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 > 第一章 设计与设计师(上) > 1.1 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符号的反思 > 1.1.1 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符号的反思【视频】
同学们好,我是清华美院的陈楠
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门课程
关于《设计思维与方法》是一门非常特别的课
他和其他讲知识和技能的课有非常大的区别
首先我想用一张图和大家交流什么是这门课学习的秘钥
怎么才能进入这门课的状态
这张图不知道大家了解不了解这个成语
叫做啐啄同机
啐啄同机这个词其实就是小鸡在孵出蛋壳的一瞬间
让它不断的小鸡从里边向外啄
然后大鸡从外边向里啄
当母鸡的嘴和小鸡的嘴同时啄到了蛋壳
把它啄破
小鸡才能破壳而出
这样才能真正的成为一只新的生命
也就是说实际上教与学非常像这个状态
就是学生和老师我们之间如果能够像啐啄一样的同机
我们才能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用这张图作为我们学习的开始
首先我想用一系列的问题
和大家分享或者是提出问题
你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如何学习这门课
我们看到的自然景观中有非常多的这种美的东西
但我们就会提一个问题
因为多年这种传统的教育
已经让大家对自然已经麻木了
我们认为花就应该是那么漂亮
老虎就应该是对比那么强的
孔雀它就应该是这么美的
但你问过没孔雀的美为什么人类为什么会这么感兴趣
因为实际上孔雀的美是因为雄孔雀要吸引雌孔雀来进行繁殖
我们人类又不是孔雀
又不是雌孔雀为什么我们要喜欢雄孔雀的开屏呢
为什么我们人不是蜜蜂要为花授粉而喜欢花呢
这个是非常奇怪的
所以我其实可能发现在自然界中一定存在所谓真正的美
这种真正的美它是超越物种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
当你看到中国古代的很多文化的时候
其实包括西方的文化你 都会发现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是和自然的美是不同的
比如说,在宋朝以后中国女性裹脚
我们今天是非常不能容忍这种迫害女性肢体的这种所谓的装饰风格
但是在宋朝或者在明朝、清朝的汉人
他们为什么喜欢这样的裹脚的形式呢
并不是出于强迫女性来裹脚
而是她们认为这样很美
可是我们今天认为这个就不美了呢
为什么今天的人会喜欢像高跟鞋这样的设计呢
这样的设计在某种程度跟古代的裹脚的结构是一样的
让脚掌变小
那是它是否是因为增加了小腿的长度
还是因为它有某种特殊的心理上的辅助性的问题呢
我们也不知道
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审美
西方古代还有这样的设计
是一个将腰束缚地更小的这样的一个服装
但这种服装的设计在我们今天来看可能也有一定的美感
但是大家知道吗
这样的衣服将女性的内脏强迫挤压到两侧
才能形成这样细的腰
但这种违背了自然的本身审美标准的美
但是人类为什么还会认为它美呢
为什么会出现像哈巴狗这样的物种呢
实际上在八国联军打破北京的时候
在宫廷里发现了中国宫廷豢养的这种特殊的物种
这种物种我们都知道狗的祖先应该是狼
经过一万年或者几千年的培养
狼竟然被培养成这样一个全身都是皱褶的一种动物
但为什么宫廷里的贵族喜欢都是皱褶的动物呢
而不喜欢非常帅的一只狼或者一只猎犬
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喜欢都是窟窿的这种太湖石呢
我们想象其实在西方宫廷或者是庭院里
会有非常漂亮的大理石的雕塑
但是东方的庭院里会放这种都是窟窿的
我们现在看来就像一块很旧的石头 来做景观
为什么我们喜欢这种旧的东西呢
为什么我们会把一个据说祖先是鲫鱼的物种培养成这个样子
非常大的眼睛、很多的尾巴分叉
其实这是通过基因变异
一代一代形成的物种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它
为什么我们古代会喜欢做盆景这样的设计
一个植物长得非常直非常高非常大
我们不认为它是美的
而把一个植物在一个盆子里用铁丝把它缠绕成一个扭曲的
蜿蜒的像一个古代的古松一样的植物我们就认为它是美的呢
为什么明式家具一定就比清式家具贵呢
我们发现一家明式家具没有任何的雕花
没有任何的装饰
清朝的家具非常多的雕花
但它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目中
明式家具的简洁与直接可能更代表空的那种印象
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会形成这样的审美呢
为什么民间艺术更关注那些鲜艳的颜色和复杂的装饰呢
