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  第一节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返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在线视频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教学使大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了解进化过程中基因的作用,使大学生能够调整人格中消极方面,保持积极方面,塑造健康人格使大学生意识到基因和模因两者的概念,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人生的意义,从而达到理性的整合,更好的平衡目标与欲望。

下一节:进化与人生的意义

返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大家好

我是来自北京林业大学

心理学系的吴宝沛老师

今天

我们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这样一个课堂

分享的主题是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我为这样一个主题

选了一个比较通俗的名字

这个名字叫做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假如说人生有目的

或者说人生有目标

我想 成为更好的自己

几乎是每个人都会同意的

一种说法

我们知道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四书

里面有这么一句话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其实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们说

你想一下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是很难的

但是你可以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而最终成为最好的自己

那谈到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就不得不说

人格这样一个话题

因为成为更好的自己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

就是丰富和提升自己的人格

那么什么是人格呢

人格 简单的来说它就是性格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

各种各样的说法

比如说脾气 比如说气质

比如说品格等等

我们心理学里面谈人格

它其实谈的是什么呢

它是一套内在的动力系统

它带有整体性

它既包括我们的认知 情感

也包括我们的意志

既包括我们有意识的内容

什么内容呢

比如说我现在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你知道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这是有意识的内容

同时也包括我们无意识的内容

有的时候被称为潜意识

它既包括我们的内心世界

就是你心里面在想什么

你如何看待别人 如何看待世界

如何看待你的同学和老师

也包括我们的人际世界

就是你跟其他人互动时候的

那一个场景

所以人格实际上它是什么

它包括了我们的知情义

同时既包括认知 也包括行为

既包括无意识 也包括有意识

既包括情感 也包括行动

它实际上是我们的一个整体体现

我们可以说刘备有刘备的人格

曹操有曹操的人格

当然

这个司马懿也有司马懿的人格

所以把司马懿拎出来

你会发现他跟关羽是不一样的

当然把关羽拎出来

你会发现他跟张飞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说人格其实就是界定你是谁

你之所以是你

然后你又和其他人有所不同的

那样一个东西

所以它非常的重要

好 那关于人格

我们如何来理解它呢

其实在理解人格的时候

我们通常是借助于隐喻来实现的

就好像我们在理解一些

比较重要的东西

比如说人生的时候

我们要借助于隐喻

什么样的隐喻呢

说人生像一条河

说人生像一场戏等等

我们直接去理解人生是有难度的

但是你去理解河 理解戏剧

是比较容易的

同样理解人格的时候

我们也是要借助于隐喻

隐喻是什么 隐喻就是打比方

关于人格的隐喻

我们先来说其中第一种

它叫面具隐喻

为什么我们先说这种呢

因为在古罗马的时候

人格这样一个单词

它跟面具

它们之间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人格它最初就是一些演员

他在台上演戏的时候

他要戴着面具来演

所以慢慢的

有人就从面具的角度来理解人格

他说这个人格

其实就是我们外在的

呈现于他人面前的那样一个东西

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戴着

自己的面具

我们每个人

也都是戴着自己的人格

在跟其他人交往

好 那这样一个面具隐喻

它有什么样的含义呢

谈到面具隐喻

