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庄子哲学导读 >  第八讲 庄子的政治观——《应帝王》解析 >  二、《庄子内篇》补充讨论 >  Video

返回《庄子哲学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返回《庄子哲学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在读完了《庄子内篇》的七篇文章之后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补充的讨论

第一点 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内篇是不是庄子本人所做

这个问题在学术界

确实是有一些不同的观点的

我本人认为内篇应该被看是成庄子本人所做

因为内篇七篇文章所阐述的庄子的哲学

是最为系统的 最为完整的

应该说是把庄子哲学的方方面面都加以了阐述

所以也使我们能够全面地了解庄子的哲学

同时我还认为

内篇一定是庄子本人最为得意的作品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庄子最后一篇文章

《天下篇》里面得到一定的佐证

我们曾经在前面讲到

读庄子的文章有三把钥匙

第一把钥匙是庄子所采用的三言

寓言 重言和卮言

第二把钥匙是要重视他写作的模式

所谓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第三把钥匙

就是要了解庄子七篇文章内在的逻辑关联

而这把钥匙就在《天下篇》里面

《天下篇》的内容是很多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学术史

当年北京大学著名的学者马叙伦先生

讲庄子就只讲《天下篇》

而且一个学期讲都还没有把它讲完

可见它内容的丰富

所以当年马叙伦先生还得到一个外号

叫马天下

在这篇文章里面首先论述了

庄子对学术的一个总体的观念

因为我们的很多学术都是追求一个局部

而不能看到它的整体

所以后来的学术是为天下裂 分裂了

它没有看到天地之纯 古人之大体

这一点也是我们现在做学问的人

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接下来他就分析了当时的各个学派

包括墨家的墨翟 禽滑厘

包括早期的一些道家的学者

像宋钘 尹文闻

包括彭蒙 田骈 慎到

这被认为是早期的法家的一些学者

或者有一些道家的思想

接下来就是关尹 老聃

再下来就是讲的庄子

最后记载了很多惠子的观点

关于他描述庄子自己的特点的时候

有这么一段话

请大家要好好地去阅读和体会

这地方我不一定展开 大家要读一读

说寂寞无形 变化无常 死与 生与

天地并与 神明往与 芒乎何之 忽乎何适

万物毕罗 莫足以归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庄周闻其风而悦之

这段话就描写了庄子思想的特点

他喜欢的东西 重视的东西

接下来又说 其书虽环玮而连犿无伤也

其辞虽参差諔诡而可观

以谬悠之说 荒唐之言 无端崖之辞

时恣纵而不傥 不以奇见之也

以天下为沉浊 不可与庄语

以卮言为曼衍 以重言为真 以寓言为广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庄子文章的特点

接下来的一段话大家要特别注意

我认为这段话

实际上讲的就是庄子内七篇的思想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而不敖倪于万物

不谴是非 以与世独处

彼其充实 不可以已

上与造物者游 而下与外死生 无终始者为友

其于本也 弘大而辟 深闳而肆

其于宗也 可谓稠适而上遂矣

虽然 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

这段话里面有七个关键的字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这个地方我认为讲的就是《逍遥游》

