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概论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在线视频

下一节: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我们今天来学习

科学发展的动力及模式这部分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科学发展的动力

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因素很多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外两个方面

科学发展的外部动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生产的需要

推动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

比如说

热力学定律的发现

就与提高热机效率的研究密切相关

我们知道

蒸汽机虽然在十八世纪就已经发明

但它从初创到广泛应用

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

1765年和1782年

瓦特两次改进蒸汽机的设计

使蒸汽机的应用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其效率仍然不高

如何进一步提高机器的效率

加快社会生产

给当时的科学家们

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是在寻求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中

热力学定律被发现了

其次

社会生产也为自然科学研究

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

正是各种仪器设备的广泛使用

自然科学才能在观察和实验中

不断深化和扩展

例如

要是没有显微镜这一设备的使用

细胞学说就不可能建立起来

生物体在进化上的共源性

在结构上的统一性

就不可能得到有力的科学证明

当然

科学发展还有其内部动力

主要表现为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

以及不同理论学说之间的矛盾等等

这些矛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共同推动着科学发展

体现着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首先是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的矛盾

科学实验与科学理论是相互促进

互为因果和共同发展的

一方面

科学理论来源于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

另外一方面

科学实验又要接受一定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理论是科学实验得以开展的前提

现代科学的许多重大发现

比如原子分层结构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都是在科学实验中得到的

科学实验作为一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是科学理论产生的直接来源

而且是检验科学理论的直接标准

科学理论的真理性

不能靠人们的主观臆想

和个人的兴趣爱好来作判断

而只能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

做出判断和取舍

当然在这里

我们说科学理论

要接受科学实验的直接检验

并不等于说

科学理论在科学实验面前

就是消极的 被动的

反过来科学理论对科学实验

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科学理论是对物质的形态 结构

功能 属性和运动规律的正确反映

这使人们可以运用已有的科学理论

对观察到的新现象

和科学实验中遇到的新现象

做出较为合理的解释和说明

比如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宇宙中的µ粒子

比地球上的µ粒子平均寿命要长的问题

事实上很多时候

科学是在解决科学理论

与科学实验之间的矛盾中向前发展的

比如关于燃烧问题

在科学界中首先提出了燃素说的理论

但燃素说解释不了拉瓦锡的

金属煅烧实验

为了正确解释金属煅烧的问题

氧化学说才逐步的被确立起来

科学发展的另外一种动力

来源于不同理论

不同学术观点及学派的争论上

在科学研究中

对同一领域的不同现象

或对不同领域中的同一现象

人们往往会提出

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加以解释

进而形成不同的学派

所以在科学的发展中

不同理论 观点

和学派的争论是时有发生的

究其原因在于

在主观方面

科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

研究能力 思维方式

及世界观都是有差别的

这就决定了在科学实践中

对同一对象

由于获得的感性材料不同

所形成的理性认识也就不一样

客观方面

科学研究的对象

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对于同一对象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

运用不同手段

揭示其不同侧面的属性和运动法则

于是

便产生理论解释不同的各种学说

这些学说在寻找证据和科学事实

以求驳倒对方理论观点的同时

不断地证实和弥补自己理论的观点

这样做的结果

必然有利于科学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

逐步深化

使双方克服各自认识上的片面性

达到科学理论上的新的统一

从而促使人们抛弃错误的观点和理论

树立正确的观点和理论

推动科学的发展

比如

“光的微粒说”与“光的波动说”

就是在相互争论的过程当中

最后综合为

光的波粒二象性假学说的过程

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

科学的发展模式

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立体化发展趋势

在纵向上

科学发展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渐进形式

就是科学进化的形式

主要指在原有科学规范

框架之内科学理论的推广

局部新规律的发现

原有理论的局部修正和深化等

科学发展的飞跃形式

就是科学的革命形式

主要指科学基础规律的新发现

科学新的大综合

原有理论框架的突破

核心理论体系的建立等

这两种方式交替进行

体现出科学发展的进化趋势

在横向上

科学发展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

分化是指

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变化

或统一的事物变为分裂的事物

比如

现代科学的门类分支越来越多

越来越细

综合则是指不同种类

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

二十世纪以来

自然科学发展的突出特点

就是在高速分化的基础上

再进行高度的综合

于是产生了大量的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等新兴学科

这些学科都兼有分化和综合的双向功能

在总体趋势上

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发展中的量变

它使科学知识延续 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

它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

在空间上具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

继承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

科学才能发展

不断完善 继续向前

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之上

进一步地创新

才能使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出现新的飞跃

引起科学发展中质的变化

可以说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比如

在遗传学领域当中

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就是经过了几次重大突破后产生的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创立了细胞学说

随后人们对细胞学说的研究逐步深入

从细胞到细胞核再到染色体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

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

在前人对蛋白质和核酸等

生命物质研究的基础之上

发现了生物大分子DNA的双螺旋结构

之后

遗传密码被破译

人们对生命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化了

由此可见

科学除了在继承中前进

还要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作业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作业

-绪论 阅读材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作业

-五、人工自然观

-- 五、人工自然观

--五、人工自然观作业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作业

-第一章讨论

-第一章 阅读材料

-第一章 教学案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作业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作业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第二章讨论

-第二章 阅读材料

-第二章 教学案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作业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作业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作业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作业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作业

-第三章讨论

-第三章 阅读材料

-第三章 教学案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作业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作业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作业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作业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作业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作业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作业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作业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 阅读材料

-第四章 教学案例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作业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技术观作业1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作业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 阅读材料

-第五章 教学案例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