》解词的角度

--测验8

--讨论:如何评价《说文解字》解词的方式方法

-作业6

-作业7

第五章 现代汉字学

-现代汉字及汉字形体的演变

--现代汉字及汉字形体演变

--测验9

--讨论:汉字形体历经演变,是不是越来越简单了

--作业8

-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汉字的整理与简化

--测验10

--讨论:汉字简化过程中有哪些成功和失败的字例?

--作业9

第六章 为什么要学习汉语词汇

-为什么要学汉语词汇

-测验11

-讨论:词汇的水平决定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吗?

-讨论:词汇应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10

第七章 什么是词汇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

-固定结构

-测验12

-讨论:字母词或带字母的词语算不算汉语词汇?

-作业11

第八章 什么是词

-词的界定

--词的界定

--测验13

--讨论:汉语的基本单位是“词”还是“字”?

-词与相关单位

--词语相关语言单位

--测验14

--讨论:“见面”类词语算不算词?

-作业12

第九章 汉语词有哪些特点

-汉语词有哪些特点

-测验15

-讨论:汉语构词法已从复合式变为派生式了吗?

-作业13

第十章 如何分析汉语词的意义

-词的理性义与感性义

--词的理性义与感性义

--测验16

--讨论:如何理解词义的概括性?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测验17

--讨论:如何理解词的本义?

-词的语言义与言语义

--词的语言义与言语义

--测验18

--讨论:语境在词语理解中有何作用?

-古今词义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古今词义是如何继承与发展的

--测验19

--讨论:流行词语与古今词义的发展演变有何关系?

-作业14

第十一章 词与词有联系吗

-语音上的联系

--语音上的联系

--测验20

--讨论:如何区分多义词和同形同音词?

-词形上的联系

--词形上的联系

--测验21

--讨论:如何认识同素异序词

-意义上的联系

--意义上的联系

--测验22

--讨论:如何认识反义词的不平衡性?

-易混淆词

--易混淆词

--测验23

--讨论:.易混淆词与近义词的区别在哪里?

-作业15

结语

-结语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