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2.1 认识的来源与方法 >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

返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在线视频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

下一节:Announcement

返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们常说要去认识世界

改变世界

那什么是认识

认识来自于哪里

又会把我们带向何方呢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些问题

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

人的认识只是有变化的

不真实的现实事物

不能认识永恒的

真实的理念

真实的理念在我们出生前就有了

我们只是忘却了

所以后天的感官只是为了帮助

我们获得丢失的记忆罢了

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同样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则认为

人的思维和心灵就像是

一块空白的蜡板

本身不会产生知识

而是从外部世界中获取知识的

与之相类似的是

英国经验论者约翰·洛克

他认为人天生的心灵好比白板

知识不是来自于天赋

而是来自于经验

他甚至还把经验细化为两类

一是感觉

是指外部世界来源的观念

二是反省

是指反思自身得出的观念

与此相反的是法国的笛卡尔

尽管也承认外部感觉和理性直观

都能得到知识观念

然而他认为

感官会欺骗人

理性不会

而理性本身又是源自于人类的天赋

所以他认为真正的知识

只能来自于人的天赋观念

是人先天就具有的

我们列举的这么多的思想家

尽管对知识来源的认可不同

但至少都是认为知识是能被掌握的

而不可知论者休谟

甚至否认了认识的可能性

他认为人们目前的知识都来自于感觉

但感觉却不知来于何方

事实上

休谟认为人们的认识完全局限于自身

但是他的这种不可知论

早已被实践和科学驳斥

在中国

毛泽东对认识作了这样的论述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

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这基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者

对于认识来源的态度

以往的唯心主义哲学

认为认识的主体是精神

意识

认识的客体是精神

意识的对象化

而以往旧的唯物主义哲学

则认为认识的主体是人

认识的客体是物质世界

诶 刘老师

那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分别是什么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认为的

认识的主体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下

和社会关系中的

从事着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人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物质

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

具有三个特征

自然性

社会性和意识性

认识的客体则从可能性上讲

是整个物质世界

但从现实性上看

却是指进入主体认识活动领域

的认识对象

认识的客体具有客观性

动态性和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放到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界定

批判和否定了以往哲学的错误

刘老师

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规定了

它的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那么它认为主体和客体之间

又有什么联系呢

主体和客体通过认识的

中介发生作用

在这里

认识的中介指的是在

相互作用过程中

主体和客体所利用的一切条件

这些条件基本上可

分为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

物质条件偏重于物质性手段方法

精神条件则偏重于

既有知识和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为

认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其动力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中

人作为认识的主体

首先是实践的主体

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

形成和发展的

认识的客体不是自在的

仅仅被认识主体直观地

去认识的对象

而是主体实践和改造的对象

同时无论是我们之前提到的

物质性中介还是精神性中介

都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与先验论和唯理论

这两派哲学家不同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

认识是辩证的

列宁说过

“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

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

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

也就是说

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

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

怎样从不完整的不确切的知

到比较完整比较确切的知。”

我们的认识过程经历了

两次大的飞跃

第一次从实践到认识

即从事件中产生感性认识

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第二次飞跃是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活动

改造客观世界

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前提和准备

第二次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我讲了这么多啊 祎嵩

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

嗯 刘老师 我想想看啊

我不知道举这么一个例子合不合适

就是从人类造房子的历史来说吧

可能最早的时候人类能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茅草屋

或者就搭一个窝棚

可是在建造茅草屋或者搭建窝棚的过程中

其实人类对建筑的感性认识会不断加深

而且呢这个造房子造的越多

人的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

后来呢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感性的材料

来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

然后来决定什么样的房子是好看的

什么样的房子是难看的

什么样的房子比较结实

什么样的房子容易塌

之后呢我们就慢慢地可以用这些理性总结出来的知识

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就能造出

像故宫啊 卢浮宫这样的

既结实耐用

而且造型又十分别致的建筑物了

不知道这样的例子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不是相符

你的例子举得很好

然而我们还要注意

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再由理性阶段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

并最终接受实践的检验

这一系列过程只是认识发展中的

一个相对完整的环节或过程

而不是认识的最终完成或结束

由于客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他的实践活动和认识能力

也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

任何认识都不是一蹴而就

完美无缺的

就比如你刚才举得我们盖房子这个例子

大家知道 建筑的理论 建筑的技术

都在日益的更新

建筑的精美度和建筑的各个方面的性能

也不断地提升

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实践中

人们常说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

迫使认识处于不断的发展

运动当中

毛泽东对此做过这样的总结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

又通过实践而

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

发展到理性认识

又从理性认识而

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列表:

绪论

-课程介绍

--课程介绍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课程习题0.0

-讨论题

--讨论题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1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Announcement