所以其实呢在背后一定藏有某种原因
包括今天我们的化妆和古代的化妆有特别多的不一样
在唐朝女性的化妆要把眉毛刮掉
要花上两个像蛾子一样的眉毛
认为那样是非常美的
但在今天我们会发现女性的化妆已经不要那样的眉毛
要把睫毛做得很长
嘴唇也没有那么红
要变得更淡一些
汗毛孔要一切都掩盖掉
摄影通过曝光或者化妆掩盖掉汗毛孔
而壮汉的化妆要暴露汗毛孔用侧打光
为什么我们现在喜欢这样而唐朝喜欢那样
为什么我们会喜欢这样的墨镜呢
然而看过终结者二你会发发现在地库很暗的地方也会有戴墨镜的镜头
就是难道戴墨镜就很酷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曾经我记得有这么一个例子
在美国的这么一个广告
为了限制吸烟要求在烟盒上设计骷髅的图形
结果呢适得其反
这个骷髅的图形产生的销售效果反而超过了以前没有骷髅的结果
大家很喜欢这个骷髅
黑色的骷髅图形的这个包装
为什么呢?它更像某种摇滚精神
墨镜可能代表了某种现代摇滚的这种风格
为什么呢
是因为它更像骷髅的样子吗
还是因为它掩盖了眼神显得很酷
所以我们整个课的开始
我都用这样的一句话来和大家来引发我们的想法
就是形成、形式和这些符号的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原理
这些所谓的某种原理可能就是
我们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的所遵循的那个方法
或者是那种思维
所以在这里我和大家再分享三个人物
这三个人物其实都是我很崇拜的三个人物
他呢,一般在我的课上
都会和大家分享这三个人物给大家带来的某种启发
第一个人物呢是著名的李小龙
大家都知道李小龙实际上他三十多岁就去世了
而且在七十年代就去世了
可是他在今天还是最有名的华人之一
甚至都可以把之一去掉
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而他取得这么大成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简单的分析
用这样的一张图和大家进行分享
这个图大家就会看到
李小龙的成长背景
他在香港长大
实际上,他出生在美国
在香港长大
他是一个古惑仔
其实不是一个好孩子
也打架
所以在这里我们可能要反思在班上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
那些违背了正常教育方式的孩子们有可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也就是说在我们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的设计思维里
尤其在我的课堂上
我更关注那些有特殊想法的人、有特殊行为的人
而其实某种程度来讲我非常讨厌那些特别用功
老实听话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具备设计思维所需要的潜在基础
当然这个是说远了
我们拉回到李小龙的身上
我们就会发现李小龙潜在的求新求变的这种东西
是否能够是他成功的基础呢
当然他在香港因为打架不能待了
去了美国
他选择上学学的什么呢
非常有意思
他学的是哲学
我们认为这么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或者是我们认为他小时候不是好孩子的一个孩子
他长大了竟然是那么好学的一个人
这一点就非常出乎我的意料
李小龙选择学习哲学而不是学习体育
而且在李小龙家里有采访的人会说
就是曾经见过李小龙的工作室和家里有从地堆到天上的书
各种各样的书
而且你随便拿起其中的一本书都有他的笔记
每本书里都有批注
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
李小龙选择了哲学作为了他专业的基础
这一点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
另外一个呢李小龙很帅
他拍电影他不拒绝最时尚的东西
他也不拒绝和西方人进行交流
我们都知道七十年代是中国的华人在国际还受到压抑的时代
很多华人会认为在西方
西方人是压迫我们的
所以呢 华人社会不太允许李小龙教外国人练武术
认为我们中国伟大的文化怎么可以传给外国人呢
但李小龙认为只有广泛地进行国际交流
才能将中国文化推到国际层面
所以其实功夫这个词
就是由于李小龙的作用才成为一个英语单词
所以李小龙的成功我们在这里总结几个点
实际上我们发现他创建了截拳道这种全新的武术的基础
是因为他研究了哲学
而且他不拒绝交流
我找到了李小龙曾经上学时
包括后来开设武馆的时候各种各样的草图
非常多
这些草图有他拍电影的分镜头
也有他新武术的设想图
我们就发现李小龙究竟依据了一个什么样的哲学精神
才取得了后面这样的巨大的成功呢
其实是一种我们可以称为开放型的哲学
因为李小龙去世太早
没有一个哲学家将这种思想或者这种哲学
归纳成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所以在这里权且管他叫开放型的哲学
