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在线视频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下一节:(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

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这三者 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

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

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政府

史称北洋政府

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

就是以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为直接的斗争目标的

国共合作后建立的国民革命军

于1926年7月开始进行的北伐战争

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

击溃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取代北洋政府统治全中国的

是国民党控制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

史称国民党政府

在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三座大山”重压在中国人民的身上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就是推翻这“三座大山”的革命

那么 为什么要推翻这“三座大山”呢

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发表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的开篇就指出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朋友

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而“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

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

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分析 ”

毛泽东在这里强调了

是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

认清各阶级在中国社会中代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和看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

那么 这“三座大山”

究竟代表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它们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究竟起了什么作用

我们下面就来一起学习

北洋政府是以外国主义列强为靠山的

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

它不惜出卖国家利权

从而使外国侵略势力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生长

国民党政府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的

蒋介石集团上台之后

即宣言“要联合各国共同对付第三国际”

公开站到了国际帝国主义阵营一边

不过 他们在口头上仍然标榜反对帝国主义

1928年6月

南京政府发表“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宣言

要求与外国列强“重订新约”

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关税自主和

废除领事裁判权这两项

并非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一切特权

如外国在华的租界 租借地与驻兵

内河航行等特权

按照国民政府同一些国家订立的条约

中国对外国进口货物除原定的值百抽以外

可增收5%到30%的附加税

这对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有某些积极作用

但中国并没有真正取得自定关税的权利

而且中国的海关也仍然由外国人控制

长时期内 总税务司一直是由外国人担任的

至于废除领事裁判权

在长时间里也并未付诸实行

直到抗日战争后期的1943年

中国政府才与英 美订立新约

废除了包括领事裁判权在内的英 美在华特权

但是 1946年10月成立的中美商务仲裁会

规定美国人在中国犯罪交美方裁判

同期签订的中美宪警联合勤务议定书

规定在华美军肇事须由美宪警处理

中国警局仅有旁听权而已

这就在实际上把领事裁判权变相恢复了

从根本上说 国民党统治的建立

并没有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的压迫

而是为外国侵略深入中国进一步敞开了大门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27年4月至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

在此阶段外国垄断资本

已牢牢掌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至抗战前夕

在重工业方面 外国资本就控制了

煤产量的55.2% 新法采煤量的77.4%

冶铁工业的95% 石油工业的99%

发电量的77.1%

在中国的现代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71.6%

外国银行资产也要比华商银行多三分之一

外国资本不仅垄断了中国的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 而且控制了中国的财政 金融

以及若干的主要轻工业

第二阶段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

此阶段 在“日满经济一体化”口号下

中国东北的经济完全为日本垄断资本所统治

如1937年至1944年

日本在东北的投资比1931年到1936年

增加了将近3倍 达到57.4亿余万美元

在此期间 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实行排斥吞并

到1945年 民族工业

在东北资本总额中只占不足0.3%

在关内 沦陷区的经济也完全被殖民地化

“敌人是将东三省的老办法移植于内地

物质上掠夺普通人民的衣食

使广大人民啼饥号寒

掠夺生产工具

使中国民族工业归于毁灭和奴役化 ”

第三阶段 1945年抗战结束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

此阶段美国取代了日本在中国的地位

国民党统治区几乎形同美国的殖民地

对此 我们仅从1946年11月至1948年8月

国民党与美国签订的

一系列条约和协定便可见窥见一斑

上述条约和协定之所以能够签订

一方面是美国为了称霸世界

而力图通过扶植国民党政府来控制中国

另一方面 则是国民党政权

为了维持自己的独裁统治 全力投靠美国

为美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扩张创造条件

而正是在这些条约和协定的保护下

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在华扩张

达到登封造极的地步

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在日本侵华期间

沦陷区完全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

并使沦陷区工业的发展

服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需要

造成了沦陷区经济的畸形发展

生煤 生铁等为日本侵略战争所需的

物资生产产量有显著的增长

而与人民生活有关的工业则陷入了绝境

1944年华北地区的煤产量为1936年的1.22倍

生铁产量为4.36倍

同期华北地区的面粉产量降到了44.7%

棉纱降到了38.3% 毛线更下降到5%

上海自1936年到1943年生产的面粉

从3654万袋降到了1300万袋

棉纱降到了4.3%

永安三厂的棉布停止了生产

这也使人民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抗战胜利后

在美国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

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美国商品在中国的大量倾销

给予中国民族工商业以摧毁性的打击

“国货厂商不敌低价外汇进口之美货 怨声载道”

美国商品在中国的大量倾销

使中国在经济上进一步依附于美国

其次 帝国主义在中国倾销其廉价农产品

使得中国农产品价格急剧下跌

极大地打击了中国农业

严重损害了中国农民的利益

比如 1927(年)至1937年间

上海进口洋米每担价格比国产米的价格

便宜了0.13(元)至0.92元

洋米市场遂从沿海等省扩展到长江沿岸各省

使南京 湖南等地米价

在1933、1934年跌至每石5元以下

当时中国农民每担米的生产成本要10元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农民要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很困难

农村荒地面积不断扩大

农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大量农村人口流离死亡

最后 使中国的反动势力

更加依靠外国垄断资产阶级

抗战胜利后

蒋介石通过出卖国家主权

来换取美国出钱 出枪 出顾问

发动反人民的内战的事实

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情况

我们不难看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

虽然在上编的内容中我们已经讲到了

但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这个问题仍然存在

因此 能否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

关系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能否坚定不移的高举反帝斗争的旗帜

并制定出适当的反帝斗争策略

为人民指明反帝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

毛泽东在比较集中的阐述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的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

进一步论述了

如何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问题

他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

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

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反对中国独立

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

就是中国近代史

历来中国革命的失败都是被帝国主义绞杀的

无数革命的先烈 为此而抱终天之恨”

这就是说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主观目的

归根结底是为取得殖民地利益

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

所以 不管他们怎样变换侵略手段

不管他们如何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护

对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有清醒的认识

与此同时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需要在中国寻找代理人

而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

正是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正因为如此 反对帝国主义

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

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实现的首要任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