我们必然要涉及到这样一个含义

就是所谓的真我和假我

我们总觉得面具本身不是我们

它只是我们

覆盖在我们脸庞之上的一个东西

薄薄的一层膜

它不是我们

我们是那层膜之后的东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

如果你的人格它仅仅是一个面具

那必然意味着

在这个面具背后的那个你

才是真正的你

所谓的真我

而你的人格它其实就是

你在跟他人互动的时候

或者是在他人面前

呈现出来的那样一个公共的我

那一个被别人发现 被别人觉察

也跟别人交往的那样一个我

它是一个聚光灯下的我

可是在黑暗当中的你呢

显然不是人格

按照这样一种隐喻

实际上我

自我 就是我们的自我

实际上就被劈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真我

另外一部分是人格

就是人格开始和真我对立起来

那这样的话你会发现

当你不跟他人交往的时候

当你没有戴着面具的时候

你才是自己

可是你一旦跟别人交往

你总要戴上一个面具

比如说你在老师面前

你要戴着学生的面具

比如说你在你的女朋友面前

你要戴着男朋友的面具

比如说你在你的父母面前

要戴着一个孩子的面具

那当你是孩子

是男朋友 是学生的时候

你就不是自己

显然 我们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出发

你会发现

把人格和真我对立起来

它实际上会造成一些混乱

这让我想到了另外一种说法

一个人他戴着各种各样的面具

把他的面具撕下来之后

你看到了什么呢

看到了另外一张面具

等他把所有的面具都撕下来之后

里面是空空如也

所以 人格的面具隐喻

它当然是有助于我们去理解人格

可是它也有自己的一个缺陷

就是它过于的制造了

真我和人格之间的对立

好 相比之下

就我本人而言

我是更喜欢洋葱隐喻

我们知道洋葱它是什么样子的

洋葱有很多层皮

你撕掉一层洋葱皮

往下看 又是一层洋葱皮

你再把这层洋葱皮撕掉

结果又来一层洋葱皮

等你把所有的洋葱皮都撕掉之后

你会发现洋葱就没了

那其实人格在某种意义上

它就像洋葱皮一样

它构成了我们自我的

由外而内的层层结构

换句话说

不同的人格层面

它离我们有远有近

它对我们来说是有明有暗

有我看得见的部分

也有看不见的部分

有对于我们自我来说

比较边缘的部分

也有对我们自我来说

比较核心的部分

举个例子 张三

他昨天穿着一件红衣服

结果今天穿了件蓝衣服

他还是张三

就是他的穿戴对于他的人格来说

它显然是一个比较边缘的部分

可是如果张三昨天是一个好学生

今天变成了坏学生

或者昨天呢

他是一个诚实的孩子

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

交给警察叔叔

结果到今天呢

他从行人的口袋里面去偷10块钱

显然 这个诚实不诚实的变化

这种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的变化

这种是比较核心的部分

所以洋葱领域它更好的 怎么说

更好的把人格

跟自我的关系厘清了

换句话说

自我是由人格的不同层面构成的

就好像洋葱

是由不同的洋葱皮构成的

它们只是位于不同的位置

有的靠内 有的靠外

有的比较核心

有的稍微边缘一点

好 那谈到了什么是人格

其实就解决了我们的第一个问题

这一次我们要谈的这个主题

叫什么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两个步骤

第一个 你知道什么是人格

就是认识你的人格

它是你之所以成为你

而不是别人的一个最重要的依据

那第二个部分呢

其实就是去培养

或者去提升自己的人格

好 那我们继续

接着第一个问题来谈

关于人格

什么是人格

我们已经稍微谈了一部分

接着下来我们要看一看人格发展

那既然谈到人格

我们知道人格

它是一个动态的东西

我们经常说三岁看大 七岁看老

这实际上也是强调

你三岁时的人格

有一部分其实当你长大之后

它还存在着

就是你三岁时候的那个人格

它是你成人之后的一个雏形

当然七岁时候人格

又可以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出你

比如说年老的时候

大概是一个什么样子

这是强调稳定的一面

但是我们人格

其实还有变化的一面

比如说

叫三日不见 即刮目相看

你三天不见一个人

你会发现他就有了一定的变化

所以人格它同时是包括了

可变与不可变的部分

或者说叫稳定与变化的部分

好 那这个人格的发展

实际上就强调

在一定的时间段内

我们的人格

它既有稳定的 就是不变的一面

也有变化的一面

好 我们先来看一看

人格稳定的一面

有时候在这个教科书里面

这被称之为人格的稳定性

当然 如果便于理解的话

大家实际上就可以把它

当成是人格的不变的那一面

所谓的秉性

难移的秉性那一面

我们看看这个难移的秉性

它有哪三大表现

第一大表现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

叫绝对不变

什么意思呢

我们现在很多

很多人都在网上测过心理测验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也测过

但是我们需要找一些比较标准

比较规范和标准的测验去做

尤其是人格类的测验

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

