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资治通鉴》导读 >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 >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返回《《资治通鉴》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返回《《资治通鉴》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资治通鉴》在记载秦汉的时候

它不会像理论著作那样

探讨秦为什么二世而亡

汉为什么百年不衰

几百年的江山

但是在它的叙述当中

我们可以从中读出

那里面那些意思来

非承秦不能立汉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如果不是用秦朝的制度

那就没有汉朝

就是汉朝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

但是汉朝并没有完全按照

秦朝的政治去做

所以用秦制但不用秦政

政 制

其实这里面也是完全

不能够完全分开的

制度跟政治操作之间

它是有联系的

我举个例子吧

就是这个叔孙通 礼制

在秦朝时候

叔孙通就是博士了

但是他噤口不言

甚至还有难免有阿谀奉承之言

顺着领导的意思说话

那么在刘邦打江山的时候

叔孙通他也没怎么推荐他的学生

到朝中去做官

学生还不满意

他说还没到时候

现在到了刘邦的时候

西汉的时候

他就出来了

他就来向刘邦建立一套礼仪制度

当时刘邦作为平民皇帝

尊卑秩序还不那么完善

所以是他在制礼作乐

他带他的学生

和从鲁国招来些儒生

来制定朝廷礼仪

所以我们看呢

三公九卿 地方的郡县

这些东西虽然是秦制

但是有些礼仪制度方面呢

它就这个

跟秦朝不一样的

很有意思

当时朝廷的礼仪

非常简单

那些舔血的暴徒

或者喝醉了狂呼乱叫

或者拔剑击柱

皇帝没办法

叔孙通趁机说

他儒家打江山不容易

但治江山呢 是可以的

你派我去召集鲁国的那些儒生

和我的学生一起

来起草一个朝廷的仪式

就是群臣跟皇上的

这种关系的那些形式规则

刘邦担心

他是不是搞的很复杂呢

(叔孙通说)不会不会

跟着时代变化

我们可以颇采古礼

再然后加上秦朝的一些仪范

来加以

编个新礼就行了

(刘邦说)你弄的简单一点

你估计我能够做的(就行)

这个叔孙通呢

招揽了30多个儒生

和他的学生一起制定朝廷仪范

搞了一个多月

他跟皇上说可以了

那试试看呢

刘邦很高兴 行

这个我行

之后就让大家学

学会入朝堂应该怎么办

见皇帝应该怎么办

公元前200年10月

长乐宫建成

诸侯群臣都来朝拜皇帝

参加岁首大典

酒宴之上

众侍臣官员陪坐殿上者

皆俯伏垂首

按尊卑次序起身

给向皇上敬酒祝颂

斟酒九巡

谒者宣布宴会结束

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

没有出现敢大声喧哗

不合礼节的人

刘邦说哎呀 我现在才知道

我(作为)皇帝

这个尊贵

赏叔孙通五百金

赐铜500斤

而且还提拔他为太常

相当于文化礼仪部的部长

我想用秦制而不用秦政的

另外一个表现就是

意识形态的

我自己感觉就是

秦始皇在他的国家统一之后

他做的硬件建设比较多

软件建设比较少

尤其是思想意识形态这块太简单化

以法治国没错

以吏为师

你就学学除了种树种田

这些科技方面的

农技方面的东西之外

占卜的书籍之外

你就不要再读别的书了

我们说现代有人讲

这个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

就是这个生理的需要 对吧

吃啊 喝啊

然后呢 有安全的需要

这是基本的生存问题

上面呢 就是什么需要呢

他就有文化 社交 情感

对吧 自尊

还有一些自我价值的实现

你看看秦朝人说的

你(别的)不用了

你生活里就两件事

商鞅说种田和打仗

现在统一了

你还让他去种田干活

任何文化的东西都认为是多余的

这个是一种漠视人的本性的(作法)

