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庄子哲学导读 >  第一讲 序:走近庄子——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  三、《庄子》寓言选读 >  Video

返回《庄子哲学导读》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Video在线视频

Video

下一节:Video

返回《庄子哲学导读》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Video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所以接下来

我们就选取了一些《庄子》当中

最著名的寓言加以解读

有学者统计过

在《庄子》的这三十三篇

文章当中

一共有二百四十二个寓言

所以数量是相当庞大的

今天我们就选取了其中

最有代表性 最精彩的

大约三十个寓言来读一读

在选取的时候

我选定了一条主线

就是以道观之

就是用道来选取

选取的寓言分门别类

让我们了解庄子

他对待各种事情的态度

所谓以道观之

是庄子在《秋水篇》里面

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

说明的是我们人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他说以道观之 物无贵贱

如果我们站在道的高度看问题

得出的结论是

万物是没有贵贱之分的

但是如果我们以物观之

得出的结论就是自贵而相贱

所谓以物观之

就是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

来看问题的话

得出的结论是把自己看的很宝贵

而把别人就看得很低贱

这就是一种个人中心主义

或者说人类中心主义

得出的结论

如果站在另外的角度

比如说以俗观之

得出的结论就是贵贱不在己

就是按照世俗的观点来看的话

人的贵和贱不在于你自己

不能由你自己能够决定的

就当你来到人间的时候

你的社会地位高低都已经决定了

你生于帝王之家 你的地位就高

你生于农民的家庭

你的地位就低

所以可以看出

庄子他所推崇的观点

就是应该站在道的高度去看问题

才能够客观地看待万物

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以我们用以道观之的观点

选取了他的一些寓言

分为八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就是观名利

就是庄子如何来看待名利

我们知道人生在世

绝大部分的时间精力

都是用来获得名利

但是庄子如何看待名利呢

刚才司马迁所介绍的

楚威王派人请他去当宰相

他拒绝了

所以在《庄子》的文章当中

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叫庄子钓于濮水

这地方我们就不具体介绍了

第二个我们可以读一读

曹商使秦的故事

说宋国有一个人叫曹商

他为宋王当使者到秦国去

他去的时候

宋王给他了几部车

到了秦国之后 秦王很高兴

给他增加了一百部车

回到宋国之后

他主动去见庄子

就想炫耀一下

他对庄子说

夫处穷闾厄巷 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 商之所短也

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

商之所长也

意思是说

如果让我住在一个

很穷的巷子里面

靠编草鞋为生的话

我会饿得面黄肌瘦

说我曹商是做不到的

这是我的短处

但是只要我一见是万圣之主

就是一个大国的国王的话

他就给我送一百部车

这是我曹商的长处呀

可见 他就是故意要在庄子面前

炫耀一下

因为庄子当年过的生活

就是他所描述的屦槁项当中

自己编草鞋为生

但是庄子怎么回答他呢

他说我听说秦王生病的时候

一定会找医生给他治病

然后医生把他的病治好之后呢

就给他奖赏

但是他是有一个原则的

如果他得是比较轻微的病

比如说长了一个疮

然后把它弄破了

减轻了痛苦

然后就给是他一部车

但是如果得了比较重

比较难受的病

比如说痔疮

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医生唯一能够减轻他痛苦的办法

就是用嘴巴去舔他的屁股

这时候秦王就会赏他五部车

所以他的原则是

所治愈下 得车愈多

然后就反问曹商

说子岂治其痔邪

何得车之多也 子行矣

你是不是给秦王治了痔疮了

给他舔了屁股呀

要不然你怎么会得这么多车呢

意思说你走吧

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出来