你昨天测得

你的冲动性得分它是5分

结果今天又测 它还是5分

你会发现这个5分它是不变的

或者说你三年级的时候

测了一下你的责任心

它这个得分是10分

结果到高二的时候再测一下

你的责任心得分还是10分

它就绝对不变

就是我们人格在某一个特质维度

它上面的得分它是绝对不变的

以前是5分 现在还是5分

以前是7分 现在还是7分

这叫绝对不变

好 那除了这种绝对不变之外

还有相对不变

相对不变的意思是这样的

比如说当一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

假如说他的冲动性得分是5分

最高分是7分 最低分是1分

你会发现

那他在三岁的孩子里面

是属于比较冲动的那种类型

他可能比85%的孩子都冲动

容易想到一个什么就去做

然后作业也不做了

饭也不吃了等等

好 可是如果这样一个孩子

等他长到了15岁

你会发现他的冲动性得分

有可能他现在不是5分了

他是4分了 他降了1分

可是如果所有孩子的冲动性得分

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

好 这时候虽然那个原来

冲动性是5分的孩子

现在冲动性只有4分

可是如果他到了13岁的时候

依然比85%的孩子都更冲动

换句话说

他的相对位置是不变的

他依然是那个容易冲动的孩子

依然比85%

或者比大多数人都冲动

好 你会发现他的相对位置不变

虽然他的绝对值它变了

它降低了

这叫相对不变

他也是人格不变

或者人格稳定性的一种体现

那接下来呢

我们要谈一种最复杂的人格不变

或者说人格稳定性

叫什么呢

它叫外变内不变

什么意思 我们举个例子

大家就能比较容易理解

假如说有一个孩子他有一种特点

什么样的特点呢

就是坏脾气

那这个坏脾气

有可能在他两三岁的时候表现为

比如他去商场里他想买一个东西

比如说冰淇淋

结果妈妈觉得这个冰淇淋吃多了

会让牙齿坏掉

就告诉他说妈妈今天没带钱

我明天再买 好吗

这孩子就不依不饶

开始在商场里撒泼打滚

然后嚎啕大哭

甚至还会踢打他的妈妈

然后惹来商场里众人的围观

结果他依然不为所动

像个小霸王似的

我们看到这是孩子坏脾气的表现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这样一个孩子

或者这样一个坏脾气的孩子

他长到了30岁

他在一个公司里

开始当起了部门经理

好 那你说如果

这时候他的坏脾气这样一种品格

这样一种人格

它会发生变化吗

它如果不变的话

会是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呢

很多人都会想到

30岁的坏脾气的经理

应该不太可能什么满地打滚

然后不依不饶

然后去踢打别人

因为这样看起来很幼稚 很搞笑

也很不和谐 是不是

但是他这时候的坏脾气

表现为什么呢

他有可能表现为

跟他的上司去争吵

有可能表现为他根本就不体贴

或者不关心他的下属

然后蛮横的决定

做一些不符合 怎么说

不合人情的决定

伤害他的下属的自尊心

然后也做事

不跟他其他人商量等等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

这个孩子他三岁时候的行为

跟他30岁时候的行为是不一样的

但实际上

他作为坏脾气的这种体现

作为坏脾气这样一个核心

它是没有变化的

所以这叫外变内不变

这也是人格变化的

人格不变的一个体现

那好

那人格的稳定性有这样三种表现

就是绝对不变 相对不变

以及外变内不变

那人格除了这种 怎么说

相对稳定的一面之外

它还有发展变化的一面

那人格的发展变化它有两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 首先是

它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是相对持久的一种变化

你比如 假如说我在

登台讲演之前很激动 很紧张

我心砰砰砰乱跳

心率一下子达到了每分钟90下

好 可是这个讲座一旦结束

我的心率马上又恢复到

每分钟比如说60下

我从60下到90下之间的变化

它其实是个相对短暂的变化

你不能说因为我的心率发生变化

我的人格发生了变化

不是这样

又举个例子说

比如说我不太能喝酒

如果我一喝酒我就脸红

红得非常快

你不能说我因为喝完酒之后

你看脸红了

所以我的人格发生变化了

不对

因为这个酒 这个怎么说

这个酒劲儿一散

过一会儿我脸又变白了

所以这不叫人格的变化

人格的变化应该相对持久

比如说这个孩子他从前喜欢打闹

然后父母喊他回家 他也不听

可是后来有一天

或者什么时候他幡然悔悟

浪子回头金不换嘛

爸爸妈妈去喊他回家 喊他吃饭

所谓的父母呼 应勿缓

他很快就答应了 然后也没有闹

你这时候就会发现

他不光那天答应了

他那天之后也答应了

他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了

这就是一个相对持久的变化

好 所以我们记住

第一 人格的变化

谈的是相对持久的变化

那第二呢

人格的变化它是一个内在的变化

换句话说

我从一个屋子走到另外一个屋子

我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我的动作发生了变化

可能我在其他人眼睛里

视网膜上的成像也发生了变化

可是我实际上

