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影像中的人类学 >  第四讲 中国风范 >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返回《影像中的人类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在线视频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下一节:4.18中国风范(18)——影视机构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返回《影像中的人类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中国的视觉人类学的发展

如果从影像民族志这个角度来看

可能会分三个非常主要的源流

那么首先最重要的源流当然是中国的学术界

特别是民族学 人类学界为这门学科所给做出的重要的贡献

那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

就有越来越多的学术机构 高校

开始设立影视人类学或者说视觉人类学的课程

设立相关的科研和教学机构

并且开始组织拍摄相关的一些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 作品

例如在我后面这一幅所表现的就是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中央民族学院 出品的一部纪录片 叫做《白裤瑶》

拍摄的是广西省 广西自治区南丹县的白裤瑶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支系

他们的文化和他们的传统习俗信仰

那么随着90年代之后 越来越多的学者

参与到人类学的这样影像民族志的创作过程当中

那么我们也逐渐地把这些背景不同 创造思想不同

创作方法也不同的民族志影像作品逐渐把它分成了四个种类

第一类 叫做学理型的人类学影像民族志

也就是说以民族志影片实际上是作为一种学术理论的依托

或者是作为一种学术理论的阐释的个案

那么这些影片呢

通常他们都会和人类学民族学的某一种理论之间

建立一种共鸣的关系 建立一种这个

论证这样一个系统性的关系

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学理型的人类学影像民族志

那么第二种 我们称它为描述式的影像民族志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类学影像作品

它不会刻意的来强调这部影片

和某些学术理论知识之间直接的论证关系

它更多的来 非常细致的来 拍摄 记录 描述和阐释

某一个族群 某一个社区 他们的文化生活 他们的宗教信仰

或者他们的婚姻习俗 他们的政治结构

这样的话 通过这样的一种影像的深描式的记录和展现

让观看者本身 本人能够通过这个影片

对这个族群产生自己的理解 产生自己更深入的去探究的欲望

那么这种民族志纪录片的类型

我们会把它称之为 描述型因为它就是更多的来强调了文化的描述 这样的一个过程

那么还有一种民族志影片的类型我们称它为表现型的影像民族志

所谓表现型是讲它既不与特定的学术理论之间产生论证的关系

同时它也不去像描述型的民族志影像一样

建立这样一个实证性的 一个非常有故事情节

有人物 有线索的这样一个影片内容

而它更多的是强调影像本身的视觉冲击力

强调观看者在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

因为影像本身的这样的视觉效果

和自己的内心的这样的一种文化期待之间所产生的一种张力

这种类型的影片叫做表现型的民族志影像

表现型的影像民族志

因为它更强调的是这种影像本身的表现力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影片也许在叙事上并不是非常的完整

但是它的很多的画面 很多的视觉效果却更够冲击你的内心

让你产生一次心灵的震颤

甚至直接所和看到的文化内容之间产生一种直接的意义上的交流

这种叫做表现型的民族志影像

那么最后还有一种

其实也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一种人类学的影像民族志类型

我们将它称之为应用型影像民族志

那么这些影片它最主要的目的

和它最主要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影片拍摄完成了以后

将会被应用到某些特定的社会活动当中

成为社会活动用以推广 宣传 教育 方方面面的这样一个文本一种影像文本

那么比方说中国的有一位著名的视觉人类学家庄孔韶教授

那么他曾经拍摄过一部有关彝族社区禁毒的民族志电影叫做《虎日》

虎日 这部影片就是展示了在一个特定的时节

一些彝族的加之的头人

由他们来组织一些吸毒的这些彝族的祖民 族人

他们在一起通过庄严的宗教仪式 发誓戒除毒瘾

这样的一个活动的全部过程

那么这个事件本身又被记录了下来

成为了一部影片在当地的社区广为放映 广为流传

那么看到这部影片的彝族人

他们也会感同身受 如同亲身参与了这样一个戒毒仪式一样

所以呢 这种影像就是我们讲的一种运用型的影像民族志

它通过影像的这样一种直观性 在场性 和文化的通约性

使得这些没有到现场的人也能够感受到同样的文化震撼性

从而实现某些特定的社会任务或者是文化使命

这个就是我们讲的 在学术系统中间

四种最主要的人类学的民族志影像 他们的类型以及他们的价值

影像中的人类学课程列表:

第一讲 光影联姻:人类学与影像的百年恋情

-1.1光影联姻(1)——什么是人类学

--1.1光影联姻(1)——什么是人类学

-1.2光影联姻(2)——人类学的起源

--1.2光影联姻(2)——人类学的起源

-1.3光影联姻(3)——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1.3光影联姻(3)——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1.4光影联姻(4)——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1.4光影联姻(4)——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1.5光影联姻(5)——什么是视觉人类学

