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民族学导论专题 >  第三章 民族与民族 >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返回《民族学导论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在线视频

下一节: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返回《民族学导论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最后一个是基诺族

基诺族是最后应该在1979年

来确立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

所以包括这个土家也一样

这些人潘光旦先生也是我们学院的教授

费孝通先生的老师

这是潘光旦先生应该是和吴文藻先生

属于第一代那个介绍里面写的很清楚

第一代的民族学家对吧

潘光旦和那个吴文藻先生

这个土家族怎么识别出来

因为这个我是1991年来北大

读博士时候

当时费先生就说他有个愿望

他要沿着

潘光旦先生当时五十年代

调查土家族路线做一次调查

他要走一圈

今日

武陵山区

所以我91年九月份到北大读博士

我们一入学以后就陪费先生到武陵山区

他那时还是副院长

当时费先生走之前一定让我们读几本书

一本书去读沈从文的边城

然后我们就去北大图书馆

弄一本边城拿到手上看了那个边城

然后边城里面

你会看到里面很多的情节

后来我们都能够对上在那个时候

包括潘先生讨论的湘西北的这个

巴人的问题和土家的关系

他确定这个土家族成为民族

非常重要的东西

为什么潘先生研究土家族

这就是五十年代少数民族的代表

来中南海来天安门看天安门

有一个有一个照片

周恩来总理接见他们

其中有位那是苗族

以苗族身份代表来的

这人叫田心桃

因为这个中学老师

这个田老师呢

当时周恩来就问她

你们苗族好吗

她说我不是苗族

我是土家族

周恩来说还有土家族吗

因为当时那个是没有土家族的

后来的就把这个任务呢

转给这个潘光旦先生

因为潘先生那时候

是在全国政协的民族宗教委员会

所以就委托潘先生去这个地方去做调查

潘先生当时是带着一条腿

就是一条腿行动很不方便

还去做调查

靠什么靠马绑到这个马匹上

用绳子绑上

因为我们九一年去湘西

包括这个酉阳

酉阳啊秀山啊这些个地方去调查的时候

当时陪潘先生调查的人还活着

他就给我们讲当时那个调查的一个过程

经过潘先生调查

最后确认土家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

所以土家族成为独立民族

是很后来的事情

是具体经过民族识别的

所以当时他们那个当地的土家族

因为我们是陪这个费先生去的

当时我们的所长潘光旦的女儿

潘乃谷老师

我们在一起

然后到宾馆说他们当地的土家族代表

来办公室找潘老师说我们老乡啊

对这个潘先生

这个非常有感情

所以我们惦记

给潘先生修个

修个庙做做像

然后那个潘老师说是我们是唯物主义者

我们潘先生也不会信这些东西

所以最后没有做

但后来酉阳给潘先生在酉阳的广场树立了一个

潘光旦的一个铜像

纪念潘先生的对这个土家族的研究的贡献

所以要到土家族的地方到这个酉阳

秀山啊秀水

这些地方的话

大家都是对潘先生有很深的感情

这是一个理论的指导

这个大家可以认真看

但是这把它分一下类

你会看到就说中华民族这是一个

高层次认同概念

这是个国家认同的概念

56个民族实体

它是个多元的概念

但是56个民族实体里面

汉族在历史上

一直作为多元层次中的凝聚核心

就是它这个要看费先生研究里面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说在中国疆域内的地理与生态结构中

