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  19.1诚实守信 >  诚实守信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诚实守信在线视频

诚实守信

下一节:自强不息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诚实守信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各位同学好

今天我们来讨论下篇的一个核心理念

诚实守信

大家知道诚实守信

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

是数千年来国人所积极提倡和践行的

伦理准则

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中央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重要内容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

不讲诚信、唯利是图

损人利己的现象却一再出现

社会面临各种信誉危机

那么诚实守信的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

又有什么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是否已经成为过时的观念呢

这是我们本节所要讨论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诚信的意涵

“诚”的概念历史悠久

在上古时期

氏族部落和国家之间的盟誓

就体现了诚信的基本意涵

到春秋战国时期

“诚”的概念进一步明晰

“诚”主要是指言行一致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

“诚于中、形于外”

“勿自欺”、“勿欺人”

而所谓“信”主要是指信守诺言

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

要“言而有信”等等

“诚”和“信”从字源角度说

皆从“言” 二者有相通处

东汉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

“诚 信也”

又说“信 诚也”

由此可见“诚”和“信”

不论是单独或相连使用

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诚信

作为一种外在规范的特点

诚信首先是一种做人准则

和社会道德的要求

“信”侧重是指遵守诺言、言行统一

比如孔子就认为在社会生活中

“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

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所谓“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也”

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

“四大科目”

也就是文、行、忠、信之一

也是恭、宽、信、敏、惠

这五种规范之一

强调要“言而有信”

认为只有“信”

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赏识

孔子认为能做到

包括“信”在内的这几点

就离“仁”不远了

而到了孟子那里

进而提出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的“五伦”规范

“信”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伦理准则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又提出三纲五常之说

“信”同样是作为五常的内容之一

成为与“仁、义、礼、智”并立的

影响后世的重要道德范畴

一直到近现代时期

诚信依旧是民众道德教育中的

基本条目

比如在“八德”之中

就有对“信”的要求

第三 我们来认识一下

诚信作为内在境界的层面

诚信除了外在的规范意义

还有更深的内在境界意涵

《中庸》之中

将“诚”理解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说“唯天下至诚 为能尽其性

能尽其性 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 则能尽物之性

能尽物之性 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就说 天道唯诚 然后才有物

一切物之存在 皆由于天道之诚

通过这种真实不妄的“诚”

可以知人性、物性

进而赞助自然化育

与天地并列为三

孟子说

“诚者 天之道也

思诚者 人之道也”

意思是天道的运行是真实不欺的

人则要思求这种真实不欺

这就将“诚”上升为

天道本然具备的性质

自然也就是人道所应追求的目标

宋明理学家同样重视“诚”的地位

将“诚”理解为“圣人之本”

或是“五常之本 百行之源”等等

由此可见 诚实守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表达的是遵循天道、真实不欺

言行一致、信守诺言的人生境界

和行为规范

是评价个人道德的标准

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和社会和谐的基础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

为什么要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而言

均有积极意义

因此才能成为古今中外

所提倡的一种价值理念

诚信之道

是求真务实之道

是人、集体与国家尊严的体现

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

在国家层面

如果一个政府对老百姓不讲诚信

就必然得不到民众的支持

所谓“言忠信 行笃敬

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 行不笃敬

虽州里行乎哉”

这就是说只有对民众讲诚信

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历史上商鞅的“立木取信”

和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

清楚说明了诚信

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

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前者取得民心 变法成功 国强势壮

后者自取其辱 身死国亡

在社会层面

诚信是维持日常经济、文化

生活的重要保障

缺乏诚信

则我们的贸易合作、文化交流

乃至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秩序

都将无法顺利展开

甚至在我们的家庭单位中

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

都可能充斥欺骗与谎言

诚信是维持家庭、单位

和各种社会机构有序运作

和谐共处的基本条件

在个人和人际交往层面

诚信的价值也很明显

《春秋·谷梁传》中记载

“人之所以为人者 言也

人而不能言 何以为人

言之所以为言者 信也

言而不信 何以为言”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信守承诺

言行一致

则失去了成为人的基础

也不可能被他人所信任和尊重

秦末时期有一个叫季布

一向说话算数

他的信誉非常高

当时甚至流传着

“得黄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诺”的俗谚

后来 他得罪刘邦而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

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

使他免遭祸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个人的诚信

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信誉

而反过来

如果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失信于人

表面上可能得到所谓“实惠”