--1.5光影联姻(5)——什么是视觉人类学

-1.6光影联姻(6)——可视的人类文化

--1.6光影联姻(6)——可视的人类文化

-1.7光影联姻(7)——视觉人类学的学术定位

--1.7光影联姻(7)——视觉人类学的学术定位

-1.8光影联姻(8)——早期文化的视觉表达

--1.8光影联姻(8)——早期文化的视觉表达

-1.9光影联姻(9)——英国人画笔下的中国人

--1.9光影联姻(9)——英国人画笔下的中国人

-1.10光影联姻(10)——中国人画笔下的英国人

--1.10光影联姻(10)——中国人画笔下的英国人

-1.11光影联姻(11)——机械影像的诞生

--1.11光影联姻(11)——机械影像的诞生

-1.12光影联姻(12)——摄影和绘画的认知差异

--1.12光影联姻(12)——摄影和绘画的认知差异

-1.13光影联姻(13)——电影的发明

--1.13光影联姻(13)——电影的发明

-1.14光影联姻(14)——走向田野的人类学

--1.14光影联姻(14)——走向田野的人类学

-1.15光影联姻(15)——电影与人类学的历史性相遇

--1.15光影联姻(15)——电影与人类学的历史性相遇

-第一讲测试

第二讲: 图腾先祖:用影像记录人类文明的先行者

-2.1图腾先祖(1)——19世纪末的拯救人类学

--2.1图腾先祖(1)——19世纪末的拯救人类学

-2.2图腾先祖(2)——用影像拯救文明

--2.2图腾先祖(2)——用影像拯救文明

-2.3图腾先祖(3)——爱德华•柯蒂斯生平

--2.3图腾先祖(3)——爱德华•柯蒂斯生平

-2.4图腾先祖(4)——《北美印第安人》

--2.4图腾先祖(4)——《北美印第安人》

-2.5图腾先祖(5)——爱德华•柯蒂斯摄影的人类学价值

--2.5图腾先祖(5)——爱德华•柯蒂斯摄影的人类学价值

-2.6图腾先祖(6)——爱德华•柯蒂斯的历史贡献

--2.6图腾先祖(6)——爱德华•柯蒂斯的历史贡献

-2.7图腾先祖(7)——早期民族志电影《在猎头人的领地上》

--2.7图腾先祖(7)——早期民族志电影《在猎头人的领地上》

-2.8图腾先祖(8)——《在猎头人的领地上》的人类学价值

--2.8图腾先祖(8)——《在猎头人的领地上》的人类学价值

-2.9图腾先祖(9)——如何评价柯蒂斯的影像作品

--2.9图腾先祖(9)——如何评价柯蒂斯的影像作品

-2.10图腾先祖(10)——阿尔伯特•卡恩与地球档案

--2.10图腾先祖(10)——阿尔伯特•卡恩与地球档案

-2.11图腾先祖(11)——阿尔伯特•卡恩的历史贡献

--2.11图腾先祖(11)——阿尔伯特•卡恩的历史贡献

-2.12图腾先祖(12)——《青草:一个民族的生活之战》

--2.12图腾先祖(12)——《青草:一个民族的生活之战》

-2.13图腾先祖(13)——罗伯特•弗拉哈迪生平

--2.13图腾先祖(13)——罗伯特•弗拉哈迪生平

-2.14图腾先祖(14)——《北方的纳努克》及其创作方法

--2.14图腾先祖(14)——《北方的纳努克》及其创作方法

-2.15图腾先祖(15)——本讲小结

--2.15图腾先祖(15)——本讲小结

-第二讲测试

第三讲 百家争鸣:影像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代表人物

-3.1百家争鸣(1)——视觉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3.1百家争鸣(1)——视觉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3.2百家争鸣(2)——玛格丽特•米德简介

--3.2百家争鸣(2)——玛格丽特•米德简介

-3.3百家争鸣(3)——米德在巴厘岛的人类学影像记录

--3.3百家争鸣(3)——米德在巴厘岛的人类学影像记录

-3.4百家争鸣(4)——米德的影像研究方法

--3.4百家争鸣(4)——米德的影像研究方法

-3.5百家争鸣(5)——米德在视觉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人地位

--3.5百家争鸣(5)——米德在视觉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人地位

-3.6百家争鸣(6)——战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变迁

--3.6百家争鸣(6)——战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变迁

-3.7百家争鸣(7)——约翰•马歇尔简介

--3.7百家争鸣(7)——约翰•马歇尔简介

-3.8百家争鸣(8)——《猎人》与马歇尔的民族志电影成就

--3.8百家争鸣(8)——《猎人》与马歇尔的民族志电影成就

-3.9百家争鸣(9)——蒂莫西•阿什的民族志电影

--3.9百家争鸣(9)——蒂莫西•阿什的民族志电影

-3.10百家争鸣(10)——蒂莫西•阿什的学术成就

--3.10百家争鸣(10)——蒂莫西•阿什的学术成就

-3.11百家争鸣(11)——罗伯特•加德纳简介

--3.11百家争鸣(11)——罗伯特•加德纳简介

-3.12百家争鸣(12)——《死鸟》与《极乐森林》的学术价值

--3.12百家争鸣(12)——《死鸟》与《极乐森林》的学术价值

-3.13百家争鸣(13)——让•鲁什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3.13百家争鸣(13)——让•鲁什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3.14百家争鸣(14)——分享人类学与真实电影

