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 >  第十二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  12.1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资料文件与下载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理论解释和分析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

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情感。

自觉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幼儿生活现象的心理学素养。

学习重点及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趋势。

能够运用理论解释和分析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理论解释和分析学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现象。

学习内容

 

游戏是最适宜学前儿童发展的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游戏中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

皮亚杰的游戏认知发展论认为,游戏的认知功能主要是儿童以同化作用改变现实,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儿童游戏与认知发展构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协调关系。在儿童游戏过程中,认知技能得到练习和巩固,认知结构不断完善;通过顺应而形成的认知结构又进一步提高了儿童的游戏水平。其后,受皮亚杰的影响,心理学家日益关注儿童游戏认知发展的特殊性及其在儿童智力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价值。

游戏中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儿童游戏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同伴之间的语言交往过程。游戏过程中,学前的语言发展表现出两个明显的特点。

(1)语言功能协调发展。语言具有概括、调节和交流三种基本功能。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的展示,同步发挥语言的三种基本功能。儿童在同时使用游戏语言和角色的过程中,一方面,以伙伴的语言作为参照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另一方面,根据对角色的理解来组织语言,并且通过角色语言来完成角色扮演。于是,游戏的两种语言形态为学前儿童语言功能的协调发展提供了适宜的语言环境。

(2)语用技能快速发展。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主要是说话和听话两种技能。儿童游戏中的语言很少涉及语法规则的探讨,几乎不关注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更富于口语化,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于是,儿童说话和听话获得了一个轻松、自由的语言情境。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学前儿童迅速掌握了口语的基本方式和技巧。

(二)游戏中学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自由想象最早在游戏中出现,标志着儿童的创造力开始萌芽。游戏中创造力发展特点充分表现在建构游戏和表演游戏之中。

在建构游戏中,形成儿童创造力的主要认知技能得到全面的激活和综合运用。由于建构游戏的对象结构不明确,建构方法不确定,儿童顺借助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自由构思、反复操作,于是,直觉思维和空间思维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有研究发现,在创造性结构造型活动中,儿童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作品表现出较高的独创性和复杂性。

表演游戏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创设了一种艺术氛围。在表演游戏中,儿童根据作品提供的基本线索自编、自导、自演,表演的戏剧性和游戏的娱乐性有机结合。尽管作品为儿童游戏提供了基本素材,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儿童必须借助形象思维将作品中人物性格及故事情节创造性地转化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或艺术情境,并且运用语言、动作来表现出来。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表演游戏构成了学前儿童艺术思维发展和创造意识形成的一种特殊活动。

(三)游戏中学前儿童智力发展的特点

任何游戏在不同程度上都包含着智力因素。关于游戏中智力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考察象征性游戏来进行的。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是象征性思维出现的主要标志。在维果茨基看来,儿童在游戏中以物代物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渡环节。象征性游戏中智力发展主要取决于儿童以物代物的能力。

以物代物之所以能够提高儿童的智力,是因为它本身就是表征,是一种心理结构,是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活动参与的复杂的心理过程的产物。以物代物是一个特殊的智力操作过程,它包含了模式或潜在关系的知觉、原有信息的重组与改造、意义的转换操作等因素。而这些正是智力的主要构成要素。这种因素上的相同性正是促进发展儿童智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四)游戏中学前儿童社会化发展特点

1、游戏中的角色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是儿童学习社会角色规范并且形成相应的行为模式的过程。可以说,游戏是儿童角色社会化的天然“人生实验室”。游戏中学前儿童角色社会化主要体现于初步形成一定的社会角色。

苏联心理学家艾利康宁重点研究角色游戏中学前儿童形成角色的过程及其机制。在他看来,角色游戏具有以物代物和以人代人两种象征机能,以物代物被包含在以人代人的象征结构之中,而儿童角色的形成孕育于实物活动之中。实物活动是掌握和操作物体的社会所规定的用途和使用方法的活动,其内部结构是双向的,一方面联系着实物,另一方面联系着人的动作。儿童在实物活动中,最初只注意到实物的社会使用方法,以后,随着对物品的使用方法的掌握、动作的概括化形成,儿童开始注意到作为主体的人,模仿成人的活动。于是,儿童的角色开始萌芽。

2、游戏中的情感社会化

儿童情感社会化包括情感本身的社会化和人际情感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一方面,儿童更多地获得积极情感,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在游戏中形成的同伴关系及交往活动有助于儿童解除情绪体验的封闭性,转向一种开放式社会情感状态,使儿童形成宽容的性格,萌发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

游戏中学前儿童情感社会化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游戏的社会性使儿童的社会性情感增强,儿童必须根据游戏的社会要求调控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识别与表达的社会技能;二是从亲子游戏向同伴游戏扩展,儿童的人际情感不断复杂化并且获得多种情感寄托。

3、游戏中的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社会学习过程。相对而言,游戏中的道德社会化是一个自觉接受社会道德规范对个体行为约束的过程。可以说,游戏规则是一种特殊形态的道德规范。游戏活动中的规则表现出隐性和显性两种形态。隐性规则以隐蔽的方式约束儿童的游戏行为,而显性规则以公开的方式制约儿童的游戏行为,与其他道德学习方式一样,学前儿童内化游戏规则实质上也是一个从他律发展到自律的过程。游戏中儿童道德社会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游戏规则的内化与发展之中。