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为什么

因为这些都只是外在的

我们内在的变化说的是

比如说他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他以前认为外国的月亮很圆

后来他认为

实际上中国的月亮也可以很圆

或者中国的月亮

有时候比外国的月亮还要圆

这就是一种认知上的内在变化

或者说他以前总是认为

这个世界上其实是有外星人的

可是后来

他学了很多的科学知识之后

他发现

我们缺少明确的证据

表明世界上有外星人

那些所谓的目击者说

它仅仅是个人的一面之词

我们很难判断他是对的

或者是还是错的

所以他从原来的完全相信

变为半信半疑

或者是一种 怎么说

六合之外 存而不论的

这样一种态度

态度发生了变化

或者他的行为发生了变化

他以前在这个学校里

总是跟其他的孩子打打闹闹

总是去惹小女孩

欺负小男孩等等等等

然后被大家不喜欢

可是后来呢

他的人际关系变得很好

他解决大家的问题

帮助大家 乐于助人

这也是一种变化

所以人格的变化它主要强调两点

第一点是内在 第二点是持久

就是内在的持久变化

才能叫做人格的变化

好 那谈到人格的变化

我们就要看一下

从我们成年开始

一直到我们比如说生命的终了

这样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

可能大概50年

在这50年内

我们人格会有哪些

普遍的变化趋势

要谈到这个变化趋势

我先要讲一个人格的模型

什么样的模型呢

叫大五模型

这是人格心理学里面非常流行

也是得到了很多研究支撑的

一个模型

它是从五个角度

来解剖我们的人格

哪五个角度呢

第一个是外向性

就是你是更愿意

跟一群孩子去玩呢

跟一群同伴去玩

还是说更愿意一个人静静的

在家里

比如说我写作业 我发呆

或者我徒步旅行

凡是愿意去跟一群人 怎么说

扎在人堆里的

这是比较外向的孩子

他就是外向性上的得分会比较高

那相反呢

那就比较内向

那第二个角度呢

它叫尽责性

尽责性就是

比如说你的书桌上

经常是窗明几净 一尘不染

一丝不苟

这个书桌

什么本子呀 铅笔呀

文具呀都摆放得整整齐齐

还是乱得一锅粥

那乱得一锅粥显然在尽责性上

他就得分要低一点

那个整整齐齐的

然后窗明几净的

然后非常注重秩序调理的

它的尽责性就比较高

第三个 它叫情绪稳定性

那情绪稳定性

它其实说的是什么呢

就是你一天下来

或者说一周以内

一周之内 或者说一个月之内

你整个的心境的波动

情绪的波动怎么样

你是经常是大起大落呢

然后感到很疲惫

还是说你大多数时候心如止水

怎么说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感觉到有一颗平常心

这就是情绪稳定性上的差别

除此之外

我们还有随和性上的差别

随和性说的是

你跟他人交往的时候

你是更温和 还是说更粗暴一点

更温和的话

就是你注重这种人际关系

不太想去伤害别人

大多数时候都是乐于

与人为善 帮助别人

这是随和性得分

最后一点是叫

最后一个角度它叫开放性

开放性的得分强调的是

我们愿不愿意接受新思想

体会什么

增加我们新的经验

尝试新的 接受新的刺激

你比如说你到国外去旅行

你到底是吃

你经常吃的这种食物呢

还是去

我要尝尝别的这个国家的菜肴

那种特别辣的

或者特别 怎么说

生猛海鲜

生猛鲜活的那种吃法

比如说生吃什么什么之类等等

愿意去尝试新事物的

那是开放性得分比较高

好 那我们这五个方面

比如说外向性 尽责性

随和性

开放性 以及情绪稳定性

这五种

这五个角度上人格的怎么说

持续50年

从你成年之后

它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有人做过调查

这个调查是这样的

当我们成年以后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

我们随和性得分会提升

换句话说

我们会变得越来越温和

直到我们变成一个

一个个慈祥的老爷子

或者是老奶奶

就是随和性得分比较高

同时 我们的外向性得分

整体上是下降的

这让我想到了

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

他叫荣格

他提到说

人生可以分成两段

40岁之前是往外看的

40岁之后是往内看

就是我们会越来越关注

自己的精神世界

越来越 怎么说呢

你往坏里说就是

可能到年老之后

人就是稍微会变得孤独了一点

不太愿意老去外面跑了

好 那我们再看其他的

神经质 也叫情绪稳定性

在神经质这样一个角度上得分

我们神经质得分是在不断下降的

换句话说

我们的情绪稳定性是越来越好了

就是也许你在年轻的时候

容易激动 容易冲动

可是随着你年龄的增长

你就不那么容易激动

不那么容易冲动了

好 第四个方面就是尽责性

我们的责任心会越来越强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变化

那开放性呢

开放性这样一个角度上

人格的这样一个毕生发展

它的趋势是这样的

大多数人的开放性

实际上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下降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我们谈到