--3.14百家争鸣(14)——分享人类学与真实电影

-3.15百家争鸣(15)——视觉人类学的学术特征

--3.15百家争鸣(15)——视觉人类学的学术特征

-第三讲测试

第四讲 中国风范

-4.1中国风范(1)——中国视觉人类学发展三阶段

--4.1中国风范(1)——中国视觉人类学发展三阶段

-4.2中国风范(2)——方苏雅的云南摄影

--4.2中国风范(2)——方苏雅的云南摄影

-4.3中国风范(3)——方苏雅摄影简介(一)

--4.3中国风范(3)——方苏雅摄影简介(一)

-4.4中国风范(4)——方苏雅摄影简介(二)

--4.4中国风范(4)——方苏雅摄影简介(二)

-4.5中国风范(5)——方苏雅摄影的历史价值

--4.5中国风范(5)——方苏雅摄影的历史价值

-4.6中国风范(6)——约瑟夫•洛克的在华经历

--4.6中国风范(6)——约瑟夫•洛克的在华经历

-4.7中国风范(7)——约瑟夫•洛克的摩梭人摄影

--4.7中国风范(7)——约瑟夫•洛克的摩梭人摄影

-4.8中国风范(8)——中国早期纪录片导演孙明经

--4.8中国风范(8)——中国早期纪录片导演孙明经

-4.9中国风范(9)——孙明经纪录片作品《西康》

--4.9中国风范(9)——孙明经纪录片作品《西康》

-4.10中国风范(10)——摄影师庄学本

--4.10中国风范(10)——摄影师庄学本

-4.11中国风范(11)——庄学本摄影简介

--4.11中国风范(11)——庄学本摄影简介

-4.12中国风范(1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背景

--4.12中国风范(1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背景

-4.13中国风范(1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过程

--4.13中国风范(1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过程

-4.14中国风范(14)——文化救险与复原重建

--4.14中国风范(14)——文化救险与复原重建

-4.15中国风范(15)——影像重访与对话

--4.15中国风范(15)——影像重访与对话

-4.16中国风范(16)——视觉人类学在1980年代舶来中国与生根发展

--4.16中国风范(16)——视觉人类学在1980年代舶来中国与生根发展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4.18中国风范(18)——影视机构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18中国风范(18)——影视机构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19中国风范(19)——独立电影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19中国风范(19)——独立电影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20中国风范(20)——本讲小结

--4.20中国风范(20)——本讲小结

-第四讲测试

第五讲 田野灵光

-5.1田野灵光(1)——何为影像民族志

--5.1田野灵光(1)——何为影像民族志

-5.2田野灵光(2)——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型

--5.2田野灵光(2)——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型

-5.3田野灵光(3)——影像民族志的学术特征

--5.3田野灵光(3)——影像民族志的学术特征

-5.4田野灵光(4)——视听语言

--5.4田野灵光(4)——视听语言

-5.5田野灵光(5)——客观记录与主观建构

--5.5田野灵光(5)——客观记录与主观建构

-5.6田野灵光(6)——影像深描

--5.6田野灵光(6)——影像深描

-5.7田野灵光(7)——影像赋权

--5.7田野灵光(7)——影像赋权

-5.8田野灵光(8)——影像民族志的伦理

--5.8田野灵光(8)——影像民族志的伦理

-5.9田野灵光(9)——影像民族志的创作方法

--5.9田野灵光(9)——影像民族志的创作方法

-5.10田野灵光(10)——分享人类学

--5.10田野灵光(10)——分享人类学

-5.11田野灵光(11)——本讲小结

--5.11田野灵光(11)——本讲小结

-第五讲测试

第六讲 土著影像

-6.1土著影像(1)——人类学的表述危机

--6.1土著影像(1)——人类学的表述危机

-6.2土著影像(2)——海外社区影像实践

--6.2土著影像(2)——海外社区影像实践

-6.3土著影像(3)——中国DV影像的兴起

--6.3土著影像(3)——中国DV影像的兴起

-6.4土著影像(4)——社区影像教育项目

--6.4土著影像(4)——社区影像教育项目

-6.5土著影像(5)——吴文光与村民影像计划

--6.5土著影像(5)——吴文光与村民影像计划

-6.6土著影像(6)——乡村之眼计划

--6.6土著影像(6)——乡村之眼计划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6.8土著影像(8)——社区影像的主要价值

--6.8土著影像(8)——社区影像的主要价值

-第六讲测试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