所以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个民族实体

多元一体的格局

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

费先生文章里面讨论几个主题

这个主题确实需要有很深的

历史背景

考古背景

还有一个文献的这方面的一些功底

来了解才可能呢

对这个问题做比较深的了解

首先

你要看华夏族团的形成

我们今天谈中国文明的起源

为什么费先生在这地方用华夏

因为在这个中国文明的起源过程里面

华夏的概念它是个核心

包括初级统一体

各个地区不同的文化区

包括汉族的形成

以及华夏核心扩大而形成汉族

包括农牧两大统一体

包括中原地区

汉族的扩张

包括汉族也融入到很多少数民族里面

这个不展开来讲

然后最后形成汉族为核心的

这种点线结合的网络

让各个层次分分合合分而未裂

融而未合等多元特征

这一块的我们就

简单的谈一下

但是需要大家要阅读呢

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

就大家也上过这个考古学通论

有个考古学通论的同学呢

了解这块就很容易

这样就说

费先生 是从黄河上游到中下游

不同地方文化区的分布

来讨论华夏族团他的一个形成的起源

然后包括着这几个文化

你可以看书

但里面的计划很重要

费先生一直在讨论什么就讨论我们的文化

从一个新石器时代

从一个文明的黎明期开始

它就是个互相融合

互相接受

一直延续到今天

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这么一个概念

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

而不是原文化特殊性

各个族团间形成相互交流的过程

进而促成多元之上形成一体格局的趋势

这就是一个论文

怎么来写费孝通先生告诉大家

还有立论这个立论怎么写

然后包括夏商周时期

他讨论的这个华夏这个民族集团

由多元形成一体的过程

就是不同时期它不断形成

夏商周是中国文明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你会看到这种羌的概念

看到东夷概念等等

就这个时候你会看到文化之间

实际已经在结合在一起

然后汉族出现这个汉字出现观点不一样

有的认为秦朝

有认为汉朝

当然还有的认为魏晋南北朝之后

甚至还有人认为是明代以后

等等就对汉人的概念大家判断不一样

但是从对汉人的概念本身来说

汉的概念来说

这个是在西汉的形成

这是没问题的

所以就说那个汉族为族名

是汉代和其后中原人与四围外族人接触

从而产生的

我们民族大学

有位很著名的先生贾敬颜先生

也是比较早去世

他专门有篇文章叫汉人考

就是汉人到底怎么来的

所以就在中国社会科学

我印象里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的

可以参考费先生多元体格局那本书里面

也有这个贾先生的文章

这个的很重要

就农牧两大统一体的形成与会合

这就是讨论在中国的版图里面

游牧和农耕的关系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长城地带

长城地带是农牧和农耕很明显的自然的分界线

自然和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

你来我往我来你去也是在这个区域里面

所以

它即使在这个有战争的时候

它也有很多的交流

有很多的往来

包括和亲

包括茶马互市的问题

都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交流

交往的过程包括贸易的过程

然后包括这个北方的游牧民族

时聚时散

就来了

然后又跑了

然后你占我走你走我占

曾在草原出现的民族有匈奴

鲜卑

柔然

突厥回鹘蒙古人等

其后裔在此和其他民族结合

形成复杂的民族融合的过程

汉族的向西扩大

然后这里面我会看到

这个后来有联合周边民族击败了匈奴

后面我们看这个南北统一体的汇合

就在这个过程里面

南北统一体的大汇合

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实体的进一步完成

包括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

包括其他民族的这种消失

刚才提到的鲜卑等等

许多非汉族被当地汉族融合为汉族

像滚雪球一样扩大这个汉族的概念

包括北方民族壮大了这种汉族群体

所以我们就说在中国人的基因里面

不是纯粹的汉的基因

我们是多民族融汇的基因

所以就说互相能接收基因上这个都是可以

就现在他们都可以做出这个套路

我八二年读书当时这个人类遗传学

那时分子生物医学还不发达

其实也有也有这个讨论

也有这个研究

包括你看我们大量的蕃客回回军

与汉族通婚后形成的包括所有在中原各省

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即回族

但首先要他跟汉族通婚

所以我说回族和汉族的关系

它是姑舅关系

就这种关系还是非常密切形成的包括所有

在中原各省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及回族

然后通用汉语等等等等

把这些特点都讲得很清楚

所以就要看包括汉族向南方扩张

包括我们在广东做的岭南走廊里研究

包括海南岛的研究有时间我会单独

给大家讲

但是这个汉族如何融入到其他民族里面

这个很重要

我们经常说汉化

所以少数民族融入到汉族里面

但这个词一般学术界不提倡用

因为这个有点这个非平等的概念

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

还是用民族之间的这种交往交流这个概念

但很多汉族也都浸润到少数民族里的

甚至包括六十年代

我们还有很多汉族

一到周边地方和当地人通婚

然后形成了和当地结合的家庭

但他们后代基本上都填的这个少数民族

包括这个汉族融入维吾尔族

汉族融入藏族

汉族融入这个蒙古族等等

就是包括还有这些

融而未合的非汉民族这些讨论

然后最后事实上就说

它这个概念是经过历史讨论了

它认为呢

就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特点

确定了这几个

但里面我们会看到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就是汉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来源

就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

雪球概念怎么拱拱出来的

然后包括汉族在各个非汉民族地区

形成点线结合的网络

这是中华民族统一体的民族实体

民族学导论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 他者的世界(上)

--1.1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世界(上)

-1.1 他者的世界(下)

--1.1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世界 (下)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1)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1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2)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2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3)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3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4)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4

-第一章 习题

第二章 民族与历史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1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1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2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2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3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3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4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4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5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5

-2.2 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研究传统

--2.2 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研究传统

-2.3 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案例

--2.3 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案例

-第二章 习题

第三章 民族与民族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上)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上)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下)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下)

-第三章 习题

第四章 民族与社会

-4.1社会中的民族(上)

--4.1 社会中的民族(上)

-4.2社会中的民族(下)

--4.1 社会中的民族(下)

-第四章 习题

第五章 民族与文化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上)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上)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下)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下)

-5.2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5.2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第五章 习题

第六章 民族与世界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1)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1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2)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2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3)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3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4)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4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5)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5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上)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下)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3

-第六章 习题

结束语

-结束语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