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 >  第十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10.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资料文件与下载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能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理论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

情感态度目标

树立热爱幼儿及科学育儿的正确儿童观、教育观。

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

了解并掌握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

能将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理论应用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中。

学习内容

 

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发展,是在对性别角色的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从而导致儿童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性别差异。

一、性别角色与性别行为

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如在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中,男人就应该养家糊口,女人就应该做饭、看孩子,这就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态度。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不同态度可以表现在任何方面,大到社会分工、家庭分工、小到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处处都有一把无形的尺子在衡量着你,也时时有一个框架在束缚着你,使一个人自觉不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去活动、交往,这就是性别角色的作用。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以儿童性别概念的掌握为前提的,即只有孩子知道男孩和女孩是不同的,才能进一步掌握男孩和女孩不同的行为标准。

性别角色属于一种社会规范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男女两性是由遗传造成的,男女在家庭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则是从儿童时期起接受成人影响、教育的结果。男女儿童通过对同性别长者的模仿而形成的自己这一性别所特有的行为模式,即性别行为。

二、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主要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的知识(2—3岁)

当孩子能区别出一个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就说明他已经具有了性别概念。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性别的认识,一是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儿童对他人性别的认识是从2岁开始的。但这时还不能准确的说出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大约到2岁半到3岁左右,绝大多数孩子能准确说出自己的性别。同时,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性别角色的初步认识,如女孩要玩娃娃,男孩要玩汽车等。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3—4岁)

此阶段的儿童已经能明确分辨自己是男还是女,并对性别角色的知识逐渐增多,如男孩和女孩在穿衣服和游戏、玩具方面的不同等。但对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在生活中,她们能接受各种与性别习惯不符的行为偏差,如男孩穿裙子也很好,几乎不会认为这是违反了常规。这说明她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还不明确,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岁)

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孩子们不仅对男孩和女孩在行为方面的区别认识越来越清楚,同时开始认识到一些与性别有关的心理因素,如男孩要胆大、勇敢、不能哭;女孩要文静、不能粗野等。但与儿童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发展规律一样,他们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也表现出刻板性。他们认为违反性别角色习惯是错误的,并会受到惩罚和耻笑的。如一个男孩玩娃娃就会遭到同性别孩子的反对,认为不符合男子汉的行为。

三、学前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性别行为的产生(2岁左右)

2岁左右是儿童性别行为初步产生的时期。具体体现在儿童的活动兴趣、选择同伴及社会性发展三方面。例如,在2岁左右的儿童,通常男孩在所有玩具中更喜欢卡车和小汽车,而女孩则更喜欢玩玩具娃娃或柔软的玩具。

儿童对同性别伙伴的偏好也出现得很早。在托儿机构中,2岁的女孩就表现出更喜欢与其他女孩玩,而不喜欢跟吵吵闹闹的男孩玩。

2岁时女孩对于父母和其他成人的要求就有更多的遵从,而男孩对父母的要求反应更趋向多样化。

幼儿性别行为的发展(3—6、7岁)

进入幼儿期后,儿童之间的性别角色的差异日益稳定、明显,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游戏活动兴趣方面的差异

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前期男女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已经可以看到明显的差异。男孩更喜欢有汽车参与的运动性、竞赛性游戏,女孩则更喜欢过家家的角色游戏。

2.选择同伴及同伴相互作用方面的差异

进入3岁以后,儿童选择同性别伙伴的倾向日益明显。研究发现,3岁的男孩就明显地选择男孩而不选择女孩作为伙伴。在幼儿期,这种特点日趋明显。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有不同。男孩之间更多打闹,为玩具争斗,大声喊叫,发笑;女孩则很少有身体上的接触,更多通过规则协调。

3.个性和社会性方面的差异

幼儿期已经开始有了个性和社会性方面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不断发展中。一项跨文化研究发现,在所有文化中,女孩早在3岁时就对照看比她们小的婴儿感兴趣。还有研究显示,4岁女孩在独立能力、自控能力、关心人与物三方面优于同龄男孩;6岁男孩的好奇心和情绪稳定性优于女孩,6岁女孩对人与物的关心优于男孩,6岁儿童的观察力方面也发现男孩优于女孩。

四、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人们普遍认为,男女两性行为上的差异是由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一是生物因素,主要受性激素和大脑功能分化的影响;其二是社会因素,包括父母、教师及社会舆论的影响。

1.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影响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生物因素主要是性激素(荷尔蒙)。研究发现,在胎儿期雄性激素过多的女孩,在抚养过程中虽然按女孩来养,但仍然具有典型的假小子的特征。她们喜欢消耗较多的精力的体育活动,如玩球。这种女孩在幼儿前期也不喜欢玩娃娃。

