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6126

当前课程知识点:自然辩证法概论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  六、生态自然观 >  六、生态自然观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六、生态自然观在线视频

下一节:第一章讨论

返回《自然辩证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六、生态自然观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第三个当代形态

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

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界的存在

和发展规律形成的总的观点

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

当代形态之一

首先

我们来了解一下

生态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

生态自然观有哪些主要观点呢

第一

生态自然界系统

具有整体性 多样性 层次性

开放性 动态性 自适应性

和自组织性等特征

它是多样性和整体性

平衡和非平衡的统一

天然自然界和人工自然界的统一

第二

通过从自然界的人工转向生态化

从非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转向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人类必须敬畏自然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美丽中国

实现人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自然观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一 全球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

具有全球性影响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不仅发生了区域性的环境污染

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

而且出现了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全球气候变化

酸雨 物种灭绝 土地沙漠化

森林锐减 越境污染 海洋污染

野生物种减少 热带雨林减少

土壤侵蚀等大范围的和全球性的

环境危机

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生态自然观就是以生态视角

代表地球人类

包括后代人的利益

研究全球生态

和环境问题而形成的自然观

二 批判性

生态自然观从生态视角或人类的视角

反思和批判人类的理念和行为

及其后果

分析导致生态问题的原因

强调人与自然界

是和谐统一的生命共同体

三 和谐性

生态自然观

强调科学技术与自然界

及其社会之间的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强调人类社会

及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接下来

我们来了解一下

生态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生态自然观

从古代生态自然观

和近代生态自然观当中汲取了营养

在古代

古希腊阿那克西曼德等认为

人来源于自然界

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和其他有机体共存于自然界系统中

中国古代贤哲们

也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论语》《荀子》

《吕氏春秋》等典籍都提出了

“对自然要取之以时 取之有度的思想”

认为人与自然界要和谐共处

协调发展

到了近代

斯宾诺莎等主张人来源于自然界

卢梭指出了人类征服自然界

给人类自身带来的后果

马克思 恩格斯主张

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

环境创造了人

人也创造了环境

人与自然界是和谐统一的

我们需要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促进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

共产主义

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生态自然观不仅有一定的思想渊源

它的产生也有一定基础的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三个问题

生态自然观的产生有一定的科学基础

生态科学认为

人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

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者

人和生物共同遵守

“物物相关”“相生相克”

“协调稳定”等生态规律

生态科学认为

以整体 循环 平衡

和多样性的生态理念

研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作用

生态系统的存在和演化

研究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态科学

是生态自然观产生的科学基础

生态自然观的产生也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生态技术

是包括环保技术在内的

一类“持续技术”的总称

它被用于对风能 太阳能

地热和水资源的利用

和对废物的再利用

以及造林 治沙 滴灌等

现代生物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生物技术

还包括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

生物冶金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等

生态技术和生物技术

对于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等

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

生态自然观的作用

生态自然观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

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

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

习近平系统论述了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

主要是为了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

不平衡问题

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内外联动问题

和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而提出的

它们彼此相互贯通 相互促进

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生态自然观

强调人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有助于人们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把新发展理念落到实处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加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自然观

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

它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自然观

强调人类与自然界的共生关系

强调环境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理论基础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

生态文明建设的范例

塞罕坝

地球上一抹夺目的“中国绿”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部的围场县境内

历史上

这里就地域广袤 树木参天

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

清朝后期由于国力衰退

日本侵略者掠夺性的采伐

连年不断的山火和日益增多的农牧活动

使这里的树木被采伐殆尽

大片的森林荡然无存

到解放前夕

塞罕坝变成了“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沙起好荒凉”的沙地荒原

新中国成立后

林业部经过充分调研论证

和科学的规划

1962年2月

决定建立林业部直属的塞罕坝机械林场

半个多世纪

经过三代人的耕耘

沙地变林海

荒原成绿洲

谱写了不朽的绿色诗篇

2017年8月

习近平总书记

在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

感人事迹的重要指示中指出

“55年来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

听从党的召唤

在‘黄沙遮天日

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铸就了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我们要弘扬塞罕坝精神

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这个体系包括

以生态价值观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

以产业生态化

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

目标责任体系

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

生态安全体系

走出一条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总之

生态自然观

将随着系统科学

尤其是生态科学的发展

而改变自己的形式

并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

它作为人类自然观发展史上

最先进的一种自然观形态

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讲授的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生态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作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

三个当代形态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

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

人工自然界与天然自然界

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

都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

各有其侧重点

系统自然观

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人工自然界

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

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和生态文明建设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

相互关联

系统自然观

通过系统思维方式

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人工自然观

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

提供了真实的前提

生态自然观

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协调性的关系

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

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至此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内容讲授完毕

谢谢大家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列表: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

--一、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内容作业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

--二、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及新时代意义作业

-绪论 阅读材料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作业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

--四、系统自然观作业

-五、人工自然观

-- 五、人工自然观

--五、人工自然观作业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

--六、生态自然观作业

-第一章讨论

-第一章 阅读材料

-第一章 教学案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作业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二、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

-- 二、 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作业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三、 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

-- 三、科学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

-- 四、技术发展动力及模式作业

-第二章讨论

-第二章 阅读材料

-第二章 教学案例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一、 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作业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二、 辩证逻辑思维方法作业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

--三、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作业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

--四、科学技术研究的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作业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

--五、科学技术活动方法作业

-第三章讨论

-第三章 阅读材料

-第三章 教学案例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

--一、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作业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

--二、 科学技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作业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

--三、 科学技术与人类解放作业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

--四、 科学技术在社会建制化过程中的规律性作业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

--五、 科学共同体及其规范作业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

--六、科学组织形式——科学技术社会建制化的表现之一作业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

--七、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经济、政治作业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

--八、科学技术运行的社会支撑之文化、教育作业

-第四章讨论

-第四章 阅读材料

-第四章 教学案例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

--一、毛泽东思想中的科学技术创新观作业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技术观

--二、科学技术观作业1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科学技术观作业

-第五章讨论

-第五章 阅读材料

-第五章 教学案例

六、生态自然观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