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影像中的人类学 >  第六讲 土著影像 >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返回《影像中的人类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在线视频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下一节:6.8土著影像(8)——社区影像的主要价值

返回《影像中的人类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我身后这幅照片那就是乡村之眼

在青海果洛州年宝玉则神山下面

由当地人所组织的一次草原电影节

那么这个草原电影节放映影片

实际上都是当地的牧民

他们自己拍摄的社区影像

这里面涉及到高山兀鹫

涉及到这个垃圾的管理

也涉及到一些藏族的传统工艺

涉及到他们的佛教信仰

非常丰富的内容

所以这个草原电影节他吸引了周围

几十上百公里的藏族牧民

他们纷纷骑着马跑到草原上

这个地方来看这些电影

就像过节一样大家都

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愉快

那么这也说明我们讲的社区影像

其实具有一些很独特的特征

这些特征是他区别于我们这些人类学家

所拍摄的另外一种民族志电影

社区影像的一个特征就在于

他的创作主体是这些社区的成员

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就是少数民族成员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就是农村的村民

而在城市区域就是一些普通的城市居民

那么这些人虽然他们有可能会接受到

专业的影视工作者或者人类学家

他们的训练他们的培训

但是我们所说的每一步真正意义上的

社区影像的作品都是由当地人亲自完成的

无论是前期的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制作

都是出自这些原本从来没有摸过摄影机

的这些人们的他们之手

那么他们所展示的纯粹是

未经人类学家干扰的

他们自己所思所想所看

以及他们最关注的一些社会生活问题

与他们的文化问题这是第一点

社区影像的第二个基本特征就在于

它的影片的内容社区影像的内容应该是

既具有社区的文化公众性

同时又具有社区的文化主权性这两点

所谓的社区文化公共性在于

我们所看到的或者我们所认定为是

社区影像的这样民族志作品

他最主要的所关心的话题是整个社区

共同拥有的或者是他们共同关注的一些话题

而不是一些更带有私人色彩

或者是个体表达意愿的一些题目

比如说在藏族的社区他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如他们的生活场景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的生产方式他们的传统歌舞