所以呢

汉朝他要重视这个事情

陆贾

就经常跟皇帝谈这个

诗书

皇帝就很讨厌

刘邦啊

说老子在马上打天下

安识诗书

陆贾毫不退缩 淡定地说

你马上打天下

你能马上治天下吗

这个陆贾还讲啊

你看当初夫差

智伯

秦始皇

都是只识讲武 极武而亡

假如当初秦吞并天下之后

而行仁义之事

提倡一些思想文化方面的建设

还轮到你来有天下吗

《资治通鉴》用四个字

帝有惭色

刘邦不好意思他知道

如果秦皇不行暴政

没有他的机会

他说那好

你就编

写一篇文章

秦为什么失天下

我是怎么得天下

古今成败之国的事

写一个我看看

这个陆贾呢

就根据历史材料

大体写了一个

历史上的国家之所以存

国家之所以亡

进行分析一共有十二篇

每奏上一篇呢

帝未尝不称善

皇帝都叫好 左右呼万岁

太棒了

把这书叫《新语》

这个《新语》

是一部儒家为基调

同时混合道家思想的著作

比如《新语》

有一篇叫《无为》

他说道之大者

没有能超过无为的

人的行为之大者

没有超过谨慎

要恭敬

君子在治国的时候啊

要无为而治

就像没有声音那样激进

像官府没有官吏那样

安静亭落没有

百姓那样稳定

所以说政府尽量不要干预

老百姓去做事

老百姓呢也别嚷嚷燥燥

你就做好你的事

无为而治这个为啊

实际让政府不要过度地干预

其实刘邦啊

他能够听叔孙通的

听陆贾的

就表明他有判断力

尽管他不是儒生出身

他其实有点轻视儒生

可是呢

他并不是不知道

儒家思想的真理价值

所以当初他平定英布的

经过山东的时候

曾经亲自准备祭品的

祭祀孔子

这是中国历代帝王第一个祭孔子的

如果没有陆贾 叔孙通的影响在前面

刘邦不会去祭祀孔子的

因为祭孔子是公元前195年

是他去世前夕

用秦制不用秦政的

还一个表现是刘邦的分封

《资治通鉴》有这么一段话

帝以天下初定

子幼 昆弟少

孩子小兄弟不多

惩秦孤立而亡

觉着秦朝呢

孤立无援

这个教训

作为灭亡的教训

大封同姓以填(通镇)抚天下

刘邦在公元前202年统一之后

到公元前195年去世

这七年来时间呢

他就是在

解决国家安全问题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韩信

这都是他从国家安全局角度去考虑

没有异姓的分封

没有人帮他打天下

异姓分封后他从国家安全考虑

说这个此一时彼一时

发展了同姓为天下

同姓的为诸侯

同姓为诸侯这个问题

其实在后来也造成了一些混乱

比如七国之乱

但是你不要否定

在当时这个同姓分封它的意义

同姓王呢就是刘家的子弟

刘邦的弟弟

刘邦的侄子

刘邦的儿子等等

这个东边这些地方

基本是这种分封的

主要有齐国 赵国 梁国等等

它作为屏藩汉室的屏障

所以其实刘邦是个

实现一国两制

一个汉朝两个制度

郡县制和封国制

刘邦后来去世了

他一共在历史上

最活跃的有15年

48岁出来打仗出来造反

前七年多呢

是打天下的

打天下分两个阶段

前两年呢

是从家乡打到咸阳

把秦的都城呢

这个和平解放了

后面五年多呢

跟项羽争天下楚汉之争

最后呢由于韩信等等攻击

又有张良 箫何等等人的辅佐

所以刘邦就赢得了天下

然后还有七年多时间呢

他就是安定他的江山

当他离开的时候啊

吕后曾经问他

说萧相国之后谁可为相

刘邦说曹参

曹参也老了

曹参以后呢

王陵

王陵呢这个人的性格太直

需要陈平呢

这个一块合作

而陈平呢

难当独任又软了一点

需要周勃

周勃可以当太尉啊

那他们之后呢

刘邦说这就不是你所知道了

你看果然到他们之后

吕后也不在了

刘邦不(但)能算出后面

几个宰相的人选

还能算出他老婆活多长呢

后来

其实刘邦在他的家国传承里面

还有一个重要的事

应该说做的也是比较出色的

就是接班人的问题上

太子问题上

按照刘邦本人的意思

他不想立他跟吕后生的孩子

汉惠帝刘盈

这个刘盈太软弱了

他喜欢的是谁呢

喜欢他一个

跟一个美女戚夫人生的孩子

叫如意

当时封为赵王

虽然叫做赵王

但是从来没到赵国去

还一直在父母身边

刘邦在外面打仗

也带着戚夫人

后来呢吕后就着急了

你这个欺负人够狠的

夺了我的丈夫

还夺我这个儿子的位置

所以有张良等等的力争啊

刘邦就放下了换太子念头

所以这是刘邦的过人之处

当他发现太子国本

已经受到全国的

上下的认可的时候

他才把个人的情感放在了一边

太子问题上

这点应该说

他比秦始皇强

秦始皇到死也没立太子

临死之前说要把位子

交给大儿子扶苏

可是却给赵高他们给篡改了

其实我觉得刘邦

在他的建国当中呢

还有一件事情

就是授田制度

就是无偿的给全国农民分配土地

这是战国授田制的基础

我们前面也讲过

秦始皇的时候

也做过这个制度

就是说使黔首自实田

让百姓自己去(如实上报)

