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微观经济学 >  5.成本 >  5.2 成本最小化 >  5.2 成本最小化

返回《微观经济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2 成本最小化在线视频

下一节:5.3 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返回《微观经济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2 成本最小化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是经济学院的王稳妮老师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成本最小化

对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而言

每一产量水平的生产成本都必须是最小的

即成本最小化是对生产成本的基本规定

所以 在微观经济学中

成本最小化问题是成本分析的起点

本节将从成本最小化问题出发

来推导与理解短期和长期的总成本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

既定的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

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

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它的公式表达是

如图所示

图中等成本线在纵轴上的截距C除r

表示的全部成本支出

用于购买资本K时所能购买的资本数量

等成本线在横轴上的截距C除w

表示全部成本支出

用于购买劳动L时所能购买到的劳动数量

等成本线的斜率为负w除以r

其大小取决于劳动和资本

两个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

成本最小化

成本最小化指的是

假定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厂商使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

和资本生产一种产品

且劳动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是给定的

如果企业要以最小的成本来生产既定的产量Q

那么 它应该如何选择最优的劳动投入量

和资本投入量的组合呢

简言之

厂商如何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呢

把厂商的等产量曲线

和等成本线置于同一个平面坐标系当中

就可以确定厂商在既定产量条件下

实现最小成本的最优要素组合点

即生产的均衡点

如图所示

图中有一条等产量曲线Q

和三条等成本线AB A'B'和A"B"

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代表既定的产量

三条等成本线具有相同的斜率

但代表三个不同的成本量

其中 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

大于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

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

大于等成本线A"B"代表的成本

唯一的等产量曲线Q

与其中一条等成本线A'B'相切于E点

这就是生产的均衡点或最优要素组合点

它表示 在既定的产量条件下

生产者应该选择E点的要素组合L1 K1

才能实现最小的成本

这是因为

等成本线A"B"虽然代表的成本较低

但它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既无交点也无切点

它无法实现等产量曲线Q所代表的产量

等成本曲线AB

虽然与既定的等产量曲线Q相交于a b两点

但它代表的成本过高

通过沿着等产量曲线Q

由a点向E点或者由b点向E点的移动

都可以生产相同的产量而使成本下降

所以 只有在切点E的要素组合点上

才是在既定产量条件下

实现最小成本的要素组合

再进一步具体地分析等产量曲线Q

与等成本线AB的两个交点a点和b点

如果厂商开始的时候在a点进行生产

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大于两个要素的价格之比

譬如

根据不等式的左边

在生产过程当中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厂商可以用1个单位的劳动

去替代3个单位的资本

而等式的右边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3个单位资本的购买成本

却可以购买到1.5个单位的劳动

于是 厂商节省了0.5个单位劳动的购买

而使得成本变小

相反 如果厂商开始的时候在b点进行生产

由图可见 在b点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小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它表示在b点上的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小于两个要素的价格之比

譬如

这个时候等式的右边

厂商在生产过程当中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

厂商可以用2个单位的资本去替代4个单位的劳动

而等式的右边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用4个单位劳动的购买成本

却可以购买得到8个单位的资本

于是

厂商节省了6个单位资本的购买成本而使成本变小

由此可见 只要MRTSLK大于w除r

厂商就会不断地用劳动去替代资本

即在图中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a点不断地向E点靠近

只要MRTSLK小于w除以r

厂商就会不断用资本去替代劳动

即在图中沿着等产量曲线Q由b点不断地向E点靠近

在以上的调整中

厂商可以不断地以更低地成本来生产相同的产量Q

最后 厂商在MRTSLK等于w除r时

实现了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

就可以表示为两个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公式

这个公式表示了

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

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

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对偶的问题 产量最大化

与成本最小化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产量最大化

理性的厂商在产量给定的条件下

会追求成本最小化

而在成本给定的成本的既定条件下

会追求产量最大化

作为对成本最小化问题的进一步的理解

在此分析产量最大化的问题

如图所示 有一条等成本线AB

和三条等产量曲线Q1 Q2和Q3

由图中可见

唯一的等成本曲线AB

与其中一条等产量曲线Q2相切于E点

该点就是生产的均衡点 表示的是

在既定的成本条件下

厂商应该按照E点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

即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分别为L1和K1

这样 厂商就会获得最大的产量

为什么E点就是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点呢

这就需要分析代表

既定成本的唯一的等成本线AB

与三条等产量曲线Q1 Q2和Q3之间的关系

先看等产量曲线Q3

其代表的产量虽然高于

等产量曲线Q2代表的产量

但唯一的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Q3

既无交点又无切点

这表明产量Q3是

厂商在既定成本下无法实现的产量

因为厂商利用既定的成本

只能购买到位于等成本线AB上

或者等成本线以内区域的要素组合

再看等产量曲线Q1

虽然与唯一的等成本线AB相交于a b两点

但等产量曲线Q1所代表的产量是比较低的

因为此时厂商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

只需要由a点出发向右或由b点出发向左

沿着既定的等成本线改变要素组合

就可以增加产量

所以 只有在唯一的等成本线

和等产量曲线Q2的切点E的要素组合点

才是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

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

任何更高的产量在既定成本条件下

都是无法实现的

任何更低的产量都是无效率的

再进一步具体地分析等成本曲线AB

和等产量曲线Q1的两个交点a点和b点

如果厂商开始的时候在a点进行生产

如图可见

在a点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大于等成本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它表示在a点

