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民族学导论专题 >  第五章 民族与文化 >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返回《民族学导论专题》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在线视频

下一节: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1

返回《民族学导论专题》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再看另外的一个概念——谈不同民族

不同文化之间的共生的问题

其实我们今天就是全球化背景里面

非常重要的概念

要强调什么文化之间的共享

就不同的文化在一个空间里面能够呢

互相尊重

能够能形成一套

费老说

这个中央民族大学校训

这个各美其美的同时让美美与共

这是一种境界

我们回到民族的概念里面

任何民族研究应当

是在民族的历史认同基础上展开讨论

就是在有段时间

很多研究中国民族的时候

将每一个民族作为独立的单元来研究

就说

对于民族之间形成的这种关系的过程

有研究

但是不是很充分

特别是如何能在当下的

我们把这个民族的概念

面对一个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互联网似的

互动中的文化共生,把它结合在一起讨论

其实就说这类研究它和这个

具体的这个当下社会

它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所以我们强调多元

多元不是强调分离

多元的只是表述现象

其核心是强调多元中的有机的联系体

是有机联系中的多元

是一种共生中的多元

而不是分离中的多元

其实这是费先生讨论多元一体格局时候

有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所以特别现在我们看这个城镇化

中国的城镇化是越来越厉害

八十年代82年代当时

费孝通先生提出了“小城镇大问题”

那时候概念的是离土

不离乡

离土是什么呢

就是不当农民了

我还住在村里面

但是我到这个小镇企业到镇里面

企业去做工人

这是离土不离乡

后来中国的人口的这种城市化的过程

城镇化的过程中

它是一个急剧变化的过程

而且跨省际的这种流动

这个在八十年代

初期的时候非常少

但到了九十年代以后

这种流动规模是越来越大

据我印象中

在我们读研究生86年87年时候

广东的珠三角这个区域

外来的农民工已经越来越多

那时候坐火车火车上

都没有站的地方

我说没有站的地方绝对不夸张

就厕所里面人都是满的

所以向我们这些人读大学

在那个年代基本上都是睡在硬座的下面

到了晚上轮流在下面去睡觉

都这样过来的

这个人口的流动和我们当时的这种

整个的这种铁路交通的服务那时候跟不上

原来的人都是在各个地方呆着

后来大家一旦动起来之后

你想这个社会的整个的服务体系

它发生很多变化

所以到今天

一到春节到什么特别节日

其实你们是经常买不到火车票

就人口的流动带来

但我们这人口流动

为什么在春节这么大的人口流动规模里面

春节很少发生这种

我们今天说的这种群体性的事件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什么一定要回家

该忍的就忍了

有点小摩擦也就过去了

然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我在广州时候

每年这个农民工要返乡的时候

那个场面是非常庞大

先把一批人安置在什么体育馆

然后什么时间再上地铁那个安排的程序

非常有序

农民工骑着摩托车回广西对吧?回什么湖南

那个场面里面都会看到

那都是非常大的场面

但确实让你很震撼

这有什么

中国人要回家看看。这个家的文化

他一定回去看

我们看这个原来的民俗文化

它也在发生变化

包括在对现代化的进程里面

我们会看到的这种大中城市

中小城市的这种影响

从农村到了城市

也会带回来城市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也会影响到农村

这八十年代时候

到是有几个概念

我们还不是特别清楚

就说说这个当这个商品在流通的过程

人的这种文化和观念

都会带了很多的变化

特别是那种新

当时是电视

电视进到这个不同的家庭

给不同家庭带来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现在大家都是看这个网络

那时候能看到电视那都是不容易的事情

那都是一家人有电视

旁边的邻居的经常跑过来要过来看

我们做考古发掘的时候

在西安

旁边城市叫宝鸡

宝鸡下面住在那个村里面

只有一家人有电视,当然是个万元户

所以我们经常到他们家里面去看电视

人家一个村里面有一家人

有个电视

在八十年代初期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所以他给乡村的文化带的影响非常大

所以它的空间不再封闭

各种文化也开始碰撞

以前所谓的都要加个引号

封闭落后的乡村

事实已经是发生了质的变化

举个例子

比方说这个鄂伦春族

但鄂伦春族最传统的住的什么

桦树皮的房在森林里面

但这是一个博物馆这个画

但你会看他们的服饰都是非常传统的服饰

但你看今天那个农村他们都上楼了

柏油马路都修过来了

我们说到一次大的飞跃

主要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社会

向社会主义社会直接过渡

然后包括定居以后

像他们是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定居

包括90年代96年还是禁猎转产

不用去打猎了就变成农民

然后和农牧业结合

包括这个有新的这种小区的出现

我们会看到你看中国古代文献

对这个区域是有记载的

包括这个像俄国人史禄国

费孝通先生的老师

他是最早做这个区域的民族志的研究

就是著名的北方通古斯社会组织

包括三十年代的日本军队

有日本人占领东北之后

对这个区域做了很多调查

这是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

当地人叫**(鄂伦春语)

