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概论 >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在线视频

下一节: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逻辑思维方法

在这一章当中我们主要会介绍

分析和综合

归纳和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

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

分解为各个部分

侧面

属性以及阶段

然后分别加以研究考察的方法

综合是在思维中把研究对象的

各个部分

侧面

属性以及阶段

按照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

以掌握事物的全貌

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

分析与综合是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的

分析的目的

不仅是为了深入对象内部

进行认识和实践

更是为了在思维中综合认识对象

为在实践中变革对象打下基础

而综合则需要以分析为基础

对事物全貌加以认识

没有分析的综合不是深刻的综合

不进行综合的分析就不会有科学创造

在科学研究当中

除了分析与综合方法之外

归纳和演绎方法也是

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逻辑思维方法

归纳方法

它是从个别到一般

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主要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

而不完全归纳法按其得出结论的方式

又分为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对事物全部

研究对象进行考察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其结论具有必然性

同学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某储蓄所发生了一起

盗窃现金的案件

经过侦查之后

甲被确定为犯罪嫌疑人

在询问甲当晚在何处时

甲说当晚7点至12点和乙

丁一起先看电影后来又在一起打牌

经过调查和推理得出以下结论

乙说

我和甲一起看完电影就分手了

丙说

我和甲一起玩了一会儿牌

我先走了

丁说

我和甲玩了一会儿牌

甲就走了

乙 丙 丁是甲提供的证人

甲意图证明当晚7点至12点和他们在一起

从上面

乙丙丁三人的陈述可知

甲当晚7点到12点并没有一直和

乙 丙 丁在一起

可见甲的自述是虚假的

他就是犯罪嫌疑人

这个推理就是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法的推理形式

只适用于研究对象是有限数量的

其范围比较窄

所以在科学研究中使用率不是很高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简单枚举法

简单枚举法是某一经验现象

反复出现没有出现反例

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

其结论具有或然性

如下面的例子

鸡的血是红色的

马的血是红色的

鱼的血是红色的

鸟的血是红色的

鸟都是动物

所以

动物的血都是红色的

这个结论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

因为蜘蛛

章鱼的血不是红色的

简单枚举法一旦出现其结论

解释不了的反例

就会遇到困难

结论就被推翻

所以它的可靠性程度也不高

在归纳法中还有一类

叫科学归纳法

科学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事物部分

不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

而对该事物做出的一般性结论

主要包括

求同法

求异法

求同求异并用法

共变法

剩余法

科学归纳方法虽然按照一定

逻辑规则进行结论的推定

其结果的可靠性程度比较高

但其结论也具有或然性

下面我们仅以求同法为例

对科学归纳法做个简单的介绍

求同法是说

如果在被研究对象出现

若干个场合中

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

那么

这个唯一的共同情况就与

被研究对象有因果联系

公式如下

被研究对象小A

出现了三种场合当中

在这么多的相关情况里边

大A这个因素始终是存在的

所以我们推出结论

大A与小a之间有因果联系

1960年

英国某农场10万只鸡鸭

吃了发霉的花生

不久这些家禽就得了癌症

1963年又有人用发霉的花生喂大白鼠

雪貂

这些动物也得了癌症

这些动物的品种

生理特征

生活条件和事情发生的时间都不同

但吃了发霉的花生这一点是共同的

因此

科学家初步断定发霉的花生

是导致这些动物得癌症的原因

后来对发霉花生进行分析

找出了其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最后得到结论

即黄曲霉素

导致这些动物得癌症的原因

使用求同法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

尽可能多地比较被研究对象

出现的不同场合

出现的场合越多

结论的可靠性就越高

因为比较的场合越多

就越能够排除偶然性

不相干的共同情况

出现的可能性就会越少

第二

注意被研究对象出现的不同场合里

有没有其它共同情况的存在

有时人们会忽视不同场合中

另一个共同情况

而它也可能恰恰就是我们要找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样的公式

被研究对象 小A

出现的这几种场合当中

除了有大A这种情况出现以后

在第三个场合当中

大F这种情况

也开始出现

所以

大A与大F与小A之间

有因果关系

但要注意的是

到底是大A还是大F是小A的原因

就需要进行进一步观察

看一下小A出现的其他场合当中

是不是还会有

大A或者大F同时出现的情况

因为也可能在第五种场合之后

大A因素消失

而大F一直存在

那么实际上是大F与小A有因果关系

这就是归纳方法

与归纳方法对应的是演绎方法

演绎方法的逻辑程序

与归纳方法的逻辑程序正好相反

演绎是从对事物概括

一般原理出发推论出个别性结论

认识方法

如着名的亚里士多德逻辑三段论

它的公式是这样的

大前提:所有S是P

小前提

A是S

结 论

所以

A是P

比如

凡是人就得死

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就会死去

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性的结论

只要其前提正确

遵循了逻辑推演规则

其结论就必然正确

在科学研究中

演绎常常用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完善上

虽然归纳和演绎是两种对立的推理形式

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功能

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归纳往往以演绎为指导

演绎为归纳确定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

而演绎往往也以归纳为基础

作为演绎前提的一般性原理

总是通过归纳

