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植物纤维化学 >  第五章 纤维素 >  5.2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 >  5.2 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

返回《植物纤维化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2 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在线视频

下一节:5.3 纤维素物理结构

返回《植物纤维化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2 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大家好!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

既然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

葡萄糖可溶于水,棉花、木材中均有纤维素

那么我们穿的棉衣、还有木材是不是淋过一场雨后

棉衣、木材就不见了

这是不可能的,要想解答这个疑惑,

我们就要学习纤维素的结构

第二节 纤维素存在、结构与测定

存在

纤维素大家并不陌生,如棉花、纸张都是纤维素

在其它植物中也广泛存在

如木材中含有40%~50%的纤维素

禾本科植物含有40%~45%的纤维素

苧麻皮含有80%~90%的纤维素

棉花含有95%~99%的纤维素

树皮含有20-30%的纤维素

纤维素是高等植物成熟细胞壁的主要组成物质

是自然界中储备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天然有机物

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离开了纤维素,人们无法生活

分离

对纤维素的研究和结构分析,需要得到纤维素

为了获得纯度较高的纤维素

必须对植物纤维原料进行处理

从中分离出纤维素

目前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对棉花纤维素进行分离和精制

因为棉花中含有95%-99%的纤维素

仅含少量的脂肪、蜡、果胶质和聚戊糖

实验室精制

实验室精制系将棉花用苯-醇混合液脱脂后

再用1%氢氧化钠溶液在氮气流下煮沸

可以得到相当纯净的纤维素(纯度在99%以上)

从木材和其他植物纤维原料中制备

另一种是从木材和其他植物纤维原料中制备

需要从中除掉相当多的伴生物质

如木质素、半纤维素及果胶等

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纤维素的分解

制得的纤维素其纯度也就远远不及棉纤维素

从木材和其他纤维原料中制备

处理方法

硝酸乙醇法用的试样是气干试样

试剂是1:4的硝酸乙醇

后处理的话是用热水处理

亚氯酸纳法用的试样是苯醇抽提后的试样

所用的试剂是NaClO2

后处理是用冰水洗

氯化法用的试样是苯醇抽提后的试样

试剂是氯水6g/L

后处理是NaClO2+热水

过醋酸法用的试样是苯醇抽提后的试样

试剂是30%H2O2+冰醋酸( 1:1 )

后处理是用热水洗

后边这三种方法都是综纤维素法

硝酸乙醇法纤维素

硝酸乙醇法纤维素测定纤维素的含量

是法国人库尔施奈尔和霍费(Kurschner & Hoffer)所提出

用20%硝酸和80%乙醇的混合液

在加热至沸腾(75-80°C)的条件下

处理无抽提物的植物纤维原料

使其所含木素变为硝化木素,并溶于乙醇之中

所得残渣过滤即为硝酸乙醇纤维素

此法使原料中大部分半纤维素水解

故测定结果较同一原料的克贝纤维素含量低

而且在测定过程中纤维素分子也发生降解

故其组成、性质与克贝纤维素也有所不同

克-贝纤维素

英国人克劳斯和贝文(Cross and Bevan)

于1880年提出的分离纤维素的方法

所得的纤维素称之为克贝纤维素,简称为C.B纤维素

该法用氯气处理润湿的无抽提物试料

使木素转化为氯化木素

然后用亚硫酸及2%亚硫酸钠溶液洗涤以溶出木素

重复以上处理,直至加入亚硫酸钠后仅显淡红色为止

在上述条件下,非纤维素的碳水化合物也部分被溶出

另外还有0.1-0.3%的木素残留在克贝纤维素中

克贝纤维素降解较综纤维素稍多

但与工业纸浆中的纤维素相比,其降解程度则较小

它所含纤维素与一部分半纤维素

综纤维素法

从上述表中所列的方法得到的综纤维素

包括了试样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不可避免的尚含微量残余木素

用5%NaOH和24%KOH分两步在氮气条件下处理综纤维素

重复处理,使其半纤维素和残余木素含量逐步下降

从而获得纤维素(其纤维素得率也逐渐减少)

随着试样的品种和测定方法之不同

分离的纤维素得率在40-60%之间

不论哪种方法得到的纤维素

纤维素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降解

所得的结果均是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

故所得的百分含量值必须冠以其分离方法

纤维素大分子结构

纤维素是由很多吡喃型D-葡萄糖基

在1-4位置上彼此以ß-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聚物

其结构如图

结构论证

纤维素大分子的结构单元

纤维素的强酸水解

用浓H2SO4水解纯的棉花分离出得率为90.7%的结晶D-葡萄糖

证明纤维素聚合物是由脱水D-葡萄糖的重复单元所组成

后来有人把棉花醋酸化转化成纤维素醋酸酯

然后甲醇解得到一种得率为95.5%的甲基α-D-葡萄糖苷

和甲基ß-D-葡萄糖苷的混合物,进一步分析其产物不含戊糖

也没有其它化合物能检查出来

由此证明纯的纤维素只含葡萄糖基

纤维素经40%盐酸或72%硫酸在室温下放置12-24小时

使其充分溶解,然后稀释至含酸低于1%

在水浴锅上回流煮沸数小时

如此所得到的D-葡萄糖接近理论值(96-98%)

