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概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线视频

下一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什么是自然观呢

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

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

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

它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它具有革命性 科学性

开放性和与时倶进等特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本章中

我们要掌握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

三个阶段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同时我们还要掌握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三个当代形态

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它形成的重要标志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是古代自然哲学家们以科学技术为基础

概括和总结自然界

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的

思想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哪些观点和特征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的本原是某一种物质

或某几种物质或某种抽象的东西

例如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把水看作是万物的始基

亚里士多德认为 土 水 火 气

是万物的始基

柏拉图则把理念看作是万物的始基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还认为

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

处于不断的流动中

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

赫拉克利特就认为

“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

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

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

它过去 现在和未来

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

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还认为

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并且在进化过程中分化出了人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第一个特征是整体性和直观性

自然哲学家们

把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直觉的考察

没有在细节方面进行科学的研究

例如毕达哥拉斯把宇宙看作是一个整体

构建了地球 天球的

两球宇宙论模式

为希腊天文学奠定了基础

但是没有从细节上研究各星体之间的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二个特征

是思辨性和臆测性

自然哲学家们通过思辨

研究万物本源等问题

通过猜测

填补因直觉考察而出现的知识空白

例如第一个自然哲学家泰勒斯

为什么会把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呢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

这本著作中指出

泰勒斯把水看作始基

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

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

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

就其本性来说是潮湿的

而水则是潮湿的东西的本性的来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第三个特征

是自发性和不彻底性

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缺乏有机的结合”

对自然界的描述和解释

“只限定于一定范围

而且也是很不完备 很不彻底的”

在认识人类社会时

还夹杂着神秘主义因素

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

把数学的抽象加以绝对化

把非物质的抽象的“数”

夸大为宇宙的本原

认为“万物皆数”

“数是万物的本质”

而整个宇宙

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的体系”

列宁曾正确地评价说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观点

是“科学思维的萌芽同宗教

神话之类幻想的一种联系”

这就是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主要观点和特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古代中国

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观点

在古代中国

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元气

有的哲学家认为

“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自然界的本原

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的生成和发展

来自于物质的矛盾运动

在宇宙中

阴和阳两种基本力量处于永恒的矛盾中

自然界是物质 运动 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人类运用“阴阳”“五行”和“气”

等哲学思想

以及归纳 抽象等方法来认识自然界

人类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界

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有三个主要观点

第一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的本原

存在于“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

或“某种特殊的东西中”

如泰勒斯把水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阿那克西米尼把气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把火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第二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

自然界在它内部各要素间的矛盾作用下

无限和永恒地变化和发展着

赫拉特利特就认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一切皆流 无物常驻”

第三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还认为

人类可以通过

归纳和演绎等方法来认识自然界

例如古希腊的欧几里德从23个定义

5个公理和5个公设出发

推演出当时发现的465个命题

形成了一个非常严密的演绎系统

欧几里德几何学

欧几里德几何学

成为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来的

数学演绎体系的最早的典范

下面我们对古代中国

和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进行比较

在认识自然界的本原方面

它们都持有一元论或多元论的观点

如古代中国的元气说或五行说

古希腊的原子论或四因说

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方面

中国人善于运用直觉 顿悟等方法

多采取名言隽语

比喻论证等形式

例如《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

《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论证

而希腊人则善于运用归纳 演绎等方法

多采用论辩 推理和证明等方式

在认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

它们都主张人类是来源于自然界的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

是有一定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的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问题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是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

主张自然界是神创造出来的

虽然含有狭隘愚昧的成分

但是“通过追溯事物的本源

来解释事物存在原因”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影响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是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在农业和手工业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的社会条件下

以天文学

数学等为基础形成的整体知识形态

是哲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产物

自然哲学

冲破了原始宗教神话世界观的桎梏

从哲学角度

凭借经验和观察

来思考自然界及其与人的关系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什么作用呢

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三个作用

第一

中国古代的阴阳思想

老子主张的“反者道之动”

相辅相成等思想

对于中华民族影响很大

成为辩证法思想产生的重要渊源之一

第二

“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

主张人与自然界的统一

这是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相通的

它成为生态自然观

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第三

以“直觉的概念”为出发点的

“形而上学的方法论”

成为科学研究方法论中的

非逻辑思维方法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有两个作用

第一

它成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

恩格斯指出

“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

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

胚胎和萌芽”

列宁也称赞赫拉克利特

是“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第二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亚里士多德创立的

以演绎逻辑为核心的形式逻辑体系

成为西方科学发展的基础之一

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

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

和恩培多克勒的“进化论”

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虽然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主义

古希腊自然观

虽然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的性质

但是也包含着唯心主义因素

例如泰勒斯的“水本原说”

既有唯物主义思想

又有“万事万物都包含着神”

等唯心主义因素

中国的朴素唯物主义者

在自然观方面坚持了唯物主义

但他们涉及社会领域的时候

仍然是唯心主义者

例如

汉代的王充

虽然创立了具有唯物主义性质的

“元气说”

但是

他在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时

却持有“宿命论”的观点

他提出人“有死生寿夭之命

亦有贵贱贫富之命”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家

只探讨纯粹自然界的本原问题

没有涉及人类社会

难以满足民众的需要

古希腊中期和晚期

以及古代中国一些自然哲学家

在解释人类社会现象时

坚持唯心主义立场

他们的观点也掺杂着宿命和迷信等因素

因此不能满足民众的需要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不能科学地说明自然界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们

仅从总体上凭借他们的直觉和思辨

来认识自然界

他们的观点带着主观臆测的特征

而没有严格的科学规定

经不起严格的科学分析

因此

给了唯心主义以可乘之隙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这些缺陷

使它最初被神学的自然观所冲击

经过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过渡

“继而为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所代替”

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最后一个问题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演变

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认为

上帝是自然界的本原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宣扬唯心主义思想

并且向原始宗教神话自然观倒退

罗吉尔•培根等人对此进行了批判

他们的批判

动摇和瓦解了

宗教神学自然观的理论基础

有助于向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过渡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

莎士比亚等人

发现了具有尊严 才能和自由的人

以及和谐的 能动的 经验的自然界

自然界是生气勃勃的运动实体

人类具有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创造力

这些自然观思想

批判了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对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向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起到促进作用

这就是我今天讲授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内容

谢谢大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作业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作业

-绪论 阅读材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作业

-五、人工自然观

-- 五、人工自然观

--五、人工自然观作业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作业

-第一章讨论

-第一章 阅读材料

-第一章 教学案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作业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作业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第二章讨论

-第二章 阅读材料

-第二章 教学案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作业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作业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作业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作业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作业

-第三章讨论

-第三章 阅读材料

-第三章 教学案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作业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作业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作业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作业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作业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作业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作业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作业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 阅读材料

-第四章 教学案例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作业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技术观作业1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作业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 阅读材料

-第五章 教学案例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