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在线视频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下一节: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讲到

1927年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的“四一二”政变

同年7月15日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即“七一五政变”

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

实行“清党”和“分共”

1927年7月的一段时间里

在南京

有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

在武汉

有汪精卫控制的“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

在上海

西山会议派

也以“中央党部”的名义进行活动

桂系和粤系军阀 如李宗仁 白崇禧

在南京和广西 广东等地

也有着相当的势力

已经参加国民党的晋系军阀

阎锡山仍然割据山西

冯玉祥则占据着陕西

河南和陇海铁路一带

国民党各派军阀和政客既互相勾结

又为争夺最高权力而互相斗争

经过几番周折

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并入南京国民政府

实现了宁汉合流

在此基础上

1928年2月

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

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会后 由于对奉系军阀作战的需要

蒋介石 冯玉祥 阎锡山 桂系

这四大派系达成了暂时的妥协

而在中国的东北

旧军阀张作霖势力日益发展

成为统治关外的“东北王”

并一再向关内扩张

1927年6月18日

张作霖在北京建立安国军政府

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

成为北洋军阀政府末代统治者

1928年4月 国民党军队继续进行“北伐”

夺取奉系军阀所占据的地盘

5月 北伐军直逼京津地区

日本帝国主义决意抛弃张作霖

计划另行成立“满蒙帝国”

6月初 张作霖弃守北京

乘火车退往山海关外

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预谋炸死

这就是皇姑屯事件

6月8日 12日 奉军残部撤出京津

国民军入驻

1928年6月15日

南京国民政府再次发表《统一宣言》

宣告全国统一“已告完成”

“军政时期将告结束”

国民政府今后任务

对内实现三民主义

过去时代的军阀要排除

“根本破坏现时社会之组织

若共产党等 亦必不容其存在”

对外愿意与国家谋求

“邦交之亲睦”

对于过去

“依合法手续所负之义务始终未尝蔑视”

1928年6月至7月间

新疆统治者杨增新及其继任者金树仁

决定承认南京国民政府为中央政府

新疆在名义上纳入了国民政府的版图

面对国仇家恨 再加上美国的影响

张作霖之子 新任东北保安司令张学良

没有顺从日本使东北独立的意图

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电

宣布“遵守三民主义

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

史称东北易帜

至此 北洋军阀

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南京国民政府

在名义上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但这种表面的 暂时的统一

很快又为新的军阀混战所代替

大革命失败后

国民党的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它已经不再是国共合作时期的那种由

工人 农民 城市小资产阶级

和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革命联盟

而是变成了一个由代表地主阶级

买办资产阶级利益和反动集团

所控制的政党

由于国民党曾经是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

和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由于它暂时地实现了

在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帝国主义列强对它作出过一两项让步

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

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等

因此 南京国民政府这个政权

曾经在一个时期之内

使得中国的一些人

特别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

以为中国由此可能走上一条

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1928至1929年间

中国民族工业有过短暂的繁荣

1928年注册厂家就有250户

资本额达到1.1784亿元

商业 交通运输业

服务业以至文化教育事业等

在这段时间内也有所发展

不过

在1927年反革命政变时

附和过蒋介石的民族资产阶级

并没有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

民族工商业也并没有得到自由的发展

所以 不久以后

这个阶级的一部分因为自己的利益

开始逐步形成蒋介石政权下的在野反对派

他们对这个政权表示不满

但又反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

他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

想另外寻找一条

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事实上

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

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1928年10月

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

《训政纲领》 规定

“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

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

“以政权托付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

由中国国民党中央以“政治会议行之”

这样 北洋政府时期形式上存在的

议会制度也被彻底废除了

国民政府通过以下措施

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

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统计

全国军队有200万人

地方还有各县民团 即保安队

其次

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已力量

国民党还建立了

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

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

调查统计局 即“中统”

长期在陈果夫 陈立夫兄弟的直接控制之下

还有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

调查统治局 即“军统”

戴笠为军统的主要负责人

特务系统的主要任务

就是反对共产党 破坏革命运动

绑架或暗杀革命者和异已分子

再次 为了控制人民 禁止革命活动

国民党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规定十户为甲 十甲为保

分设甲长 保长

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 互相告发

“共具联保连坐切结”

国民党征税 摊派

许多通过保甲进行

这一制度于1934年11月起

在全国普遍推行

广大人民被禁锢在保甲制度之中

最后 为了控制舆论

剥夺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

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

拘捕乃至枪杀

总之 国民党实际上是以“训政”为名

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之实

并推行“党化教育”

严控思想和言论的自由

以此来维护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的利益

并巩固自身的统治

正因为如此

中国人民要争得民族独立和自身解放

就必须同这个反动统治作坚决的斗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