纤维素经醋酸分解得到八醋酸纤维素二糖

皂化后可得到高得率的纤维素二糖

缓和条件水解可得到3-7个葡萄糖基的低聚糖

上述方法证明

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基组成的

葡萄糖基的键合

葡萄糖基是在什么位置通过什么键连接起来的

把纤维素甲基化,然后水解成单个基本结构单元

在水解分离出的单元中

甲基化的位置相当于纤维素分子内的游离羟基的位置

纤维素进行甲基化

得到每个葡萄糖基环有三个甲基的三甲基纤维素

水解后,得到2、3、6-三-O-甲基-D-葡萄糖

另外还可得到微量的2、3、4 、6-四-O-甲基-D-葡萄糖

这表明纤维素葡萄糖基环中游离羟基是处于2、3、6位

因此 1、4、5位是由化学键连接的

那么,葡萄糖基环间是1、4位联接成D-呋喃式葡萄糖

或由1、5位联接成D-吡喃式葡萄糖

对这两种可能存在的联接问题

通过纤维素部分酸水解的实验

得到的一系列的纤维素低聚糖

包括纤维素二糖和纤维素三糖

这两种化合物的结构研究证明

基环间是ß-苷键连接

因此确定,纤维素是由吡喃型D-葡萄糖基

在1-4位置上彼此以ß-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聚物

纤维素大分子化学结构特点

从纤维素大分子式中可以看出

由D-吡喃型葡萄糖基相互以1,4-ß苷键连接成的多糖

基环之间相互旋转180º

每个基环均有三个醇羟基

其C2、C3上为仲醇羟基

而C6上为伯醇羟基,位置不同,反应能力不同

仲醇羟基大于伯醇羟基

醚化、酯化、氧化、接枝共聚、氢键等反应

两个末端基不同,反应能力不同

C4上是仲醇羟基,而C1上是苷羟基

具有潜在的还原性,又称隐性醛基

纤维素大分子为线型大分子

分子表面没有与大分子垂直的基团,表面平滑,可以弯曲

纤维素构象为六个直立键(三上三下) 六个平伏键

ß-1-4苷键连接在酸作用下降解,但比α-1-4苷键稳定

故木材比淀粉稳定

纤维素分子量和聚合度

组成大分子的基环数目称之为聚合度(DP)

纤维素的聚合度为 DP=纤维素的分子量/基环分子量

纤维素的基环分子量为162

由于分子链两末端基环比链中的基环共多了两个氢和一个氧

即原子量多了18,故纤维素的分子量为

M=DPx162+18

当DP很大时,式中的18可以忽略不计,故DP=M/162

纤维素的分子式(C6H10O5)n,n为聚合度

代表纤维素分子中葡萄糖基的数目

按分子个数统计平均的分子量称为数均分子量(Mn)

定义为 分子的总重量/分子的总个数

按重量统计的平均分子量称为重均分子量Mw

定义为所有分子的分子量与其所占重量分数的乘积之和

用渗透压法和化学法可测定纤维素的数均分子量Mn和数均聚合度Pn

他们之间的关系为Mn=162Pn

用粘度法、扩散法及超离心法

可测得纤维素的重均分子量Mw和重均聚合度Pw

它们之间的关系Mw=162Pw

纤维素的多分散性和分级

多分散性:所谓多分散性,亦即不均一性

是指纤维素由不同聚合度的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纤维素的多分散性可用公式u表示

u=Mw/Mn -1 或u=Pw/Pn -1

u值越大说明多分散性越大,纤维素分子量不均一

纤维素的多分散性是纤维素的重要性质之一

它对纤维素的机械强度影响很大

均一分子量的纤维素,其化学反应性能比较均一

对强度的贡献也比较大

研究表明纸张的撕裂度、耐折度、耐破度随聚合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研究纤维素物料的性能时

往往需要对纤维素物料按分子量的大小进行分级

分级方法

溶解分级法

纤维素物料加入纤维素溶剂,则低分子量的组分首先溶解

而高分子量的组分溶解较慢

通过调节溶剂的浓度、用量、溶解温度

导致纤维素依次溶解

从而把纤维素按分子量不同分成若干级份

所用溶剂为铜氨溶液、铜乙二胺溶液、磷酸、氢氧化钠等

沉淀分级方法

纤维素或其酯的溶液+沉淀剂(正丙醇或丙醇)

