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在线视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下一节:html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1989年的这场政治风波

是极少数敌对势力利用党在工作中的失误

利用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不满

掀起的一场有计划 有组织

有预谋的政治动乱

5月13日起 北京的非法组织

在天安门广场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绝食

许多大中城市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活动

党政机关受到冲击

5月20日 北京部分地区戒严

动乱的组织者利用政府的克制态度

继续占领天安门广场

煽动拦截参加戒严的军车

最终发展成反革命暴乱

关键时刻 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

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严重错误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

邓小平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

在6月4日平息了这场政治风波

捍卫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6月9日

邓小平接见首都戒严部队

军以上干部并发表讲话

这篇讲话在关键时刻

坚定了全国人民对于贯彻落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

信心和决心

坚定了进一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1989年6月23日至24日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举行 全会决定

撤销赵紫阳的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职务

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江泽民在会上强调要继续坚持执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方针和政策

继续坚持执行党的十三大确定的

“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989年11月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

接受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的请求

决定由江泽民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全会指出 邓小平是中国各族人民公认的

享有崇高威望的杰出领导人

在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

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是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邓小平提出的建设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

继承和发展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共十二大以后的几年间

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也出现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和物价大幅度上涨的问题

1988年夏季

又不适当地决定全面推进物价改革

实行“闯关” 诱发全国性的抢购风潮

使经济秩序陷入混乱局面

为改变严峻的经济形势

1988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

提出要把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

放到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压缩社会总需求 抑制通货膨胀

整顿经济生活中特别是

流通领域的各种混乱现象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

中共中央把一度被延误的

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

1989年11月6日至9日召开的

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 通过了

《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明确了治理整顿的主要目标

和必须抓好的重点环节

整顿治理在实践中进展顺利

到1990年底就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

粮食生产扭转了前四年的徘徊局面

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起步

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整顿

党政机关办企业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在治理整顿的同时

改革开放也进一步推进

推出了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系列措施

1990年4月

启动了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举措

1990年底 “七五”计划顺利完成

1991年3月至4月召开的

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

批准通过了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

“七五”计划的胜利完成

和“八五”计划的开始实施

标志着国民经济治理整顿任务全面实现

1990年3月3日 邓小平在同江泽民等谈话时

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

邓小平指出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

的改革和发展有两个飞跃

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责任制

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

农业同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长远来看 科技发展了 管理能力增强了

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农村经济最终会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这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为打破1989年政治风波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制裁”

中国政府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从1989年9月至1990年

邓小平多次接见美国政要和学者

指出在判断中国局势时

有两点必须看清楚

第一 中国目前的局势是稳定的

第二 中国人吓不倒

结束中美关系的严峻事态

必须由美国采取主动

随后 邓小平又根据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

提出冷静观察 稳住阵脚 沉着应付

韬光养晦 善于守拙 决不当头

有所作为的方针

使党和国家在打破西方国家对华“制裁”

应对苏东剧变后的国际局势的过程中

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

中国政府积极开展睦邻外交

稳定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继续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

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 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

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紧抓不放的一件大事

1989年8月28日 中共中央

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

要求各级党组织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下决心解决好当前党的建设中的迫切问题

1990年3月 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强调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

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

提出在党内普遍深入地进行马克思主义

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再教育

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腐败现象

这次全会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带头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

对全党转变工作作风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991年6月 《毛泽东选集》

第一至第四卷第二版出版

同年7月 党中央发出学习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的通知

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

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指导意义

要求把学习《毛泽东选集》

同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

路线 方针 政策结合起来

同学习代表了毛泽东思想

在新时期的发展的邓小平的著作结合起来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