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在线视频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下一节:Q&A

返回《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前述1922年6月发表的

《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

中共中央指出 “中国现存的各政党

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

比较是真的民主派 ”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提出

先行邀请国民党召开代表会议

经协商后 在全国各城市集合各革新团体

组织民主主义大同盟

即实行“党外合作”

而实行“党内合作” 即共产党员

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人国民党

把国民党改组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主张

是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提出来的

同年8月在杭州召开的会议上

中共中央多数领导人开始并不赞成这种主张

但马林说服了与会的人

为了贯彻民主革命纲领 建立民主联合战线

中共中央相继派李大钊

陈独秀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人会晤

商谈国共合作问题

1923年二七惨案之后

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

中国无产阶级虽是一个最有觉悟性

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

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

是不能取得胜利的

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

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了正式的决定

中国国民党是一个成分复杂

组织松散的民族资产阶级

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尽管两次护法的失败并没有

使孙中山丧失革命的信心

并使他开始认识到南北军阀实乃一丘之貉

要实现三民主义

不能只靠军人 而要依靠党的力量

但是 在1919年10月改称中国国民党以后

其成员虽有所增加

但并没有从组织上真正统一起来

没有举行过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也没有制定过统一的行动纲领

国民党依旧组织涣散

如何振兴和改造国民党

新的革命道路和方法在哪里

依旧是悬而未决

1922年6月陈炯明的叛乱

是孙中山所遭受的一次最痛苦的失败

与此同时 他从美 英 日等国得到

援助的幻想也宣告破灭

这使离开广州避居上海的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

不得不重新寻求革命的出路

寻找新的革命同盟者

恰当此时 苏俄 共产国际

和中国共产党多次派代表

同孙中山磋商中国革命的道路与方法

研究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问题

苏联政府表示要给予孙中山

和国民党以经费和物资的援助

1923年1月 孙中山会晤苏联政府代表越飞

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

公开确立国民党的联俄政策

就这样 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

在苏俄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孙中山在晚年终于实现了伟大的思想转变

1924年1月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

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了新的解释

关于民族主义 《宣言》指出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 有两方面之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 对内主张民族自决

使民族主义和中国现时代紧密相连

赋予了它崭新的内容

使之从此获得了新的生命

关于民权主义 即反对代议政治

主张直接民权 反对阶级选举

主张普通选举 反对民权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主张政权为平民所共有

根据孙中山民权理论所建立起来的共和国

已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而是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 农民 小资产阶级在内的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它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

关于民生主义 一是平均地权 二是节制资本

新民生主义对劳动人民有了新的认识

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

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国共合作的形成

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1924年 工人运动开始复兴

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

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5年 以五卅运动为起点

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在此基础上 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

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 邓本殷

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年7月1日 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随后 将黄埔军校校军和驻广东的

粤军 湘军 滇军先后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6个军 共8.5万人

全国人民痛恶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越来越把希望寄托在设在广州的国民政府方面

当时 北洋军阀统治着中国大部分地区

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 湖北 河南三省

和直隶 (河北) 保定一带 约有兵力20万人

由直系分立出来的孙传芳

盘踞在江苏 浙江 安徽 江西 福建五省

约有兵力20万人

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三省

热河 察哈尔 京津地区和山东 约有兵力30万人

他们与南方的国民政府相对立

同时彼此之间又不断地明争暗斗

1926年7月 蒋介石就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并在韶关誓师北伐

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军总司令部在以加伦将军为首的

苏联军事顾问建议下

根据敌我双方军事力量对比和军阀之间的矛盾

制定了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

首先消灭吴佩孚军 然后歼灭孙传芳军

最后消灭张作霖军的战略计划

在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援下 北伐军势如破竹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

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

孙传芳的主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

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

“打倒列强 除军阀”的国民革命军军歌

响彻了大江南北 大河上下

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

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

以两湖地区为中心 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

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

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

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

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 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

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

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加深刻

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

没有国共合作

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 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

不可代替的作用

没有中国共产党 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这是因为

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

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而提出这个口号的 正是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是在以国共合作为

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国共合作的倡导者

和统一战线的组织者

周恩来说 “当时 国民党不但思想上依靠我们

复活和发展他的三民主义

而且组织上也依靠我们

在各省普遍建立党部 发展组织 ”

“当时各省国民党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我们的同志 ”

“是我们党把革命青年吸引到国民党中

是我们党使国民党与工农发生关系

国民党左派在各地的国民党组织中都占优势

国民党组织得到最大发展的地方

就是左派最占优势的地方

也是共产党员最多的地方 ”

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

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

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经过共产党人的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向被视为一盘散沙的

中国人民的力量逐步地组织起来

凝聚起来 1927年4月中共召开五大时

它领导下的工会共有280万会员

产业工人基本上都已经组织起来了

农会则有972万会员

由于一个农户一般为五口之家

而入会时只写一个人的名字

所以农会联合的农民实际上已经达数千万之众

这就为国民革命的发展

广东战争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群众基础

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

共产党人不仅帮助和推动了国民革命军的建立

而且在军队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

积极提高国民革命军的素质

增强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共产党员在战斗中更是身先士卒

起着先锋作用和表率作用

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

共产党员叶挺任团长的第四军独立团

是一个突出的例证 独立团在北伐中战功卓著

使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此外 共产党人还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如工人纠察队 农民自卫军等 配合正规军作战