他们的宗教信仰以及他们的这种

传统的宗教结构和他们的政治结构

所以这些话题呢可能都不是一个

个人所要表达的话题而是带有一定公共性

是这个的地区人们共同关心的

一些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这个就是所谓的社区影像在

拍摄内容上的主题的公共性

同时社区影像又带有一种内容上的主题的

这种主权性我无所谓的主权性是

在于这些影片都是以文化内部的视角

由内向外来拍摄来展示

他说给出的一些文化观点

或者说它所占的文化立场

是基于本社区的文化立场

而不是由外面来的人外来者的视角

所看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和文化行为

那么从外在的视角和这种内在的视角之间

其实上是有很大的差异性

那么一些不为外人所知的文化内容

往往会表现在这种由社区成员

自己所拍摄的影像作品当中

那么对于人类学研究来奖这一点很重要

因为我们以外来人的身份

有时后很难参与到

当地人所组织的一些活动当中

或者很难参与到他们所有的社会生活当中

那么当社区内部的成员以

他们的这样的一种文化主权的宣示

或者是由一种文化的内部视角的一种表达

展示出他们的这种视频区影像作品的时候

其实是对于人类学非常重要的文化知识的贡献

以及一个重要的价值观的贡献

那么这一点实际上就是我们所说的

社区影像第二个基本特征

社区影像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

它本身除了带有一种

影像文本的观看价值以外

同时还带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动性

或者说是一种影像的拍摄本身

以及它的传播过程都不再是

仅仅是一个艺术或者学术的交流过程

更多的是带有一种文化的行动性

那么我们举一个例子像我身后这个照片

是当时是在青海果洛州一个寺院的两个僧人

那么左边这一位叫做扎西桑俄

他就是在青海果洛州最早

来学习推广和应用社区影像的这样一个高僧

那么他通过制作和拍摄社区影像

不仅致力于保护那个地区的两位

特别是高山兀鹫这样对藏族文化

非常重要的这种大型禽类

同时他还参与到社区影像记录

观察和保护雪豹这样的一种非常珍惜的

高原野生动物的这样一种活动当中

那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

播出的一部名为雪豹的纪录片

在这个纪录片里头我们可以看到

扎西桑俄和他的很多的藏族的同伴们

一起如何地致力于观察记录和保护雪豹

这样一个非常动人的过程

所以社区影像他的行动性

一方面在于它是凝聚了社会共识

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可以说我们可以通过

拍摄制作一部社区影像

使得原本可能已经分散了的社会区成员

他们凝聚在同一个主题下面

来完整完成一种对文化的表述

这样的一次社区自我认识的重新的建构

另外一方面社区影像他的行动性也在于

他可以通过这些影像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向外界来表达他们的种种诉求

表达他们的生态诉求

表达他们的文化诉求

甚至表达他们的政治诉求

所以说社区影像是一种附权式的影像方法

就在于它把一种文化的力量

把一种表达的力量

给与了曾经只能站在摄像机镜头前面的那些人

那些人原来只是作为一种

被观察被记录和被表达的对象

但是当他们掌握了这样的一种影像工具

能够自如地去进行影像创作的时候

他们所记录下来的他们所表达出来的

就不仅仅是外人所希望或者能够想到的内容

他们的文化自主性与文化自觉性

都在社区影像的创作和

传播的中间迅速的增强

影像中的人类学课程列表:

第一讲 光影联姻:人类学与影像的百年恋情

-1.1光影联姻(1)——什么是人类学

--1.1光影联姻(1)——什么是人类学

-1.2光影联姻(2)——人类学的起源

--1.2光影联姻(2)——人类学的起源

-1.3光影联姻(3)——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1.3光影联姻(3)——人类学的学科体系

-1.4光影联姻(4)——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1.4光影联姻(4)——人类学的学科特点

