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 >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  2.1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资料文件与下载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明确什么是年龄特征;

掌握新生儿的年龄特征,尤其是无条件反射。

能力目标

能对新生儿做出科学的保教措施

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和行为,培养学生对幼教的爱心,责任心

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

新生儿的年龄特征;

什么是年龄特征;

学习难点

掌握正确观点,科学育儿;

学习内容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内涵

(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概念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断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它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例如,3-6岁儿童几乎都会表现出行动的无目的性占优势,喜欢想象和游戏,难以理解抽象概念的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即为幼儿心理的年龄特征。

把握儿童心理年龄特征,需要我们到少明确以下几点。

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往往以年龄为标志。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

3.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能代表年龄阶段中每一个儿童所有的心理特征。

4.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辩证统一。

(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下图为我国现行划分儿童年龄段的标准

    

二、生理特征

1.身体特征

体型    头大,身长,四肢短

身高 50厘米

体重 3-3.5公斤  

皮肤    红色,有些皱

骨骼 软,易变性

2.神经系统特征

脑的结构已具雏形,但结构简单,功能不完善。

脑重:

      新生儿 → 1岁 → 3岁 →  6、7岁

       390g    900g   1000g   1250-1300g

睡眠多—保护性抑制

神经系统调节功能低

三、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一)心理发生的基础——惊人的本能

过去,人们以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什么也不会,可是,近年来的研究材料表明: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的许多本领。天生的本能表现为无条件反射。也就是说,无条件反射是遗传而来,不学而能的本能活动,是新生儿出生后适应环境的手段、工具。

1.吸吮反射乳头、手指或其他物体碰到嘴唇,新生儿会立即做出吃奶的动作。这是一种食物性无条件反射,即吃奶的本能。

2.觅食反射乳头、手指或其他物体,如被子的边缘并未直接碰到新生儿的嘴唇,只是碰到他的脸颊,他也立即把头转向物体,张嘴做吃奶的动作。这种反射使新生儿能够打到食物。

3.眨眼反射:物体或气流刺激眼毛、眼皮或眼角时,新生儿会做出眨眼动作,这是一种防御性的本能,可以保护自己的眼睛。

4.怀抱反射,当新生儿被抱起时,新生儿会本能地紧紧靠贴成人。

以上四个无条件反射都是对环境中的一些刺激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而这种对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它对人的终身都有适应价值。

除此还有些无条件反射对新生儿虽然没有生物学意义,但可以使新生儿表现出一些神奇的能力,这些能力一般会在出生后4~6个月内自行消退,如果过了一定年龄还继续出现,反而表明婴儿发育不正常,这些反射我们称之为原始反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神奇的原始反射。

5.抓握反射:又称达尔文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会立即把它紧紧抓住。例如:给孩子洗澡时,如果他的手掌偶然碰到了大人的衣服或洗澡盆边,他会紧紧地把它抓住,用力才能扳开,如果小棍碰到他的手掌,新生儿也会紧握小棍。这时,如果大人拉住棍棒就能把孩子的身体带起来。4—5个月消失。

6.迈步反射:又称行走反射。大人扶着新生儿的两腋,把他的脚放在其它平面上,他会作出迈步的动作,好像两腿协调地交替走路。2个月消失。

7.击剑反射:又称强直性颈部反射。当新生儿仰卧时,把他的头转向一侧,他立即伸出该侧的手臂和腿,做出击剑姿式。4个月消失。

8.巴宾斯基反射: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会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6个月左右消失。

9.惊跳反射:又称莫罗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S,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3—5个月消失。

10.游泳反射:让婴儿俯伏在小床上,托住他的肚子,他会抬头、伸腿,做出游泳的姿式,如果让婴儿俯伏在水里,他会本能地抬起头,同时做出协调的游泳动作。6个月消失。

对于这些无条件反射,有着自己不同的性质:①有些对新生儿维持生命和保护自己有现实的意义,比如生存反射;②还有一些对新生儿的生存没有实际意义,但它们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上却有着自己的意义。如抓握反射,对于人类祖先需要爬树来保护和维持生命;③各种无条件反射是否在特定的时间消失,可作为诊断儿童神经系统是否正常的参考指标。有许多先天带来的无条件反射,在婴儿长大到几个月时,会相继消失。如果过了一定年龄还继续出现,反而是婴儿发育不正常的表现。比如,6个月以后的婴儿,不再出现巴宾斯基反射,物体接触脚掌时,代之以脚趾向内弯起,而是成为扇形。不论无条件反射对维持生命是否具有实际意义,儿童最初的本能活动都可以成为最初学习的基础。

(二)心理的发生——条件反射的出现

1.定义

条件反射:后天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学会的反射

2.形成

形成: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

举例: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都是把他抱在怀里,经过多次对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式和奶头在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即吸吮反射的强化,孩子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式的条件反射。换句话说,最初,孩子被抱起时他并没有特殊反应,而多次吃奶之后,他就知道了,学会了,因而,当他被抱起来的时候,他就立即做出了吃奶的条件反射活动。

