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丝路南线民间文学 > 第四章 神话符号在丝路南线上的衍化 > 第一节 从精卫填海到帝女化鸟的符号化过程 > 从精卫填海到帝女化鸟的符号化过程
精卫填海神话
最早的文字记录的出处
在《山海经•北山经》中
又北二百里
曰发鸠之山
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
其状如乌
文首
白喙
赤足
名曰精卫
其鸣自姣
是炎帝之少女
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
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漹
东流注于河
在现在的山西省长子县
确实有发鸠山
附近还有炎帝庙和精卫湖
山西也也是神话时期
炎帝部落的活动范围之一
当然
《山海经》中的地理概念
大多带有神话本身的想象特色
精卫填海中的故事
发生地有发鸠之山
东海
西山
漳水
黄河
精卫家住北方发鸠山
溺亡于东方之海
衔西方之木石去填海
虽然北方西方的山
和东方的海是泛指
不能完全和实际地理对应
但这三处在空间名称上
横穿中国北方
精卫填海的神话原型
从产生到汉代文字记载的传播
大致也都在中国北方区域
英国学者凯伦•阿姆斯特朗
在他的著作《神的历史》中说
神已指示人类
如何建造他们的城市和庙堂
这些建筑只不过是他们在
天堂的家的缩影
神祗的神圣世界
诚如神话中所详述的
并非只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
而是人类自身存在的原型
我们处于天国下方世界的生命
就是依照这个原始的形态模铸的
神话的中心人物看似是神
但神话因人类自身的存在为原型
所以神话中的神
也不是万能的
他们也会遭遇突然的死亡
叶舒宪在《中国神话哲学》中说
阳光每天都要消失
冬季来临
植物的生命都要枯萎
人的生命每到一定期限也要完结
在精卫填海里
炎帝虽是天帝
小女儿却在豆蔻年华时在水边溺亡
神在面对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时
也往往会束手无策
这篇神话里的神的世界
和人类自身的世界之间
构成了真正的父女关系
在帝女符号化的过程中
再现了人类历史中的许多秘密
赤松子和炎帝少女
最先是两个互不关联的
地方神话中的神
赤松子在产生时间上
也比精卫填海晚一些
《楚辞•远游》中有这样一句话
闻赤松之清尘兮
愿承风乎遗则
《韩非子•解老》中有
赤松得之与天地统
这样的话句
可见赤松子是一个独立的神
但是到了西汉时期
炎帝的少女在传播中
和赤松子被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列仙传(卷上)》中说
赤松子者
神农时雨师也
服水玉
以教神农
能入火自烧
往往至昆仑山上
止西王母石室中
随风雨上下
炎帝少女追之
亦得仙俱去
赤松子是神农时期的雨师
古人为追求长生不老
有食玉的习惯
中国后来还有个和
西部追仙相关的成语
叫做锦衣玉食
穿丝绸衣服吃水玉
水玉也就是现在的水晶(精)
我们现在一般写作三日晶
说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神仙
我们再来看女桑
《山海经•中山经》中说
宣山
其上有桑焉
大五十尺
其枝四衢
其叶大尺余
名曰帝女之桑
古代风俗
大旱不雨
则曝晒巫觋
希望上天可怜她(他)而降雨
叫做暴(曝)巫
《礼记•檀弓下》中记载
岁旱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
吾欲暴(曝)巫而奚若
郑玄作注巫主接神
亦觊天哀而雨之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求雨》中有
无伐名木
无斩山林
暴(曝)巫聚尪八日
汉代王充在《论衡•订鬼》也说
童巫含阳
故大雩之祭
舞童暴(曝)巫
古代求雨中
曝晒求不到雨
就要进行焚巫
将巫或者觋
放在堆积的桑树枝上点火烧死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中记载
夏大旱
公欲焚巫尪
杜预作注
巫尪
女巫也
主祈祷请雨者
或以为尪非巫也
瘠病之人
其面上向
俗谓天哀其病
恐雨入其鼻
故为之旱
是以公欲焚之
赤松子能入火自焚
实际是求雨中
被焚烧了的男巫
上古巫师在巫祭仪式上
有牺牲祭祀
在《山海经》中有动物祭祀
但是在《诗经》中却有人祭
比如《诗经•黄鸟》有这样的诗句
交交黄鸟
止于棘
谁从穆公
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
百夫之特
临其穴
惴惴其栗
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
写祭祀仪式中
对祭品的处理方法时说