-1.5光影联姻(5)——什么是视觉人类学

--1.5光影联姻(5)——什么是视觉人类学

-1.6光影联姻(6)——可视的人类文化

--1.6光影联姻(6)——可视的人类文化

-1.7光影联姻(7)——视觉人类学的学术定位

--1.7光影联姻(7)——视觉人类学的学术定位

-1.8光影联姻(8)——早期文化的视觉表达

--1.8光影联姻(8)——早期文化的视觉表达

-1.9光影联姻(9)——英国人画笔下的中国人

--1.9光影联姻(9)——英国人画笔下的中国人

-1.10光影联姻(10)——中国人画笔下的英国人

--1.10光影联姻(10)——中国人画笔下的英国人

-1.11光影联姻(11)——机械影像的诞生

--1.11光影联姻(11)——机械影像的诞生

-1.12光影联姻(12)——摄影和绘画的认知差异

--1.12光影联姻(12)——摄影和绘画的认知差异

-1.13光影联姻(13)——电影的发明

--1.13光影联姻(13)——电影的发明

-1.14光影联姻(14)——走向田野的人类学

--1.14光影联姻(14)——走向田野的人类学

-1.15光影联姻(15)——电影与人类学的历史性相遇

--1.15光影联姻(15)——电影与人类学的历史性相遇

-第一讲测试

第二讲: 图腾先祖:用影像记录人类文明的先行者

-2.1图腾先祖(1)——19世纪末的拯救人类学

--2.1图腾先祖(1)——19世纪末的拯救人类学

-2.2图腾先祖(2)——用影像拯救文明

--2.2图腾先祖(2)——用影像拯救文明

-2.3图腾先祖(3)——爱德华•柯蒂斯生平

--2.3图腾先祖(3)——爱德华•柯蒂斯生平

-2.4图腾先祖(4)——《北美印第安人》

--2.4图腾先祖(4)——《北美印第安人》

-2.5图腾先祖(5)——爱德华•柯蒂斯摄影的人类学价值

--2.5图腾先祖(5)——爱德华•柯蒂斯摄影的人类学价值

-2.6图腾先祖(6)——爱德华•柯蒂斯的历史贡献

--2.6图腾先祖(6)——爱德华•柯蒂斯的历史贡献

-2.7图腾先祖(7)——早期民族志电影《在猎头人的领地上》

--2.7图腾先祖(7)——早期民族志电影《在猎头人的领地上》

-2.8图腾先祖(8)——《在猎头人的领地上》的人类学价值

--2.8图腾先祖(8)——《在猎头人的领地上》的人类学价值

-2.9图腾先祖(9)——如何评价柯蒂斯的影像作品

--2.9图腾先祖(9)——如何评价柯蒂斯的影像作品

-2.10图腾先祖(10)——阿尔伯特•卡恩与地球档案

--2.10图腾先祖(10)——阿尔伯特•卡恩与地球档案

-2.11图腾先祖(11)——阿尔伯特•卡恩的历史贡献

--2.11图腾先祖(11)——阿尔伯特•卡恩的历史贡献

-2.12图腾先祖(12)——《青草:一个民族的生活之战》

--2.12图腾先祖(12)——《青草:一个民族的生活之战》

-2.13图腾先祖(13)——罗伯特•弗拉哈迪生平

--2.13图腾先祖(13)——罗伯特•弗拉哈迪生平

-2.14图腾先祖(14)——《北方的纳努克》及其创作方法

--2.14图腾先祖(14)——《北方的纳努克》及其创作方法

-2.15图腾先祖(15)——本讲小结

--2.15图腾先祖(15)——本讲小结

-第二讲测试

第三讲 百家争鸣:影像人类学的理论体系与代表人物

-3.1百家争鸣(1)——视觉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3.1百家争鸣(1)——视觉人类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3.2百家争鸣(2)——玛格丽特•米德简介

--3.2百家争鸣(2)——玛格丽特•米德简介

-3.3百家争鸣(3)——米德在巴厘岛的人类学影像记录

--3.3百家争鸣(3)——米德在巴厘岛的人类学影像记录

-3.4百家争鸣(4)——米德的影像研究方法

--3.4百家争鸣(4)——米德的影像研究方法

-3.5百家争鸣(5)——米德在视觉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人地位

--3.5百家争鸣(5)——米德在视觉人类学领域的奠基人地位

-3.6百家争鸣(6)——战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变迁

--3.6百家争鸣(6)——战后人类学研究范式变迁

-3.7百家争鸣(7)——约翰•马歇尔简介

--3.7百家争鸣(7)——约翰•马歇尔简介

-3.8百家争鸣(8)——《猎人》与马歇尔的民族志电影成就

--3.8百家争鸣(8)——《猎人》与马歇尔的民族志电影成就

-3.9百家争鸣(9)——蒂莫西•阿什的民族志电影

--3.9百家争鸣(9)——蒂莫西•阿什的民族志电影

-3.10百家争鸣(10)——蒂莫西•阿什的学术成就

--3.10百家争鸣(10)——蒂莫西•阿什的学术成就

-3.11百家争鸣(11)——罗伯特•加德纳简介

--3.11百家争鸣(11)——罗伯特•加德纳简介

-3.12百家争鸣(12)——《死鸟》与《极乐森林》的学术价值

--3.12百家争鸣(12)——《死鸟》与《极乐森林》的学术价值

-3.13百家争鸣(13)——让•鲁什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3.13百家争鸣(13)——让•鲁什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3.14百家争鸣(14)——分享人类学与真实电影

--3.14百家争鸣(14)——分享人类学与真实电影

-3.15百家争鸣(15)——视觉人类学的学术特征

--3.15百家争鸣(15)——视觉人类学的学术特征

-第三讲测试

第四讲 中国风范

-4.1中国风范(1)——中国视觉人类学发展三阶段

--4.1中国风范(1)——中国视觉人类学发展三阶段

-4.2中国风范(2)——方苏雅的云南摄影

--4.2中国风范(2)——方苏雅的云南摄影

-4.3中国风范(3)——方苏雅摄影简介(一)

--4.3中国风范(3)——方苏雅摄影简介(一)