可降低原来溶剂的溶解度

分子量大的先沉淀出来,再加大沉淀剂用量

分子量小的也沉淀出来

这样,纤维素按分子量大小依次沉淀出来

凝胶色谱法,根据不同分子量的纤维素

在凝胶色谱柱中流动的快慢而分离

小结

纤维素存在于木材、禾本科等植物纤维原料中

纤维素是由很多吡喃型D-葡萄糖基

在1-4位置上彼此以ß-苷键连接而成的线型高聚物

大分子结构有六大特点,纤维素具有多分散性

今天的课程就讲到这,下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纤维素的物理结构

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课程

植物纤维化学课程列表:

绪论

-绪论

--绪论

-讨论

第一章植物纤维的生物结构和细胞形态

-本章思维导图

-1.1 植物纤维原料形成与分类

--植物纤维原料形成与分类

-1.1 植物纤维原料形成与分类--作业

-1.2 木材的宏观结构

--木材的宏观结构

-1.2 木材的宏观结构

-1.3 针叶材与阔叶材的显微构造

--1.3 针叶材与阔叶材的显微构造

-1.3 针叶材与阔叶材的显微构造--作业

-1.4 非木材原料的宏观与显微结构

--1.4 非木材原料的宏观与显微结构

-1.4 非木材原料的宏观与显微结构--作业

-1.5 纤维细胞壁超微结构

--1.5 纤维细胞壁超微结构

-1.5 纤维细胞壁超微结构--作业

-1.6 纤维形态学因素

--1.6 纤维形态学因素

-1.6 纤维形态学因素--作业

-讨论

-图文

-课程思政--中国文化自信案例1

--中国纸的故事(一)

--中国纸的故事(二)

--纸的故事(一)

--谈谈中国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

-本章总结

第二章 植物纤维化学成分

-本章思维导图

-2.1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

--2.1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

-2.1 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作业

-2.2 与纤维素相关的概念及化学组成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2.2 与纤维素相关的概念及化学组成对制浆造纸的影响

