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体内药物与毒物分析 > 4.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4.1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建立 > html
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建立
1、做好文献总结、整理工作
文献调研:
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的药动学参数;
已报道的药物分析方法及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一般而言,会首先选择最简单的分析条件及样品处理方法进行摸索和优化;
对于文献尚未报道的药物,可以查阅同类药物的相关文献。
2、充分了解待测药物的特性与体内状况
预处理方法的设定依据:
1)生物样品的类型: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密切相关。
测定血样、组织时:首先应除去大量的蛋白质,并使药物从蛋白结合状态中游离出来。
2)药物的理化性质:关系到生物样品的分离、纯化等预处理方法的设计。
药物的酸碱性(pKa)、亲脂性、在水与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等——涉及药物提取的pH值、有机溶剂或固相萃取柱及洗脱溶剂的选择。
药物的化学稳定性——涉及样品制备、测定时环境条件(温度、光线、时间等)的控制。
对酸碱不稳定的药物,应注意避免使用强酸或强碱性溶剂;
对热不稳定药物,在萃取液浓缩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高温蒸发。
药物的挥发性——涉及能否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药物的紫外、荧光等光谱性质及官能团特征——涉及分析仪器的选择、是否需要进行衍生化处理等考虑。
3)体内药物浓度及存在状况
测定药物浓度较低的样品时:宜采用萃取-浓缩的样品制备模式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检测技术,如LC-MS。
3、明确分析测定的目的与要求
体内药物分析测定的目的直接影响着分析方法的建立。
1)药代动力学研究:
常同时测定原形药物和代谢产物在人或动物体内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要求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还要求检测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
分析方法的选择上多采用准确、灵敏、具有分离分析功能的色谱及其联用技术。
2)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药物浓度通常为有效治疗浓度范围,要求及时得到浓度并反馈到临床,在分析方法上更注重简便、易行、快速、自动化;同时,临床患者普遍有合并用药的现象,分析方法应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常选用免疫法、光谱法。
3)中毒患者的临床抢救:通常药物浓度极高,不必强调方法的灵敏度,但需快速确证中毒药物,应特别强调方法的特异性和分析速度,如GC-MS、EIA或FIA。
4、结合实验室条件
在建立体内药物分析方法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实验室现有的试验条件,选择可行的分析方法。
1、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准确性,可用于大多数小分子药物的检测。
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CE)、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LC-MS/MS,GC-MS,GC-MS/MS)等。
2、免疫分析法
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来测定体内药物的含量,多用于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类物质的检测。
3、生物学方法
生物学方法可用于抗生素类药物的体内分析。
但特异性较差,常需采用特异性高的方法(如色谱分析法)进行平行监测。
而对于多组分及体内存在活性代谢产物的抗生素的体内分析宜用色谱分析法。
4、核素示踪技术
包括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和稳定性核素示踪技术,以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示踪剂,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系中的运动规律。
优点:检测简便、灵敏度高、以及生物体组织实时检测等。
5、光谱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包括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UV)、荧光分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
光谱法仪器结构简单,测定快速简便。但易受到结构相近的其他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性杂质的干扰,仅适用于分析一些浓度较高、含干扰成分较少的样品。
以色谱分析法为例,分步讨论分析方法的建立过程:
1、色谱条件的筛选
取待测物、内标的标准物质,确定最佳分析检测条件;
考察项目:色谱柱、流动相、流速、柱温、进样量、内标物质的浓度及其加入量
目标:待测物及内标有良好的色谱参数(n、R、T);具有适当的保留时间(tr)以避开内源性物质的干扰;选择适当的检测器,以获得足够的方法灵敏度(LOQ)。
2、色谱条件的优化
生物介质试验:取空白生物介质,按照拟定的分析方法进行试验,要求内源性物质在待测物及内标的保留时间处无干扰。
质控样品试验:取空白生物介质,加入待测药物的标准物质,制成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QC),考察各项技术指标,需要符合要求。
3、实际样品的测试
在分析方法初步建立后,需要进行实际生物样品的测定,进一步验证方法的可行性。
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对以上各步骤做进一步改进,包括预处理方法、分析测定条件,甚至改变整个测定方法。
-1.1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Video
--html
-1.1体内药物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作业
-1.2体内药物分析的进展
--Video
--html
-1.2体内药物分析的进展--作业
-2.1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及分布
--Video
--html
-2.1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及分布--作业
-2.2药物的体内过程—代谢及排泄
--Video
--html
-2.2药物的体内过程—代谢及排泄--作业
-2.3血药浓度与治疗药物监测
--Video
--html
-2.3血药浓度与治疗药物监测--作业
-3.1常用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Video
--html
-3.1常用生物样品的制备与贮藏--作业
-3.2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蛋白沉淀法及液液萃取法
--Video
--html
-3.2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蛋白沉淀法及液液萃取法--作业
-3.3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固相萃取法及其他方法
--Video
--html
-3.3常用的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固相萃取法及其他方法--作业
-3.4生物样品预处理技术的最新进展
--Video
--html
-4.1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建立
--Video
--html
-4.1分析方法的设计和建立--作业
-4.2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一)
--html
--Video
-4.2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一)--作业
-4.3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二)
--Video
--html
-4.3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与要求(二)--作业
-5.1色谱联用技术(一)
--Video
--html
-5.1色谱联用技术(一)--作业
-5.2色谱联用技术(二)
--Video
--html
-5.2色谱联用技术(二)--作业
-5.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
--Video
--html
-5.3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作业
-6.1免疫分析法(一)
--Video
--html
-6.1免疫分析法(一)--作业
-6.2免疫分析法(二)
--Video
--html
-6.2免疫分析法(二)--作业
-6.3免疫分析法(三)
--Video
--html
-6.3免疫分析法(三)--作业
-6.4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
--Video
--html
-6.4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作业
-7.1同位素分析
--Video
--html
-7.1同位素分析--作业
-7.2质谱成像技术
--Video
--html
-7.2质谱成像技术--作业
-8.1生物技术药物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8.1生物技术药物的体内分析--作业
-8.2内源性甾体激素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8.2内源性甾体激素的体内分析--作业
-8.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8.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体内分析--作业
-8.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8.4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体内分析--作业
-9.1动植物毒物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9.1动植物毒物的体内分析--作业
-9.2气态和挥发性毒物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9.2气态和挥发性毒物的体内分析--作业
-9.3水溶性毒物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9.3水溶性毒物的体内分析--作业
-10.1滥用药物的体内分析
--Video
--html
-10.1滥用药物的体内分析--作业
-11.1基于污水中冰毒含量的液质技术评价毒品滥用情况
--Video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