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资治通鉴》导读 >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 >  参考资料 >  三家分晋原文

返回《《资治通鉴》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三家分晋原文资料文件与下载

三家分晋原文


       【案语】:本部分是《资治通鉴》关于三家分晋的原文,我们保留了较多的胡三省注,大家可以有选择地参考。其中张孟谈游说的部分,课程中没有提到,大家可以补充了解。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韦昭曰:智宣子,晋卿荀跞之子申也,瑶,宣子之子智伯也,谥曰襄子。智果,智氏之族也。宵,宣子之庶子也。按谥法:圣善周闻曰宣。智氏溢美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韦昭曰:不仁也。〕美鬓长大则贤,〔通鉴俗传写者多作“美须”,非也。国语作“美鬓”,今从之。〕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韦昭曰:给,足也。巧文,行巧于文辞。伎,渠绮翻。〕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韦昭曰:待,犹假也。〕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此 事见国语。按左传哀公二十三年,晋荀瑶伐齐,始见于传。哀二十三年,史记元王五年也。荀跞,智文子也。定十四年,智文子犹见于传。智宣子之事,传无所考。 立瑶之议,当在元王五年之前。韦昭曰:太史掌氏姓,周礼春官之属;小史掌定世系,辨昭穆。郑司农注云:史官主书,故韩宣子聘鲁,观书于太史。世系谓帝系、 世本之属是也;小史主定之。贾公彦疏曰,注引太史证之者,太史史官之长,共其事故也。盖周之制,小史定姓氏,其书则太史掌之。智果欲避智氏之祸,故于太史 别族。宋祁国语补音:别,彼列翻;又如字。〕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赵简子,文子之孙鞅也。谥法:一德不懈曰简。白虎通曰:子,孳也,孳孳无已也。赵岐曰:子者,男子之通称也。长,知两翻。〕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戒之辞于二简,〔孔颖达曰:书者,舒也。书纬璇玑钤云:书者,如也。则书者,写其言如其意,得展舒也。世本曰:沮诵、苍颉作书。释文〔名〕曰:书,庶也,纪庶物也;亦言着也,着之简纸,求不灭也。简,竹策也。〕以授二子曰:“谨识之!”〔识,职吏翻,记也。〕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习,熟也。〕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毛晃曰:奏,进上也。〕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