-2.2 与纤维素相关的概念及化学组成对制浆造纸的影响--作业

-2.3 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

--2.3 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

-2.3 常用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作业

-讨论

-图文

-化学成分应用实例——文献阅读

-讨论:学以致用——植物纤维原料成分分析的应用

-本章总结

第三章 水分存在形式

-本章思维导图

-3.1水分存在形式

--第一节 木材中水分存在形式

-3.1水分存在形式--作业

-3.2 水分对木材的影响

--第二节 水分对木材的影响

-3.2 水分对木材的影响--作业

-讨论

-图文

-课程思政——木材水分与干缩湿胀实例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也是改善生活的工具

--讨论:运用知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提取物

-本章思维导图

-4.1木材提取物的定义、分类、结构和性质

--4.1 木材提取物的定义、分类、结构

-4.1木材提取物的定义、分类、结构和性质--作业

-4.2 芳香族化合物

--4.2 芳香族化合物

-4.2 芳香族化合物--作业

-4.3 脂肪族化合物和无机物

--4.3 脂肪族化合物和无机物

-4.3 脂肪族化合物和无机物--作业

-4.4 提取物的分布、提取和分离

--4.4 提取物的分布、提取和分离

--辅助学习材料-提取物质的结构鉴定

-4.4 提取物的分布、提取和分离--作业

-4.5 提取物对加工利用的影响

--4.5 提取物对加工利用的影响

-4.5 提取物对加工利用的影响--作业

-讨论

-课程思政——提取物的高效利用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松脂采集

--松脂加工利用案例

--讨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纤维素

-本章思维导图

-5.1糖化学基础

--5.1 糖化学基础

-5.1糖化学基础--作业

-5.2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

--5.2 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

-5.2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作业

-5.3纤维素物理结构

--5.3 纤维素物理结构

-5.3纤维素物理结构--作业

-5.4纤维素晶体结构

--5.4 纤维素晶体结构

-5.4纤维素晶体结构--作业

-5.5纤维素结晶度及测定方法

--5.5 纤维素结晶度及测定方法

-5.5纤维素结晶度及测定方法--作业

-5.6 纤维素润胀、溶解

--5.6 纤维素润胀、溶解

-5.6 纤维素润胀、溶解--作业

-5.7 纤维素双电层及热解

--5.7 纤维素双电层及热解

-5.7 纤维素双电层及热解--作业

-5.8 纤维素酸水解和碱降解

--5.8 纤维素酸水解和碱降解

-5.8 纤维素酸水解和碱降解--作业

-5.9 纤维素的氧化

--5.9 纤维素的氧化

-5.9 纤维素的氧化--作业

-5.10 纤维素酶降解

--5.10 纤维素酶降解

-5.10 纤维素酶降解--作业

-5.11纤维素酯化

--5.11纤维素酯化

-5.11纤维素酯化--作业

-5.12 纤维素醚化

--5.12 纤维素醚化

-5.12 纤维素醚化--作业

-5.13纤维素接枝共聚与交联

--5.13纤维素接枝共聚与交联

-5.13纤维素接枝共聚与交联--作业

-5.14纤维素物理改性

--5.14纤维素物理改性

-5.14纤维素物理改性--作业

-5.15细菌纤维素

--5.15细菌纤维素

-5.15细菌纤维素--作业

-讨论1

-讨论2

-图文

-拓展学习资料

--纸张结构

--纸张回收与纤维劣化

--纤维角质化定义

--纤维角质化机理

--纤维角质化抑制措施

-课程思政--文化自信案例2(中国古名纸)

--中国纸的文化(三)——古名纸文化

--宣纸与书法绘画文化案例

--千年宣纸--中华文明

--中国古名纸——开化纸

--讨论:各种名古纸产生的原因及如何传承古纸文化

-课程思政——国家能源战略:生物质能源

--讨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前景

-课程思政——文化自信案例3(纤维素与纺织)

--中国技术自信——再生纤维素促进纺织产业发展

-本章总结

第六章 半纤维素

-思维导图

-6.1半纤维素的命名、存在

--6.1半纤维素的命名、存在

-6.1半纤维素的命名、存在--作业

-6.2半纤维素提取

--6.2半纤维素提取

-6.2半纤维素提取--作业

-6.3半纤维素分离及糖基测定

--6.3半纤维素分离及糖基测定

-6.3半纤维素分离及糖基测定--作业

-6.4半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6.4半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6.4半纤维素的化学性质--作业

-6.5半纤维素与纸张的关系

--6.5半纤维素与纸张的关系

-6.5半纤维素与纸张的关系--作业

-6.6半纤维素利用

--6.6半纤维素利用

-6.6半纤维素利用--作业

-讨论

-图文

-拓展学习-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

--常见功能性低聚糖

--功能性低聚糖的分离

--木糖醇的食用

--讨论:功能性低聚糖还有哪些?并说明其用途。

-本章总结

第七章 木素

-本章思维导图

-7.1 绪论-木素的研究现状

--7.1 绪论-木素的研究现状

-7.1 绪论-木素的研究现状

-7.2 木素的存在及其生物合成

--7.2 木素的存在及其生物合成

-7.2 木素的存在及其生物合成--作业

-7.3 木素概念及化学结构

--7.3 木素概念及化学结构

-7.3 木素概念及化学结构

-7.4 木素的分离

--7.4 木素的分离

-7.4 木素的分离--作业

-7.5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7.5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7.5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7.6 木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7.6 木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7.6 木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7.7 木素的紫外及红外光谱

--7.7 木素的紫外及红外光谱

-7.7 木素的紫外及红外光谱

-7.8 木素的显色反应

--7.8 木素的显色反应

-7.8 木素的显色反应

-7.9 木素化学结构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7.9 木素化学结构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7.9 木素化学结构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7.10 木素的亲核反应1-氢氧化钠脱木素

--7.10 木素的亲核反应1-氢氧化钠脱木

-7.10 木素的亲核反应1-氢氧化钠脱木素

-7.11 木素的亲核反应2-硫酸盐法脱木素

--7.11 木素的亲核反应2-硫酸盐法脱木素

-7.11 木素的亲核反应2-硫酸盐法脱木素

-7.12 木素的亲核反应3-亚硫酸盐法脱木素

--7.12 木素的亲核反应3-亚硫酸盐法脱木素

-7.12 木素的亲核反应3-亚硫酸盐法脱木素

-7.13 木素的亲电反应

--7.13 木素的亲电反应

-7.13 木素的亲电反应

-7.14 木素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7.14 木素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7.14 木素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7.15 木素的利用

--7.15 木素的利用

-7.15 木素的利用

-讨论1

-讨论2

-图文

-植物纤维化学实验资料

--植物纤维化学实验

--科研上用于纤维特性的测定方法

--纤维表面前沿研究技术

--植物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研究

-课程思政——文化自信案例3:中国造纸技术的贡献

--脱木素工艺的发明及原料的选择

--中国造纸术传播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造纸技术面临困境及发展机遇

--讨论:结合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批驳神造万物论

-本章总结

期末考试

-考试

5.2 纤维素的存在、结构、性质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