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线视频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的历史

经历了以下的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

从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的7年

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正如之前所述 在这一阶段

中国社会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由这两种矛盾所决定

中国当时所处的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其前途必然是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7年中 前三年主要是恢复国民经济

巩固人民民主专权

自1953年开始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并在1956年创造性地基本完成了对农业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 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

这是这一阶段历史变革的主流

诚然 在1955年夏季以后

社会主义改造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 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但整个来说 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

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

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第二个阶段

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

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中国进入了新的社会发展阶段

即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所面临社会的主要矛盾

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

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

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正如1981年6月27日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中所指出的

“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

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

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

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

与此同时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工作指导方针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尤其是在1958年轻率地发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后果

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

“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

但并不彻底 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

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第三个阶段 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

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给党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它使党 国家和人民

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需要指出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的复杂性

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一方面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

犯了全局性的错误 在各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而且在整个这十年当中

一直未能彻底认识并根本纠正这一错误

另一方面 在毛泽东的领导和决策下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同“左”倾错误和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

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

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这一时期 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

仍然取得了进展

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

工业交通 基本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

取得了一批重要成就

在国家动乱的情况下

人民解放军仍然英勇地保卫着祖国的安全

对外工作也打开了新的局面

当然 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本应取得更大的成就

尽管经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这两次严重的挫折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

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新中国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这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是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随后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

正是在这些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四个阶段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至今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需要指出的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转折是来之不易的

一方面 这一转折是在彻底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过程中实现的

另一方面 也是在冲破“两个凡是”

错误方针的严重束缚的过程中实现的

其关键 就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集中到—句话来说 就是“上了三个大台阶”

即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

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

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综上所述 以上四个时期的新中国历史

各有特点 但都贯穿着共同的主题和主线

新中国的成立 标志着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和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的开始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探索 开创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人民共同富裕这一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

这是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

新中国成立以后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中国人民继续干了两件大事

一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

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

二是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相继实现从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体制

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基本要求

开创 坚持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

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

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

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

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

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 方针政策

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

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

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

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发扬经验 吸取教训

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

就是探索 开创 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

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

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

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的结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赢得了

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在探索过程中 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

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

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

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

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 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

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回答了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

基本理论 基本路线 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

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

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新世纪 新阶段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

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强调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前进 越发展

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

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

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

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

一代接一代地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