而不敖倪于万物指的就是《齐物论》

不谴是非指的是《养生主》

以与世独处这个世就代表的《人间世》

接下来彼其充实的实和充

就是《德充符》

后面其与宗也就代表的是《大宗师》

最后还有其应于化而解于物

实际上指的就是《应帝王》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

内七篇的这七篇文章在庄子看来

他自己是非常欣赏 也很得意的

所以就可以得出 内七篇应该是庄子本人之作

当然后面还讲了一句话

其理不竭 其来不蜕 芒乎昧乎 未之尽者

又是强调了庄子思想的深远

我们还很难完全能理解 能把它穷尽

这也是经典之为经典的一个重要特点

我把它归结为两句话

经典一定是难以穷尽的

第二句话 经典一定是难以超越的

第二个问题 我们讨论一下庄子内篇的主线

和它的逻辑结构

我一再强调我们读庄子的内篇

不能够一篇一篇的分开读

而应该把它看成是一个

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的整体

我就把它比喻为应该是一个珍珠的项链

而不是说一颗一颗散乱的珍珠

既然要把它作为一个

具有严密逻辑联系的整体来读

我们就应该找出内七篇中间的主线

关于这个主线古人已经有所觉察 也有所论述

比如说有人总结出一个游字

我觉得游确实可以作为

内篇七篇文章的一条主线

宋代的刘辰翁就说过

说庄子的宗旨专在一个游字

明朝的方以苞说内篇凡七 而统于游

我们如果把七篇文章中

所有和游有关的字找出来

就有下面这一些

《逍遥游》里面的以游无穷游乎四海之外

《齐物论》里面有游乎四海之外

游乎尘垢之外

《养生主》里面有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人间世》里面有乘物以游心

《德充符》里面有游心乎得之和

游乎形骸之内

《大宗师》里面就更多了

游于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 游方之外

游乎天地之一气 游夫遥荡姿睢转徙之塗

《应帝王》里面也有

游乎何有之乡 游心于淡 游于无有者 游无朕

除了游这条主线之

外我认为还有一条主线就叫道

因为内七篇七篇文章里面都有道

这也是道家的特点

因为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

当然严格讲《逍遥游》里面并没有出现道

但是它的一句乘天地之正

我讲过就指的是乘天地之道

除了这两条主线之外

我认为还应该有第三条

我把这第三条主线归结为超越

在庄子内篇中并没有超越这个词

但是它是用别的字表达超越的思想

而且还不是一个词有多种

比如说化 无 丧 忘 外 支离等

而且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每一篇文章里面都体现了这种超越的思想

比如说《逍遥游》里面

从形而下来看

从低到高 从近到远

从小年到大年的这种超越

以及更重要的形而上的

从小知到大知 从有名到无名 从有功到无功

从有己到无己 从有待到无待 从有用到无用

从有为到无为的超越

《齐物论》里面所论述的

对是非 对生死 对梦觉 对物我

甚至包括对齐的超越

《养生主》里面所强调的

对技 对名刑 对生死 对有涯的超越

《人间世》里面所强调的

对名利 对有己 对有用的超越

《德充符》所强调的对刑的超越

既代表外形 也可以代表刑罚

《大宗师》对生死的超越

《应帝王》对有为 对小之知的超越

我特别强调我们对无这个字的重视

因为无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概念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特别强调的无为