从经验材料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在科学研究的逻辑方法当中

还有一类方法

叫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一类方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抽象主要指科学抽象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

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科学研究的任务

便是透过现象去探求事物内在

本质与规律

而科学认识由感性阶

向理性阶段的这种飞跃就是科学抽象

科学抽象是人们在理性思维中

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

次要的方面

抽取其共同的

主要的方面

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

从现象中把握本质

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具体地说

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对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一番

“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

形成概念

符号等思维形式

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完整的科学抽象过程

由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构成

辩证思维过程

即从“感性具体——抽象规定——思维具体

的过程

抽象的第一个阶段

形成感性具体

认识起源于感觉和知觉

在认识过程中

人们通过感官首先接触

对象的外部现象

从而形成对事物外部的

个别属性的初步了解

这便是感觉

随后通过大脑将相关感觉成份加以组合

形成知觉

知觉经过实践的多次重复

形成感性形象贮存于人们的记忆中

被称作表象

知觉和表象又合称为印象

从感觉到印象

形成了人们对事物的完整映像

这种映像虽然丰富

具体

形象

生动

却是关于事物表面的

混沌的认识

第二个阶段是从感性的具体

形成抽象的规定

这是科学抽象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它分作两个步骤

第一

把感性具体中形成的事物

某种属性同对象的其他属性分离

分别进行加工分析和研究

第二

把这一属性同其他对象

同一属性加以比较

舍异求同

得到这一属性的一般形式

这样

反映该事物不同侧面

各种本质属性便被抽取出来

成为一个个抽象的规定性

形成了对事物诸方面特征

本质认识

这就意味着认识向理性层次已经深入

第三个阶段是从抽象的规定

上升到思维中的具体

这是科学抽象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它是将前一阶段的诸种抽象规定

在思维中重新联结

综合

完整地重现客体的多样性的统一

形成对事物本质的综合性认识

这里也有两个步骤

第一

寻找出事物诸种抽象规定中最本质的

能决定其他属性的规定

把它作为基础和逻辑出发点

第二

按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将事物

各种抽象 联结到

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的那些规定上去

从而在思维中

重新形成对事物的完整认识

思维中的具体既具有现象的多样性

又具有抽象的深刻性

实现了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是对事物更完全

更深刻的认识

是科学抽象的高级阶段

更接近客观事物的实际

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具体

在这里

我们以科学概念的形成为例

在科学概念的形成中

感性的具体是指科学事实

抽象的规定是指构成科学概念的诸要素

思维的具体就是指这些要素

经过思维的辩证综合后

形成的完整概念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所介绍的

逻辑思维方法

我们今天就到这里

谢谢同学们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作业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作业

-绪论 阅读材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作业

-五、人工自然观

-- 五、人工自然观

--五、人工自然观作业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作业

-第一章讨论

-第一章 阅读材料

-第一章 教学案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作业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作业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第二章讨论

-第二章 阅读材料

-第二章 教学案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作业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作业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作业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作业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作业

-第三章讨论

-第三章 阅读材料

-第三章 教学案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作业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作业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作业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作业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作业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作业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作业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作业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 阅读材料

-第四章 教学案例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作业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技术观作业1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作业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 阅读材料

-第五章 教学案例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