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1.1.1物质的概念 > 1.1.1物质的概念
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要进入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学习了
祎嵩啊
你之前对于哲学的了解有多少呢
哲学
我以前一直觉得哲学挺不明觉厉的
我们经常开玩笑说
哲学解决的问题都是在一张火车票上就能说明白了
你是谁
从哪来
到哪去
我们以前经常有一个这样玩笑的说法
看来祎嵩啊
你还是很年轻啊
哲学上的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
不过不要紧
相信不少同学之前对哲学的概念
也和你一样是模糊不清的
正是因为不知
才要求知嘛
不过祎嵩你有一点说得很不错
我们今天就从这个世界从哪来开始
带领大家走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
关于世界本源为何的思索自古以来就从没有停息
早在古希腊的时候
就有一位学者叫德谟克利特
提出了原子论
这种原子论是超前于当时
社会的科学发展情况的
对于后世的哲学和科研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到了17世纪
著名哲学家霍布斯提出了物体这样一个概念
这就肯定了物质的第一性
与之相对的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
祎嵩
你听说过他么
老师您只说他是经验主义哲学家
没加著名两个字儿
所以我还真不太清楚
祎嵩 你啊
他的名字你没听说过
但他有一句著名论断你肯定听说过
相信各位同学也都听说过
啊 是什么呢
存在就是被感知
存在就是被感知
不错
贝克莱认为
知识起源于感觉
知识的对象就是观念
因此我们所知道的就只是观念
而其他所有的物体都只是观念的集合
它们依赖于人心存在的变化说白了
他的意思就是
就是人的思想是第一位的
而物质存在是第二位的
德国哲学家
唯理论代表莱布尼兹
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单子论
一方面和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有些相似之处
在他的体系中单子
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
在这个基础上
他提出灵魂和天使的组成
是由于组成的单子不同
从而建立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体系
总的来说
以上关于世界本源是物质
还是精神的观点和概念
归根到底可以分为两类
刘老师
那马克思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认为
物质是第一位的
是客观实在的
早在19世纪80年代
恩格斯在总结当时的哲学
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时就指出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综合
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大家可能没太懂这句话的意思
这种客观存在能够被我们的感觉
感知、复写、摄影和放映
这就意味着物质这种客观存在
是可以被认识和认知的
举个例子
就是他认为你眼前的电脑屏幕
所在的房子 周围的一切物质
都是可以被你的意识感知的
是可以被人认识到的
这就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老师
您做了这么多关于物质的论述
那物质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哲学上的物质是一种简称
我们用这种简称
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
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
这种概括
与自然科学和生活中所指的具体的
物质形态和结构的那个概念
是属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解释的是
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
为他从自然到人类社会彻底的唯物主义
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一方面被不断发展的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所证实和丰富
另一方面又为相关科学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思维的方向
原则和基本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
一切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一系列思想路线都是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升华和具体化的运用
尤其是在今天
唯物论与唯心论
科学与迷信的斗争并未止息
坚持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仍然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课程习题0.0
-讨论题
--讨论题
-1.1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1.1.1物质的概念
-1.1.2物质与运动
-课程习题1.1
-1.2社会生活的本质
-1.2.1实践
--实践
-1.2.2意识
--意识
-课程习题1.2
-1.3世界的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
-课程习题1.3
--课程习题1.3
-1.4 事物的普遍联系
-1.4.1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1.4.2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
-课程习题1.4
-1.5 辩证法三大规律
-1.5.1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课程习题1.5
-1.5.2 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课程习题1.6
-讨论题
-2.1 认识的来源与方法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
-课程习题2.1
-2.2 真理问题
-2.2.1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
-2.2.2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辩证性
-2.2.3 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标准
-课程习题2.2
-2.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课程习题2.3
-讨论题
--讨论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续)
-3.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1.1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efault
-3.1.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课程习题3.1
-3.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
-3.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课程习题3.2
-3.3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3.3.1 阶级
--阶级
-3.3.2 阶级斗争
--default
-课程习题3.3
-3.3.3 上层建筑,法和国家的阶级性
-3.3.4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
-课程习题3.4
-3.4 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
-3.4.1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3.4.2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
-课程习题3.5
-讨论题
--讨论题
-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4.1.1 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4.1.2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
-4.1.3 商品经济的形成
--商品经济的形成
-4.1.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课程习题4.1
-4.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4.2.1 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
-4.2.2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课程习题4.2
-讨论题
--讨论题
-阶段测验1
-5.1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5.1.1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5.1.2 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课程习题5.1
-5.2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5.2.1 价值量
--价值量
-5.2.2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课程习题5.2
-5.3 货币
--货币
-课程习题5.3
-5.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课程习题5.4
-讨论题
--讨论题
-6.1 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
-6.1.1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6.1.2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
-6.1.3 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
-6.1.4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
-课程习题6.1
-6.2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6.2.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2.2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6.2.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课程习题6.2
-6.3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
-6.3.1 资本积累概念
--资本积累概念
-6.3.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6.3.3 资本的再生产
--资本的再生产
-6.3.4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课程习题6.3
-6.4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
-课程习题6.4
-讨论题
--讨论题
-7.1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本质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程习题7.1
-7.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7.3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及本质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程习题7.2
-阶段测验2
-讨论题
--讨论题
-8.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8.1.1 资本主义从竞争到垄断
-8.1.2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8.1.3 银行业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形成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1
-8.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8.2.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8.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2
-8.3 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8.3.1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8.3.2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8.3.3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3
-讨论题
--讨论题
-9.1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9.1.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9.1.2 劳资关系的变化
--劳资关系的变化
-9.1.3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1
-9.1.4 危机形态的变化
--危机形态的变化
-9.1.5 政治制度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2
-9.2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9.3 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3
-讨论题
--讨论题
-1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10.1.1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产生
-10.1.2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1
-10.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0.2.1 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化过程
-10.2.2 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2
-10.3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0.3.1 十月革命和新政权的稳固
-10.3.2 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0.3.3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0.3.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3.1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3.2
-10.4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4
-10.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5
-10.6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6
-10.7 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7
-阶段测试3
-讨论题
--讨论题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课程总结--期末测试
-讨论题
--讨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