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 >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  3.3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资料文件与下载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四种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

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情感态度目标

深入理解观察力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树立科学的儿童发展观

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

学前儿童四种知觉发展的基本特点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学习难点

运用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的活动并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学习内容

一、学前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

方位知觉是对物体所处方向和位置的知觉,即对方向的定位能力。

(一)方位知觉的发生

孩子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有的研究材料指出:孩子出生后,已经能够对来自左边的声音向左侧看或转头,对来自右边的声音则有向右侧转的表现,婴儿已有听觉定位能力。

研究也发现,6个月前的婴儿,在黑暗中能够依靠听觉指导去抓物体的东西,婴儿比较能够准确地抓到它,如果,物体在婴儿的正前方,他的抓握更准确。

另外,盲儿也能够依靠声音对物体定位。比如,一个早产十周的盲儿,在他16周时,能够用嘴唇和舌头连续发出很响的劈劈拍拍声,凭借这声音的回响作出声源定位。更为奇怪的是,当实验者在该盲儿前面悄悄地挂上一个大球时他会转头向球。

(二)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在对空间关系的掌握,即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

1岁多的孩子,已能辨别室内的方位,知道某些用品或含物所在的位置,也知道出门的方向;3岁的孩子能够辨别上、下方位;4岁开始能够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正确地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到了11-12岁,左右概念才比较清楚。

在空间知觉的发展中,掌握左右概念要经过长期而复杂的发展道路,不同年龄儿童掌握左右概念的水平,反映了思维发展的水平。

左右方位知觉的难以掌握会给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困扰,例如,年小的幼儿常会把一本书颠倒过来拿着,并读得津津有味,在写数字“3”时,会把它写成“ω”,在认识6、9,区分bd、pq时出现混淆,所以,培养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尤为重要。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幼儿园,幼儿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要以幼儿为主做镜面示范。第二、在平常对孩子说话时常用些方位术语,就可以起到良好的培训作用。比如:早晨起床给孩子穿衣时说:“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的右手”;穿裤子时说:“来,先把右腿穿上,再穿左腿”。在穿鞋、洗手、吃饭时都可以用左右来加强方位意识的培训。在给孩子取奶瓶时说在桌子上边,给孩子拿玩具时告诉他是在箱子下边,让孩子自己去取皮球时说在抽屉里面。孩子要用小毛巾时,告诉他在外面晒着,有时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向左、右的转法等。这样,用不了很长时间,2—5岁的儿童就会准确地辨别左右手和上、下、里、外的方位了。

二、学前儿童深度知觉的发展

深度知觉,又称距离知觉,是对同一物体的凹凸程度或不同物体的近远程度的知觉。

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和沃克于1961年所设计的“视崖装置”实验证明:6个月的婴儿便有了深度知觉。此外,深度知觉的发展受经验的影响较大,有资料表明:10—13个月才开始爬行的婴儿,其深度知觉的发展仅相当于7—9个月的孩子,这是因为:他们积累的经验过少,所以应让孩子在爬行过程中来发展自己。

在幼儿园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中,孩子往往会由于深度知觉的发展不足而容易出现安全问题,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相应地,游戏和户外活动能促进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

三、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的轮廓及各部分的组合关系的知觉。

(一)学前儿童形状知觉能力的发展趋势

第一、形状辨别能力逐渐增强,不仅能区分形状明显不同的物体,而且开始区分形状相似仅有细微差别的物体。

第二、开始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并逐渐掌握几何图形的名称。

第三、将所掌握的几何图形运用于知觉过程,是形状知觉概括化。

(二)婴儿的形状知觉

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研究表明,婴儿可以通过视觉辨别图形,还可以通过口腔触觉辨别奶嘴的形状,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了婴儿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

婴儿爱看轮廓清楚的图形。

婴儿爱看带有环形和有条纹的图形,爱看同心圆的图形多于非同心圆的图形,爱看较复杂的图形多于较简单的图形,爱看人脸多于其它图形,爱看正常的人脸而不爱看眼、鼻、嘴位置歪曲了的人脸。

半岁后的婴儿通过眼手协调的活动,能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

(三)幼儿的形状知觉

1.3岁儿童基本上能根据范样找出相同的几何图形,5~7岁儿童的正确率比3~4岁儿童高。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幼儿形状知觉逐渐和掌握形状的名称结合起来。(认识在前,掌握名称在后)幼儿还不能准确地称呼图形或物体的名称时,会在感知图形或物体的过程中,自发地用语词来称呼它们,如把圆形称作为太阳、皮球。

四、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一)学前儿童知觉时间的依据

1.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婴儿对时间的反映往往是由生物节奏周期,或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比如,婴儿到了吃奶时间,会自己醒来或哭喊,这就是婴儿对吃奶时间的条件反射。

2.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认识时间。随着年龄增长,儿童不仅有生物性的时间知觉,还有了与具体事物和事件相联系的时间知觉。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例如,幼儿主要依靠生活作息制度来认识时间。如,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下午是午睡起来以后”,“晚上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们回家的时候”等等。有个幼儿曾问老师:“老师,我们还没有睡觉呢,怎么就是下午了?”