当然严格讲是为无为

而庄子又把老子的无的思想加以发展

一共提出了七个无

这是指最重要的

无名 无功 无己 无用 无为 无情 无待

这七个无实际上

它内在也是有一个很严密的逻辑的关联的

所以我们人要想达到

像庄子那样高的天地的境界

就必须要对我们通常很重视的那些东西

加以超越

比如说首先要从超越名开始

进一步的超越功

超越己 超越用 超越为 超越情

最后能达到无待

这三条主线都很重要

但是我们不能把它分割开来

我们还要进一步的把这三条主线归结在一起

就是我们在讲《逍遥游》的第一段文字的时候

所提出的庄子所强调的这种思想

就是要通过不断的超越

去获得真正的又高又远的自由

要得到这个自由就必须要达到道的高度

所以超越道和游

这三者就形成了一条主线

而这种思想也得到了著名的的英国哲学家

罗素的充分肯定

罗素说中国最早的圣人是老子 道家的创始人

我对于他的哲学比对孔子要有兴趣

而庄子比他的老师就让人感兴趣

他们所提倡的哲学是自由的哲学

所以我认为庄子最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游

也就是自由的重要

所以他是对老子哲学的一个发展

也正因为有了庄子

才使得道家 使得老子扩大了影响

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它的重要程度超过了孟子对孔子的发展和贡献

然后我们还要清楚地把握庄子内篇的逻辑结构

我认为《逍遥游》和《齐物论》

是庄子思想的体

因为它们一个是阐述人生观

一个是阐述世界观

而后面的五篇文章是它的用

而用又分为两个方面

按照庄子《天下篇》所阐述的

当时每一个学派它的思想其实都包含两面

一个叫内圣 一面叫外王

《养生主》 包括后面的三篇文章

《人间世》《德充符》和《大宗师》

都是强调的内圣

就是对内要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圣人

当然如果准确地说应该用内真

因为庄子所崇尚的理想人格是真人

这个思想在《养生主》里面已经都把它阐述了

但是他又用《人间世》《德充符》

和《大宗师》进一步地进行阐述

就等于说环中又有环

所以显示了庄子对内圣的重视

因为在道家看来

外王只是圣人业余该做的事情

所以他只是用最后一篇《应帝王》

阐述他的外王的思想

强调了无为而治的重要性

这七篇文章我们都用一句话概括了它的主旨

我们现在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一下

《逍遥游》阐述的是庄子无待逍遥的人生志向

《齐物论》阐述的是庄子道通为一的世界情怀

《养生主》阐述了庄子薪尽火传的生命追求

《人间世》阐述的是庄子无用之用的全身智慧

《德充符》阐述的是庄子德长行短的人格魅力

《大宗师》阐述的是庄子善生善死的真人典范

《应帝王》阐述的是庄子用心若镜的外王方略

把这七篇文章总括为

就是庄子高远洒脱的人生境界

我们在第一篇讲走进庄子的时候

就归结为这样一句话

有很多的寓言

来让大家理解庄子所达到的人生境界的高度

就是这种高远洒脱的人生境界

而后面的七篇文章

就阐述了为什么他能够达到这样一个高度

这样一来

我们就能够对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哲学

有更加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第三点 还要强调一下

我们学习庄子应该注意的事项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学外表 要学它的本质

不要走向反面

因为在历史上有很多人学庄子就是学的皮毛

然后在生活中做出一些很怪诞的行为

所以引起人们的反感

也引起很多人来批判庄子

我认为这不是庄子的罪过

而是这些后学者没有学到本质所造成的结果

所以我们强调学中国的经典

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我引用文子的《道德篇》里面讲的一段话

他说上学以神听 中学以心听 下学以耳听

做学问也三种 上中下

最下的是以耳听

以耳听者 学在皮肤

以心听者 学在肌肉

以神听者 学在骨髓

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听 用神去听

或者说我们要用心去读 要用生命去读

这才能够真正的读出庄子的精髓

对庄子要避免两个极端

一个是全盘否定

第二个极端 全盘肯定

这两个极端都是片面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一种创新性的继承

创造性的发展的指导思想

真正的学到庄子的精髓

庄子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前面就讲过

就是庄子那种文学的风采 哲学的睿智

美学的情趣和洒脱的人生

归结为人生境界的问题

学庄子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我们通过读庄子

这是一个艰苦的历程

但是一定会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我把它归结为

首先要经历一种挑战

因为读庄子是有很多很多的困难的

一定要静下心来逐字逐句的去学习 思考

才能够真正领会庄子的思想

但是一旦你接受了这个挑战

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便会感受到这是一种享受

最后能让自己的人生境界得到升华

也像明末的高僧憨山德清所讲的

学者你只要真正的精透了内篇

便可以得到无穷的快活

便非世上的俗人了

希望我们的同学

能够真正的体会到这种快乐和这种升华

关于庄子的思维和禅宗

我们附带的也可以做一点介绍

我们学庄子也要学到庄子的这种思维方法

我把它归结为有这这样的三个特点

叫随说随扫 旋立旋破

庄子他的思想是在批判

我们一般人的思维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但是他又同时把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也加以破除