游戏的隐性规则存在于游戏主题以及游戏过程中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之中,直接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特别是在集体性游戏中,隐性规则就是现实社会道德规范的一种变式。在一定意义上,集体游戏就是儿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中内化现实道德规范的练习过程。这种道德行为的练习不仅成效快,而且可以避免儿童的逆反心理。由于活动情境的相似性,游戏中形成的规则意识和新社会行为可以直接迁移到现实社会生活之中。

(五)游戏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自我意识萌芽于婴儿末期。自我意识一旦形成,游戏就成为儿童认识自我、表现自我、监控自我的主要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游戏与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在他看来,主动性与内疚是幼儿期(2-5岁)的主要心理社会危机,而游戏构成了幼儿化解心理社会危机的基本途径和主要手段。因为游戏过程由儿童自我控制,达到了高度的自治,不用惧怕惩罚或内疚,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且逐步学会控制自我。在游戏中,儿童开始学会信任外部环境的永恒性和持续性,也学会了信任内部环境(对冲动的意识、记忆和行为预见能力等)。

相关研究表明,游戏是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游戏中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1)儿童在游戏中不断获得并且检验自我力量,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美国心理学家萨顿-史密斯(B.Sutton-Smith)认为检验游戏(testing play)是贯穿于整个儿童期的一种游戏类型。他非常强调游戏对儿童好奇心和灵活性的重要性。游戏让儿童在安全的范围内探索思想与行为的新结合,使儿童学会打破事物现成意义的窠臼,使个体产生一系列新联想、新策略和新行为,有利于将来用在正规的社会生活中。游戏还能提高儿童的适应能力。游戏培养的创新能力可以为儿童建立一个原型和联想的创库。2岁以后,儿童开始偏爱集体性的运动游戏,从中,儿童在学习并检验运动和社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我意识,学会控制冲动和调节记忆,从而逐步形成自我力量。游戏不仅为儿童提供机会,发展角色的灵活性,还促进发展自主感。

(2)儿童在游戏中逐步掌握应对挫折和宣泄压力的正确方法,自信心和自尊心不断增强。弗洛伊德是最早提出通过游戏释放心理能量(他称之为里必多)以减缓焦虑的人。后来,精神分析学派的学者们进一步发挥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强调游戏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宣泄被压抑的攻击性,降低焦虑。人具有一种本能的攻击性内驱力,需要不断地寻求表现。这种内驱力在哪儿被否定,就会在哪儿出现病症。游戏是社会容许的释放这种内驱力的合法形式,也是发泄的有效途径。儿童通过攻击性游戏可以降低攻击力,从而得到内心的平衡,增强了自信和自尊。

(3)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学会协调并且整合自我情感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掌握合理的自我评价方法和标准。任何社会性游戏都需要儿童具备一定的社会技能,其中语言交往和视角转换是最基本的技能。在同伴协作过程中儿童学会了理解他人的思想、情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这有助于儿童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

 

 

下一节: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返回《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课程列表: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1.1 心理概述

--心理概述

- 1.2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 1.3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1.4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TED】Howard Gardner超越多元智能

-第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2.1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期年龄特征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

- 2.2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期年龄特征

--婴儿身体动作的发展

--婴儿手部动作的发展

-2.3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期年龄特征

--先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2.4 幼儿期年龄特征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小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

-第二章测试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二章讨论 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

第三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3.1 感知觉的概述

--感知觉的概述

-3.2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

-3.3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

--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吉布森、沃克的视觉悬崖实验

-3.4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感知规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第三章测试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讨论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4.1 注意的概述

--注意的概述

- 4.2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趋势

-4.3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特点

--幼儿注意的发展特点

-4.4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

--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第四章测试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四章讨论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五章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5.1 记忆的概述

--记忆的概述

-5.2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

-5.3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5.4 幼儿记忆的培养

--幼儿记忆的培养

-第五章测试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五章讨论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第六章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 6.1 想象的概述

--想象的概述

-6.2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无意想有和意想象的发展特点

--幼儿想象的夸张性

-6.3 幼儿想象的培养

--幼儿想象的培养

-第六章测试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六章讨论 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

第七章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7.1 思维的概述

--思维的概述

-7.2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学前儿童直觉行动思维的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具体形象思维

-7.3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七章测试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讨论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八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8.1 言语的概述

--言语的概述

-8.2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YIXI】儿童如何学会语言

--【TED】婴儿天才的语言学习能力

- 8.3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言语能力的培养

-第八章测试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八章讨论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第九章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 9.1 情绪情感的概述

--情绪情感的概述

- 9.2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幼儿情绪的发展

-9.3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培养

-第九章测试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九章讨论 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第十章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 10.1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述

- 10.2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依恋的类型及策略

--父母教养方式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约翰·鲍比的依恋理论

--【YIXI】爸爸有啥用?

- 10.3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及策略

-10.4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学前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社会行为发展

- 10.5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

--【演讲】中科院一个有趣的行为学实验:人的大脑可能是”雌雄同体“的

-第十章测试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章讨论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1.1 个性概述

--个性概述

- 11.2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气质的发展

--幼儿的气质与教育

-11.3 幼儿性格的发展

--幼儿性格的发展

- 11.4 幼儿能力的发展

--幼儿能力的发展

-11.5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十一章测试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一章讨论 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第十二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 12.1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 12.2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活动中学前儿童学习心理的特点

-12.3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绘画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12.4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音乐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十二章测试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游戏中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