-4.4中国风范(4)——方苏雅摄影简介(二)

--4.4中国风范(4)——方苏雅摄影简介(二)

-4.5中国风范(5)——方苏雅摄影的历史价值

--4.5中国风范(5)——方苏雅摄影的历史价值

-4.6中国风范(6)——约瑟夫•洛克的在华经历

--4.6中国风范(6)——约瑟夫•洛克的在华经历

-4.7中国风范(7)——约瑟夫•洛克的摩梭人摄影

--4.7中国风范(7)——约瑟夫•洛克的摩梭人摄影

-4.8中国风范(8)——中国早期纪录片导演孙明经

--4.8中国风范(8)——中国早期纪录片导演孙明经

-4.9中国风范(9)——孙明经纪录片作品《西康》

--4.9中国风范(9)——孙明经纪录片作品《西康》

-4.10中国风范(10)——摄影师庄学本

--4.10中国风范(10)——摄影师庄学本

-4.11中国风范(11)——庄学本摄影简介

--4.11中国风范(11)——庄学本摄影简介

-4.12中国风范(1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背景

--4.12中国风范(12)——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背景

-4.13中国风范(1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过程

--4.13中国风范(13)——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的创作过程

-4.14中国风范(14)——文化救险与复原重建

--4.14中国风范(14)——文化救险与复原重建

-4.15中国风范(15)——影像重访与对话

--4.15中国风范(15)——影像重访与对话

-4.16中国风范(16)——视觉人类学在1980年代舶来中国与生根发展

--4.16中国风范(16)——视觉人类学在1980年代舶来中国与生根发展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4.17中国风范(17)——学术影像民族志的多元类型

-4.18中国风范(18)——影视机构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18中国风范(18)——影视机构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19中国风范(19)——独立电影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19中国风范(19)——独立电影导演的民族志电影创作

-4.20中国风范(20)——本讲小结

--4.20中国风范(20)——本讲小结

-第四讲测试

第五讲 田野灵光

-5.1田野灵光(1)——何为影像民族志

--5.1田野灵光(1)——何为影像民族志

-5.2田野灵光(2)——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型

--5.2田野灵光(2)——当代视觉文化的转型

-5.3田野灵光(3)——影像民族志的学术特征

--5.3田野灵光(3)——影像民族志的学术特征

-5.4田野灵光(4)——视听语言

--5.4田野灵光(4)——视听语言

-5.5田野灵光(5)——客观记录与主观建构

--5.5田野灵光(5)——客观记录与主观建构

-5.6田野灵光(6)——影像深描

--5.6田野灵光(6)——影像深描

-5.7田野灵光(7)——影像赋权

--5.7田野灵光(7)——影像赋权

-5.8田野灵光(8)——影像民族志的伦理

--5.8田野灵光(8)——影像民族志的伦理

-5.9田野灵光(9)——影像民族志的创作方法

--5.9田野灵光(9)——影像民族志的创作方法

-5.10田野灵光(10)——分享人类学

--5.10田野灵光(10)——分享人类学

-5.11田野灵光(11)——本讲小结

--5.11田野灵光(11)——本讲小结

-第五讲测试

第六讲 土著影像

-6.1土著影像(1)——人类学的表述危机

--6.1土著影像(1)——人类学的表述危机

-6.2土著影像(2)——海外社区影像实践

--6.2土著影像(2)——海外社区影像实践

-6.3土著影像(3)——中国DV影像的兴起

--6.3土著影像(3)——中国DV影像的兴起

-6.4土著影像(4)——社区影像教育项目

--6.4土著影像(4)——社区影像教育项目

-6.5土著影像(5)——吴文光与村民影像计划

--6.5土著影像(5)——吴文光与村民影像计划

-6.6土著影像(6)——乡村之眼计划

--6.6土著影像(6)——乡村之眼计划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

-6.8土著影像(8)——社区影像的主要价值

--6.8土著影像(8)——社区影像的主要价值

-第六讲测试

6.7土著影像(7)——社区影像的基本特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