为什么这样说呢
就他认为如果你是相信某一种哲学的人
你一定会天生去攻击另一种哲学
所以如果我热爱每一种哲学里那种对的部分的话
我都进行接纳的话
那我可能是一个全胜的人
但在这里能否做到接纳所有哲学里的对的呢
或者这算一种什么样的新的哲学呢
其实这个是一个问号
我们有感兴趣的人可以继续进行研究
第二个人呢是朗朗
朗朗这个人他是八零后
我们看他的人生给我的启发是什么
跟大家分享
其实在这里你会发现
朗朗呢和李小龙不一样
他是一个受到父亲严格教育的童年
朗朗的童年几乎是非常悲惨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一个暴力教育的结果
当我们发现他从三岁开始练琴
每天甚至练十二小时的琴
然后他在十七岁就出名了
他的父亲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他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时候
他父亲认为他参加的比赛不公平就要退学
然后去美国找一个新的老师成为他后来的老师
这个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启发呢
其实我想到了一个问题
就我们这个社会呢
或者整个的宇宙
究竟是以这种正的能量作为主线
还是负的能量作为主线
但很多人都会说正能量
但其实我在这里说呢
可能宇宙的道或者是主线
可能是以负能量作为主线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人的出生或者是一支笔的诞生
他的人生或者这支笔生都是要走向衰竭
走向衰亡的一个过程
但是为什么人必须要正能量
就人和猴为什么不一样
虽然我们人是灵长类进化的一部分
但是我们跟猴完全不一样的
因为我们有正能量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通过发明医药
通过长跑通过锻炼
通过盖房子做衣服能够保暖
人的寿命会远远超过猴的寿命
实际上可能我在这里说可能我们需要通过反思对于童年教育
或者我们这个设计教育这方面的认识
可能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磨练
是设计思维和设计方法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
所以我们可能只说是没有用的
实证主义和正能量才能将这个衰减的速度减缓
那第三个人呢跟大家分享的是伟大的乔布斯
其实在很多设计课程上大家也会看到乔布斯传
我想这里呢是想让大家重新回溯乔布斯的人生
乔布斯为什么成为这么伟大的人
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想象力
能够实现他这么多的梦想呢
为什么其他人就不行呢
在这里我们就发现他的人生是有特殊的经历和特殊的选择的
因为乔布斯是单亲家庭
他的童年可以说不完美
而且他上大学也是由养父母来决定的一个结果
但是乔布斯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
他认为这个学校不符合他的教育
他选择退学
其实刚才朗朗在他的附中时期也选择了退学
在这里我不是想告诉同学们应该去选择退学
而是应该选择自己的人生
不是按照某些人安排的这种人生来进行
包括我们接下来说的设计思维和方法
不是按照既定的方式去做的
而是要思考怎么去做、如何去做
在这里乔布斯还有一个重要的选择
就是到东方学习佛教
就去印度学习佛教
因为他对东方传统哲学感兴趣
所以他最后创造发明的苹果笔记本这样的设计是有一个重要的基础
是和日本的一个禅宗大师求教
产生了关于禅宗方面的思考
所以我记得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的话题里说到了一个话题
叫串引生活的点滴
虽然他在那次演讲里没有提到禅宗和这句话的关系
实际上乔布斯很多的设计思想来自于东方古老的禅宗文化
虽然是日本的禅宗大师给他这样的知识
但实际上禅宗文化是从印度传到中国
在中国得到了全面的繁荣和发展然后再传到日本
所以在这里我可以简单地回溯关于禅宗的几个小例子
我们在这里不是强调宗教的作用
而是在讲禅宗里的智慧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叫吃茶去
一个禅宗大师面对来向他求学的两个人
一个人听过他的佛法的演讲
另一个人呢没有
那他选择的这个回答是什么呢
没有听过的我让你进到我的房间里去吃茶
来听过我演讲的你也进去吃茶
所以他的学生就问他
老师为什么听过课的或者没有听过课的都要进去吃茶呢
所以他说你也进去吃茶
所以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其实你能了解
如果你是能够想明白这件事
你就会能理解在这里大师不是想让他们喝茶
能够理解佛教精神的这个故事
实际上,是要告诉这三个人日常的修炼
