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资治通鉴》导读 >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 >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原文
【案语】:我们为同学们选取了三段《资治通鉴》原文,供希望深入学习的同学参考。《资治通鉴》采取了摄提格的纪年法,文中大字是《通鉴》原文,绿色的小字是胡三省的注,我们做了有必要的保留。所谓“某某翻”,是胡三省时代通行的切韵法,取前一字的声母和后一字的韵母。
本部分是《资治通鉴》开篇司马光的长篇评论,供大家参考。
卷第一【周纪一】起着雍摄提格(戊寅),尽玄黓困敦(壬子),凡三十五年。
威烈王〔名午,考王之子。谥法:猛以刚果曰威;有功安民曰烈。沈约曰:诸复谥,有谥人,无谥法。〕
二十三年〔(戊寅、前四○三)上距春秋获麟七十八年,距左传赵襄子惎智伯事七十一年。惎,毒也,音其冀翻。〕
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
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分,扶问翻;下同。〕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
夫以四海之广,〔夫以,音扶。〕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纪纲哉!是故天子统三公,〔统,他综翻。〕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治,直之翻。〕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治,直吏翻。〕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文王序易,以干、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系,户计翻。〕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王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惓,逵员翻。汉刘向传:忠臣畎亩,犹不忘君惓惓之义也。惓惓,犹言勤勤也。〕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史记:商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中衍,季曰纣。纣之母为后。帝乙欲立启为太子,太史据法争之曰:“有妻之子,不可立妾之子。”乃立纣。纣卒以暴虐亡殷国。〕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吴王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昧,次曰季札。季札贤,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立诸樊。诸樊卒,以授余祭,欲兄弟以次相传,必致国于季札;季札终让而逃之。其后诸樊之子光与余昧之子僚争国,至于夫差,吴遂以亡。宗庙之祭用牲,故曰血食。太伯,吴立国之君。范宁曰:太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周太王之元子,故曰太伯。陆德明曰:寿梦,莫公翻。余祭,侧介翻。余昧,音末。〕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着,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夫,音扶。别,彼列翻。〕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左传:卫孙桓子帅师与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而卫人赏之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孔子闻之曰:“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繁缨,马饰也。繁,马鬣上饰;缨,马膺前饰。晋志注曰:缨在马膺如索帬。繁,音蒲官翻。缨,伊盈翻。索,昔各翻。〕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见论语。〕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先,悉荐翻。〕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保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着,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治,直之翻;下同。〕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着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着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坤初六爻辞。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书曰:“一日二日万几,”〔皋陶谟之辞。孔安国注曰:几,微也。言当戒惧万事之微。几,居依翻。〕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分,扶问翻。〕
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谓齐桓公,晋文公至悼公以及楚庄王、吴夫差之类。〕大夫擅政,〔谓晋六卿、鲁三家、齐田氏之类。〕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丧,息浪翻。〕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属,联属也,音之欲翻。凡联属之属皆同音。〕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敢违。〔太叔带之难,襄王出居于泛。晋文公帅师纳王,杀太叔带。既定襄王于郏,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云云。杜预曰:阙地通路曰隧,此乃王者葬礼也。诸侯皆县柩而下。王章者,章显王者异于诸侯。古者天子谓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隧,音遂。恶,乌路翻。难,乃旦翻。泛,音泛。劳,力到翻。阙,其月翻。县,音玄。柩,其久翻。〕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曹、滕、邾、莒,春秋时小国。莒,居许翻。〕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鲁大夫季氏,自季友以来,世执鲁国之政。季平子逐昭公,季康子逐哀公,然终身北面,不敢篡国。田常,即陈恒。田氏本陈氏;温公避国讳,改“恒”曰“常”。陈成子得齐国之政,杀阚止,弑简公,而亦不敢自立。史记世家以陈敬仲完为田敬仲完,陈成子恒为田常,故通鉴因以为据。白公胜杀楚令尹子西、司马子期,石乞曰:“焚库弑王,不然不济!”白公曰:“弑王不祥,焚库无聚。”智伯当晋之衰,专其国政,侵伐邻国,于晋大夫为最强;攻晋出公,出公道死。智伯欲并晋而不敢,乃奉哀公骄立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卒,子恤翻,终也。〕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奸,居寒翻,亦犯也。分,扶问翻。〕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史记六国年表:定王十六年,赵、魏、韩灭智伯,遂三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凡复字,其义训又者,并音扶又翻。〕先王之礼于斯尽矣!
乌呼!君臣之礼既坏矣,〔此坏,其义为成坏之坏,读如字。〕则天下以智力相雄长,〔长,知两翻。〕遂使圣贤之后为诸侯者,社稷无不泯绝,〔谓齐、宋亡于田氏,鲁、陈、越亡于楚,郑亡于韩也。泯,弥忍翻,尽也,又弥邻翻。毛晃曰:没也,灭也。〕生民之类糜灭几尽,〔说文曰:糜,糁也;取糜烂之义,音忙皮翻。几,居依翻,又渠希翻,近也。〕岂不哀哉!
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三家分晋国,时因谓之“三晋”,犹后之三秦、三齐也。〕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夫,音扶。悖,蒲内翻,又蒲没翻。〕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坏,音怪,人毁之也。〕
-导论
--导论
-智伯的覆亡
--智伯的覆亡
-智伯悲剧的反思
--智伯的覆亡讨论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习题
-参考资料
--三家分晋原文
--西周分封图
-魏文侯治国
--魏文侯治国
--html
-吴起的悲剧
--吴起的悲剧
--html
-魏文侯治国讨论
--魏文侯治国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习题
-参考资料-战国诸侯形势图
-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原文
--html
--html
-背景
--背景
-过程
--过程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
-评论与比较
--评论与比较
-商鞅变法讨论
--商鞅变法讨论
-第三课 商鞅变法--习题
-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html
-南取巴蜀
--南取巴蜀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逐客风波
--逐客风波
-破坏人才
--破坏人才
-秦国的外交讨论
--秦国的外交讨论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习题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下)
--奇货可居(下)
-茅焦之谏
--茅焦之谏
-始皇功过
--始皇功过
-讨论:吕不韦
--讨论:吕不韦
-讨论:李斯
--讨论:李斯
-讨论:赢政
--讨论:赢政
-第五课 千古一帝--习题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习题
-第七课01 楚汉之争(下):汉王拜将
--default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4 楚汉之争(下):垓下之围
--default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习题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习题
-第八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汉武大帝--习题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习题
-第十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习题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习题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6曹魏国运:三人行
--三人行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习题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习题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