在承认生物因素对学前儿童性别行为的影响的同时,人们普遍认为社会文化隐私,特别是家庭因素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及相应的性别行为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2.父母的行为对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强化的作用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在孩子还不知道自己的性别及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行为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对孩子性别行为进行引导了。如孩子出生以后,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房间的布置、玩具的选择、衣服的式样与颜色的安排等,都是根据孩子的性别决定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就更加明显的用男孩或女孩的行为模式来约束自己的孩子,如男孩应该勇敢,像个男子汉,女孩则应该温柔、文静等。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引导着孩子朝着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方向发展。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模仿对象

孩子自从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开始,一般会把自己的同性别父母作为模仿对象。如小女孩就开始学着妈妈的样子,给娃娃喂饭,拍娃娃睡觉等;男孩则更容易看到爸爸做什么就学着做什么。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是儿童性别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有人发现,从孩子刚出生,母亲就用不同的方式对待男孩和女孩。例如,在我们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当女儿做出女性行为(如安静、不淘气)时,母亲就会作出积极反应;而当女儿作出男性行为(淘气、爱活动)时,她会作出消极的反应;父母的强化在孩子形成性别行为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使他们(她们)逐渐形成符合自己性别的行为。对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性别行为反应的比较研究发现:父亲比母亲的强化作用更明显。父亲奖励女孩玩娃娃,男孩玩枪等,反对女孩玩卡车,男孩玩娃娃等;父亲更多鼓励女孩的依赖行为及男孩的冒险行为等。重视父亲对儿童性别行为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父母的引导,对父母行为的模仿及父母对孩子行为的强化儿童的性别行为逐渐定型。

五、男女双性化与教育

在过去的很长时间里,人们重视的是性别定型化的问题,探讨男女性别的差异。一般说来,正确确认性别角色和相应的性别行为是儿童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从7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男女双性化,指一个人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心理特征。70年代的一项关于理想男性的调查表明,双性化的男人更受欢迎。他们的特征是:有自信心、事业成功、愿意为家庭和自己的信念奋斗(男性的特征);温和、文雅、愿意献身(女性特征)。这种双性化理论强调,应该从儿童早期就开始进行无性别歧视的儿童教育,而不过分强调性别差异。近年来的研究也表明,高水平的智力成就是同黏合两性品质的男女双性化相联系的;过去划分两性不同的作用会妨碍男女儿童的智力和心理发展。因此,适当淡化幼儿的性别角色和性别行为,对形成男女双性化性格是有利的。有人曾对幼儿期淡化性别角色的教育方式进行过这样的描述:给幼儿上课的既有女老师也有男老师;积木区的玩具不但有汽车、动物等,还有洋娃娃及家庭用具;鼓励男女儿童都使用家务区和化妆区;鼓励男女儿童都使用登高设备;允许所有儿童在外表上表露出自己的情绪;允许(虽然不鼓励)所有儿童都弄的很脏;教师一视同仁地处理吵架、发脾气哭喊的儿童,而不考虑性别,教师尊重和鼓励独立自信的行为。

作为家长和教师应该意识到,至少在学龄前期,淡化儿童的性别角色的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发展是有益的。


下一节:【演讲】中科院一个有趣的行为学实验:人的大脑可能是”雌雄同体“的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1.1 心理概述

--心理概述

- 1.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1.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TED】Howard Gardner超越多元智能

-第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2.1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 2.2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身体动作的发展

--婴儿手部动作的发展

-2.3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4 幼儿期年龄特征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章测试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讨论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3.1 感知觉的概述

--感知觉的概述

-3.2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3.3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吉布森、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

-3.4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测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讨论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4.1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概述

- 4.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4.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4.4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四章测试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讨论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5.1 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

-5.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5.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5.4 幼儿记忆的培养

--幼儿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测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讨论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6.1 想象的概述

--想象的概述

-6.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无意想有和意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6.3 幼儿想象的培养

--幼儿想象的培养

-第六章测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六章讨论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1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述

-7.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

-7.3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测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讨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8.1 言语的概述

--言语的概述

-8.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YIXI】儿童如何学会语言

--【TED】婴儿天才的语言学习能力

- 8.3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测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讨论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9.1 情绪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的概述

- 9.2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的发展

-9.3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九章测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讨论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10.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 10.2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依恋的类型及策略

--父母教养方式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

--【YIXI】爸爸有啥用?

- 10.3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及策略

-10.4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 10.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演讲】中科院一个有趣的行为学实验:人的大脑可能是”雌雄同体“的

-第十章测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章讨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1 个性概述

--个性概述

- 11.2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的气质与教育

-11.3 幼儿性格的发展

--幼儿性格的发展

- 11.4 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能力的发展

-11.5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十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 12.1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12.2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12.3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2.4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十二章测试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