庄子的特点

叫嘻笑怒骂 皆成文章

读他的故事让人感到痛快淋漓

下面还有一个故事

叫鹓鶵与鸱

写的是

庄子一生当中的好朋友惠子

就是惠施

是名家的代表人物

我们知道名家的代表人物

是惠子和公孙龙

说惠子相梁

就当了梁国的宰相

实际上是魏国

魏国的都城在大梁

就今天的开封

然后庄子主动想去见他

但是有人告诉惠子

说庄子来的目的

是要代替你做宰相使

因为庄子很能干而欲之

惠子感到非常恐惧了

所以就派人在国当中

搜杀了三天三夜

当然没有抓住他

最后庄子主动去见到了惠子

就给他讲了个故事

说南方有鸟 其名为鹓鶵鹓鶵

也叫凤凰

说你知道吗

说鹓鶵这种鸟

它是从南海出发

然后要飞到北海去

在这么长的路途当中

非梧桐不止 非练实不食

非醴泉不饮

没有碰到梧桐树

它不停下来

没有练实这种果实

它不吃

没有甜的泉水

它不饮

可见 它是一个非常高贵的鸟

但是有一天

它飞过了一只鸱 就是鹞鹰

而这个鹞鹰 猫头鹰

抓到一头臭老鼠

结果发现鹓鶵

从它头顶上飞过的时候

它抬起头来大喊了一声 吓

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

你别抢我手中的这只老鼠

所以庄子就对惠子讲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他现在

你以你梁国的这个宰相

觉得了不起

怕我去抢了你的位子

其实在我看来

你这个位子就像猫头鹰

嘴上的这只臭老鼠一样

所以这个故事也让我们看出来

庄子对待名利的态度

有人说庄子是不是没有本事

才不去当官呢

但是前面的故事讲得很清楚

他是有这个本事

但是他认为他的志向

不是去当这样的官

因为他生活在一个混乱的时代

那些诸侯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打来打去

所以当这个时候的官

做不了什么事情

体现不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他是这样来看待名和利的

还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

叫尧让天下于许由

这个故事在逍遥游里面

我们下面还会继续讲的

讲的是尧主动地

要把天下让给许由

许由是一个著名的隐士

他拒绝了

但是许由讲了一段话

我为什么不要你的天下呢

他认为说你把天下都治理好了

要我去代替你

那我是为了什么呢

我是为了一个名吗

那么名是什么呢

他说名者 实之宾也

宾就是一个宾客

就是一个和主人相比而言的

一个附属的东西

所以他又问吾将为宾乎

我要去做这样一个附属的东西吗

所以他把名看得很清楚

如果没有实

仅仅得到的名

那是一个虚名

所以他对名也采取了一种

很超脱的态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讲

也代表了庄子的观点

还有一个故事是类似的

叫舜以天下让善卷

善卷也是一个隐士

在今天江苏省的宜兴市丁山镇

还有善卷当年隐居的一个洞

叫善卷洞

就说当年舜想把天下让给善卷

但是善卷回答说

他说余立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 夏日衣葛絺

春耕种 形足以劳动

秋收敛 身足以休食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吾何以天下为哉

同样表达了他对当官

对名利的看法

所以他没有接受舜让给他的天下

然后离开了 入深山 莫知其处

第二个方面

我们来看一看庄子

是如何看待是非的

我们称为观是非

除了名利之外

我们人生

也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花费在是非之争上

因为你要争名夺利

一定会卷入是非

庄子如何来看待是非呢

在齐物论里面

他有这么一段话

他说吾尝试问乎女

就说我尝试着问你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他说

我们人如果躺在湿地里面

就会得病

可是泥鳅会吗

泥鳅一年到头都躺在湿地里面

然后又说人如果呆在树上

就很恐惧

他问猴子会吗

猴子一年到头也在树上

所以得出了结论是

这三种动物谁知道真正好的地方

是哪里呢

言外之意也就是说

不同的动物

它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然后进一步问

我们人吃人所豢养的这些家畜

而麋鹿吃草 蜈蚣吃的是蛇

鸱鸦吃老鼠

这四种动物

谁知道真正的美味是什么呢

答案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然后进一步说

猴子把猵狙作为自己的对象

麋和鹿交配 泥鳅和鱼在一起游

