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资治通鉴》导读 >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 > 吴起的悲剧讨论 > 吴起的悲剧讨论
其实吴起是个悲剧 对吧
那么有本事
在魏国 他的家乡故乡
他就想有所作为
战国的时候
就是春秋末期 战国初期
这时候还是贵族制破坏
还没有完全破坏的过程当中
还有一点唯成份论 血统论
中国的历史在这个时候
有很大的变化
就是从凭血统要变成按本事
对吧
所以他就学本事
然后到鲁国
也是做出成绩
却待不下去
在魏国
可以说魏国的
开疆拓土
吴起是功莫大焉
最后在楚国也是不得善终
(他的变法)成功了
但是他也就死了
楚悼王死了 他也死了
从吴起的悲剧 他个人的命运
我们其实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个就是他个人的性格特点
一个就是各国的国情
国家的政治氛围
您能做点分析吗
从主观和客观来讲
吴起个人主观的缺陷
他可能是像中国古代所说的
是一个忍人
他可以做出来杀妻求将
这样的事情
或者是对自己的母亲说
不为卿相 誓不回国
就像您说的
他是一个目标成瘾
这样一个
形成了这样一个
恶性的性格缺陷
这导致就是他为达目的
不择手段
在当时的情形下
无疑会招致他的政敌
还有国君一些不满
猜忌 甚至是敌意
第二个从客观环境来讲
在这样一个贵族制正在瓦解
但是还保留有
很大势力的时候
吴起无疑是天时地利人和
他是没有
没有充分地得到天时
在鲁国这样一个小国家
吴起希望
有大的政治作为
但事实上
环境是不允许的
后来到了楚国
他又试图去改动贵族
身份制和血统制
最后触发了(贵族)
很大的敌意和不满
导致他改革的失败
自己也被乱箭射死
其实吴起这些毛病
你看杀妻求将 对吧
母死不奔丧
就是他个人的
在亲情比较冷血
在这方面是吧
其实古人还有一句话
为大事者不顾家
为大事者不顾家
还有
大义灭亲
等等这些东西
就是有一种判断
就是有一种判断
就是有一种判断
说你为了大的事业
是可以不(顾及亲情)
把亲情放在第二位的
忠放在第一位 孝放在第二位
吴起在这个问题上
为什么吴起
单单他做出这些事来
就受到别人泼脏水
就成为了他的瑕疵呢
我觉得如果从
知人阅世的层面讲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
第一 他建功立业的环境不对
刚才讲的鲁国
鲁国是孔孟的故乡
尽管那时候还没有孟子
但已经是孔子的故乡
是周公他的大儿子建的国家
所以这个地方
是特别讲究那种礼的
子思
还有曾子
都在这个地方
曾子(曾参)
《孝经》就是他编的
所以他在这个地方
要冲破这个大环境
作出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
不会被认可
就是他这个事如果是在秦国
在楚国
就是儒家文化影响
不那么深厚的地方来说
也许不当回事
你看他(所做的)这些事
就是在鲁国受到批评了
在别的地方没讲他这事
没有讲他这个(处事方式)
所以为了成功
他没有仔细考虑
自己建功立业的环境
第二 吴起的运气也不好
吴起在魏文侯的时候其实没事
对吧 建功立业
到魏武侯
魏武候就比他爸差一点
然后
在处理跟公叔痤
宰相的问题上
刚劲自喜
性格上的弱点
再加上这样子的环境
其实这就是说
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
靠自己本事吃饭的人
其实那个领导
在谁的领导下干活 非常重要
你看情商高的人
他就是
他首先就知道处理周边环境
而智商高的人
如果不懂得跟周边环境相处
他就很难立足
我想他在楚国的最大问题是
吴起他只是依靠了
一个王 楚悼王
他没有
其他的社会基础支持他
他是个客卿
按照这个说法
更重要的是 他的改革
都是动现有利益的蛋糕
他没有增加容量
就是什么意思呢
你看商鞅变法不一样
商鞅发展经济
他把蛋糕做大了
然后再分蛋糕
他(吴起)只是把别的蛋糕切一块
对吧
动了现有既得利益格局
所以你看他的改革
他也留不下来
沉淀不下来
尽管其实他的改革
从年代上来讲 比商鞅早
-导论
--导论
-智伯的覆亡
--智伯的覆亡
-智伯悲剧的反思
--智伯的覆亡讨论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习题
-参考资料
--三家分晋原文
--西周分封图
-魏文侯治国
--魏文侯治国
--html
-吴起的悲剧
--吴起的悲剧
--html
-魏文侯治国讨论
--魏文侯治国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习题
-参考资料-战国诸侯形势图
-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原文
--html
--html
-背景
--背景
-过程
--过程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
-评论与比较
--评论与比较
-商鞅变法讨论
--商鞅变法讨论
-第三课 商鞅变法--习题
-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html
-南取巴蜀
--南取巴蜀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逐客风波
--逐客风波
-破坏人才
--破坏人才
-秦国的外交讨论
--秦国的外交讨论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习题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下)
--奇货可居(下)
-茅焦之谏
--茅焦之谏
-始皇功过
--始皇功过
-讨论:吕不韦
--讨论:吕不韦
-讨论:李斯
--讨论:李斯
-讨论:赢政
--讨论:赢政
-第五课 千古一帝--习题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习题
-第七课01 楚汉之争(下):汉王拜将
--default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4 楚汉之争(下):垓下之围
--default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习题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习题
-第八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汉武大帝--习题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习题
-第十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习题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习题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6曹魏国运:三人行
--三人行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习题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习题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