到底要占有多少地

你能耕多少地

细节的制度我们不太清楚

但这个是老百姓

耕者有其田是有的

那么汉朝

我们从考古发现里发现

汉初二年律令

就是吕后的时候也曾经推行

授田制度

但是跟秦朝不一样的是

由于刘邦实行无为而治萧规曹随

所以这样子呢

就使这些制度能够落在实处

而不是一纸空文

秦朝虽然有这个

使黔首自实田的这个土地分配制度

但是呢这个制度

有着无穷的劳役

这个问题呀

却没有得到切实推行

老百姓根本没有时间

没有精力去种田

用负无穷劳役去了

因此在这个方面

刘邦在他临终之前

应该是基本上砥定了

大汉江山的各项制度

好了下面问题是

这个制度能不能推行下去

能不能坚持下去

《资治通鉴》导读课程列表: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

-导论

--导论

-智伯的覆亡

--智伯的覆亡

-智伯悲剧的反思

--智伯的覆亡讨论

-第一课 导论与三家分晋--习题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三家分晋原文

--三家分晋原文

--拓展阅读:豫让复仇

--西周分封图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

-魏文侯治国

--魏文侯治国

--html

-吴起的悲剧

--吴起的悲剧

--html

-魏文侯治国讨论

--魏文侯治国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吴起的悲剧讨论

-第二课 战国前期的政治--习题

-参考资料-战国诸侯形势图

--Zooming Image

-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原文

--html

--html

第三课 商鞅变法

-背景

--背景

-过程

--过程

-商鞅之死

--商鞅之死

-评论与比较

--评论与比较

-商鞅变法讨论

--商鞅变法讨论

-第三课 商鞅变法--习题

-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html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

-南取巴蜀

--南取巴蜀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

-逐客风波

--逐客风波

-破坏人才

--破坏人才

-秦国的外交讨论

--秦国的外交讨论

-第四课 秦国的外交--习题

第五课 千古一帝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上)

-奇货可居(下)

--奇货可居(下)

-茅焦之谏

--茅焦之谏

-始皇功过

--始皇功过

-讨论:吕不韦

--讨论:吕不韦

-讨论:李斯

--讨论:李斯

-讨论:赢政

--讨论:赢政

-第五课 千古一帝--习题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1楚汉争雄(上):高祖起兵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2楚汉争雄(上):先入关中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03楚汉争雄(上):鸿门宴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争雄(上)三人行

-第六课 楚汉之争(上)--习题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

-第七课01 楚汉之争(下):汉王拜将

--default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2 楚汉之争(下):陈平献计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3 楚汉之争(下):韩信将兵

-第七课04 楚汉之争(下):垓下之围

--default

-第七课 楚汉之争(下)--习题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2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兔死狗烹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3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鸟尽弓藏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4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诸吕之乱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05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文景之治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三人行

-第八课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习题

-第八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html

第九课 汉武大帝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1汉武大帝:金屋藏娇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2汉武大帝:汉家故事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3汉武大帝:武帝功过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4汉武大帝:巫蛊之祸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05汉武大帝:三人行

-第九课 汉武大帝--习题

第十课 昭宣中兴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1昭宣中兴:霍光辅政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2昭宣中兴:宣帝即位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3昭宣中兴:霍光之死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04昭宣中兴:祸萌骖乘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三人行

-第十课 昭宣中兴--习题

-第十课参考资料

--html

--html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1王莽始末:纯儒起家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2王莽始末:万人拥戴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3王莽始末:新莽建国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4王莽始末:王莽末路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05王莽始末:三人行

-第十一课 王莽始末--习题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1光武中兴:少年大志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2光武中兴:榻中之对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3光武中兴:争雄天下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4光武中兴:刘秀治国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5光武中兴:光武之道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06光武中兴:三人行

-第十二课 光武中兴--习题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1曹魏国运:曹丕为帝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2曹魏国运:格局有别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3曹魏国运:曹魏之弊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4曹魏国运:明帝托孤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5曹魏国运:司马篡权

-第十三课 06曹魏国运:三人行

--三人行

-第十三课 曹魏国运--习题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1西晋风云:三分归晋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2西晋风云:继位风波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03西晋风云:八王之乱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三人行

-第十四课 西晋风云--习题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1隋唐霸业:北朝政局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2隋唐霸业:杨隋代周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3隋唐霸业:罢黜高熲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4隋唐霸业:废勇立广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5隋唐霸业:二李得失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06隋唐霸业:天下归唐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三人行

-第十五课 隋唐霸业--习题

第八课 01 汉高祖的家国传承:汉承秦制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