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在线视频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下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现在来学习上篇第三节

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定型期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统一的专制帝国

此后近两千年这样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这其中我们又可以把它划分为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

元明清等小的发展阶段

那么在秦汉时期

就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儿童时期

它的政治、经济、民族、心理等

基础均基本形成

文化的主体形态也基本定型

魏晋时期 相当于中国传统文化少年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在政治动荡、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等等因素的

共同推动下

进入了一个多彩纷呈的多元发展阶段

隋唐时期 相当于青年

强盛的青年

国力的强盛和对外交流的加强

将中国传统文化推进到一个开放包容

繁盛辉煌的鼎盛阶段

两宋时期就是一个成年时代了

中国传统文化转而呈现出

内省、成熟、细腻的特征

而这种气象的出现

那么与政治的动乱、军事的孱弱

以及市民经济的繁荣有很大关系

元明清时期就是传统文化的老年时代

中国传统文化逐渐由多元开放

走向专制保守

但是黑暗中孕育着光明

新的思想启蒙正在悄然出现

李白写过很多首关于秦始皇的诗

其中有一首是这样写到的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描绘的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

这样一个故事

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灭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帝国

秦帝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

承前启后的转折点

柳诒徵先生说

盖嬴政称皇帝之年

实前二千数百年之结局

亦为此后二千数百年之起点

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

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

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

凡秦之政 皆待汉行之

秦人启其端 汉人竟其绪

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就是说秦朝统一了中国

但是秦朝只是开了个头

后面的主要工作

是由汉朝来完成的

那么为了维护中央集权

秦始皇施行“车同轨”、“书同文”

“度同制”、“行同伦”

“地同域” 等等措施

强力推行

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的统一

今天我们可以严厉抨击秦始皇的暴政

但绝对不可以抹杀

秦始皇在施行上述政策的

重大历史意义

因为正是这些措施实实在在地

增进了当时人们

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乃至心理上的共同性

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就以“书同文”为例来说吧

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

今天将会怎样

历史学家说

如果没有秦的改革

可以想象

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

可能会长期存下去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

不能设想中国的政治统一能够长期维持

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

一切文化力量中

文字的一致性

那么正好与方言的多样性正好形成对比

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秦二世而竭

它所开创的各项事业

都由后续的两汉所继承和完成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形态

在两汉时期就基本定型

那么西汉初年

文景两帝崇尚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也就是道家思想

主张清静无为、与民休息

那么通过几十年的这样一种休息

使因长期战争而耗竭的国力和民力

都得到恢复

从而为汉武帝后来的施展文治武功

创立“四海承平”的盛世

奠定了物质基础

景帝后期有一个哲学家、政治家

叫董仲舒

他提出应该用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来巩固中央集权

但是主张清静无为的景帝

并不欣赏这种有所作为的思想

不过它却恰好契合了汉武帝的大一统需要

于是汉武帝后来迅速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尊《诗》、《书》、《礼》、《易》

《春秋》为五经

把儒学奉为官学

儒家学说由此兴盛

并在随后的两千多年的

中国文化历史中间持续占据主导地位

汉代的历史学、文学、文化交流等等

都很有成就

司马迁我们知道

司马迁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创作了的《史记》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著作

但更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作品

鲁迅先生说这是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那么汉赋辞藻华丽

“苞括宇宙、总览人物”

汉赋我们今天普通人

未必能够特别好地欣赏

但是它对后世的文学发展

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张骞 我们知道两次出使西域

开辟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交融

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

都做出巨大贡献

公元220年 东汉灭亡

那么此后近四百年的魏晋南北朝

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

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长期的封建割据、连绵的战争

不断加强的民族融合

以及西方文化的羼入

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就呈现出一种

多姿多彩、多元多样的特征

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起来的

文化新潮

《老子》说

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

那么当时的玄学家王弼解释说

什么叫玄呢 他说

玄 谓之深者也

所以玄学就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

魏晋玄学的特点

就是以道家思想为骨干

结合儒道、会通孔老

魏晋玄学经历了

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这几个阶段

对有无、言意、自然与名教等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利地推进了中国人

哲学思辨理论的大发展、大繁荣

曹魏早期

正始玄学的代表人物何晏、王弼提出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这样一种“贵无”的主张

强调“名教本于自然”

曹魏晚期

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七贤”

将集悲天悯人的胸怀

与这样的一种闲适旷达的风骨

融于一体

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

西晋时期

玄学的代表人物裴頠、向秀、郭象等人

有感于“贵无”误国

所以转而立足现实

提出“崇有”的主张

主张“名教即自然”

调和了“自然”和“名教”的关系

促成了儒道合流

张岱年指出

玄学谈玄析理的抽象思维

为中国传统哲学

注入了生气勃勃的活力

他在现实人生中追求无限的体验

更是促成了“重神理而遗形骸”

“重自然而轻雕饰”的

魏晋美学精魂的形成

所以玄学对后世中国知识分子

心灵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

中国士人

那样一种玄、远、清、虚的那样一种

生活情趣其实就源于

这样一种魏晋的玄学

如果说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

那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佛、儒思想

则成就了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格局

除玄学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大

还表现在道教的创立以及佛教的传入

道教是根植于中国本土的

这样一种宗教

它创立于东汉

在魏晋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成为我国本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它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医药、冶炼

音乐等等科学文化的发展

佛教源于印度

东汉初年传入我国

那么到南北朝时期就开始得到了

广泛的传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所以佛教在南北朝时期的兴盛

由此可见一斑

自此以后

儒学与佛教、道教在相互冲突融合中

就不断的发展

形成了这样一种多元碰撞

多向度发展的这样一种

魏晋南北朝文化格局

为唐以后的以儒学为主

儒、佛、道多元发展的文化格局

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

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云冈、龙门、敦煌的石窟雕像

顾恺之的绘画

王羲之的书法等等

都代表了当时艺术的最高水平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