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公共经济学:思维与拓展 >  第四章 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公共物品 >  4.1 公共物品的分类 >  视频单元

返回《公共经济学:思维与拓展》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视频单元在线视频

下一节:视频单元

返回《公共经济学:思维与拓展》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视频单元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梳理公共经济学框架的时候

我们就指出公共品理论

与公共选择是该门学科的两大理论基础

从现在开始

我们要接连两讲介绍公共物品的理论

首先来看看什么叫做公共物品

以及公共物品的分类问题

我们此前讲过

公共物品是指具有联合消费特点的

在受益和消费的过程中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这一定义其实来源于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

他认为

所谓公共物品

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

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受该物品

而每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按照萨缪尔森的定义

通常可以从三个判别指标

来区分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下面

我们分别用“国防”(公共物品)

和“水杯”(私人物品)这两个物品来做例子

解释一下这三个特点是什么意思

首先的第一个区分点是

受益是否具有排他性

第二个区分点是消费是否有竞争性

第三个区分点是效用能不能分割

凡是以上三个特点都回答为“否”的

或者是不的

就是纯公共品

而凡是三个特点都回答为“是”的

就是私人品

为了便于记忆

我把公共品的三个特点称为“三不原则”

也就是说纯公共品它有三个特点

受益非排他

消费非竞争

效用不能够分割

你看

这三个特点中都分别带有“不”的含义

反过来

私人品对应的就是“三是原则”

也就是说私人品受益是可以排他的

消费是可以竞争性的

效用是能够分割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第一个区分点

受益是否具有排他性

私人物品的受益具有排他性

即只能是占有者才可受益

公共物品则不然

公共物品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

一方面

任何人享受公共物品

都不能够排除他人的享受

如果要排除其他人的受益

要么是在技术条件上不可行的

要么排除其他人的成本太高

比如说

对于国防这种公共品

它的受益范围

覆盖在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之上

这就意味着

只要进入到一国疆界内的人

都可以享受到该国国防带来的好处

不论他的身份如何

据估计每天大约有25-28万的外国人

到中国来旅游、求学、访问等

当他们一踏上中国的国土面积

就能够享受到中国国防带给他的好处

我们不可能因为他们是外国人

就想要把他们排除在国防的受益外

即使这种排除在技术上可行

在成本上也显得太高

而水杯则是私人品

存在着谁出钱谁受益的典型特点

如果是小王昨天从沃尔玛

买了一个水杯

那么

这个水杯从水杯被买下的那一刻起

它的受益者就是小王

或者小王所指定的某个人

这样的受益显然是有排他性的

再看第二个区分点

消费是否具有可竞争性

私人物品的消费具有强烈的消费竞争性

某一个人使用了某项物品时

就排出了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而对于公共品来说

他一旦被提供

任何人都可以消费

同时

任何人的消费

并不影响其他人对于同一项公共物品的

消费数量和消费质量

比如国防这种公共品

其一经提供

多保护一个人不会减少其他任何人的消费

也不会要求追加额外资源投入

这种特点在校园广播上也很典型

增加一个学生的收听

并不会影响校园中的其他人收听广播

也不会带来其他方面成本的增加

但是

对于水杯这种私人物品就不一样了

在一个消费时间段内它为一个消费者服务

比如现在小王正在喝水

这意味着小王在消费着他的水杯

其他人在这一时间段内

不可能也来消费小王的水杯

如果真的要这样做

他们俩需要武力一较高低

第三个区分点是效用是否具有可分割性

私人物品具有效用的可分割性

它可以被分割成许多可以买卖的单位

为不同的人所占有和消费

而公共物品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提供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公共物品

分割成小的使用单位

比如说

水杯的例子里面

小王到沃尔玛买水杯的时候

发现有好多个杯子

他只是顺手拿了一个蓝色的

也就是说像水杯这种私人品

使用价值是体现在小单位上的

可以是一个杯子、两个杯子

第三个杯子、第四个杯子等

而像国防这样的公共品

是不能够拆分为小单位的

因为拆分了以后

公共品的使用价值也就丧失了

以上是区分公共物品

和私人物品的“三特征判定法”

这三个特点都回答“否”的

是纯公共品

而私人品则恰恰相反

它们的典型特点是

受益有排他性

消费有竞争性

效用可以分割

这里会有一个疑问

是否有些商品既具有私人品的特点

又具有公共品的特点呢?