生活中的点滴这些都是串引你最后成功的关键点
你是否能够把一个地面扫得很干净
你有没有把你的宿舍收拾得非常的整齐呢
你做的每一件事
桌子上摆放的文具还是画的每一笔画
都是发自内心的用功呢
都是把这件事完美地去呈现呢
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丹霞烧木佛
这个例子就更加极端
在禅宗的故事里有一个叫丹霞的高僧
他的名字叫丹霞
他冬天非常冷
我们知道中国南方古代实际上比现在还要冷
现在还有空调
古代不仅没有空调
可能碳火盆也不太容易找到
所以这个高僧怎么办
冷到极点了把佛像劈批了烧火
所有的和尚都很惊讶
大师你怎么把佛祖劈了烧火
他就说我冷所以实际上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木头
这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禅宗并不关心这些偶像
这些所谓的经典或者是那些有权威的东西
他是关心内心的修炼
我们整理一下
我们总结一下这三个人给我的启发
也就作为我们进入设计思维与方法这个课的启发
首先呢成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
应该受哲学和思想的指引进行学习或者是创作
如果一个没有思想或者没有哲学精神的创作或者设计
往往他是没有社会影响的只是服务型的
只是简单的美化的这样的一个作品
他是不能打动大家取得进一步成功的
第二个是需要反复的不断艰苦重复训练的实证主义所锻造出来的成果
因为如果只是有思想只是有思维
只是有审美方面的认识
也就是我们只有眼高但是手低
也不能实现最后的结果
其实手我们经常会忽略它的价值
我们经常说心手合一
手是大脑直接的反应
如果手没有经过训练也很难成为非常棒的设计师
第三个呢是串引生活的点滴
也就是说应该在生活中来参悟
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或者说是艺术家
他没有一个非常精彩或者是特殊的人生
哪怕这个人生是有瑕疵或者是有问题的
他也和普通人是不同的
我们在这里不是鼓动大家都做那些古怪的人
但实际上特殊的行为一定会产生特殊的结果
所以没有特殊的行为一定会产生更多的普通人
在这里如果你有非常璀璨的创意
非常棒的想法或者是艺术观点
那可能你需要把你的生活重新进行思考
哪些是应该你主动去追求的和坚持的
这就需要去做的
所以在这里通过这三个人和开始我们一系列的为什么
我呢想让大家去反思一些我们已经学到的知识
-1.1 对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形式符号的反思
-1.2 对于“设计”、“传达”、“研究生”等概念的反思与解读
--1.2.1 对于“设计”、“传达”、“研究生”等概念的反思与解读【视频】
-1.3 设计师素质与设计评判标准
-2.1 设计面对的问题
-2.2 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审美变迁对设计发展的影响
--2.2.1设计的发展趋势分析-科技进步与社会审美变迁对设计发展的影响【视频】
-2.3 创造价值的设计—设计案例分析
-3.1 “格”与“格局”
-3.2 “格律设计”原理
-3.3 案例分析
-第三课 格律设计观(上)阶段作业
-4.1 不同的设计格律催生不同的设计形式
-4.2 格律设计的研究方法,以“汉字设计新研究路径”为例
--4.2.1 格律设计的研究方法,以“汉字设计新研究路径”为例【视频】
-4.3 格律设计观(下)阶段作业
-5.1 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提取设计思维与方法,应用于设计实践的训练
--5.1.1 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提取设计思维与方法【视频1】
--5.1.2 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提取设计思维与方法【视频2】
--5.1.3 从中国传统文化系统中提取设计思维与方法【视频3】
-5.2 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教学案例阶段作业
-6.1 “思维”与“设计思维”
-6.2 “方法”与“方法论”
-6.3 心理学、传播学与设计思维
-6.4 思维导图、图解思考
-6.5 设计思维与方法的概念梳理与分析 阶段作业
-7.1 设计思维模型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7.2 设计思维模型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阶段作业
-8.1 2018新增课堂教学实录
-8.2 结课寄语
-结课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