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  11.1精忠报国(上) >  精忠报国(上)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精忠报国(上)在线视频

精忠报国(上)

下一节:精忠报国(下)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精忠报国(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来探讨下篇的一个话题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是中国传统的崇高美德之一

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

戚继光、史可法、谭嗣同

我们能数出很多很多爱国主义者的名字

这些爱国者的故事被一代一代地传颂

在西方 爱国也被当作崇高的品德

如拿破仑说

“爱国是文明人的首要美德”

但是最近几年

中国网络上却掀起

一场关于爱国主义的争论

有人认为 爱国主义是危险的罪恶

是一种流氓主义

反对宣扬“精忠报国”的理念

这种观点影响很大

甚至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关注

爱国主义到底是美德还是罪恶呢

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

真的是错误的吗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澄清什么是爱国

“国”这个字在中国早期典籍

《诗经》、《尚书》中就出现了

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

“国”这个字更是频繁的出现

但是涵义与今天我们讲的“国”

不一样

先秦时代

“国”是指王、侯的封地

又叫做“邦”

天子统治的范围则称为“天下”

大略等于现在我们讲的“全国”

中国古代既有爱国邦的思想

也有爱天下的思想

屈原说“竭智尽忠以事其君”

“岂余身之惮殃兮 恐皇舆之败绩”

这表达的是对他的自己的邦

楚国的爱

而不是对天下的爱

据《史记》记载

孔子听说齐国的田常打算攻打鲁国

孔子他就劝他的学生出来抵抗

他跟他学生说

“夫鲁 坟墓所处

父母之国 国危如此

二三子何为莫出”

这表达了孔子对他的父母之邦

鲁国的爱

但后来鲁国的君主不断的让孔子失望

才逼得孔子离开鲁国

《孟子·尽心》提到孔子离开鲁国的时候

走得很慢很慢

用孟子的话说“迟迟吾行也”

非常地恋恋不舍

孟子评论说

说孔子这种态度是“去父母国之道也”

就是对父母之邦态度的典范

孔子所树立的这个典范

不仅仅表达了对父母之邦的爱

更表达了超越父母之邦的爱

当孔子发现他自己没有能力来改变

无道的鲁国国君

所以决定离开鲁国

胸怀“天下”

孔子说“天下有道 丘不與易也”

除了孔子之外

先秦其他的思想家

比如说墨子、孟子、荀子等等

都是以“天下有道”为己任

《孟子·公孙丑》

这一篇里面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

叫:“如欲平治天下

当今之世 舍我其谁也”

自秦朝废除封建、建立郡县制之后

先秦所谓的“天下”

就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今天我们讲的“爱国”

对象其实与“天下”这个概念相对应

简单地说

爱国就是希望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

受人尊敬

并且为此 为这个目标而奋斗

这个定义看上去很简单

但是它却有重要的理论蕴含

首先 根据我们给出的定义

爱国不是口号 而是需要付之行动

真正的爱国者是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而奋斗 而不是打着“为了国家”的旗号

实现自己的个人利益

民国时期的“四大家族”

文革期间的“四人帮”

都是位高权重的政客

打着国家的旗号谋求私人的利益和权力

毛泽东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

“爱蒋介石的国”不是真正的爱国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

在一个采访中说

“美国花了那么多美元救助华尔街

可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救助呢

当然口号是拯救华尔街拯救美国经济

但事实上可能不是这个样子

打着国家利益旗号的背后

基本上都是私利”

张维迎这句话

说“打着国家利益旗号的

基本上都是私利”

与《庄子》里面讲的“窃国者为诸侯

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这个说法

意思很相近

虽然极端了一点

但是陈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其次 爱国 顾名思义

是为祖国而不是为其他国家奋斗

有时候祖国的利益

会与其他的国家利益相冲突

我们希望祖国繁荣昌盛

就是说我们要优先考虑祖国的利益

当祖国遭到外敌入侵的时候

会支持祖国抵抗

换言之 爱国意味着爱有差等

爱自己的国家多于爱其他的国家

我们对父母之邦 对自己的祖国

有特别的责任

最后 根据我们开始

给出的爱国主义的定义

爱国不是要求为了国家利益

牺牲所有的个人利益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者

他不但能“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且他们能够做到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林则徐有一句话后来被反复的引用叫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但这种行为是圣德高义

一般人很难做到

我们对于能够做到的人

给予最高的敬意

但是我们不应该以他们的标准

去要求每一个人

爱国主义只是一种希望与一份努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繁荣昌盛

尽一点力

底线是不叛国 不伤害祖国的利益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精忠报国(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