但却毁了比物质更重要的声誉

所以古人强调“朋友有信”

失信于人是得不偿失的

以上我们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

分析了为何要讲诚信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

总有不诚信的人和事存在

甚至在特定的时期

社会上的欺诈和谎言还很普遍

这就难免使人产生疑虑

在一个所有人

或很多人都不讲诚信的社会

我一个人诚信那必然会吃亏

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这样来看待

短期来说面对尔虞我诈的小环境

个人的诚实守信可能被人利用

造成损失

如果随波逐流、顺应环境

似乎能够控制损失甚至谋取利益

但从长期来说纵容不良风气

对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不利

如果所有人都变成无任何信用

那么最后受损的还是自己

因此即便身处不完美的现实中

我们也应讲求诚信

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引导社会走上良性循环

唯此才能够创造共赢的局面

第三我们来讨论一下

如何来实践诚实守信

在前面我们已经讨论过

诚信它既有外在规范的层面

又有内在境界的意涵

因此在实践中

我们一方面要重视从法律法规

制度设计层面去鼓励诚信、限制欺诈

比如说 法家的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就强调

“国之所以治者三

一曰法 二曰信 三曰权”

完善的法制与树立权威、维持信用

是相辅相成的

另一方面

我们也有必要从个人内在精神层面

加强约束

中国传统社会一向强调以德治国

以礼教化

诚信作为立身之本和圣人标准

也一直都是士大夫所宣扬推广的价值

由此希望个人时时能够做到“慎独”

也就是说无论有无外在约束

都能不自欺、不欺人

而无愧于天地

随着现代中国从“熟人社会”

向一个“陌生人社会”的急剧转型

诚信传统受到拜金主义的侵蚀

制假售假、商业欺诈

逃债骗贷、学术不端

等等现象屡有发生

诚信缺失已成为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

而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

政府失信、商业欺诈、个人失信

等等层面

政府决策失败

政策执行失样

政府行为失范

政府信息失真等等

这些都是导致国家和政府信用流失

形象受到破坏的原因

而在社会生活中

我们经常面临的是商业欺诈

就是说在市场交易活动中

通过虚构隐瞒事实

发布虚假信息

签订虚假合同等等

或者是夸大宣传手段

骗取各种利益

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社会舆论反响强烈的毒奶粉

电信网络诈骗等等事件

就是商家或组织失信的违法犯罪行为

而在个人生活中

我们也经常面临信用方面的考验

比如是否能够按时履行

还贷还款的义务等等

面对问题 通过内外两方面的实践

才能改善这种状况

首先 我们国家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

对于诚信的价值观念一贯加以倡导

毛泽东同志就提出“实事求是”的观念

周恩来同志强调要

“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稳步而又勇敢地前进”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

“实事求是”、“老老实实”

要求杜绝

“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的恶习

这些都充分说明

“诚实守信”不但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内涵

也是我们国家革命传统的要求

在新时期

“诚实守信”具有体现

时代精神的新内容

其现实意义更加重要

这都要求我们要从生活实践做起

从一言一行当中培养诚信的作风

去除虚假欺人的习气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道德实践

建立在个人自觉的基础上

在新时期我们还需注意

从制度建设层面倡导诚信的风气

在2014年中央文明委发布

《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

这一意见勾画出

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目标和路径

提出以制度的力量培育诚信自觉

用制度的笼子关住失信行为

这成为建设“诚信中国”的一个重要指南

在2016年召开的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次会议又强调了

加快推进对失信人员信用监督

警示和惩戒建设

提出要构建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

信用惩戒大格局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

他说政府无信 则权威不立

社会无信 则人人自危

企业无信 则难求发展

杜绝唯利是图的“毒奶粉”

驱逐弄虚作假的“地沟油”

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形成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

那么总结来说

诚信 是道德体系的一个基础

对公民来说

诚信是一个个人美德

对企业来说

诚信是一种黄金资产

对社会来说

诚信是一个公序良俗

对国家来说

诚信是重要的软实力

而在全社会形成不能失信、不愿失信

以及不敢失信的制度环境

创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

是我们在新时期营造一个

相互信任、和谐共容社会的基本途径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诚实守信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