3.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来知觉时间。这种能力一般出现在幼儿中期以后。他们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有一天,天气突然变化,活动室阴暗下来。这时幼儿感到惊讶,他们问:“我们不是在吃午饭吗?为什么天黑了?”

4.通过钟表和日历认识时间。在不认识字的时候,幼儿逐渐能够他们常常把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形象化,并把它们与某种事情联系起来。比如,“时钟上的小人站得笔直的时候(6点钟),就是该起床的时间”,“日历上是红字的日子,不上幼儿园,到了黑字的日子,又该上幼儿园了”。在成人的教育下,从中班后期开始,幼儿能够认识钟表和日历上的字符。例如,妈妈指指时钟说:“到9点钟了,该睡觉了。”孩子就去上床睡觉。又如,许多孩子能够在日历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在一些幼儿园,大班孩子都熟悉了阿拉伯数字,他们还拿旧年历做游戏,找小朋友的生日,看看是在星期几,等等。

5.6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比如,学会估计完成某种行为需要多少时间。研究表明,通过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对时间估计的能力有所提高。例如,在一个实验中,告诉大班幼儿,用3分钟的时间画图画,第一遍到了时间,由教师发出停止的信号。第二遍则要求幼儿自己估计,到了3分钟时,即停止。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幼儿重复着一遍所画的图,他们知道这样所用时间会和前次相同,其结果也确实符合3分钟的要求。也就是说,6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经过练习,当幼儿在画新的图画时,他们估计的时间也大致正确,相差不过1分钟。但是,总的来说,幼儿对时间知觉的估计是不够准确、不稳定的。

在当今社会,时间对人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时间就是效益。因此,应当针对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和时间观念,也就是使孩子具有能够知道时间的能力,又有珍惜时间的态度和习惯。比如,早晨能够按时起床,抓紧时间吃早饭,按时上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在规定时间内擦完桌椅,清扫地面等。在家庭里,还可以帮助孩子制订合理的作息制度,按作息时间表学习、生活、游戏等。

(二)幼儿时间知觉的发展特点及趋势

1.时间知觉的精确性与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精确性越高,7-8岁可能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2.时间知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呈正相关。

3.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4.理解和利用时调标尺的能力与其年龄呈正相关。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

(一)概念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观察力。它是在综合了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二)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幼儿期观察力的发展,表现在观察目的性、持续性、细致性、概括性等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加强

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有意性随年龄增长和教育影响而逐渐发展,研究结果指出,从低到高可以分为三级。在低级阶段,不能接受任务,东张西望,或只看一处,或任意乱指。幼儿初期,大多处于低级水平。在中级阶段,能根据任务有目的地观察,但遇到困难或干扰不能克服,不愿坚持。在高级阶段,根据观察任务,有目的地克服困难和干扰,坚持细致观察。

在一项实验研究中,幼儿能达到高级水平的人数很少,6岁幼儿也只有24%,但是在入学后的学习中,观察的目的性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小学语文最初的教学是“从图入手,以图助学”为基本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课文的画面、拼音和文字符号。

2.观察的持续性延长

幼儿观察持续性的发展与观察目的性的提高密切联系。

幼儿初期,观察持续的时间很短。在一项实验里,3、4岁幼儿持续观察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为6分8秒。5岁幼儿有所提高,平均为7分6秒。从6岁开始观察持续的时间显著增加,平均时间为12分3秒。

由于观察的持续性与观察目的性有关,如果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目的,那么,他们观察的持续性可以提高。例如,在一项实验中,要求幼儿找出两张图片中的不同之处。把同样水平的被试分为两组。对其中一组被试说明,两图有5处不同。对另一组被试则只是笼统地要求找出两张图片中的不同之处。结果,前一组由于目的性较明确,观察的持续时间较长。

3.观察的细致性增加

幼儿的观察一般是笼统的,看的不细致是幼儿的特点和突出问题。比如,幼儿观察时,只看事物的表面和明显较大的部分,而不去看事物较隐蔽的、细致的特征;只看事物的轮廓,不看内中的关系。又如,6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在认识n和m、工和土、日和月等形近符号时出现混淆。学习活动要求观察要精细,经过系统的培养,幼儿观察的细致性能够有所提高。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观察的概括性是指能够观察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据研究,学前儿童对图画的观察逐渐概括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A.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只有对图片中各个事物零碎的知觉,不能把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B.认识空间联系阶段:只能直接感知到各事物之间的外表联系,不能看到其中的内部联系。C.认识“因果联系”阶段:观察各事物之间的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因果联系阶段。D.认识对象总体阶段:观察到图画中事物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

