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在线视频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下一节:(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西方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压迫和剥削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国家和人民

是帝国主义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当时 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

外国在华侵略势力中 英国占主要地位

在帝国主义时代

各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疯狂争夺殖民地

和世界市场 扩军备战

终于引发引发了1914年至1918年间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全球性战争

结果造成了巨大灾难

据统计 世界五大洲共有32个国家

相继卷入了战争

在14个国家的领土上发生了战事

大约7400万人在军队中服役

战争中 死亡的军人和平民共达944万人

其中战胜国(即协约国)的

死亡人数是540万人

战败国(即同盟国)为400万人

在交战国后方因饥饿和疾病

而死亡的人数达1000万人

受伤和致残的士兵和军官为2100万人

被俘虏的由650万人

中欧 东欧 东南欧 法国和比利时北部的

中心地区遭到了破坏

因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估计为330亿美元

相当于所有欧洲国家战前国民收入的十分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

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欧洲列强中德国战败

英 法虽为战胜国 但受到削弱

美国 日本则作为世界大国的兴起

第二 促使帝国主义国家

在新的力量对比的基础上

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指一战之后

列强通过1919年的巴黎和会

和1921年至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所确定的

准备构建的国际关系体系

这两个会议确定了战胜国

对战后世界进行重新划分的蓝图

可以说是一套帝国主义的和平体系

第三 具体对中国而言

一战时欧洲列强忙于战争

而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美国尤其是日本对华商品倾销

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

大战结束后 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

其后 日本侵略势力日益构成

对中国的主要威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思想文化

和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思想文化方面 战后的欧洲思想界

弥漫着空前的危机意识和悲观氛围

弥漫着对于西方现代文明

以及作为其思想背景的启蒙主义

甚至更广义的理性主义的批评

形形色色的人文主义思潮

和反现代思潮纷纷涌现

西方自身的前途成为了

一个足堪忧虑的大问题

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的

《西方的没落》一书集中反映了

战后欧洲的这种意识

斯宾格勒认为 任何一种文化

就象“橡树与石松 花朵 枝条与树叶

从盛开又到衰老”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自我表现

的新的可能 从发生到成熟

再到衰落 永不复返 ”

他宣称西方已经走过了文化的创造阶段

正通过反省物质享受

而迈向无可挽回的没落

一战所带来的空前灾难也令欧洲的

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开始质疑

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

英国哲学家罗素就认为

战争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的缺点

“资本主义已把所有往时

他用以求自夸于平常人的优点都失掉了

由于托拉斯及国家亲密联合

资本主义已成功把差不多一切自由之痕迹

都破毁 由于支配学校及报纸

他已使民主成了一种滑稽

由于民族的对敌

他又使和平除非把他覆灭便不可能

因为激起工人的不满足

他已不能做一个出产的产法 ”

总之 “资本主义已不足获得自由

真正的民主 稳固的和平

或世界所需增加的出产了

而且无理由去想他这些方面的失败

无论如何只是暂时的 反之

这种失败由于他惹起的不足满

会生长得渐次显著 ”

因此结论就是资本主义

在今日已不容于世界”

“自由主义经济的公平 世界的协力合作

这些理想却是世界所需的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做成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交战国人民

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从反面促进了各国人民的觉醒

及其革命运动的高涨

一战前后 欧洲社会主义思潮

与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英国首相劳合▪乔治

在1919年3月份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

“在反对战争形势的工人中间

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

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

所有现存的政治

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

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 ”

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密友豪斯上校

形容他们正坐在一座露天火药库上

“总有一天 一颗火星便能将它点燃”

而事实上 一战后期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

已经点燃了这颗火星

1917年11月7日(也就是俄历10月25日)

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

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十月革命后至1918年3月

苏维埃政权在全俄范围内普遍建立

1918年3月3日

苏维埃政权同交战国德国

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

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第一 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

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

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第二 十月革命扩大了民族问题的范围

即把民族问题从欧洲

反对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局部问题

变为各被压迫民族各殖民地及半殖民地

从帝国主义之下解放出来的总问题

第三 十月革命给世界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

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极大地促进了世界革命的进程

1919年3月 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

在莫斯科宣告成立

它积极帮助包括中国在内的

一些国家的先进分子创建共产党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人民逐步觉醒

开始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的

民族解放运动或民族民主革命运动

列宁指出 “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

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 ”

“在当代革命中 东方各民族

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人发财的对象

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

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9年以来的中国历史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

就是在上述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十月革命之后的时代条件

和国际环境下展开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