如果有

它应该叫什么商品

这个问题我们一会儿再说

现在为了检视大家对于三特征判别法的理解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

假定你选修了“公共经济学”这门课程

班上共有40名学生

现在你们坐在一间

可容纳60人的教室中听老师的面授

请回答

你觉得上课这件商品在你的视野里

是纯公共品还是私人品

附带再强调一下

“商品”一词在经济学中既可以指有形的实物

实实在在的东西

也可以指无形的劳务

服务层面

因此

从服务提供这点出发

上课是一件商品无疑

要对“上课”的属性下判断

应该回到刚才学过的

萨缪尔森的“三特征判别法”

第一判别标准是“受益有排他性吗”

如果老师并不在乎谁来蹭课

不会检查学生的听课资格

那么

只要教室门开着

想来听课的外班学生就可以进来

这是受益的非排他性

第二判别标准是“消费有竞争性吗”

因为你们班只有40名学生

而教室是可容纳60人的

就必然有20个座位空置

可以想象

这时再多来几个学生并不会妨碍你的听课效果

不可能多一个学生来听课

就会“戳”你的眼睛

让你不自在

所以

这里体现了纯公共品的第二层含义

消费

非竞争性

第三判别标准是“效用有分割性吗”

显然

授课老师的每一句话

都是对在座的所有学生说的

不可能要求一半的学生来听上半场的课

然后让他们离开

另一半学生再来听下半场

因此

这里符合了纯公共品的第三个特征

“效用不可分割”

综合以上三点

你会判断“上课”这个商品是“纯公共品”

这一断言在你们这个40人的班级没有问题

是正确的

但是在另外的场合就有可能不是这样

假设有一个班人数是70人

阴错阳差地只能使用60人的教室

那么这时候的“上课”还是纯公共品吗

首先

因为很拥挤

每多来一个学生都会使得现有学生觉得很烦

这说明消费有了竞争性

由此

他们可能要求老师上课前先把教室门关上

言下之意是那些迟到的

或者蹭课的学生就别让他们来听了吧

如果老师果然锁上了教室门

“上课”这个商品

就做到了“受益的排他性”

既然具备了三特征判别法里面的两个

一个是受益排他

一个是消费竞争

那么我们判定

“上课”是“私人品”应该是很靠谱的

至此

你发现了“上课”这一商品

在不同的空间状态下

具有不同的性质

当它处于拥挤状态的时候

更偏重“私人品”的特点

而当它处于不拥挤状态的时候

更体现“纯公共品”的性质

所以

“上课”这个商品既不是“纯公共品”

也不是“私人品”

它是“混合品”

或者准确地说

它是“混合品”中的“拥挤性物品”

著名经济学家布坎南

把和它一样类型的商品

亦称为“俱乐部商品

“俱乐部商品”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

假定某一俱乐部一开始是免费性质的

大家可以平等自由地享受俱乐部

所提供的物品

但是

随着俱乐部成员的增加

就有可能出现拥挤现象

降低了俱乐部成员的效用

这时候也许就需要动用收费等方式

将非俱乐部成员和未缴费者拒之门外

所以

俱乐部商品就是不拥挤的时候

大家能够把它像纯公共品一样使用

而当它拥挤起来的时候

还是应该遵循市场的法则

用收费等形式来排他

这样该类商品就是私人品无疑了

在现实生活中

纯公共品是很罕见的

比较常见的公共品多数

是介于纯公共品和纯私人品之间的“混合物品”

刚刚已经介绍了“混合物品”里面

典型的“俱乐部商品”

现在我们再看看另外一类“混合物品”

即“地方性公共品”

所谓“地方性公共品”

