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在线视频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下一节: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中国人民的过程

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他们

侵略压迫的过程

救亡图存成了一代又一代

中国人的神圣使命

为了捍卫民族生存的权利

他们在长时间里进行了

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近代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反侵略斗争

主要包括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和广大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这两个部分

与清政府战前虚骄自大

战时一触即溃 战败屈辱求和的

种种丑态形成鲜明的对比

广大民众在面对外来侵略时

自发地拿起武器

保护家园 与侵略军展开了英勇的斗争

其中广东受外国侵略最早

那里的民众最先开始了反侵略斗争

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

一带的淫掠暴行

激起了当地乡民的义愤

不呼而集者数万人与英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后期

太平军曾多次重创英法侵略军

和外国侵略者指挥的洋枪队

常胜军 常捷军

1862年5月太平军在上海击毙

法国侵华海军司令卜罗德

6月在上海活捉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

9月又在浙江慈溪击伤常胜军统领

美国人华尔 华尔不久伤重死去

1863年1月又在绍兴打死了

常捷军的统领勒伯勒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

义和团与之展开了殊死战斗

6月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指挥的

八国联军2000多人

从天津乘火车向北京进犯

在廊坊遭到了义和团的阻击

撤到杨村时又遭到了当地义和团

和清军的联合围攻

死伤近300人 义和团还和清军一起

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 紫竹林租界等地

与八国联军拼死鏖战

近代以来台湾人民为了反抗外来侵略

更是进行了长期的可歌可泣的斗争

1867年美国海军入侵台湾

高山族人民奋起抵抗 击退了在琅峤

也就是今天台湾的恒春

登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

击毙了领头的美国海军副舰长马肯基

1874年日本派陆军中将西乡从道

侵犯琅峤地区

再次遭到了高山族人民的迎头痛击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割让给日本

台北人民闻讯后鸣锣罢市表示抗议

台湾绅民还发布檄文

表示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而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决心

1895年5月在清政府派李经方办理

割台手续和日本台湾总督率舰

南下抵台之时

台湾士绅丘逢甲等人为抗日保台成立了

台湾民主国临时政权

试图以自立的方式抵制日本侵台

今之自主为拒倭计

免其向中国饶舌

如有转机自仍归中国

他们推举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

丘逢甲为全台义军统领

刘永福为大将军

更改官制 国旗 印信和文告

定年号为永清 永属大清之意

领导台湾人民为抗击日本侵略者

而展开了大规模武装斗争

唐景崧 丘逢甲领导的台湾北部

和中部抗日斗争相继失败后

台湾人民和留台政府军推黑旗军首领

帮办台湾军务的刘永福为领袖

成立政府军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 吴汤兴 姜绍祖等

则组织起义军

积极配合政府军抵御外敌

他们在新竹 大甲西 苗栗 彰化 斗南

嘉义 云林和台南一带痛击日军

坚持抗日斗争5个月后

最终因军械 粮食俱绝

被迫退返祖国大陆

到台南最后失守为止

台湾军民共毙伤日寇3.2万人

此后陈秋菊 詹振 柯铁

林少猫等台湾各地抗日军民 少则数百

多则数千 在台北 台中 台南等地

建立抗日根据地

经常进攻日寇营房 袭击日寇官署

抗击日寇的疯狂扫荡

直到1902年5月 林少猫抗日军民在

后壁林之役被日寇剿灭

台湾岛内的大规模抗日游击战才宣告结束

在经历短暂低潮后 受祖国大陆掀起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影响

台湾人民又掀起了

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从1907年到1915年

台湾人民共举行了10余次起义

如1907年11月蔡清琳发动的新竹北埔起义

1913年12月罗福星发动的苗栗起义

1915年7月余清芳 江定发动的

噍吧年起义等等

在日本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前20年中

台岛起义烽火连绵不息 三年一小战

五年一大战 由此谱写出了一曲

撼天动地的中华民族正气之歌

充分体现台湾人民英勇反抗侵略

情系祖国大陆的光荣传统

在历次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中

爱国官兵也表现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并在一些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两个甲子之前 中国的爱国官兵们

在那场震天动地的黄海海战中的英勇事迹

黄海海战又称为大东沟海战

是甲午战争中日双方海军 第一次主力决战

这次战役发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

也就是今天辽宁省东港市附近的海面

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

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舰队的海战

1894年9月17日 日本舰队企图

再偷袭中国运兵船

未料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遇北洋主力

决战在双方意料之外打响

日本舰队以纵队向北洋舰队高速接近

北洋排出惯用的横阵应对

但北洋舰队航速不及日方

一开始 就未能实现冲乱对方的战术设想

12点50分北洋舰队旗舰 定远舰

在5300米距离上抢先向日舰开炮

3分钟后日舰还击

日舰装有大量的速射炮

火力凶猛定远舰很快被击中

北洋舰队最高指挥官水师提督丁汝昌负伤

13时10分在日军吉野猛烈射击下

1颗由日本第一游击队速射炮射出的

下濑火药炮弹

轻而易举地撕开了 超勇舰薄薄的船壳板

10分钟后超勇舰即告沉没

遭到炮火攻击的扬威舰也燃起大火

14时15分过后日本四舰向左回转

五舰向右回转 对北洋舰队形成包围之势

战况急转直下

15时10分定远舰被击穿起火 暂时丧失了战力

吉野等舰趁机集中火力猛攻

危急时刻

致远舰加速前出 以吸引火力保护定远

最终致远舰在向吉野舰冲击时

不幸中弹爆炸

舰长邓世昌与舰同沉

246名官兵壮烈殉国

15时30分北洋舰队也终于取得了

一个极为重大的战果

镇远舰发射的一枚305毫米的巨弹

命中了日方旗舰 松岛舰

松岛一侧火炮全部损坏

只得命令日本各舰自由行动

战场中央 日方5舰30余门速射炮不停开火

定远 镇远两舰上弹如雨下 烈火熊熊

但两舰官兵一边救火一边还击 寸步不退

经远舰被迫单枪匹马面对日本第一游击队

吉野 高千穗 秋津洲 浪速

四舰先以鱼雷 继以丛弹

经远舰管带林永升被飞入司令塔的

炮弹片击中脑裂而亡

大副二副也相继中炮阵亡

经远舰水兵们在没有指挥官的情况下

仍死战到底

17时03分经远被吉野击中左舷水线带穿甲

17时25分连续遭受了近半小时

日舰持续炮击的经远舰 最终开始沉没

管带林永升以下231名官兵壮烈殉国

全舰仅16人生还

至17时30分日舰高强度炮击已接近两个小时

定远 镇远两舰仍岿然不动

日方上下深感绝望

日舰司令伊东祐亨担心僵持下去

会遭到鱼雷艇的夜袭

遂下令撤离

黄海大东沟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

北洋水师损失致远 经远 超勇 扬威

广甲等5艘军舰

来远受重伤 死伤官兵约600人

日本舰队松岛 吉野 比睿 赤城

西京丸5舰受重伤 伤亡239人

此役之后北洋水师奉命守港保船

拱手让了 出制海权

最终在威海保卫战中全军覆灭

清政府李鸿章斥重金打造的曾经的

远东第一舰队 不仅未能保家卫国

反而全军覆灭 成为两个甲子以来

国人心中的巨痛

北洋官兵也遭受了各种非难与苛责

关于黄海海战的失利

北洋水师覆灭的原因我们稍后

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但我想无论如何

我们在此首先应该对那些

在战争中拼死战斗为国捐躯的

官兵们致以最深沉的敬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