两个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大于两个要素的价格之比

这个时候

在生产要素的市场上

厂商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情况下

减少1单位的资本

购买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劳动购买

在生产过程中

厂商在减少1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时

只需要增加0.25单位的劳动投入量

就能够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

结果整个不等式告诉我们

厂商因为在生产中

多得到0.75个单位的劳动投入量

而使得总产量增加

所以

厂商就会在不改变总成本的条件下

不断地用劳动去替代资本

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

会沿着等成本线AB由a点不断向E点靠近

如果厂商开始时在b点进行生产

如图可见 在b点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小于等成本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它表示在b点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小于两个要素的价格之比

即有

譬如 在b点

这个时候由不等式右边

可以知道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

厂商在不改变总成本支出的情况下

减少1单位的资本购买

就可以增加1单位的劳动购买

而不等式的左边的

在生产的过程当中

厂商在减少1单位的劳动投入量时

只需增加0.25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

就能够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

结果 整个不等式告诉我们

厂商因为在生产中

多得到了0.75个单位的资本投入量

而使总产量增加

所以 只要

厂商就会在不改变总成本的条件下

不断地用资本去替代劳动

表现在图中就是厂商的生产

会沿着等成本线AB由b点不断向E点靠近

综上所述

只有在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和两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时

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的均衡

在图中则是唯一的等成本曲线AB

和等产量曲线Q2的切点E

才是厂商的生产均衡点

于是 在生产均衡点E就有

由于边际技术替代率就可以表示为

两个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所以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等式

这个表示

厂商应该通过对两个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地调整

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

无论用于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

所要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

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好 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谢大家的观看

微观经济学课程列表:

1.引论

-1.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 2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2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3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2.1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2.2 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2.2 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

-2.3 弹性的概念及弧弹性

--2.3 弹性的概念及弧弹性

-2.4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2.4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及其影响因素

-2.5 供给弹性和其他弹性

--2.5 供给弹性和其他弹性

-2.6 供求曲线的运用事例

--2.6 供求曲线的运用事例

-第二章作业题

3.效用论

-3.1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3.1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

-3.2 消费者剩余

--3.2 消费者剩余

-3.3 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

--3.3 序数效用论及无差异曲线

-3.4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3.4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无差异曲线的特殊形状

-3.5 预算线及其变动情况

--3.5 预算线及其变动情况

-3.6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3.6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3.7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3.7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3.8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8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9 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9 劣等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原视频

-第三章作业题

4.生产技术

-4.1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4.1厂商和生产的基本概念

-4.2 短期生产函数

--4.2 短期生产函数

-4.3 长期生产函数

--4.3 长期生产函数

-第四章作业

5.成本

-5.1 成本的基本概念

--5.1 成本的基本概念

-5.2 成本最小化

--5.2 成本最小化

-5.3 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5.3 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5.4 短期成本曲线

--5.4 短期成本曲线

-5.5长期成本曲线

--5.5长期成本曲线

-第五章作业

6.完全竞争市场

-6.1市场概述

--6.1市场概述

-6.2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6.2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6.3.1完全竞争市场概述(上)

--6.3.1完全竞争市场概述(上)

-6.3.2完全竞争市场概述(下)

--6.3.2完全竞争市场概述(下)

-6.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研究思路

--6.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研究思路

-6.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6.5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6.6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线

--6.6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线

-6.7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6.7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6.8.1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线(上)

--6.8.1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线(上)

-6.8.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线(下)

--6.8.2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供给线(下)

-6.9 完全竞争市场的简要评述

--6.9 完全竞争市场的简要评述

-第六章作业

7.不完全竞争市场

-7.1垄断

--7.1垄断

-7.2垄断竞争市场

--7.2垄断竞争市场

-7.3寡头市场

--7.3寡头市场

-第七章作业

8.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8.1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第八章作业

9.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9.1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9.1 一般均衡与经济效率

-9.2帕累托最优条件

--9.2 帕累托最优条件

-第九章作业

10. 博弈论初步

-10.1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10.1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10.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10.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第十章作业

11.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1.1不完全竞争

--11.1不完全竞争

-11.2外部影响

--11.2外部影响

-11.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1.3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1.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1.4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第十一章作业

5.2 成本最小化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