比如说老年人的时候

有的时候会对他们

存在一定的偏见

或者叫刻板印象

说他们是顽固的老头

其实说白了

我们每个人都会变成顽固的老头

因为我们的开放性

总体而言是下降了

好 那我们谈完了人格

什么是人格

以及人格的发展之后

我们现在要看 看什么呢

看一个关于人格

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显然 我们人格

它是一个动态的这样一个系统

它影响我们的认知情感意志

它关乎我们的个性 人性

它包含我们的有意识无意识

好 那人格既然是变化的

那是不是人格的所有变化

我们都欢迎呢

显然不是

那种变得异常的变化

我们是反对的

相反 那种变得超长

或者超强的这种变化

我们是欢迎的

那人格和心理健康之间

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实际上关于这一点

从古到今 从中国到外国

很多有识之士都在探讨

在中国古人那里

他们谈到了智仁勇三达德

就是认为三种最重要的品

人格品质是什么呢

是叫智 仁 勇

智是智慧 仁是仁爱

勇是勇气或者勇敢

他们把这三者

当成是我们人格优势

或者是这种

比较健全人格的一个体现

然后呢

又在整体上区分了什么呢

区分了君子和小人

所谓的小人就是

人生的目标比较渺小

他的人格也比较 怎么说

比较渺小的这样人

他追求的目标怎么说 叫庸俗

相反 君子是什么

君子是在人格上他变得更好

你比如说我们讲

孔子就讲过

叫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然后君子是周而不比

小人是比而不周

君子是什么 君子是成人之美

小人是成人之恶

君子是闻过则喜 小人是什么呢

小人有可能就是

听到别人说他坏话

他马上就反唇相击

所以君子和小人的这样一种区分

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的学者

尤其是儒家

他们在人格锤炼方面

或者说人格培养方面

提出的一种理想

或者一种设计方案

当然到了今天那是可供参考

那其实除了中国古人

对于这个人格培养的

这样一种观念 观点之外

就是他们认为

什么样是健全人格之外呢

实际上在古希腊人那里

他们也有关于健全人格的说法

其中一个著名的代表

是亚里士多德

他提到了中庸

或者是类似于这种中道的观点

他认为

就是偏这边也不好

偏那边也不好

相反 你在合适的时间

以合适的方式 因为合适的事情

对一个合适的人

来做出一种合乎

做出一种合适的

这样一种愤怒表现

愤怒表达他认为是是好的

换句话说

他认为这种比较符合中道

或者比较中庸的这样一种品格

是一种好人格

那换句话说

我们知道人格它很重要

它会变化

那对我们来说呢

我们是需要去追求它的好变化

好变化是什么呢

那就是健全人格

那谈到健全人格

我们不得不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

马斯洛所提到的自我实现者

在这个自我实现者这里

实际上就相当于

马斯洛从一个美国人的角度

他总结了什么是好人格

或者什么是这种健全人格

他提到了十点

我们分别简单的说一下

第一个是充分的安全感

就是你不会老是疑神疑鬼

你觉得我是既来之 则安之

第二个是充分了解自己

并对自己的能力做适当评价

第三是生活目标要切合实际

不会异想天开 好高骛远

第四 是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就是他不是活在自己的幻想当中

他是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

同时第五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他不是完全的屈服于这个世界

所谓的同流合污

他能在自己内心里实现一种和谐

同时与他人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

同时第六叫什么

能从经验中学习

第七 他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经验中学习

比如说你这次犯的错误

下次就可以改了

过而能改 善莫大焉

第八是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所以我们看到这种健全人格

还要求你是一个有情感

有情感表达的人

所谓的无情未必真英雄

好 第九是在

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

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就是你有自己的需要

你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

第十是在不损害他人的前提下

能充分发挥个人才干

换句话说

你要有进取心 但是不要有野心

我们知道马斯洛这个思想

后来被当代的积极心理学家

发展为人格优势

换句话说 他们把健全人格

提炼为人格优势

人格优势一共有六大种类 24种

那六大种类是什么呢

我们简单说一下

第一个是智慧 第二个是勇气

第三个是仁慈 第四个是正义

第五个是节制 第六是超然

在超然当中就包括

幽默 感恩等等

在节制里面就包括

宽容 谦虚等等

所以我们看到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实际上我们一方面要认识

我们是有人格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

这个人格你可以把它变得卑微

你也可以把它变得高大

你可以让它变坏

你也可以让它变好

当然它变好

其实也就是你自己变好

它变坏 也就是你自己变坏