而上海工人的起义武装更是充当了解放上海的主力

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重大作用

连国民党右派理论家戴季陶也难以否认

他在1926年11月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

“中国共产党好像机关车(也就是指火车头)

国民党好像货车

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好像人车货车套上机关车 ”

可见 中国共产党对于大革命所作的

独特的 重大的贡献 是世所公认的

随着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和北洋军阀势力的节节败退

帝国主义列强深感震惊

它们在中国集结兵力 制造事端

企图以武力相威胁 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早在1926年9月

英国军舰就借故公然炮击四川万县(今重庆万州)城

酿成千余家民房店铺被毁

死伤1000余人的万县惨案

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占领南京后

游弋在长江江面的英 美军舰借口保护侨民

猛烈炮轰南京 使中国军民遭到了重大伤亡

帝国主义势力早就开始

把当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蒋介石

看作国民党内的“稳健派” 试图进行拉拢

南京事件加速了蒋介石

同帝国主义势力勾结的步伐

4月12日 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共政变

以“清党”为名

在东南各省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同年7月15日 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

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

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大革命最终失败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从客观方面来讲 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的动摇

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

是由于蒋介石集团

汪精卫集团先后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阶级

买办资产阶级拉进反革命营垒里去了

从主观方面来说

大革命的失败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在大革命后期

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

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

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

没有经验 缺乏对中国社会

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

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

所以 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后期

才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1922年7月召开的二大上

即决定参加联共(布)主导下的共产国际

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它当时直接受共产国际的指导

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

虽然对这次大革命起了积极的作用

所出的主意有些是正确的

但由于他们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

也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

而且在革命面临严重危机的关头

新任的共产国际驻华代表团团长罗易

和联共(布)驻华代表

长期指导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的鲍罗廷之间

也发生了严重的矛盾

无法及时地制定应对危机的良方

共产国际和联共(布)的错误而混乱的指导

对于大革命的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

而年幼的中国共产党还难以摆脱

共产国际的那些错误的指导思想

这对最终酿成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有直接影响

大革命虽然失败了

它的历史意义仍然是不可磨灭的

这场失败了的革命

实际上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因为正是在这个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工作

领导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

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同时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

初步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

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

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正是由于经历了这场大革命

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所有这些 都为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把中国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也就是土地革命战争的阶段 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列表:

开篇的话&上编综述

-开篇的话

--开篇的话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html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课程习题一

第1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html

-1.1.1军事侵略

--军事侵略

-1.1.2政治控制

--政治控制

-1.1.3经济掠夺

--经济掠夺

-1.1.4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

-1.2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html

-1.2.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1.2.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3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html

-1.3.1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1.3.2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意识的觉醒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二

第2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html

-2.1.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1.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2.2洋务运动的兴衰

--html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1洋务事业的兴办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2.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html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1戊戌维新运动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2.3.2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三

第3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3.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html

-3.1.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1.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1.3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1.4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3.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html

-3.2.1封建帝制的覆灭

--封建帝制的覆灭

-3.2.2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3.3辛亥革命的失败

--html

-3.3.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3.3.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本章师生问答(Q&A)

--清末新政得失谈;再论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纪念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程习题四

--第一次阶段测试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引言

--引言

-一、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html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后的世界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其胜利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二、“三座大山”的重压

--html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三)中国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html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课程习题五

第4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4.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html

-4.1.1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4.1.2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1.3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html

-4.2.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4.2.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2.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4.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html

-4.3.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4.3.2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

-本章师生问答(Q&A)

--Q&A

--课程习题六

第5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5.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html

-5.1.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5.1.2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5.1.3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Video

-5.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html

-5.2.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Video

-5.2.2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Video

-5.2.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Video

-本章师生问答(Q&A)

--Video

--课程习题七

第6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引言

--引言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html

-6.1.1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和实施

-6.1.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1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2局部抗战与救亡运动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3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2.4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1战略防御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3.2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1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2敌后战场的开辟与游击战争的发展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3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4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5推进大后方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作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4.6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6.5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html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1抗日战争的胜利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6.5.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师生问答( Q&A )

--课程习题八

第7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7.1从争取和平到进行自卫战争

--html

-7.1.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7.1.2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7.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html

-7.2.1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7.2.2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7.2.3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7.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html

-7.3.1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7.3.2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7.3.3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7.3.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7.4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html

-7.4.1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7.4.2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7.4.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九

--第二次阶段测试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下编综述 导言

--html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课程习题十

第8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8.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html

-8.1.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1.2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8.2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html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1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8.2.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8.3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html

-8.3.1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8.3.2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8.3.3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8.3.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本章课程问答Q&A

--本章Q&A

--课程习题十一

第9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9.1 良好的开局

--html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1.2 早期探索的进展

-9.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html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1“大跃进”及其纠正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2“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2.3严重的曲折与深刻的教训

-9.3 建设的成就 探索的成果

--html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9.3.4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本章师生问答Q&A

--本章师生问答Q&A

--课程习题十二

第10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结束的话

-10.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html

-10.1.1伟大的历史转折

--伟大的历史转折

-10.1.2改革开放的起步

--改革开放的起步

-10.1.3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10.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html

-10.2.1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10.2.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10.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html

-10.3.1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10.3.2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10.3.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跨世纪发展

-10.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html

-10.4.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确定

-10.4.2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10.4.3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10.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html

-10.5.1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0.5.2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

-10.5.3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10.5.4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束的话

--结束的话

--课程习题十三

--第三次阶段测试

实行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