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  16.1仁爱孝悌 >  仁爱孝悌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仁爱孝悌在线视频

仁爱孝悌

下一节:和而不同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仁爱孝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这一节我们一起来探讨

下篇的一个话题 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是中国历史上获得

最广泛认同的一个价值

孝悌是说家庭关系的一种规范

仁爱则超出家庭

我们对于其他人

包括陌生人都要有同情心和爱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

仁爱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然而最近几年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有一些人认为

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

对于我们不了解、不熟悉的人

即使我们能够轻易地帮助他们

我们也不应该去做

因为他们可能是碰瓷的骗子

在接受我们的帮助后

会栽赃诬陷、敲诈勒索我们

还有一些人认为

传统的“孝悌”提倡

对父母和兄长的绝对敬爱

是非常不合理的

因为很多父母和兄长自私愚蠢

人格低劣

并不值得我们去敬爱

我们知道豆瓣上有一个著名的小组

叫“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小组”

目前成员有12万3258人

它的口号是

“在尊重遵守社会伦理的前提下

抵御腐朽、无知

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

我们如何看待这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呢

仁爱、孝悌真的是不切实际

不够合理的道德要求吗

要弄清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理解

什么是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这几个字很早就出现了

但作为一种核心价值被提出来

首见于儒家的经典《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在《论语》中

赋予“仁”的含义非常丰富

但最根本的思想是 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篇》记载了孔子的一个学生

樊迟向孔子问 什么是仁

孔子的回答是“爱人”

孔子又说“能行五者”

所谓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这五种德行都是爱人的表现

我们最开始爱

通常也是最爱的人是我们的家人

对于父母之特别的爱 称之为“孝”

对于兄长之特别的爱 称之为“悌”

《中庸》记载孔子说

“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论语·学而篇》记载孔子的学生说

“孝弟也者 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这个思想

他认为 孝悌是仁爱的开端

单有开端还不够 还要扩充发展仁爱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又说“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以其存心也

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

孔、孟的这个思想它对于后来的

中国的社会道德和制度设计

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社会道德方面

中国人讲“百善孝为先”

把道德典范称为“仁人君子”

制度设计方面 从汉朝的汉武帝开始

中国的统治者一直强调

“以孝治天下”

目的在于使“天下归仁”

因为孝是仁的根本

好的政策被称为“仁政”

好的君主被称为“仁君”

前面提到

仁爱孝悌的核心是爱人

爱一个人意味着按照适当的礼节

或适当的原则去无私地帮助他

而不仅仅把他当作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

这个意思可以分两层来说

首先 真正的爱人

不是无原则地满足别人的需要

而是以适当的礼节去爱

以孝道为例

孝顺父母意味着敬爱父母

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

但这不等同于无原则地讨好父母

《孔子家语》

这是儒家的一个经典

它里面记载鲁国的君主曾经问孔子

说“儿子总是顺从父亲的要求

算是孝吗”

孔子的学生子贡认为这算孝

孔子不同意

说总是顺从父亲的要求 是小人行径

真正的孝子

要先看父亲的要求是否合理

再决定是否顺从

《孝经》 这是儒家的另外一本经典

记载了类似的故事

孔子的学生曾子问孔子

“敢问子从父之令 可谓孝乎”

孔子的回答是 说你这是说什么话

“是何言与 是何言与 父有争子”

就是父亲有给自己提批评、提意见的

这个儿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 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

又焉得为孝乎”

这就是说 父亲的要求一定要合理

如果不合理

顺从父亲的要求就是陷父亲于不义

不是孝子所为

其次 仁爱孝悌也不是

实现自己利益的一个工具价值

很多人他们乐于助人

讨好父母 但动机却是自私的

他们希望从别人或父母那里

获得更多的回馈

或者希望获得一定的社会名声

方便自己捞取更多的利益

莎士比亚有一个名剧叫《李尔王》

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英国国王李尔有三个女儿

年老的时候 李尔宣称

哪个女儿表现得最爱他

分得的封地就越大

长女高纳李尔和次女里根

为求得最大的封地

都用甜言蜜语讨好父亲

唯独小女儿考狄利娅不为利益所动

讲了老实话

她对她爸爸说“我爱你只是按照我的名分

“一分不多 一分也不少”

但国王李尔年老昏聩

觉得小女儿不孝

一怒之下将她远嫁法国

把国土平分给了其他两个女儿

结果自己受到了这两个女儿的

非常冷漠的对待

中国的思想家老子说

“六亲不和 有孝慈”

批评的正是拿“孝慈”

获取个人利益的那种虚伪

在这一节的开头的时候 我们提到

有人反对仁爱 特别是对陌生人

因为我们无法排除他们是骗子

为了骗子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

或金钱 太傻了

这个反驳有一些道理

但总体上并不能成立

对于骗子 我们是不应该仁爱

但从这里 注意

推不出我们对陌生人不应该仁爱

是因为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是骗子

的确 我们无法排除陌生人都是骗子

但是这与“有理由怀疑某个人是骗子”

