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 5.3 道德的作用 > 5.3
接下来我们来看道德的功能这部分
所谓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
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这种功能是多元的也是多层次的
具体来讲有认知功能 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首先我们说
具有认识功能
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
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是人们认识和反映社会状况
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
道德往往借助道德观念
道德准则 道德理想等形式
帮助人们认识 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
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自己对家庭 他人 社会的义务和责任
同时我们要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和塑造自身道德人格
所以我们说道德首位的功能
是我们明辨善恶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道德行为
塑造自身的道德品质
其次我们说道德具有规范功能
它指的是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
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
社会公共领域 家庭领域的行为
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比如我们的电视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自发捐款
见义勇为的事迹
这就是在用崇高的道德规范
来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
第三 我们说道德具有调节功能
调节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
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调节并不是孤立进行的
而是和其他社会调节手段
主要是法律和纪律密切配合 共同发挥调节效用
比如
道德和法律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
协调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二者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离开了道德而仅仅依靠法律
则无法达到秩序井然并长治久安的效果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
好以上是道德的三个主要功能
除此之位道德还有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 辩护功能和沟通功能等等
从这里我们就不再详细论述了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道德的作用
道德的作用主要有这么五点
首先为经济基础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而服务
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其次我们说它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有着重大影响
3 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4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5 在阶级社会中
道德是调节阶级矛盾
和对立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那么在所有的五点作用当中
我们具体来解读比较重要的三点
第一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 巩固和发展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说过
没有企业家阶层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
没有道德宪章就没有企业家阶层
没有宗教信念就没有道德宪章
从这里我们就看到
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终极价值
这样的一个规则
实际上对其他的社会形态也是同样适应
2 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
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比如我们看我国服饰的变化
汉代崇的是女性一种温柔婉约的美感
这直接影响了汉服的风格
而打了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比较进步
这时候我们崇尚丰腴之美
到了现代我们的道德意识中崇尚解放与自由
也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着装我们对服饰的审美
3 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促进人的自我完善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我们看这里的一个示例
在1988年1月
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
这些被称为 诺贝尔们 的大科学家
以 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 为主题
就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
在参会期间
有人问一位科学家 您在哪所大学
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外的是
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 是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
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
吃饭前要洗手 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
午饭后要休息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
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这些最基础的东西
对于我们人生境界的提高
可以说有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道德作用问题上
要反对两种极端的看法
也就是道德万能论 和 道德无用论
前者 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
认为道德决定一切 高于一切 支配一切
只要道德水平高
一切社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道德无用论 则根本否认道德的作用
或者通过强调非道德因素的作用
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或者通过强调道德的消极因素
来否定道德的积极作用
这两点都是我们要注意反对的
好的 这就是我们道德作用与功能这一部分内容
-1.1 导学
--1.1
--1.1
-1.2 人的本质是什么
--1.2
--1.2
-1.3 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3
--1.3
-1.4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问题
--1.4
--1.4
-1.5 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5
--1.5
-1.6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6
--1.6
-第一章
-2.1 导学
--2.1
--2.1
-2.2 理想信念的内涵与特征
--2.2
--2.2
-2.3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2.3
--2.3
-2.4 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
--2.4
--2.4
-2.5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5
--2.5
-2.6 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6
--2.6
-2.7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7
--2.7
-2.8 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2.8
--2.8
-2.9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2.9
--2.9
-3.1导学
--3.1
--3.1
-3.2 民族精神
--3.2
--3.2
-3.3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3
--3.3
-3.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3.4
--3.4
-3.5 改革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3.5
--3.5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结构
--4.1
--4.1
-5.1 导学
--5.1
--5.1
-5.2 道德的内涵
--5.2
--5.2
-5.3 道德的作用
--5.3
--5.3
-5.4 道德的变化发展
--5.4
--5.4
-5.5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5.5
--5.5
-5.6 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5.6
--5.6
-5.7 借鉴人类文明优秀道德成果
--5.7
--5.7
-5.8 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5.8
--5.8
-5.9 社会公德
--5.9
--5.9
-5.10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5.10
--5.10
-5.11 职业道德
--5.11
--5.11
-5.12家庭美德
--5.12
--5.12
-5.13 个人品德
--5.13
--5.13
-5.14 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5.14
--5.14
-6.1 法律的特征、本质和概念
--6.1
--6.1
-6.2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
--6.2
--6.2
-6.3 我国宪法概念,特征和新中国宪法的历史
--6.3
--6.3
-6.4 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6.4
--6.4
-6.5 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构成要件
--6.5
--6.5
-6.6 民法的概念、特征及基本原则
--6.6
--6.6
-6.7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关系
--6.7
--6.7
-6.8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6.8
--6.8
-6.9 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6.9
--6.9
-6.10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6.10
--6.10
-6.11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6.11
--6.11
-6.12 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6.12
--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