而我们的人认为毛嫱丽姬是美女

可是鱼看到这样的美女之后呢

往深处游走了

鸟看到这些美女往高处飞走了

麋鹿看到这些美女很快就跑走了

所以他说这四种动物

谁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么呢

所以得出的结论是

按照我看来

人们所说的仁义之端 是非之涂

樊然殽乱 吾恶能知其辩

人们所宣称的仁义是非

实际上是一个很混乱的概念

所以你站在个人的角度

所提出的观点

所以最好的态度

就是不要陷入了这些

很多是无畏的是非之中当中

浪费了自己人生的时间和精力

然后还提出了一个

他所认为理想的对待是非的观点

他说忘足 履之适也

忘要 带之适也

忘是非 心之适也

就是我们人都有脚

可是通常情况下

我们是忘记了自己有脚的

不会老想着自己有脚

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们的鞋穿得很合适

反过来也就是说

如果鞋穿的很不合适 很难受

你想会感到我的脚难受 我有脚

我们人都有腰

可是我们也不会老想到自己的腰

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们系的腰带很合适

不是太紧 也不是太松

同样地

我们的人如果忘记了是非

说明我们人的心态很舒适

所以要想让我们的心态舒适

就要忘记是非

这个忘实际上是超越的意思

而且他还进一步提出

不内变 不外从 事会之适也

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

忘适之适也

就是内心的追求不能随意改变

也不要随意地服从于外界

这就能够达到一种碰到任何事情

自己的心态都会舒适

而且一个人如果一开始

保持了心态的舒适

而始终没有感到不舒适的话

那就要达到到最高的境界

称为忘适之适

这就是庄子对待是非的态度

第三个方面叫观智愚

如何看待聪明和愚蠢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

不希望自己是一个愚蠢的人

但是什么叫聪明 什么叫愚蠢

恐怕每一个人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庄子讲了一个

非常具有这里的故事

叫浑沌之死

他说传说当中南海有个帝王叫倏

北海有个帝王叫忽

中央有一个帝王叫浑沌

说倏和忽

经常地到浑沌那个地方去

浑沌对他们招待得很好

于是倏和忽商量了一下

准确要报答浑沌的好意

怎么报答呢

就说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有 尝试凿之

说我们人都有七个窍

有两个眼睛 两个耳朵

两个鼻孔 一张嘴

用它们来看东西 听声音

吃东西和呼吸

可是浑沌呢

一个窍都没有

我们试着给它凿个七窍吧

结果日凿一窍 七日而浑沌死

每天凿一窍

七天之后 七窍凿成了

可是浑沌死了

这个故事的含义是非常深刻的

也是多方面的

当然其中有一个方面

我们就会看出倏和忽自以为聪明

自以为自己的做法是最好的

是为了报答浑沌对他们的招待

而所做的事情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

是把浑沌害死了

所以什么叫聪明 什么叫愚蠢

就看你如何去看待

按照庄子的观点

就一定要站在道的高度去看

这才是一种大智

而通常人们所讲的聪明

往往都是一些小聪明

靠小聪明做事

很多情况下

都是做的一些愚蠢的事情

第四个方面

观美丑

什么叫美 什么叫丑

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希望自己美

不希望自己丑

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一个新的说法

叫颜值

说一个人颜值高了

好像就有资本

可是什么叫美 什么叫丑

我们看看庄子是怎么看的

他有个故事叫美恶二妾

恶最早的含义就是丑

说的是当年阳子

就是阳朱 到宋国去

住在一个旅馆里面

旅馆的老板有两个妾

一个很美 一个很丑

可是在实际当中

那个丑的 他很喜欢

那个美的呢 他不喜欢

所以阳朱感到很奇怪

就问他是什么原因

这个旅店的老板就回答说

说其美者自美

吾不知其美

其恶者自恶

吾不知其恶也

就是那个美的

是她自己觉得美

我不知道她的美

那个丑的呢

是她自己觉得丑

不觉得她丑

所以阳朱也感慨地跟弟子们说

说弟子啊

你们要记住

一个人要行贤而去自贤之行

就说你要做好事

同时还要把你做好事

自己以为很好的这种行为

都要忘掉

这样你安往而不爱哉

你到哪里 别人不爱你呢

请注意这个地方的安

安往就是到哪里去别人不爱你

这个字我们后面还会用到的

可见 美和丑在很大程度上

是一个主观的看法