3.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4、启示:教育应从0岁开始,不要以为对婴儿只有生活照料的权力,其实,孩子在生活中在不断地学习,在与周围事物接触过程中,不断在建立条件反射。孩子在生活中学到的东西,对于他将来的发展会起什么作用,孩子是不知道的,这个责任应由父母来承担。例如:每天给孩子洗脸,轻柔的用温水洗,他会安静的、愉快的和大人配合,如果粗暴的、强迫的给孩子洗手,几次后,他就会怕洗手,只要发现准备洗手,他就会大哭起来。

(三)认识世界的开始

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

儿童出生后就有感知觉。他会看、会听,也会尝味道,会闻气味等等。新生儿不但会看眼前的物体,而且会对看到的物体有选择性。他们爱看颜色鲜艳的东西,轮廓清楚的东西,还最爱看人脸。视觉训练:让婴儿仰卧位,在小儿胸部上方20—30cm用玩具,最好是红颜色或黑白对比鲜明的玩具吸引小儿注意,并训练小儿视线随物体做上下、左右、圆圈、远近、斜线等方向运动,来刺激视觉发育,发展眼球运动的灵活性及协调性。

新生儿也会听,他们爱听柔和的声音,优美的乐曲,最爱听人的声音,特别是妈妈的声音,提高音调的说话声。生后2—3天的新生儿,会对某些声音做出把头转向声源的动作,最初的动作是非常轻微的,以后逐渐加强和发展。听觉训练:家长可在小儿周围不同方向,用说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小儿转头寻找声源。母亲的声音是婴儿最喜爱听的声音之一。母亲用愉快、亲切、温柔的语调,面对面地和婴儿说话,可吸引小儿注意成人说话的声音、表情、口形等,诱发婴儿良好、积极的情绪和发音的欲望。可选择不同旋律、速度、响度、曲调或不同乐器奏出的音乐或发声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的物体敲击声如钟表声、敲碗声等,或改变对婴儿说话的声调来训练小儿分辨各种声音。当然,不要突然使用过大的声音,以免婴儿受惊吓。

孩子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味觉。据观察出生1天的孩子,就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他喜欢甜的水,他会用力去吸;而味道比较淡的,吸吮力量减弱。出生2—3天的新生儿,对蔗糖水吸的时间长,吸时停顿次数少,停顿时间短。新生儿也能辨别奶的味道。刚出生4天的孩子,在医院吃惯了牛奶,就不要人奶了。如果在医院吃的是某种品牌奶粉冲成的奶,回家后,只接受这种奶,拒绝别的奶。

成人在喂新生儿吃东西时,如果孩子拒绝吃什么东西,必须立即引起警觉,检查食物的质量。孩子天生爱吃甜的东西,但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要恰当掌握甜食,以免养在过多吃甜食的习惯。

新生儿的嗅觉,比味觉稍有逊色。但从出生起,对不同气味也有反应。新生儿会把头转向发出气味的方向,去闻某种气味,或者把头转向离开发出气味的方向,避开另一种气味,同时心率加快,有时出现全身性运动,踢脚等。新生儿从6天左右开始,就能够敏锐地嗅出妈妈的奶的气味,夜里醒来,还闭着眼睛,就把头转过去,用嗅觉找妈妈的奶。许多孩子白天可以跟别人,夜里必须找妈妈。

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明显的注意发生,是在满月之前,大约2—3周时。这时孩子可以对出现在眼前的人脸或手注视片刻。再大一点的孩子,会用双眼跟随慢慢移动的物体,但如果物体移动出他的视野,就不再去看。同样在生后2—3周时,听到拖长的声响,会停止一切活动,安静下来,直到声音停止。到生后第4周,成人对孩子说话,也会引起同样的反应。

注意的出现,表明孩子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而是对外界的刺激,会作出选择性反映,他注意某些东西,同时不注意另外的东西。人生最初的这种选择性反映,正是人的心理对客观世界有能动性反映的原始表现。

