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工程实践,不仅是一种改造自然的技术活动,也是一种关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伦理活动。本课程主要培养工程专业学生及工程从业者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其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使他们的专业和人生得到更好地规划与发展,并运用自己的技术和才智为人类创造福祉。
开设学校:西安工程大学;学科:哲学、
人类的工程实践,不仅是一种改造自然的技术活动,也是一种关涉人与自然和社会的伦理活动。本课程主要培养工程专业学生及工程从业者的伦理意识和责任感,使其掌握工程伦理的基本规范,提高其工程伦理的决策能力,使他们的专业和人生得到更好地规划与发展,并运用自己的技术和才智为人类创造福祉。
-工程伦理课程介绍
--工程伦理课程介绍
-研究生《工程伦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
-授课目标
--授课目标
-成绩要求
--成绩要求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1 如何理解工程
-1.2 如何理解伦理
-1.3 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1.4 如何处理工程实践中的伦理问题
-第一章 作业
--第一章 作业
-2.1 工程风险的来源及防范
-2.2 工程风险的伦理评估
-2.3 工程风险中的伦理责任
-第二章 作业
--第二章 作业
-3.1 工程的价值及其特点
-3.2 工程所服务的对象与可及性
-3.3 工程实践中攸关方与社会成本承担
-3.4 公正原则在工程的实现
-第三章 作业
--第三章 作业
-4.1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伦理
-4.2 工程活动中的环境价值
-第四章 作业
--第四章 作业
-5.1 工程职业
--5.1 工程职业
-5.2 工程职业伦理
-5.3 工程师的职业伦理规范
-第五章 作业
--第五章 作业
-6.0 几个案例
--6.0 几个案例
-6.1 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
-6.2 信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
-6.3 数字身份困境
-6.4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
-6.5 数据权利
--6.5 数据权利
-6.6 大数据公共治理伦理
-6.7 大数据创新科技人员的伦理责任
-第六章 作业
--第六章 作业
-专题1-1 黄禹锡事件
-专题1-2 伦理和道德
-专题1-3 科学伦理的基本原则
-专题1-4 学术道德的基本规范
-专题1-5 学术道德的基本规范以及科学伦理与学术道德的养成
--专题1-5 学术道德的基本规范以及科学伦理与学术道德的养成
-专题2-1 什么是常规技术的伦理问
-专题2-2 技术产品设计的伦理问题
-专题2-3 技术产品质量的伦理问题
-专题2-4 技术安全性的伦理问题
-专题2-5 常规技术引发的环境伦理问题
-专题3-1 纳米技术伦理问题
-专题3-2 网络技术及生命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专题3-3 认知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专题作业
李云红(1974-),女,满族,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光学精密工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红外技术等期刊审稿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陕西省电源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电源学会人工智能与电源系统分会理事长及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自动化学会会员,西安市青年科技协会会员。曾赴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学管理研修。目前主要从事红外热像测温技术、人工智能、图像处理、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的相关研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获香港桑麻基金会桑麻奖教金1项,校级教学名师,青年教学骨干,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教学委员会委员。近年科研到款100多万元,主持纵横向课题30余项,其中省部、厅局级项目8项,发表SCI、EI、CSCD检索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17项。主编教材5部,主讲《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工程伦理》等课程。
刘毅力(1974-),男,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目前是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技术创新团队骨干成员,陕西省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目前承担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和《电力系统自动化》两门主干课教学任务,参与省级教改项目4项,获2016年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3)一项。每年指导指导硕士研究生3-4名,注重对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工程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校外企业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给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实践岗位。为推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改革,将慕课(Mooc)、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引入工程伦理课堂教学,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陈锦妮,1980年生,女,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博士。2016年获西安理工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于西安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介质传播理论研究及自由空间光通信弱信号检测处理技术。发表文章1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5项以上。
乌江,男,1986年生,博士,副教授。201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4至2019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9年至今在西安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电气系任职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