以血祭祭社稷
五祀
五岳
以貍沈(埋沉)祭山林川泽
这里又是以埋沉动物
或者是人的方式进行通灵
获得神灵的护佑
上古时期的巫师
在部族中
扮演着结束生命
与赐予生命的角色
但是因为赤松子和女桑
都是求雨中的牺牲品
所以很自然地
被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赤松子死了以后
应该是又烧死了一个女巫
所以《列仙传》中说
炎帝的小女儿女桑
追随赤松子而去
在《山海经•中山经》中说
又东二百里
曰姑媱之山
帝女死焉
其名曰女尸
化为瑶草
其叶胥成
其华黄
其实如菟丘
服之媚于人
这是叙述帝女女尸化瑶草的神话
炎帝的女儿
名字叫做瑶姬
姣丽无比
刚刚到了出嫁的年龄
还没有出嫁就夭亡了
这个满怀热情的少女
她的精魂就到了姑瑶山
姑瑶山是神话里的山
当然不能对应出实际地理范围中
到底是在哪里
可是我们知道女尸化为一棵瑶草
后人又叫她是女瑶的故事
瑶是美玉
还是和长生不老有关
死了的瑶姬
生命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存在
这瑶草的叶子
长的重重叠叠非常茂盛
开黄花
结着象茧丝的果子
谁要是吃了这个果子
就可以被人喜爱
《山海经》里的女瑶是神话原型
宋玉的《高唐赋》所说的巫山神女
住在巫山险要的地方
早上变为朝云
晚上变为雨雾
早早晚晚都在阳台山的下面
神女的变幻
保留的依然是神话的逻辑
但是楚王和神女的故事
却是对神话原型瑶草功用的衍化
吃了瑶草果子的人
获得了爱情
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二》中写道
郭景纯曰
丹山在丹阳属巴
丹山西即巫山者也
有帝女居焉
宋玉所谓天帝之季女
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
封于巫山之阳
精魂为草
实为灵芝
所谓巫山之女
高唐之阻
这个时期的女瑶
逐渐衍化为民间传说的是
巫山
天帝的季女
瑶草变为灵芝的情节
如果解释一下
就是女瑶所住的地方是巫山
女瑶不是天帝的长女
而是天帝的季女
名叫瑶姬
未出嫁就死了
死后变为了灵芝
到了唐代这个故事在《渚宫旧事》中说
王悦而问之曰
我夏帝之季女也
名曰瑶姬
未行而亡
封乎巫山之台
这是继承衍化了楚王与瑶姬之间的故事
同时天帝就是夏帝
夏帝就是炎帝
女瑶就是炎帝的女儿的线索
也越来越明晰了
现在丝路南线的汉族中
有一个典型的传说
说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
大女儿叫瑶姬
小女儿叫女娃
她们一直和父亲一起
幸福地在天宫中生活着
有一天
女娃驾着一只小船去东海玩
觉得人间什么都非常新奇
突然大海变得波涛汹涌
白浪把她的小船打翻
女娃因为太小而没有经验
来不急施法术自救
就被海浪无情地吞噬了
姐姐瑶姬在天庭中看到
妹妹女娃遇到了危险
赶忙去东海抢救
但是大海茫茫
早已没有了妹妹的踪影
传说中女瑶和女娃
逐渐变成了姐妹关系
虽然女娃
女桑
女瑶
都是不同时代的人
但她们的共同身份都是炎帝的小女儿
这当中到底存在什么真实的历史
其实
中国神话帝女化鸟的原型中
化鸟符号实际是民间部分
水边溺亡
求雨焚烧
祭祀活埋的天帝少女们
都是没有出嫁的女儿
比如《渚宫旧事》中说
未行而亡
封乎巫山之台
是对《山海经》中
帝女死焉的衍化叙述
强调这些女孩还没有结婚就死了
在我国汉代确实是长女不嫁
为家巫
在家专职祭祀
古代对于女性
善于与神沟通的特长
保持着更多的崇敬
遇到天旱求雨
民间百姓家的长女
被选择暴亡
溺亡
活埋
天帝少女的亲身父亲
往往无能为力
溺亡的女儿
应该就是百姓家
留家主持祭祀的不嫁的长女
这些女儿都是小家碧玉
但是要强行嫁给神
成为神的妻子或者是女儿
例如《史记•滑稽列传》中说
当其时
巫行视小家女好者
云是当为河伯妇
即娉取
洗沐之
为治新缯绮縠衣
闲居斋戒
为治斋宫河上
张缇绛帷
女居其中
为具牛酒饭食
行十余日
共粉饰之
如嫁女床席
令女居其上
浮之河中
始浮
行数十里乃没
属于民间文化的
帝女化鸟的神话符号衍化
还在于原本的一个女儿
分出了长女和季女两个人
长女承担了全部残忍的神性符号
季女承担了善良的人性符号
在汉代每年被溺亡
烧死
活埋的女巫数量非常多
所以其人家有好女者
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
以故多持女远逃亡
所有死去的长女
所有求雨的长女
被大巫祝要么视为炎帝的小女儿
要么视为神的妻子
这样
如果有排行中间的女儿
也不会成为故事的主要叙事元素
在丝路南线上
多民族民间故事叙述中
那些史料中
提及实际不嫁而被溺亡
烧死
活埋的长女
也就衍化出了
对现实父亲的对抗态度
长女被溺亡
烧死
活埋之后
就会变成天帝的少女
实际不嫁的长女
要变成天帝的季女
并不是过上了
人人羡慕的幸福生活
而是以死亡为代价的
这样衍化的故事中
巫女的神性就被质疑
被魔性化
一个女儿
分离出的长女
承担了凶残的道德符号