所以我们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

它的一个回答是什么呢

回答其实就是

培养自己的人格优势

也就是培养自己的美好品格

既然积极心理学家

提出的这些方案

显然是具有借鉴意义

而且是跟古今中外的这种

古圣先贤的这种理念也是一致的

所以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好 那到了最后 我想说的是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实际上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就是你跟自己的关系

当你一个人的时候

你能不能保持一种

比较平和的心态

内心里没有太多的纠结

没有太多的怨恨

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宽容

对自己有一份自信

第二点是你跟他人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人群当中

生于斯 长于斯 死于斯

你不得不跟人打交道

能不能跟他人之间

保持一种比较良好的关系

显然 对于你自己

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重要

第三点就是我们跟自然的关系

如果说你跟自己 跟他人 跟自然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都处理好了

我想 你实际上也能成为

一个更好的自己

为什么

因为你生活在三个美好的世界里

我们的讲座今天就到此结束

感谢大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表:

第一章 积极心理学

-第一节 追求幸福人生(上)

--追求幸福人生(上)

-第二节 追求幸福人生(下)

--追求幸福人生(下)

--第一章 习题-作业

第二章 大学生的生活适应

-第一节 大学生新生适应

--大学生新生适应(上)

--大学生新生适应(下)

--第二章第一节 习题-作业

-第二节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上)

--职业生涯规划(下)

--第二章第二节 习题-作业

-第三节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上)

--时间管理(下)

--第二章第三节 习题-作业

第三章 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第一节 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上)

--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上)

-第二节 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下)

--自我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下)

--第三章 习题-作业

第四章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四章第一节 习题-作业

-第二节 进化与人生的意义

--进化与人生的意义

--第四章第二节 习题-作业

第五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第一节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上)

--大学生人际交往--提升自我、促进沟通(上)

-第二节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下)

--大学生人际交往--提升自我、促进沟通(下)

--第五章 习题-作业

第六章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

-第一节 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

--如何识别自己的情绪

--第六章第一节 习题-作业

-第二节 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

--第六章第二节 习题-作业

-第三节 大学生压力管理

--如何应对压力(上)

--如何应对压力(下)

--第六章 第三节 习题-作业

第七章 大学生考试焦虑

-第一节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上)

--如何面对考试焦虑(上)

-第二节 如何应对考试焦虑(下)

--如何面对考试焦虑(下)

--第七章 习题-作业

第八章 大学生学习策略概述以及促进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学习策略的促进

--学习策略的促进

--第八章 习题-作业

第九章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第一节 大学生恋爱心理

--大学生恋爱心理

--第九章第一节 习题-作业

-第二节 大学生的性心理

--大学生的性心理

--第九章第二节 习题-作业

第十章 大学生心理咨询知识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知识教育(上)

--关于心理咨询的那些事(上)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咨询知识教育(下)

--关于心理咨询的那些事(下)

--第十章 习题-作业

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