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客观的标准

下面一个故事大家就更加熟悉了

叫丑妇效颦

后来我们称为叫东施效颦

说西施因为生病

大概是心绞痛吧

叫病心而矉里

她自然而然就皱着眉头

结果呢

邻居当中有个很丑的女人

看到之后

觉得她这个动作很美

所以后来之后呢

她也简单地去模仿她

捧着心 皱着眉头

可是这个动作

邻居当中有钱的人看到之后

赶紧把门关了 不出来

觉着太难看了

穷人看到之后

赶紧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

赶紧走了

怕什么

怕一下子学坏了

所以庄子得出的结论是叫

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她只是简单知道这个动作

皱眉头很美

而不知道她为什么美

就是因为对西施而言

它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

可是对于这个丑妇

这位东施

她并没有病

故意装出来这个动作

简单地学习仿效

所以不自然

别人看到就觉得很丑

接下来庄子在《德充符》

这篇文章里面

还专门描写了一批

生来长得非常非常丑的人

这个地方讲一个叫闉跂

支离无脤的人

这个人长得支离破碎

而且好像没有嘴唇

很丑吧

但是他当说客去说服卫灵公

卫灵公很高兴

然后就喜欢他

喜欢他的结果呢

反过来正常的人

就说你们的脖子为什么这么细

言外之意说

你们为什么不像他一样

因为他的脖子很粗

本来是缺点

现在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

另外一个人叫瓮盎大瘿

就是一个典型的大脖子病了

同样地当说客去说服齐桓公

齐桓公很高兴

喜欢他

反过来看正常的人

同样地说

你们的脖子为什么这么细

接下来庄子就讲了一句

非常富有哲理的话

就说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就当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很高

有长处的时候

人们就会忘记他的外形

即使他很丑

也会觉得他很美

所以这里面隐含了

一个很深刻的道理

就是德是高于美的

也就是善高于美

所以我们不能够简单地去追求

外形上的美

而应该去注重提高

自己的道德水平

要具有一副善心

才能够显示真正的美丽

第五个方面

观道技

就是如何看待道

如何看待具体的技术

我们每一个人

在这个世上都必须要有一技之长

才能谋生 才能够生存下去

可是在庄子看来

技还不是一个最高的追求

道是高于技的

最熟悉一个故事就是庖丁解牛

庖丁就是一个叫丁的厨师

他不仅要做饭还要解牛 要宰牛

可是他把宰牛这个工作

变成了一种艺术表演

好像是在跳舞

好像是在演奏音乐

所以就引起了他的主人的好奇

问他怎么会达到这样一个地步的

可是庖丁回答说

臣之所好者道也 进乎技矣

我所喜欢的

我所追求的是道

而不仅仅是技

道是高于技的

这个故事我们在《养生主》里面

还要进行分析的

这个地方我们就要体会到

道是高于技的

用我们今天的话讲

你要成为一个大师

就必须达到道的高度

如果你仅仅停留在技的层面上

你可以成为一个熟练的工人

但是要成为一种大国的工匠

成为大师就必须要达到道的高度

接下来一个故事

同样也是讲技和道的关系的

叫佝偻承蜩

就是一个驼背的老人去抓知了

说当年孔子到楚国去

在一个树林当中

看到一个驼背老人在那抓知了

动作非常熟练

好像随便拣一样

于是孔子就问他

你这么巧 一定有道吧

然后他就回答说我有道

然后就描述他练习的过程

当时他抓知了呢是用一个竹竿

竹竿的前面点一个胶

然后用这个竹竿伸出去

然后去点知了

因为胶就会把知了的翅膀粘住

它就飞不了了

他说我练了五六个月的时间

在竹竿上面放两个球

如果它不掉下来的话

我就很少失手了

我再继续地放三个球

还不掉下来

失手的机会就更少了

十次最多只有一次

如果我放五个球

还不掉下来

就达到我今天这个水平了

就随便地拣了

但是我每次去抓知了的时候

我人站在的地方

就好像一个枯的树桩

我的手臂伸出去

好像一个枯的树枝

而且在我看来

尽管天地很大 万物很多

但是我的眼睛里面

只看到的是知了的翅膀

我不会回头 也不会向侧面去看

也不会因为有人要把万物

来换我的这个知了的翅膀

就是我高度地专注

不受任何的干扰

这样的话 何为而不得呀

什么东西做不到呀

孔子听了这段话之后

非常感慨地告诉弟子们说

用志不分 乃凝于神

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说他做到了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就是这个驼背老人的做法呀

