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课程立足数字化时代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观察、写作、讨论和点评,传播工科中文写作的理念和思维模式,践行“完整、逻辑、准确、精简”之要义,培养“笔尖外和笔尖上”之功夫,力创“行云流水”之风格,助力工科学者之学术生涯和职业发展。
开设学校:清华大学;学科:教育教学、
本课程立足数字化时代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观察、写作、讨论和点评,传播工科中文写作的理念和思维模式,践行“完整、逻辑、准确、精简”之要义,培养“笔尖外和笔尖上”之功夫,力创“行云流水”之风格,助力工科学者之学术生涯和职业发展。
-作业1:眼光测试
-作业讨论
-2.2 与德国教授交流(续);作业“发现”的点评;改写短信
-作业2:短信与通知类文稿的写作
-作业讨论
-作业3:图表
-作业讨论
-作业4:讨论纪要
-作业讨论
-作业5:文稿摘要
-作业讨论
-作业6:文献综述
-作业讨论
-11.2 工科写作的八字要略;到底怎样“开门见山”、怎样“求简”啊?
-12.2 “武林秘籍”:高水平研究=高水平写作?何谓“研究的科学性?”
-作业7:学位论文写作的Check List
-作业讨论
-作业8:ppt
-作业讨论
-14.2 出国申请中的“必要性、预期成果、个人陈述”各说啥好呢?
-作业9:推荐信及出国申请
-作业讨论
-作业10:求职简历
-作业讨论
-期末考试
德国工学博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能动系燃气轮机专业毕业;从事重型燃气轮机低污染燃烧室、流态化气固多相反应流、燃煤污染防治、真空能源等研究;曾任职德国大型电站设备制造商斯坦米勒公司(Steinmueller GmbH),能动系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第七届国际煤燃烧学术会议(ISCC)主席及第八届会议组委会主席;德国亚琛大学、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和中央大学访问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和中国颗粒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工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出版德语专著1本,参编核心专业教材《锅炉原理及计算》(第三版),《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燃气轮机篇和《普朗特纪念报告译文集——一部哥廷根学派的力学发展史》;主编《延伸的墨迹——清华大学1977级毕业30周年纪念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