       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姓 谱:尹,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子孙因为氏。韦昭曰:晋阳,赵氏邑。为,治也。班志曰:晋阳,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弟叔虞。龙山在西,晋水所出,东入 汾。臣瓒曰:所谓唐,今河东永安县是也,去晋四百里。括地志曰:晋阳故城,今名晋城,在蒲州虞乡县西。今按水经注:晋水出晋阳县西龙山。昔智伯遏晋水以灌 晋阳,其水分为二流,北渎即智氏故渠也。同过水出沾县北山,西过榆次县南,又西到晋阳县南。榆次县南水侧有凿台,战国策所谓“智伯死于凿台之下”,即此处 也。参而考之,晋阳故城恐不在蒲州。水经注又云:叔虞封于唐,县有晋水,故改名为晋。子夏序诗,“此晋也而谓之唐”,是也,与班志合。瓒说及括地志未知何 据。〕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茧丝,谓浚民之膏泽,如抽茧之绪,不尽则不止。保障,谓厚民之生,如筑堡以自障,愈培则愈厚。宋祁曰:障,之亮翻,又音章。〕尹铎损其户数。〔韦昭曰:损其户,则民优而税少。〕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而,汝也。难,乃旦翻,患也,厄也。少,音多少之少。重之为多,轻之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卒,子恤翻。〕智襄子为政,〔谥法:有劳定国曰襄。为政,为晋国之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韩康子,韩宣子之曾孙庄子之子虔〔虎〕也。魏桓子,魏献子之子曼多之孙驹也。谥法:温柔好乐曰康;辟土服远曰桓。尔雅:四方而高曰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姓谱:段,郑共叔段之后。〕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难必至矣!”〔春秋以来,大夫之家臣谓大夫曰主。难,乃旦翻;下同。〕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不然。夏书有之:『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书五子之歌之辞。夏,户雅翻。见,贤遍翻,发见也,着也,形也。〕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夫,音扶。段规,韩康子之相也。相,息酱翻;下同。〕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蚋、蚁、蜂、虿,皆能害人,〔宋祁曰:蚋,如锐翻;又字林:人劣翻。秦人谓蚊为蚋。今按:蚋,小虫,日中群集人之肌肤而嘬其血,蚊之类也。蜂,细腰而能螫人。虿亦毒虫,长尾,音丑迈翻。〕况君相乎!”弗听。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好,呼到翻。愎,弼力翻,狠也。狃,女九翻,骄,忲也,又相狎也。〕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毛 晃曰:邑,都邑。四井为邑,四邑为丘;邑方二里,丘方四里。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地。注:公邑,谓六遂余地。家邑,大夫之采地。此又与四 井之邑不同。又都,国都;邑,县也。左传:凡邑有先君宗庙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此谓大县邑也。杜预引周礼“四县为都,四井为邑”,恐误。四 井之邑方二里,岂能容宗庙城郭!如论语“十室之邑”,西都赋“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则是四县四井之都邑也。若千室之邑、万家之邑,则非井邑矣。项安世 曰:小司徒井牧田野,以四井为邑,凡三十六家;除公田四夫,凡三十二家;遂大夫会为邑者之政,以里为邑,凡二十五家。遂大夫盖论里井之制,二十五家共一里 门,即六乡之二十五家为一闾也;小司徒盖论沟洫之制,四井为邑,共享一沟,即匠人所谓“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也。居则度人之众寡,沟则度水之众寡,此 其所以异欤!毛、项二说皆明周制,参而考之,战国之所谓邑非周制矣。致,送至也。〕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任章,魏桓子之相也。姓谱: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各以德为姓,第一曰任氏。又任为风姓之国,实太昊之后,主济祀,今济州任城即其地。任,市林翻。〕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索,山客翻,求也〕,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逸书也。败,补迈翻。〕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质,脂利翻,物相缀当也。又质读如字,亦通。质,谓椹质也,质的也。椹质受斧,质的受矢。言智伯怒魏桓子,必加兵于魏,如椹质之受斧,质的之受矢也。〕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复,扶又翻。〕