是两回事

如果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某个人有意欺骗

即使我们无法排除他是骗子的可能

我们也应该相信这个人

《孟子·万章上》里面记载一个故事说

“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

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 反命曰

‘始舍之 圉圉焉

少则洋洋焉 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校人出 曰‘孰谓子产知

予既烹而食之 曰 得其所哉 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 难罔以非其道”

这讲了所谓的“君子可欺以其方

难罔以非其道”

是说君子可能会

被人用合乎情理的说辞欺骗

但难以被违反道德的事情蒙骗

陌生人合乎情理的说辞

君子不会去乱怀疑

正如胡适所说

“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凡是陌生人都不应该帮助”

这个说法是违背道德的

君子绝不会同意

在这一节的开头 我们又提到

很多人反对传统的孝道

因为许多父母很腐朽、无知、无理取闹

这个反驳仔细分析 其实也不能成立

首先 有一些父母的确在某一些事情上

会有错误的想法与不理性的行为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孝顺父母

正如父母不能因为孩子有一些错误的想法

或者不理性的行为就可以不爱孩子

父母与子女之间要互相理解

理解不等于赞同

但理解能带来更多的体谅

比如一旦理解了父母的成长环境

教育背景

我们就能对父母的一些错误想法

与不理性的行为有更多的体谅

其次 在子女看来是错误的想法

与不合理的行为

不一定真的是错误的、真的是不理性的

父母在很多问题上

比我们见识广博、经验丰富

我们不能因为父母的看法与我们的不同

就宣称父母是“腐朽无知”的

相反 我们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看法

《论语》里面记载孔子说

“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

又敬不违 劳而不怨”

既有对父母的理解与体谅

也有自我反省

才能在父母拒绝听从我们的建议的情况下

仍然对他们 “敬而不违 劳而不怨”

下面我们谈一下

如何来做到仁爱孝悌

首先 要通过理论分析

让更多的人正确地认识仁爱孝悌

没有对仁爱孝悌的正确认识

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反对仁爱孝悌

崇尚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

二是以错误的方式实践仁爱孝悌

或拿错误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行为

第二种情况危害尤大

前一段时间新闻报道

“襄阳一个女子帮朋友代考

刚出校门就被带上警车”

说的是在襄阳市全国中小学

教师资格考试中

考生吴某请朋友高某帮忙代考

高某用自己的身份证混进了考场

据高某交待 她是随州人

在工作期间认识了吴某

吴某称 今天家里面我有急事

无法参加考试

便请高某代考

高某对吴某的帮助

注意 不是真正的仁爱

因为这不但违背了道德原则

而且触犯了法律

真正的仁爱

不是帮助别人以不道德的方式

牟取私利

拿错误的“仁爱孝悌”的标准

去评判、规范别人的行为

也是贻害无穷

清朝的思想家戴震

他在他的著作《孟子字义疏证》中说

说“酷吏以法杀人 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 犹有可怜之者

死于理 其谁怜之”

戴震所谓的“以理杀人”

是说用错误的道德规范去逼死人

比如“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

父要子亡 子不得不亡”

如果社会上很多人坚持这种错误的道德规范

后果会非常严重

因此 真正的认识仁爱孝悌等道德规范

非常重要

其次 仁爱孝悌必须建立在

对别人了解的基础上

要真正地帮助别人

我们必须要了解别人的处境

知道别人的需要

如果不了解别人的处境和需要

你只抱着一颗善心

就容易出现“扬堁而弭尘

抱薪而救火”的情况

给别人和自己制造麻烦

不但可能伤害到别人

也可能伤害到自己

有一位号称“孝子”的人

在母亲得病之后

他不带母亲去正规的医院做检查

去了解母亲的实际病情

却四处打探偏方

给母亲喂一些不但没有疗效

而且加重病情的药

最后间接地杀死了母亲

这显然不是真正的孝

此外我们要通过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

真实的故事

让更多的人对仁爱孝悌有直观的感受

过去我们讲故事

只喜欢讲正面的故事不讲负面的故事

并且在讲正面的故事时

将人物脸谱化、崇高化

使人觉得与自己的生活太遥远

今后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

要将正面的故事和负面的故事一起讲

我们不但要讲“二十四孝”

也要讲历史上和现实中一些不孝的故事

在讲“二十四孝” 的故事的时候

我们要辨明故事的真伪

把一些实践孝道的错误的方式

比如有一个著名的“二十四孝” 的故事叫

“埋儿奉母”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实践孝道的方式

与正确的方式区分开来

好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这一小结的内容

仁爱孝悌 我们前面说了

不是没有原则地

盲目地满足别人的需要

而是按照适当的礼节去无私地帮助他人

不仅仅是把他人当作

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

有一些陌生人是骗子 的确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于所有的陌生人

都可以无动于衷 见死不救

有时候父母在我们看来

迂腐顽固、不讲理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不履行

尽孝的责任

要做到仁爱孝悌

需要对其有正确的认识

并通过历史上和现实生活的真实故事

来领会仁爱孝悌的实践方式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仁爱孝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