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丝路南线民间文学 > 第一章 丝路与丝路南线 >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形成历史 > 丝路南线的形成历史
在今丝路南线一带
繁盛一时的马家窑文化
是中原仰韶文化逐渐向西
延伸发展的一支
地域性文化遗存
白万荣在《青海考古学成果综述》
这篇文章中说这个文化的范围是
东接甘肃
西到海西州和海南州同德县境内
北入大通县境内
南至贵德县和隆务河流域
比如同一时期的舞蹈纹盆
一件是海南州同德县宗日的
11人和13人两组连臂跳舞的盆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林认为
彩陶盆内的实心圆点代表太阳
锥立状的人代表古代的巫
他们在进行一种原始的
迎日送日的仪式
其中的连臂舞蹈是太阳舞
也是后世丝路南线
连臂舞的最初意义和形态
这件舞蹈盆既是一部古代巫书
也是民俗志
另一件是大通县
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盆
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三组15人
平均每组5人
人头侧向一边
两脚却正面稍稍分开
头饰和尾饰分别摆向不同的方向
仿佛正在踏着节奏跳舞
每个人的形象都与整体
有机地结合
形成整齐的图案
这两件珍贵的陶器
作者用流畅的笔法勾勒出空白
在每一空白处
又用平涂的剪影似的手法
单色来表现舞蹈的动态
舞蹈在原始社会已经产生
先民们用舞蹈来庆祝丰收
祈求上苍或者祭祀祖先
崔永红在《青海经济史》一书中说
马家窑类型时期的
遗址墓葬中屡见海贝
蚌壳 绿松石等出土
这些均非青海所产
半山类型时期出土的这类东西
数量又有增加
以主产于湖北
陕西等地的绿松石而言
它是一种稀有的矿石
颜色鲜亮
外表很美观
乐都柳湾半山类型26座墓中
出土绿松石40件
都带有1到3个孔眼
显然当时
以此作为贵重的装饰品
马厂类型时期柳湾出土的
绿松石更多达到204件
充分表明当时柳湾人
与中原地区密切往来
大量考古发掘材料证明
中原地区的古人类
大致是沿着渭水流域而上
进入洮河
大夏河流域
然后进入湟水流域
马家窑文化之后
由于气候变化
以及人口繁衍
所带来的生存压力
河湟地区的古人类
又继续向西迁徙
开始了新的交通路线的开辟
诺木洪文化时期
聚落分布的范围
已经拓展到了海西柴达木盆地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
将丝路南线所发现的卡约文化
辛店文化
以及诺木洪文化
等青铜时代的文化
看作是早期羌人所创造的
羌人是丝路南线交通道路
最早的开辟者
羌人的迁徙不仅拓展了
自己的生存空间
而且打通了丝路南线与
中原 河西
乃至西域的通道
这条交通路线
学术界认为
从今天的甘肃兰州或者临夏
过黄河
由祁连山南
沿湟水西行到青海湖
然后横穿柴达木盆地
到达今天新疆的若羌等地
与通往西域的道路相衔接
这就是丝路南线的第一个阶段
由于主要通过羌人聚居的地区
历史上也被称做是羌中道
《穆天子传》和《山海经》中
都有关于湟水流域
北向前往张掖里程的记载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
也曾想通过这条道返回中原
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认为
湟水两旁地广肥沃
宜于人类居住
况湟河河谷文化发达
由史前至汉
皆为人类活动甚盛的地方
史前遗物
到处皆是
与渭河及洮河流域相类似
因此推断
汉以前的东西交通
是以此为重要路线
而且是主要之道
两汉时期
丝绸之路主道河西道畅通无阻
东西方的商旅
大部分都经行此道
所以当时丝路南线的重要性
并没有得到发挥
充其量也只是丝绸之路上
一条辅助性的备用通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于西域各属国
纷纷脱离了中原王朝的控制
河西走廊也先后出现了前凉
后凉
南凉
西凉
北凉等地方割据政权
在战乱的影响下
河西道时常被阻断
这一时期
从东北迁到青海地区的
鲜卑吐谷浑部
建立起了一个
以青海湖地区为中心
横跨千里的草原王国
由于强烈的政治需求
以及巨大的经济诱惑
吐谷浑政权把道路通达
视为国之命脉
在它存国期间
一直充当着中西方客商的向导
保护者以及贸易中继人的角色
吐谷浑人一方面
充分利用丝路南线的优越条件
与西域各国展开贸易交往
获得巨大财富
另一方面
在同南北各政权政治交往的同时
进行以献为名
通贸市买的商业活动
在几代国主的积极主导
与精心经营下
吐谷浑境内的丝路南线
成为连结中西方交通的纽带
肩负起了中西方政治
经济
文化交流的重任
正是吐谷浑政权
对丝路南线的维护与经营
古羌中道从此演变成了吐谷浑道
进入到历史上最兴盛的一个时期
学术界相关研究表明
在吐谷浑的大力经营之下
它的境内实际上
一共形成了四条通往各地的分道
就是西蜀分道
河南分道
柴达木分道
和祁连山分道
这四条分道共同构成了
丝路南线的吐谷浑道
由于吐谷浑控制的地区
主要在黄河以南
有些史籍中
把吐谷浑政权叫做河南国
吐谷浑道也就叫被做河南路了
其中西蜀分道是
由吐谷浑境内通往四川的通道
河南分道是主道
沟通西蜀分道与柴达木分道
以及祁连山分道的通道
柴达木分道是沿柴达木
南北通往西域的通道
祁连山分道是由
河湟通往河西走廊的通道
隋唐统一局面的实现
使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干线
再度兴盛了起来
青海道的地位有所下降
但在唐与吐蕃两大帝国
频繁的相互往来中
还是形成了著名的唐蕃古道
唐蕃古道是
唐都长安通往吐蕃都城
逻些(今拉萨)的官道
也是汉藏两族政治
文化交往的一条纽带
唐蕃古道是丝绸之路
青海道的重要支线
这条交通通道
对沟通中原王朝与
西藏地区的交往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对推动中国与印度
以及其它南亚国家的交往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蕃古道的东段实际上是
唐都长安到河湟地区的驿道
这条古道的形成
是丝路南线
