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  13.1天下大同(上) >  天下大同(上)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天下大同(上)在线视频

天下大同(上)

下一节:天下大同(下)

返回《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天下大同(上)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今天我们探讨下篇的另一个话题

天下大同

天下大同是中国很多古代思想家眼中的

最高政治理想

但这个政治理想

最近却受到一些人的质疑

比如著名的台湾作家李敖

曾经提到他有一个年轻的朋友

是一个世界主义者

李敖评论说

“我们世界一家

四海之内皆兄弟

好不好 好

做到做不到 做不到

至少可见的一百年、两百年以内做不到

美国有这个例子

联合国出现了以后

一个美国人宣布我放弃美国国籍

我是一个世界公民

我不再要有国家这种约束

结果怎么样

到处碰壁 快饿死了

这个世界是这样一个世界

要世界主义

不要民族主义

不要国家主义

这个是好的理想

也是个正确的思想

但行不通

行不通的时候

你先把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丢掉了

就先选择这个世界主义

什么结果呢

就是被人家打得满街跑”

这是李敖的话

天下大同的世界主义

真的是行不通的“美好”理想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澄清“天下大同”这个概念

“大同”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

《礼记》的《礼运·大同章》

它里面说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 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 不必藏于已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天下大同的这个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

孔子讲“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就是一种大同主义

墨子提倡兼爱

也是一种形式的世界大同

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

多少都继承了大同的政治理想

宋朝有一个哲学家叫张载

他有一篇非常著名的文章叫《西铭》

在这篇文章中

他为“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

给出了形而上学的辩护

他说“乾称父 坤称母

予兹藐焉 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 吾其体

天地之帅 吾其性

民 吾同胞 物 吾与也”

这一段话后来被总结成

“民胞物与”四个字

到近代

由于受到西方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传统的“天下大同”思想

被更加的突显出来

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思想家康有为

曾经撰有这个《大同书》

他提倡“政治民主 人人平等

经济公有 人无私产

社会和谐 无家无国”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也说

“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

以建民国 以进大同”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命运共同体”

是“天下大同”随着时代的发展

而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版本

“命运共同体”这个词

最早出自2011年的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

它的意思是说

“在追求本国利益同时

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

在谋求本国的发展中

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习近平2017年1月1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

“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会议上说

“人类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

大调整时期

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

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

中国的方案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现共赢共享”

这是“天下大同”思想

在当代的一个应用

天下大同它是一种理想

不是说立刻取消国家

天下大同的核心思想是

世界上所有人都平等、和谐地相处

根据马克思主义要实现这个目标

需要取消私有制

取消家庭制度

取消国与国之间的界别

这是一个崇高的理想

但在我们这个时代

生产力水平尚未达到很高的水平

不合适取消私有制

取消家庭制度

取消国与国之间的界别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

不向世界大同的目标而努力

在既有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下

我们可以承认私有制、家庭

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必要性

但同时 我们可以努力促进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和平共处与共同繁荣

根据以上的分析

至少在现阶段

天下大同与爱国主义并不互相冲突

就是说天下大同

并不否认我们对自己的亲人

或国人有特别的责任

我们可以一边把自己的国家

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

一边推动世界的平等与和谐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

他在他的著作《胜利大逃亡》 中

他反对天下大同

他认为 公民地位包含着

我们不与其他国家的国民

共享的各种权利和责任

但“天下大同”的哲学

却忽略了我们对同胞公民的一切

特殊义务

迪顿的这个看法有一定的道理

但没有把作为理想的“天下大同”

与代表平等与和谐

这两个价值的“天下大同”区分开来

代表平等与和谐

这两个价值的“天下大同”

并不一定会忽略我们对同胞公民的

特殊义务

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列表: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上)

-1.2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下)

-上篇 基本理论 第一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2.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上)

-2.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下)

-第二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萌芽奠基期)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3.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3.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三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4.1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上)

-4.2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下)

-第四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发展定型期)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5.1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测试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6.1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上)

-6.2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下)

-第六章测试 中国共产党人论传统文化

第七章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7.1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七章测试 必须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第八章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8.1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上)

-8.2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下)

-第八章测试 学习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9.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九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10.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十章测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 精忠报国

-11.1精忠报国(上)

--精忠报国(上)

-11.2精忠报国(下)

--精忠报国(下)

-下篇 核心理念 第十一章测试 精忠报国

第十二章 以民为本

-12.1以民为本(上)

--以民为本(上)

-12.2以民为本(下)

--以民为本(下)

-第十二章测试 以民为本

第十三章 天下大同

-13.1天下大同(上)

--天下大同(上)

-13.2天下大同(下)

--天下大同(下)

-第十三章测试 天下大同

第十四章 勤俭廉政

-14.1勤俭廉政(上)

--勤俭廉政(上)

-14.2勤俭廉政(下)

--勤俭廉政(下)

-第十四章测试 勤俭廉政

第十五章 舍生取义

-15.1舍生取义(上)

--舍生取义(上)

-15.2舍生取义(下)

--舍生取义(下)

-第十五章测试 舍生取义

第十六章 仁爱孝悌

-16.1仁爱孝悌

--仁爱孝悌

-第十六章测试 仁爱孝悌

第十七章 和而不同

-17.1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

-第十七讲章测试 和而不同

第十八章 敬业乐群

-18.1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

-第十八章测试 敬业乐群

第十九章 诚实守信

-19.1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第十九章测试 诚实守信

第二十章 自强不息

-20.1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

-第二十章测试 自强不息

第二十一章 厚德载物

-21.1厚德载物

--厚德载物

-第二十一章测试 厚德载物

第二十二章 尊师重道

-22.1尊师重道

--尊师重道

-第二十二章测试 尊师重道

天下大同(上)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