这一点是他的高明之处

第二个特点

他提倡我们看问题一定要看到正反两面

问问题一定要从正面问一下

然后又从反面问一下

他的核心就是要求我们破除了这种绝对的观念

提倡两面看问题 看到事物的相对性

但是又不要陷入到相对主义

有的学者认为庄子是相对主义

我不赞同

我认为庄子强调的是看事物的相对性

而他也是反对相对主义的

第三个特点 提倡两次超越

在我们人认识问题的过程当中

一定要学会超越

而且通常情况下是两次的超越

才能达到最高的境界

比如说庖丁解牛

开始看到的是无非全牛

但是三年之后未见全牛

这是一次超越

然后又进一步的达到了

以神遇不以目视的更高境界

又是一次超越

所以如果抓住了庄子思维的这些特点

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很多的庄子的观点

比如说如何看待小和大 如何看待有和无

如何看待技术和道 如何看待物我

如何看待生死等等

这种思维方式在后来的禅宗当中

得到了很多具体的体现

我们说中国文化有一个很重要的发展

就是印度的文化主要是以佛教为代表的

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

经过了几百年的时间之后

融入了中国文化当中

然后就形成了中国化的佛教

以禅宗为代表

这个功劳主要是道家完成的

所以我们经常有一个说法叫佛老庄禅

谈佛教就一定要想到老子

谈禅宗一定要谈到庄子

所以如果我们有机会去读《坛经》

就可以具体地了解禅宗的思想

和庄子思想的相通之处

比如说《坛经》里面讲到

禅宗最重要的是三句话

叫无念为宗 无相为体 无住为本

可见对这个无的重视

这一点我就不展开了

大家仔细去领会这三句话

其实领会这三句话的庄子思想的相通之处

再比如说我们禅宗当中有很多的一些故事

比如说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话

是唐朝的青原惟信所讲的

他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

见山是山 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

见山不是山 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

依然见山只是山 见水只是水

这里面就包含了庄子所讲的两次超越的思想

对这一段话的理解

其实也可以有不同的方面

大家如果去深入的思考就会有很多的收获

我特别强调的是这种两次超越的思想

可以用任何宗教它所要达到的一种目的

就是要了生死

因为我们普通的人对生和死是不了

是纠缠于生死的

然后所生恶死 害怕死亡

所以宗教就是为了解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

然后他要制造一个彼岸的世界

让人们去了生死

可是禅宗还不仅停留于此

它还进一步的进行第二次的超越

还要让我们的人回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做到无生死可了

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庄子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不管是对生死

要做到从不了生死到了生死

到最后无生死可了

对于是非也是一样

最开始人们不了是非

要做到了是非

然后还要回到实际生活当中无是非可了

对物和我的关系

同样的是要从不了物我到了物我

到最后无物我可了

完全融入到万物一体的境界

总之我个人感受到

庄子留给了我们后人无尽的思考

所以他是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

谈到经典 我们就一定要认识到经典的重要性

我一开始就讲过 我们的人生需要经典

因为经典可以照亮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明白我们是谁

我们现在所到达的地方

以及我们最后要向什么地方前进

同时经典又必须要精读

不是只读一次就可以的书

而是要反复地读 要用心读 用生命读

要用一生去读

但是每一次阅读都会给你带来新的收获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我们希望大家

能通过像庄子这样的经典的阅读

真正从里面汲取智慧

能够真正让我们的人生境界得到提高

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走得更为踏实

取得更大的成就

能充分展示我们自己人生的价值

好 我们这门课就讲到这个地方

谢谢大家

庄子哲学导读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序:走近庄子——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一、庄子其人

--Video

-二、《庄子》其书及价值

--Video

-三、《庄子》寓言选读

--Video

第二讲 庄子的人生观——《逍遥游》解析

-一、《庄子内篇》阅读方法

--Video

-二、《逍遥游》阅读

--Video

-三、《逍遥游》故事解读

--Video

-第二讲作业

第三讲 庄子的世界观和认识论——《齐物论》解析

-一、《齐物论》解析

--Video

--Video

-二、《齐物论》故事解读

--Video

-第三讲作业

第四讲 庄子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养生主》解析

-一、《养生主》解析

--Video

-二、《养生主》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四讲作业

第五讲 庄子的社会观——《人间世》解析

-一、《人间世》解析

--Video

-二、《人间世》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五讲作业

第六讲 庄子的道德观——《德充符》解析

-一、《德充符》解析

--Video

--Video

-二、《德充符》观点总结

--Video

-第六讲作业

第七讲 庄子的生死观——《大宗师》解析

-一、《大宗师》解析

--Video

-二、《大宗师》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七讲作业

第八讲 庄子的政治观——《应帝王》解析

-一、《应帝王》解析

--Video

--Video

-二、《庄子内篇》补充讨论

--Video

-第八讲作业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