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
联结唐与吐蕃关系的主干线
为河湟民族走廊注入了新的内容
唐以后
由于南方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中国的交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沟通东方与西方的
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
已经不可避免
但作为古代中国西域
与中原地区沟通的途径
丝路南线仍然有极大的存在价值
11世纪前叶
整个河西走廊被西夏所控制
西夏对过境的商人收取重税
还经常劫掠往来商旅
过境商人真是苦不堪言
而在宋与西夏长期对峙期间
丝路南线的吐蕃政权
建立起了一个区域性的地方政权
叫唃厮啰
这个政权的出现
是当时活动在今甘肃
青海地区吐蕃人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多种因素发展必然的结果
唃厮啰政权
在政治上
基本上与宋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为了确保丝路南线畅通
友好相待过往商旅
贡使
并且对他们的财货提供武装保护
由于丝路南线相对安全
生活上又有保障
所以西域方面的贡使
商旅
从这里经过
到达中原
可称得上是行旅如流
-导言 丝绸之路上的行者
--丝绸之路上的行者
-第一节 丝路形成的原因
--丝路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从“西游”范式到丝路开通
-第三节 我国丝路南线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形成历史
-第五节 丝路南线上历史时期的多民族文化圈层
-第一章 :丝路与丝路南线--平时作业
-导言 礼失而求诸于野
--礼失而求诸于野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生活价值
-第四节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关于月亮的祭祀
-第二章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平时作业
-导言 渐行远去的神话和仪式
--中国的祭灶风俗
-第一节 神话的概念
--神话的概念
-第二节 神话的起源与原始神话
-第三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神话的实例——哈萨克族的白天鹅
-第四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神话的实例——古羌到羌、藏、汉的猴神话
--羌族中的猴子传说
-第五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神话的价值
--穆天子西游
-第三章 丝路南线上的多民族神话--平时作业
-导言 在时空里穿行的神
--在时空里穿行的神
-第一节 从精卫填海到帝女化鸟的符号化过程
--中国神话中的鸟
-第二节 丝路南线上的季女化鸟类型
-第三节 神话符号与丝路南线的宗喀巴
-第四节 “神”的降临:宗喀巴出生神化传说与中国感生神话原型
-第五节 “神”的化生:宗喀巴佛陀化生传说与中国化生神话原型
-第六节 虹贯东西:宗喀巴出生地神化传说与中国四方神话原型
--彩虹的意义
-第四章 神话符号在丝路南线上的衍化--平时作业
-导言 中国史书里的民间传说
--青海民间的巫文化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基本问题
--传说圈的特点
-第二节 丝路南线的人物传说类型
-第三节 丝路南线的民族融合历史事件的传说类型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地方风物传说类型
-第五节 丝路南线的习俗传说类型
-第六节 丝路南线传说中虚构与真实
-第七节 丝路南线的传说记忆与历史
--传说记忆的文化
-第五章丝路南线上的民间传说--平时作业
-导言 丝路南线上的民间生活
--丝路上的商贸小镇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丝路南线的生活故事类型
-第三节 丝路南线上的民间笑话类型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寓言故事类型
--寓言故事的寓意
-第五节 丝路南线的童话故事类型
-第六节 爱情民间故事从华夏的化蝶到丝路南线的化鸟
-第七节 丝路南线上“二母争子案”民间故事的多民族化
-第八节 丝路南线民间故事的地方特征
-第六章丝路南线上的民间故事--平时作业
-导言 丝路南线上的民间“花儿”艺术
-第一节 丝路南线“花儿”的概念与来源
--花儿的丝路特点
-第二节 丝路南线“花儿”会与“花儿”的百科性
--花儿会上的花儿
-第三节 抒情类的“花儿”
--抒情类的“花儿”
-第四节 叙事类“花儿”
--叙事类“花儿”
--花儿的修辞
-第五节 “花儿”的语言美
--“花儿”的语言美
-第六节 “花儿”的蕴涵美
--“花儿”的蕴涵美
--花儿的语言美
-第七章丝路南线上的民歌“花儿”--平时作业
-导言 丝路南线上炼字、炼句的“苦吟诗人们”
-第一节 谚语的概念
--谚语的概念
-第二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的特点
-第三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源远流长的文化
--谚语里的劝化人心
-第四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的类型
--谚语的类型
-第五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的现代价值
--谚语的现代意义
-第八章丝路南线上的民间谚语--平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