是指效用范围和受益范围仅局限

在一定区域内的公共物品

在这一定区域内

它们能够称得上是“纯公共品”

比如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等

以我们原来在市场失灵一讲中讲过的路灯为例

它也是一个狭小区域内的纯公共品

但是与国防相比

一个区域内的路灯

是无法被视为全国的纯公共品的

于是

我们常常把“路灯”这类型商品

称为“地方性公共品”

以此类推

你会发现“纯公共品”真的太少了

因为甚至连“国防”也不过只是一个

更大区域的纯公共品

国防其实它只是

“全国性公共品”

那么

世界上真正能够称得上纯公共品的

显然只有全球性公共品

比如全球卫生防疫

全球气候变化

或者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入侵”风险等

在课后

请大家用物品分类图示

来回顾和记忆今天的讲授

我们有关于

公共物品理论的第一讲

就讲到此

下次再见

公共经济学:思维与拓展课程列表:

第一章 什么是公共经济学?

-1.1 初探公共经济学

--视频单元

-1.2 公共经济学概述之一二三

--视频单元

-1.3 八分钟说清楚经济学

--视频单元

-难点释义

-第一章测试

-什么叫公共经济学

第二章 资源配置的标准

-2.1 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资源配置有效吗?

--视频单元

--帕累托教你精彩表白!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变迁

-2.2 让人纠结的“公平”

--视频单元

-2.3 公平的测度方法

--视频单元

--思维拓展

--讨论:中国发展的新逻辑应该是效率与公平的融合

- 2.4 广义资源配置的第三个标准:稳定

--视频单元

-2.5 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市场机制

--视频单元

-拓展阅读

-第二章测试

第三章 市场失灵

-3.1 存在着垄断

--视频单元

-3.2 市场不愿意生产公共物品

--视频单元

-3.3 外部性问题

--视频单元

-3.4 市场不能区分好品和坏品

--视频单元

-3.5 信息不对称

--视频单元

-3.6 市场不完全性

--视频单元

-3.7 时滞导致经济周期波动

--视频单元

-3.8 马太效应

--视频单元

-3.9 看得见的手

--视频单元

-难点释义

-第三章测试

第四章 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公共物品

-4.1 公共物品的分类

--视频单元

-4.2 公共品的提供方式

--视频单元

-拓展阅读

-第四章测试

第五章 群体生活的代价:外部性问题

-5.1 为什么坏事总是常见?

--视频单元

-5.2 政府纠正外部效应

--视频单元

-5.3 市场解决外部效应的方法

--视频单元

-5.4 解决外部效应的其他方法

--视频单元

-拓展阅读

-第五章测试

第六章 平衡与妥协的规则:公共选择

-6.1 “公共选择”的概述

--视频单元

-6.2 “公共选择”的规则

--视频单元

-6.3 投票悖论

--视频单元

-6.4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视频单元

-难点释义

-第六章测试

第七章 政府的财政分配职能之一:公共支出理论

-7.1 公共支出的分类和测度

--视频单元

-7.2 公共支出增长的理论

--视频单元

-7.3 政府为什么要关注教育?

--视频单元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教育成就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教育成就2

--2019年,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突破4万亿

-7.4 政府为什么要关注医疗?

--视频单元

-难点释义

-第七章测试

第八章 政府的财政分配职能之二:公共收入理论

-8.1 形形色色的公共收入

--视频单元

-8.2 税收的原则和分类

--视频单元

-8.3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视频单元

-8.4 谁为税收买单?

--视频单元

-8.5 税源与税率的选择

--视频单元

--拓展阅读

-8.6 三大类税种各自的优劣势

--视频单元

--财政部:会跟踪国际上遗产税的发展趋势,进一步研究遗产税问题。

-难点释义

-第八章测试

第九章 该出手时要出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

-9.1 宏观经济模型

--视频单元

-9.2 乘数效应(上)

--视频单元

-9.3 乘数效应(下)

--视频单元

-9.4 财政政策

--视频单元

-拓展阅读

-第九章测试

视频单元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