能达到这么高的境界

所以这里面也让我们得到

一个很重要的启示

一个人能不能把他的事情做好

有的时候并不是说他不够聪明

往往是因为他不够专心

人真正地如果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地去做一件事情

一定可以把它做到好上加好

做到极致

第六个方面我们来看

什么叫有用 什么叫无用

什么叫材 什么叫不材

庄子有一个著名的观点

叫无用之用

他说人皆知有用之用

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都知道有用的东西它的用处

而不知道无用的东西也有用处

我们知道道家从老子

在《道德经》开始

就非常强调无的重要性

所以能够知道无用之用的人

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下面有一个故事

就是惠子和庄子讨论

什么叫有用 什么叫无用

惠子有一天跟庄子说

说你讲的话没有用

但是庄子回答

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知道什么叫无用

才可以开始跟你讨论什么叫用

然后跟他讲

说天地非不广且大也

人之所用容足耳

说天地不能说不广不大的

但是对人来说

有用的是什么呢

就是我们脚下能够容纳下脚的

那两块土

但是我们假想一下

如果我们沿着我们的脚

把它所踩的土全部挖掉

只留下你两个脚的那块土

一直挖到黄泉之下

然后再问你

你脚下的那两块土还有用吗

因为按照一般人的观点

只有我的脚直接踩到的土才有用

才能是把我们的人承载起来

其他地方的土就没有用

所以他就问了

我把那其他的土都挖掉

就剩下孤零零的两个柱子

你还觉得有用吗

惠子就说无用

为什么呢

因为它随时会塌下去呀

所以庄子就说

然则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所以无用的用途就很清楚了

你原来认为无用的那些土

你去掉之后

有用的东西也就没有用了

因为它们起到了支撑的作用

所以这个故事是很富有哲理的

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只把眼光盯在

表面上的所谓的有用和无用

而应该从深层次上理解无用之用

比如说我们现在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专业

到了大学里面就觉得

只有我自己的专业才有用

别的东西都没用

比如像我们现在所讲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 讲哲学

表面上看起来

对你将来就业好像没有什么作用

可是在你人生的道路上

每每碰到困难 遇到问题的时候

它们的作用就能够自然地

显示出来

所以有的人问哲学有什么用呀

他们通常回答哲学就是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有的时候

会起很大的作用

所以要提高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具备

哲学的思维能力

下面一个故事叫与时俱化

很有趣

说庄子当年到一个山里面去

在路上看到一个大树

长得很茂盛

可是木匠站在旁边

不敢去砍这个树

然后问什么原因

他们说无所可用

没有用

然后庄子就说

你看这棵树

就是因为它们没有用

所以能够活到现在

出山之后

他们在一个朋友家里住下来的

这个朋友很高兴

就让家里的童子去杀一只鹅

来招待他们

结果童子就请示了

说我们家有两只鹅

一只能叫 一只不能叫

我杀哪一只啊

主人说把那个不会叫的杀掉

第二天 弟子们就问庄子

你看昨天我们看到山中的

一个大树

因为它没有用

所以活到现在

而主人家的鹅

它不会叫 先把它杀掉了

所以就问

老师呀

你到底是想一个有用的人呢

还是一个无用的人

这个问题问的很有水平

结果庄子笑着回答说

那我就做一个有用和无用

中间的人

对吧

因为有用可能像这鹅一样

也可能像一个大树一样

所以在现实生活当中

你到底是做一个有用的人

还是做一个无用的人

是都有它相应的弊端的

你无用 别人看不起你

有用呢 有时候因为有用

反而也带来不好的结果

但是庄子这个回答

实际上是一个很幽默的回答

他真正的态度并不是这样

他说材与不材之间

似之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

所以有用和无用之间

看起来好像是很聪明

但是实际上是不对的

人要是这样活就太累了

所以他正面的观点就是

人应该乘道德而浮游

无誉无訾 一龙一蛇

与时俱化 而无肯专为

我们前几年所流行的

一个政治术语叫与时俱进

就是从这来的

而且还说了一个

非常重要的观点

人应该物物而不物于物

则胡可得而累邪

人应该做物的主人

而不要做物的奴隶

这就叫物物而不物于物

这样也就不会活得那么累了

在现实中

我们很多的人

实际上都是做的物的奴隶

比如说我们要住房子

去贷款结果要很长的时间去还贷

这实际上就成了房子的奴隶

有的人要坐好车

然后又要去贷款

就成了房奴

有人要消费 用卡

然后就成了卡奴

我们的同学在学校里学习

为了一个好分数

就成了分数的奴隶

或者什么证书的奴隶

就始终没有把自己定位在

要做物的主人

所以活得就很累

第七个方面

观物我

如何去看待

万物和我和人之间的关系

这是一个古往今来

非常重要的哲学话题

庄子有两个著名的故事

一个叫濠梁观鱼

也叫子非鱼

说庄子和惠子有一次

在濠梁之上游走

然后庄子说了一句话

你看这河里的儵鱼

就白鱼

游得那么从容自在

这鱼很快乐呀

结果惠子说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你不是鱼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结果庄子马上就反驳他