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1.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产生兴趣,教师要为幼儿创造有利于激发观察兴趣的环境,幼儿感兴趣的观察对象是以动为主的。如果让幼儿观察盆景,不到1分钟就厌烦了,而若观察金鱼,则可以持续五六分钟。因此,幼儿观察的对象,要具体、生动、活泼、好看、好玩、好听等,既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又不损害身体健康。

2.明确观察任务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的掌握它们。”

观察的效果如何,取决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目标越具体越好,否则幼儿就会得不到收获。

案例分析:科学领域——小蝌蚪变青蛙

    学生讨论分析:不同年龄班幼儿的观察任务的不同点。  

小班幼儿观察的内容:“小蝌蚪有嘴巴吗,它会吃东西吗?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会变成什么?小蝌蚪的尾巴会变没吗?

中班的幼儿观察:“你知道小蝌蚪喜欢吃什么吗?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小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

大班幼儿观察的内容是“青蛙卵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小蝌蚪需要多少天才能变成小青蛙?(约17~20天)小青蛙喜欢什么样的家? (青蛙是卵生和小青蛙需要生活在水中和陆地上 )为什么呢?(因为青蛙是用肺呼吸,所以要生活在陆地上)分析青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两栖动物)”并能将整个变化过程用图画表现出来。

 

 

 

 

 

注:对不同年龄幼儿确定不同的观察目标

小班幼儿在观察事物时,仅能关注事物的表面现象(颜色、形状等)。

中班幼儿则能逐渐认识和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发生了什么事)。

大班幼儿已能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的原因(有何体会)。  

3.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案例讨论)

案例:(小班)小蝌蚪是什么颜色的?小蝌蚪会变成什么?有嘴巴吗,它会吃东西吗? 小蝌蚪的尾巴会变没吗?(教师怎样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学生进行讨论)

1次序法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要锻炼幼儿的次序感。观察要按从头到尾,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从整体到局部的次序进行。 

案例:(中班)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小蝌蚪是先长前腿还是先长后腿?(教师让幼儿观察蝌蚪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进行了比较,得出结论)

2比较法

如把两种不同但又比较接近的东西放在一起,让幼儿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孩子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比较观察就是教会孩子将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物品进行比较,比较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汽车和火车有什么区别?风和雨有何区别?老虎与狮子有何区别?西红柿与土豆有何区别?除此之外,还可用各种图片来观察两种物品的不同,图片观察可以有意地为孩子提供观察对象的各部分细节。如图画上的动物或人缺少什么?画面上不同的人有何特点?两张图片上的画面有何不同之处?  

案例:大班幼儿观察的内容是“青蛙卵是怎样变成小蝌蚪的?小蝌蚪需要多少天才能变成小青蛙? 小青蛙喜欢什么样的家?”为什么?(蝌蚪用腮呼吸,青蛙用肺呼吸)(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自己寻找答案以解决问题,分析原因。)

3分析法

幼儿稍微大些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在观察现象的同时分析原因,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


下一节: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1.1 心理概述

--心理概述

- 1.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1.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TED】Howard Gardner超越多元智能

-第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2.1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 2.2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身体动作的发展

--婴儿手部动作的发展

-2.3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4 幼儿期年龄特征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章测试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讨论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3.1 感知觉的概述

--感知觉的概述

-3.2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3.3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吉布森、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

-3.4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测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讨论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4.1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概述

- 4.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4.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4.4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四章测试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讨论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5.1 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

-5.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5.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5.4 幼儿记忆的培养

--幼儿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测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讨论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6.1 想象的概述

--想象的概述

-6.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无意想有和意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6.3 幼儿想象的培养

--幼儿想象的培养

-第六章测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六章讨论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1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述

-7.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

-7.3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测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讨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8.1 言语的概述

--言语的概述

-8.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YIXI】儿童如何学会语言

--【TED】婴儿天才的语言学习能力

- 8.3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测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讨论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9.1 情绪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的概述

- 9.2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的发展

-9.3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九章测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讨论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10.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 10.2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依恋的类型及策略

--父母教养方式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

--【YIXI】爸爸有啥用?

- 10.3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及策略

-10.4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 10.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演讲】中科院一个有趣的行为学实验:人的大脑可能是”雌雄同体“的

-第十章测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章讨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1 个性概述

--个性概述

- 11.2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的气质与教育

-11.3 幼儿性格的发展

--幼儿性格的发展

- 11.4 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能力的发展

-11.5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十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 12.1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12.2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12.3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2.4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十二章测试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