但是有时候就是这个他们组成的这个营地

营地

就是那个时候拍个照片

这个照片应该是在三十年代左右

应该知道是日本的特务组织建造的地方

拍了一批照片

这个你会看到一个小孩从小要学习射箭

这就是住在这里的乌力楞中的人

他们这个剥的榛子

所以当时鄂伦春人萨满

所以当时就说他的定居你会看到

我们做这个鄂伦春的时候

会看到当时清政府的时候

就提出过弃猎归农

然后包括民国政府

也有过这个弃猎归农

但是呢

就说

做农的呢

做的还不是特别多

只是一部分

包括这个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

很重要的就是

他们来这里收集情报

我这个十多年以前在日本找到一本书

就是当时在这个地方具体

做这个情报工作的情报员

九十岁的时候

他写了一个他在鄂伦春工作的自传

他自己花点钱

在小的一个印刷厂印了几十万

后来这个其他人知道我做这个研究

专门给我收集了一本

我把他的书看完

就是完全他什么时候到这个地方

然后去从事哪些情报的收集

要做哪些事情都写的很清楚

所以人类学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研究

就是反思这种殖民主义人类学

就殖民地就说

包括这个战争时期侵略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他做了很多调查

但是很多调查的是和这个殖民主义

和战争是结合在一起

但我们看它的定居化

包括我们看这个区政府

包括这个告别仙人柱

包括这个鄂伦春自治旗

这个集体经济的这些问题

这个照片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当时解放军的先到了这个地方

到了地方,他们的这个营地来给他们做这种动员

但我把它归纳成政府动员

但是这个就是由政府出钱

来给他们建的房子

原来是那种房子,现在建成那种什么

这种土房子

你看他们定居以后

这个车就会看到这是东北

大小兴安岭这个区域里面

有个很传统的这种辘辘车

在80年代以后

你会看到这些变化

真正打猎人比例在下降但很重要

96年施行的禁止

捕猎野生动物的公告

所以就说是这就带来了一个

他们的生产方式的转变

这都是九十年代时候一个定居点

这里是二十

大概是前后

这个是24户人左右

很多比较分散。做的应该这个他们都做农业

这种的是大豆,这是鄂伦春

这是汉族

因为他是这个政府的干部

这个是山东的农民

典型的山东人

他们说他们组成什么呢

当年叫团结户

团结户很重要

这个男人特别会种田

所以买了很多农机具

最近承包别人很多田

所以他的生活就过得特别好

所以这个猎民是国家有很多的特殊的补贴

你能想象吗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每家每户都是国家出钱

然后这个看看鄂伦春自治旗

与牧民定居二期工程

但是把狩猎民族放在游牧民

猎民什么上楼了

然后这个给政府呢

都有很多补贴

包括低保

包括这个住的刚才这个房子

包括他们有这种广场

包括鄂伦春村民都加入城镇医疗保险

和农村合作医疗

住院费百分之百报销

这个包括这个教育免费包括它的职业

也在分化就说

跟你我们原来看到的1949年以前照片

这是个天然的一些变化

包括他们这个经营

各方面当然也就社会也出现一些分化

这个也有贫富的问题

这跟汉族

汉族地区

也会有些类似性。就说,

汉族地区存在这些社会性的问题

在民族地区呢

也也会存在

比方说他会影响到他们这种

资本的那种进来之后

也影响到他们的这种各个方面的生活

原来社会原来的社会是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到现在就产生了分化

包括很多的这种工业建设用地

就他们只做了一些地方都非常好的卖车的

卖什么都是很齐全的

这个农业

就这是和记忆什么的都有关系

我从东北跑到岭南

这个对民族的理解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性

它的这种生机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但是这个像瑶族

跨国群体

它很多什么

那看到的跨国流动很多

从这个地方出发

然后到了东南亚

然后它一部分人到了欧洲和美国

这个过一个瑶族

在广东的瑶族慢慢迁徙的一个变化

但是他们有个什么共同体的记忆

所以记忆它是文化里面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说历史记忆

公共记忆

集体记忆及记忆本身

它有套文化的装置在里面

你记得《岳飞传》你听了《岳飞传》

那你就对岳飞本身

他这个记忆

包括这个他们对于共同体的延续

包括他们这种交流

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一些格局

把前面那些文化这些概念

和这个历史结合起来

就是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问题

就民族不可观察的文化

或无形文化绝不会一成不变的

它在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

既有传承又有什么重构还有什么创新

而且在这个创新中也有一种不断的发展

今天中国民族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叫创新和发展

就我们新中国民族工作70年里面

就从这个政府的一些讲话里面

文件里面

在与各种现代文化的互动

主要作出有选择性的创新与组合

就将其中有用内容有机的置入固有文化之中

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的重构

这种重构导致了该种文化的结构重组

和功能的革新

但这是个学术语言上的表达的

其实很简单

就是你几个文化碰在一起的时候

文化肯定发生一些变化

原来有的文化呢

是你自己的

结果后来只开放了这个文化别人文化进来

所以这个文化本身自己呢

也在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所以变可以说是重构

在遵从其特质的前提下

进行适当的选择和组合

而不是改头换面重新来过

民族学导论专题课程列表:

第一章 导论

-1.1 他者的世界(上)

--1.1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世界(上)

-1.1 他者的世界(下)

--1.1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他者的世界 (下)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1)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1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2)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2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3)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3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4)

--1.2 民族学与人类学的联系,以及对他者的认识 4

-第一章 习题

第二章 民族与历史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1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1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2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2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3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3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4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4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5

--2.1 历史在民族学、人类学中的定位 5

-2.2 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研究传统

--2.2 民族学(人类学)与历史学结合的研究传统

-2.3 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案例

--2.3 历史(人类学)民族学的经典案例

-第二章 习题

第三章 民族与民族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上)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上)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3.1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提出与实践(下)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上)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中)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3.2 “多元一体”理论在新时代(下)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下)

--3.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下)

-第三章 习题

第四章 民族与社会

-4.1社会中的民族(上)

--4.1 社会中的民族(上)

-4.2社会中的民族(下)

--4.1 社会中的民族(下)

-第四章 习题

第五章 民族与文化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上)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上)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下)

--5.1 民族的文化传统与延续(下)

-5.2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5.2 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

-第五章 习题

第六章 民族与世界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1)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1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2)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2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3)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3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4)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4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5)

--6.1 全球化视野中的民族政治学 5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上)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1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下)

--6.2 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3

-第六章 习题

结束语

-结束语

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

5.3 民族的文化共生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