(四)人际交往的开端

孩子是人,他们从出生时开始,就表现出和别人交往的需要,这是人类特有的需要。新生儿和别人的交往,是通过情绪和表情来实现的。生后第一个月内,孩子逐渐和母亲用“眼睛对话”,或称眼神交流。在吃奶时,他的眼睛时不时地看看母亲。他看着妈妈的脸,暂时放下了奶头,小手、小脸也不动了。新生儿对母亲的凝视虽然是非常短暂的,但十分宝贵,这是充满亲情的交流之始。稍长大些,孩子在吃饱睡足时看见人脸会发出愉快的情绪反应,在困倦或饥饿时,看见人脸也会暂时地发出愉快的情绪反应。孩子最初的愉快情绪反应,并不是像成人或大一些的孩子那样,对人微笑,而是拍动手腿的动作反应。新生儿的笑,更多属于生理性的笑。孩子生后一周左右,吃饱睡足,或听见柔和悦耳的声音时,脸上会有类似微笑的表情,但那是自发性的笑。出生第3至第5周,在清醒的时间内,会有诱发性的笑。例如,轻轻地抚摸新生儿的脸颊,他会微笑,这是反射性的笑。新生儿更多的情绪表现是哭,其中大量是生理性的哭,反映他身体的各种不舒适,饿了,渴了,由于刺激太多而疲劳,即将入睡,等等新生儿也会养成一种条件反射,要成人陪伴,要成人抱。这也是他要求与人交往的情绪表现。

新生儿是天生有情的。新生儿找不到母亲,会表现强烈的失落感。有一位母亲,在孩子出生后8天时,患了感冒,于是她戴上了口罩。当她同往常一样地抱孩子,要给他喂奶的时候,孩子频繁地看她的脸。妈妈发现,孩子吃奶少了,变得入睡困难,睡觉也不那么安稳,睡眠时间也短了。看来,新生儿发现了母亲的异样,因而心神不定,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可见,从小就要重视孩子和成人交往的需要。在新生儿期,以至1岁前,孩子主要的交往对象是成人。亲子之情虽然是天性,但还需要培养。父母亲和其他人,从孩子出生之日起,就要有明确的意识,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培养起深厚的亲情。

四、新生儿的教养方式。

(一)教育应从0岁开始。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哭。

 善于辨别婴儿哭声,并作出应答:哭声是婴儿表示不满的主要手段。婴儿啼哭时,闭着眼睛,嘴左右觅食或吮吸手指,双脚紧蹬、嚎叫不停,说明小儿是饥饿或口渴,应给婴儿喂奶或喂水。持续不断悲悲切切地嗯叫流泪,可能为尿布湿、衣着太紧或身体不舒服,成人可给婴儿宽衣带、更换尿布。如小儿是因为生病或身体不适啼哭,可抱抱婴儿,轻拍婴儿,和婴儿说说话,安慰他。哭而无泪或注视着成人,脸仅有哭的表情“哼哼”直叫,是想成人抱,可抱抱婴儿,但不要让婴儿养成非抱不可的习惯,可坐在婴儿床边逗逗小儿或在婴儿床头挂些色彩鲜艳的玩具,让他自己玩玩。夜间烦躁啼哭,夜惊多汗则常见于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大声阵发性尖叫常为腹部疼痛,均应尽早到医院就诊治疗。

(三)帮助孩子发展特定的机能。

每天让孩子俯卧几次,有助于抬头。要经常抱孩子,适应各种位置的变换,使得孩子的身体对各方面的反映得到锻炼,还可激发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兴趣。

(四)激发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兴趣。

    培养小儿对语音的感知:利用小儿清醒时间,让他看看周围环境,并告诉他周围他注意到的东西的名称及行为。引逗发声:和蔼微笑着和婴儿说话,引逗婴儿发出“哦哦”“嗯嗯”声。也可模仿婴儿发出的声音,鼓励婴儿积极发音,对成人微笑,这可促进婴儿喜悦情绪的产生,激励婴儿与人交往。


下一节: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1.1 心理概述

--心理概述

- 1.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1.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TED】Howard Gardner超越多元智能

-第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2.1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 2.2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身体动作的发展

--婴儿手部动作的发展

-2.3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4 幼儿期年龄特征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章测试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讨论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3.1 感知觉的概述

--感知觉的概述

-3.2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3.3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吉布森、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

-3.4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测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讨论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4.1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概述

- 4.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4.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4.4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四章测试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讨论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5.1 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

-5.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5.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5.4 幼儿记忆的培养

--幼儿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测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讨论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6.1 想象的概述

--想象的概述

-6.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无意想有和意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6.3 幼儿想象的培养

--幼儿想象的培养

-第六章测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六章讨论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1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述

-7.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

-7.3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测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讨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8.1 言语的概述

--言语的概述

-8.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YIXI】儿童如何学会语言

--【TED】婴儿天才的语言学习能力

- 8.3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测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讨论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9.1 情绪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的概述

- 9.2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的发展

-9.3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九章测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讨论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10.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 10.2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依恋的类型及策略

--父母教养方式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

--【YIXI】爸爸有啥用?

- 10.3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及策略

-10.4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 10.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演讲】中科院一个有趣的行为学实验:人的大脑可能是”雌雄同体“的

-第十章测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章讨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1 个性概述

--个性概述

- 11.2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的气质与教育

-11.3 幼儿性格的发展

--幼儿性格的发展

- 11.4 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能力的发展

-11.5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十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 12.1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12.2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12.3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2.4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十二章测试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