       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康 曰:皋,姑劳切;狼,卢当切;春秋蔡地,后为赵邑。余据春秋之时,晋、楚争盟,晋不能越郑而服蔡。三家分晋,韩得成皋,因以并郑,时蔡已为楚所灭,郑之南 境亦入于楚,就使皋狼为蔡地,赵襄子安得而有之!汉书地理志西河郡有皋狼县,又有蔺县。汉之西河,春秋以来皆为晋境,而古文“蔺”字与“蔡”字近,或者 “蔡”字其“蔺”字之讹也。〕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帅,读曰率。〕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走,则豆翻,疾趋之也。趋,七喻翻。〕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从,才用翻。长子县,周史辛伯所封邑。班志属上党郡。陆德明曰:长子之长,丁丈翻。颜师古曰:长,读为短长之长;今读为长幼之长,非也。崔豹古今注曰:城,盛也,所以盛受民物也。淮南子曰:鲧作城。盛,时征翻。〕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罢,读曰疲。〕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韦昭曰:谓谁与我同力也。〕从者曰:“邯郸之仓库实。”〔邯郸,即春秋邯郸午之邑也。班志,邯郸县属赵国。张晏曰: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郭从邑,故旁加邑。宋白曰:邯郸本卫地,后属晋;七国时为赵都,赵敬 侯自晋阳始都邯郸。余按史记六国年表,周安王之十六年,赵敬侯之元年;烈王之二年,赵成侯之元年。成侯二十二年,魏克邯郸,是年显王之十六年也。二十四 年,魏归邯郸。若敬侯已都邯郸,魏克其国都而赵不亡,何也?至显王二十二年,公子范袭邯郸,不胜而死,是年肃侯之三年也。意此时赵方都邯郸,盖肃侯徙都, 非敬侯也。邯,音寒。郸,音丹,康多寒切。〕襄子曰:“浚民之膏泽以实之,〔韦昭曰:浚,煎也,读曰醮。宋祁曰:浚,苏俊翻;醮,子召翻;余谓浚读当如宋音。浚者,疏瀹也,淘也,深也。〕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古者诸侯之大夫,其家之臣子皆称之曰主,死则曰先主,考左传可见已。属,陟玉翻。〕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高二尺为一版;三版,六尺。〕沈灶产鼁,民无叛意。〔沈,持林翻。颜师古汉书音义曰,鼃,黾也,似虾蟆而长脚,其色青。史游急就章曰:蛙,虾蟆。陆佃埤雅曰;鼁,似虾蟆而长踦,瞋目如怒。鼁,与蛙同,音下娲翻。〕智伯行水,〔据经典释文,凡巡行之行,音下孟翻;后仿此。〕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兵车,尊者居左,执弓矢;御者居中;有力者居右,持矛以备倾侧,所谓车右是也。韩、魏畏智氏之强,一为之御,一为之右。骖,与参同,参者,三也。三人同车则曰骖乘,四人同车则曰驷乘。左传:齐伐晋,烛庸之越驷乘。杜预注曰:四人共乘者殿车。乘,石证翻。〕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桓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可以灌安邑,绛水可以灌平阳也。〔跗, 音夫,足趾也。班志:汾水出汾阳北山。汾阳县属太原郡,安邑县属河东郡。史记正义曰:安邑故城在绛州夏县东北十五里。应劭曰:绛水出河东绛县西南。平阳县 亦属河东郡。安邑,魏绛始居邑。平阳,韩武子玄孙贞子始居之。桓、康二子之肘足接,盖各为都邑虑也。水经注曰:绛水出绛县西南,盖以故绛为言,其水出绛山 东,西北流而合于浍,犹在绛县界中。智伯所谓“汾水可以灌安邑”,或亦有之;“绛水可以灌平阳”,未识所由。余谓自春秋之季至于元魏,历年滋多,郡县之离 合,川谷之迁改,有不可以一时所睹为据者。史记正义曰:韩初都平阳,今晋州也。括地志曰:绛水一名白,今名沸泉,源出绛山,飞泉奋涌,扬波注县,积壑三十 余丈,望之极为奇观,可接引北灌平阳城。郦道元父范,历仕三齐,少长齐地,熟其山川,后入关死于道,未尝至河东也。此盖因耳学而致疑。括地志成于唐之魏王 泰,泰者,太宗之爱子,罗致天下一时名儒以作此书,其考据宜详,当取以为据。〕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夫,音扶。难,乃旦翻。〕今 约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人欲为赵氏游 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 “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夫, 音扶;余并同。难,乃旦翻。降,户江翻,下也,服也。说,输芮翻。懈,居隘翻,怠也。危难,如字。悛,丑缘翻,改也,止也。絺,抽迟翻,姓也。康曰: “絺”当作“郗”,姓谱诸书未有从丝者,疑借字。余按姓谱:絺姓,周苏忿生支子,封于絺,因氏焉。为赵之为,音于伪翻。使,疏吏翻。疵请出使以避祸也。〕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帅,读曰率。〕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姓谱:张氏本自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寔张网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风俗传云:张、王、李、赵,黄帝所赐姓也。又晋有解张,字张侯,自此晋国有张氏。唐姓氏谱:张氏出自姬姓,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周宣王卿士张仲,其后裔事晋为大夫。〕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将,即亮翻,又音如字。将,领也。卒,臧没翻。说文:吏人给事者衣为卒,卒衣有题识;其字从“衣”从“十”。〕大败智伯之众,〔以此败彼曰败。败,比迈翻。〕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史记六国年表,三晋灭智氏在周定王十六年,上距获麟二十七年。皇甫谧曰:元王十一年癸未,三晋灭智伯。〕唯辅果在。〔以别族也。〕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夫,音扶。〕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夫,音扶。帅,所类翻。〕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书 禹贡:云土梦作乂。孔安国注云:云梦之泽在江南。左传:楚王以郑伯田江南之梦。杜预注云:楚之云梦跨江南北。班志: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南。祝穆曰:据左传 郧夫人弃子文于梦中,言梦而不言云,楚子避吴入于云中,言云而不言梦,则知云、梦二泽也。汉阳志:云在江之北,梦在江之南。又安陆有云梦泽,枝江有云梦 城。盖古之云梦泽甚广,而后世悉为邑居聚落,故地之以云梦得名者非一处。竹箭之产,荆楚为良;云梦,楚之地也。梦,如字,又莫公翻。〕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矫,举夭翻。揉,如久翻。康曰:揉曲为矫,揉所以桡曲而使之直也。羽者,箭翎。括者,箭窟受弦处。括,音聒,通作“筈”。〕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左传:楚封吴夫概王于棠溪。战国之时,其地属韩,出金甚精利。刘昭郡国志:汝南郡吴房县有棠溪亭。杜佑通典曰:棠溪在今汝州郾城县界。九域志:蔡州有冶炉城,韩国铸剑之地。〕然而不镕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毛晃曰:镕,销也,铸也;说文:铸器法也。董仲舒传:犹金在镕。注:镕,谓铸器之模范。范,法也,式也。礼运:范金合土。土。砥,轸氏翻,柔石也。砺,力制翻,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挟,檄颊翻。〕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挟,户颊翻。朱元晦曰:挟者,兼有而恃之之称。胜,音升。乳,儒遇翻,乳育也。乳狗,育子之狗也。搏,伯各翻。〕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虎而傅翼,其为害也愈甚。〕夫德者人之所严,〔严,敬也。〕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易,以豉翻。〕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先,悉荐翻。后,户遘翻。〕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下一节:拓展阅读:豫让复仇