-1.1.1物质的概念

--1.1.1物质的概念

-1.1.2物质与运动

--1.1.2物质与运动

-课程习题1.1

-1.2社会生活的本质

--Announcement

-1.2.1实践

--实践

-1.2.2意识

--意识

-课程习题1.2

-1.3世界的统一性

--世界的统一性

-课程习题1.3

--课程习题1.3

-1.4 事物的普遍联系

--Announcement

-1.4.1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1.4.2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

-课程习题1.4

-1.5 辩证法三大规律

--Announcement

-1.5.1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课程习题1.5

-1.5.2 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课程习题1.6

-讨论题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2.1 认识的来源与方法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

-课程习题2.1

-2.2 真理问题

--Announcement

-2.2.1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客观性

-2.2.2 真理的辩证性

--真理的辩证性

-2.2.3 真理的标准

--真理的标准

-课程习题2.2

-2.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伟大变革

-课程习题2.3

-讨论题

--讨论题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调查问卷(续)

-3.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3.1.1 什么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default

-3.1.2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课程习题3.1

-3.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3.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概念

-3.2.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课程习题3.2

-3.3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3.3.1 阶级

--阶级

-3.3.2 阶级斗争

--default

-课程习题3.3

-3.3.3 上层建筑,法和国家的阶级性

--上层建筑,法和国家的阶级性

-3.3.4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

--不同的社会分层方法

-课程习题3.4

-3.4 群众史观

--群众史观

-3.4.1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

-3.4.2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

--深化认识群众史观

-课程习题3.5

-讨论题

--讨论题

第四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4.1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Announcement

-4.1.1 资本主义生产的新特征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4.1.2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

--资本主义交换方式新特征

-4.1.3 商品经济的形成

--商品经济的形成

-4.1.4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课程习题4.1

-4.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Announcement

-4.2.1 原始积累

--原始积累

-4.2.2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课程习题4.2

-讨论题

--讨论题

-阶段测验1

第五章 商品与商品经济

-5.1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

-5.1.1 商品二因素

--商品二因素

-5.1.2 劳动二重性

--劳动二重性

-课程习题5.1

-5.2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价值量与价值规律

-5.2.1 价值量

--价值量

-5.2.2 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

-课程习题5.2

-5.3 货币

--货币

-课程习题5.3

-5.4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5.5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课程习题5.4

-讨论题

--讨论题

第六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6.1 资本与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6.1.1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6.1.2 货币转化为资本

--货币转化为资本

-6.1.3 资本的本质

--资本的本质

-6.1.4 资本主义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

-课程习题6.1

-6.2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

-6.2.1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6.2.2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资本的不同部分咋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6.2.3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课程习题6.2

-6.3 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

-6.3.1 资本积累概念

--资本积累概念

-6.3.2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资本的循环和周转

-6.3.3 资本的再生产

--资本的再生产

-6.3.4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课程习题6.3

-6.4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的历史意义

-课程习题6.4

-讨论题

--讨论题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7.1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本质

--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与本质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程习题7.1

-7.2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7.3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及本质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特征及本质

-第七章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课程习题7.2

-阶段测验2

-讨论题

--讨论题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8.1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Announcement

-8.1.1 资本主义从竞争到垄断

--资本主义从竞争到垄断

-8.1.2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

-8.1.3 银行业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形成

--银行业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形成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1

-8.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nnouncement

-8.2.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和特征

-8.2.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2

-8.3 新自由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Announcement

-8.3.1 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

-8.3.2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如何认识经济全球化

-8.3.3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新自由主义的后果

-第八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课程习题8.3

-讨论题

--讨论题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9.1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Announcement

-9.1.1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9.1.2 劳资关系的变化

--劳资关系的变化

-9.1.3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社会阶层和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1

-9.1.4 危机形态的变化

--危机形态的变化

-9.1.5 政治制度的变化

--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2

-9.2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9.3 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

--社会主义因素的孕育

-第九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课程习题9.3

-讨论题

--讨论题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10.1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

--Announcement

-10.1.1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产生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产生

-10.1.2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10.1.2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1

-10.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Announcement

-10.2.1 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化过程

--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演化过程

-10.2.2 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

--社会主义革命的形式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2

-10.3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Announcement

-10.3.1 十月革命和新政权的稳固

--十月革命和新政权的稳固

-10.3.2 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0.3.3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

-10.3.4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评价和历史意义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3.1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3.2

-10.4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4

-10.5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5

-10.6 马克思主义政党

--马克思主义政党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6

-10.7 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性和曲折性

-第十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课程习题10.7

-阶段测试3

-讨论题

--讨论题

课程总结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课程总结--期末测试

-讨论题

--讨论题

认识的来源和方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