而那个替现实父亲分忧的季女
承担了良善和自救
复仇的道德符号
她被残害以后
化鸟
化树
复活的新生命
被赞赏
被尊重
这样长女以魔性出场
季女又以神性出场
长女溺亡
焚烧
埋葬季女以后
长女被发现
被处罚
季女复活
生活才进入常态化
才体现民间的人性
-导言 丝绸之路上的行者
--丝绸之路上的行者
-第一节 丝路形成的原因
--丝路形成的原因
-第二节 从“西游”范式到丝路开通
-第三节 我国丝路南线形成的原因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形成历史
-第五节 丝路南线上历史时期的多民族文化圈层
-第一章 :丝路与丝路南线--平时作业
-导言 礼失而求诸于野
--礼失而求诸于野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生活价值
-第四节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历史价值
--关于月亮的祭祀
-第二章 丝路南线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平时作业
-导言 渐行远去的神话和仪式
--中国的祭灶风俗
-第一节 神话的概念
--神话的概念
-第二节 神话的起源与原始神话
-第三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神话的实例——哈萨克族的白天鹅
-第四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神话的实例——古羌到羌、藏、汉的猴神话
--羌族中的猴子传说
-第五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神话的价值
--穆天子西游
-第三章 丝路南线上的多民族神话--平时作业
-导言 在时空里穿行的神
--在时空里穿行的神
-第一节 从精卫填海到帝女化鸟的符号化过程
--中国神话中的鸟
-第二节 丝路南线上的季女化鸟类型
-第三节 神话符号与丝路南线的宗喀巴
-第四节 “神”的降临:宗喀巴出生神化传说与中国感生神话原型
-第五节 “神”的化生:宗喀巴佛陀化生传说与中国化生神话原型
-第六节 虹贯东西:宗喀巴出生地神化传说与中国四方神话原型
--彩虹的意义
-第四章 神话符号在丝路南线上的衍化--平时作业
-导言 中国史书里的民间传说
--青海民间的巫文化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基本问题
--传说圈的特点
-第二节 丝路南线的人物传说类型
-第三节 丝路南线的民族融合历史事件的传说类型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地方风物传说类型
-第五节 丝路南线的习俗传说类型
-第六节 丝路南线传说中虚构与真实
-第七节 丝路南线的传说记忆与历史
--传说记忆的文化
-第五章丝路南线上的民间传说--平时作业
-导言 丝路南线上的民间生活
--丝路上的商贸小镇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几个基本问题
-第二节 丝路南线的生活故事类型
-第三节 丝路南线上的民间笑话类型
-第四节 丝路南线的寓言故事类型
--寓言故事的寓意
-第五节 丝路南线的童话故事类型
-第六节 爱情民间故事从华夏的化蝶到丝路南线的化鸟
-第七节 丝路南线上“二母争子案”民间故事的多民族化
-第八节 丝路南线民间故事的地方特征
-第六章丝路南线上的民间故事--平时作业
-导言 丝路南线上的民间“花儿”艺术
-第一节 丝路南线“花儿”的概念与来源
--花儿的丝路特点
-第二节 丝路南线“花儿”会与“花儿”的百科性
--花儿会上的花儿
-第三节 抒情类的“花儿”
--抒情类的“花儿”
-第四节 叙事类“花儿”
--叙事类“花儿”
--花儿的修辞
-第五节 “花儿”的语言美
--“花儿”的语言美
-第六节 “花儿”的蕴涵美
--“花儿”的蕴涵美
--花儿的语言美
-第七章丝路南线上的民歌“花儿”--平时作业
-导言 丝路南线上炼字、炼句的“苦吟诗人们”
-第一节 谚语的概念
--谚语的概念
-第二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的特点
-第三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源远流长的文化
--谚语里的劝化人心
-第四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的类型
--谚语的类型
-第五节 丝路南线多民族谚语的现代价值
--谚语的现代意义
-第八章丝路南线上的民间谚语--平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