返回《《资治通鉴》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资治通鉴》导读课程列表: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

-导论

--导论

-智伯的覆亡

--智伯的覆亡

-智伯悲剧的反思

--智伯的覆亡讨论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习题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原文

--三家分晋原文

--拓展阅读:豫让复仇

--西周分封图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

-魏文侯治国

--魏文侯治国

--html

-吴起的悲剧

--吴起的悲剧

--html

-魏文侯治国讨论

--魏文侯治国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习题

-参考资料-战国诸侯形势图

--Zooming Image

-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原文

--html

--html

第三课 商鞅变法

-背景

--背景

-过程

--过程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

-评论与比较

--评论与比较

-商鞅变法讨论

--商鞅变法讨论

-第三课 商鞅变法--习题

-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html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

-南取巴蜀

--南取巴蜀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逐客风波

--逐客风波

-破坏人才

--破坏人才

-秦国的外交讨论

--秦国的外交讨论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习题

第五课 千古一帝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下)

--奇货可居(下)

-茅焦之谏

--茅焦之谏

-始皇功过

--始皇功过

-讨论:吕不韦

--讨论:吕不韦

-讨论:李斯

--讨论:李斯

-讨论:赢政

--讨论:赢政

-第五课 千古一帝--习题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习题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

-第七课01 楚汉之争(下):汉王拜将

--default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4 楚汉之争(下):垓下之围

--default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习题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习题

-第八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第九课 汉武大帝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汉武大帝--习题

第十课 昭宣中兴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习题

-第十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习题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习题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6曹魏国运:三人行

--三人行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习题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习题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习题

三家分晋原文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