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在线视频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下一节: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19世纪60年代初

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

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

陆续采取一系列学习西方武器装备

和科学技术 兴办洋务的措施

以应对当时的危局

这些措施有的是根据

与欧美列强所签订的条约

所不能不完成的“义务”

有的是中央主持对外交涉的官员

比如奕訢 文祥

和在地方主持军事的地方封疆大吏

比如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在经过了切身的痛苦体验之后

而主动提出的补救措施

这场运动涉及内政 外交 军事 经济

教育等诸多层面

前后延续达30余年

时人称为“同治中兴” “同光新政”

后世的史学家则常称之为“自强运动”

或“洋务运动”

这些主张“洋务”的官员

一般也被成为“洋务派”

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

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

以镇压农民起义

同时也有借此加强海防 边防

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 经济

军事实力的意图

这一点 在奕訢等人的奏折中说得很明白

奕訢认为 太平天国 捻军等农民起义是

“心腹之害” 俄国是“肘腋之忧”

英国则是“肢体之患” 所以

“灭发 灭捻就是灭太平天国 灭捻军为先

治俄次之 治英又次之”

具体怎么办 奕訢提出

“探源之策 在于自强

自强之术 必先练兵”

李鸿章的主张与奕訢基本一致

他认为 “但求外敦和好 内要自强”

而“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对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

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

他在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

思想的启发下 写成了《校邠庐抗议》一书

冯桂芬以西方为参照系

进一步放眼世界

寻找中西差距

提出了惊世骇俗的

“法苟不善 虽古先吾斥之

法苟善 虽蛮貊吾师之”的观点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

开眼看世界者林则徐的门生

冯桂芬不仅大胆承认中国“不如人”

而且努力找出“不如人之所在”

强调“采西学” “制洋器”

兴利除弊 革新政治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

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这一思想后来被进一步概括为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所谓“中体西用”

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

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

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作为辅助

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换句话说 就是要用西方近代的工艺

科技来维持清朝的统治地位

把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纳入中国封建主义的轨道之内

我们一般把1861年清廷开设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也就是总理衙门

视为洋务运动的起点

把1895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特别是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视为

洋务运动的终点 在这三十多年间

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兴办近代企业

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

1890年以前

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了20多个军工局厂

其中规模较大的是5个

1865年 曾国藩支持李鸿章等筹办的

上海江南制造总局

是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

同年 李鸿章在南京设立金陵机器局

1866年 左宗棠在福建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还附有船政学堂 是当时国内最大的造船厂

1867年 崇厚在天津建立了天津机器局

1890年 张之洞在汉阳创办了湖北枪炮厂

洋务派在创办军事工业中遇到资金奇缺

原料和燃料供应不足

以及交通运输落后等困难

需要加以解决

因此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从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派共创办民用企业20多个

重点是采矿 冶炼 纺织等工矿业和航运

铁路 电讯等事业

这些企业除少数采取官办或官商合办的方式之外

大多数都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官督商办企业有轮船招商局

开平矿务局 天津电报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都是李鸿章筹办或控制的

这些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虽然受官僚的控制 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但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二 建立新式陆海军

训练新式海陆军是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也是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所在

1861年1月 奕訢 文祥等人

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

次年 首先在天津成立洋枪队

聘用外国教练 选派京兵赴津训练

接着 上海 广州 福州等地

也按照天津练兵章程分别成立了洋枪队

后来陆续推广到沿海和沿江的各省

在当时训练的新式陆军中

以湘军和淮军的力量最强

海防建设是军事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1874年 日本侵略台湾

中国被迫赔款妥协 朝野震动

总理衙门大臣沈葆桢等人以此为契机上奏

率先指出日本拥有铁甲舰队

对中国海防所构成巨大的威胁

第一次“海防之议”由此兴起

1875年5月

清政府任命沈葆桢和李鸿章分别督办

南 北洋海防事宜 鉴于中法战争的教训

1885年 清政府展开了第二次海防之议

定下了“以大治水师为主”

和“以精练海军为第一要务”的调子

李鸿章乘机扩充由他控制的北洋海军

1888年 北洋舰队正式建立

拥有军舰22艘

聘英国人琅威理等为海军教习

掌握操演大权

同时制定了《北洋海军章程》

确定了人员编制 并规定每3年会操一次

由此北洋海军成为中国乃至当时

整个亚洲实力最强的舰队

但自此以后 由于朝廷内部的权力倾轧

户部上奏禁止北洋海军外购军火

北洋海军再无实质性地扩充与发展

而海军衙门的经费则被源源不断

挪用去为“太后归政”而兴的重修

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 也就是

南海 中海 北海三海工程

累计达一千余万两白银

主要为抵御日本侵略而创建的北洋海军

终于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灰飞烟灭

从而宣告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三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

兴办近代工业 训练新军

要有懂得西方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

为此 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

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这30多年间

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

主要有三种 一为翻译学堂

比如京师同文馆 主要培养翻译人才

一为工艺学堂 培养电报 铁路

矿务 西医等专业人才

—为军事学堂 如船政学堂等

培养新式海军人才

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

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

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