说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

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请注意在这个地方

庄子是非常聪明的

用一个手法

偷换概念

他偷换的也非常聪明

原来惠子讲

子非鱼

你不是鱼

但是庄子把它偷换成

你不是我

惠子原来指的是人和鱼

这两者的关系

现在他把它缩小为你和我

之间的关系

把那个范围缩小了

而且利用中国的字当中的

同音的特点

鱼和我

我也称为鱼

所以把这个鱼转换成我

是用这个同音的字

但是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接下来惠子就说

我非子 故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

子之不知鱼之乐 全矣

说我不是你

固然不知道你

但是你也不是鱼呀

所以你也不应该知道鱼也快乐

说这个道理很清楚呀

很全面呀

那这时候庄子怎么来反驳呢

他说请循其本

让我们回到开头

开头你就说

汝安知鱼乐云耳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

所以你说这个话的同时

就表示你已经知道

我知道鱼是快乐的

然后来问我这个问题

那我告诉你

我知之濠上也

我是在濠水之上知道的

大家想一想

好像庄子的回答没有针对性嘛

因为从字面上看

惠子的问题是很富有逻辑性的呀

我不是你

固然不了解你

但是你也不是鱼呀

所以你也不应该知道

鱼是快乐的呀

从逻辑学上讲

他是很清楚的

是站得住脚的

可是庄子在这个地方

再一次地偷换的概念

怎么偷换的呢

就把这个安字的概念偷换了

因为惠子问

汝安知鱼乐

但是安字在中国古文里面

它有两个含义

一个是怎么

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安还有另外一个意思 哪里

我们刚才的故事里面就是说

安往而不爱哉

你到哪里 别人不爱你

所以他就偷换成这样一个意思

意思就是说你问我

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

我就告诉你

我是在濠上知道鱼的快乐的

所以这样一来

惠子就无话可说了

所以这个故事辩论的结果

我们来判断一下谁是赢家呢

其实是很难说的

如果严格意义上讲

从逻辑学上讲

惠子的逻辑是很严密的

而庄子两次偷换概念

所以表面上看起来

好像是庄子是赢家

其实是不见得

如果要是名家的学者

来解读这个故事

他们一定会认为惠子是赢家

但是这个故事的重点

并不是在谁是赢家

而在于庄子他的这样一种观点

是高于惠子

因为惠子仅仅是从逻辑的角度

来看问题

所以他就得出结论

我们人不是鱼

我们人就不应该了解鱼

快乐不快乐

同样的逻辑

那么我也不是你

那么好像我也不应该知道你了

这样来的结果

万物就无法相互了解了

就无法相通了

这个世界变成了

一个一个的孤立的个体

谁也不了解谁

那这个世界不是太可怕了吗

而庄子是用一种美学的观点

他因为自己内心的乐观

然后投射到万物上

都觉得万物都是快乐的

所以实际上是

美学和逻辑学的争论

逻辑学上不可能的东西

但是我从美学的角度

是完全可能的

实际上他也间接地阐明

一个重要的道理

一个真正的人

一个有文化的人

不能仅仅地局限于哪一门学科

如果按照今天的观点

然后就是说

搞科学的人也要有人文

要有哲学

搞人文的人也要懂科学

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才是一个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人

就像我们开始讲中国文化的

要了解天文

也要了解人文一样

所以这个故事是非常好的

一个故事

第二个著名的故事

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庄周梦蝶

说以前有一天晚上

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

蝴蝶飞得非常地生动活泼

自由自在

然后他就感到

很适合自己的志向

不知道这个蝴蝶是庄子变的

可是突然之间

醒了之后发现

这还是庄子自己呀

不是蝴蝶呀

然后就问了一句话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

胡蝶之梦为周与

不知道是庄子做梦变成了蝴蝶呢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子呢

这个问题

如果要按我们今天的人看的话

那是太荒谬了

如果今天有人这样问的话

大家一定认为他神经不正常

就人和蝴蝶怎么能互相变呢

但是这个问题

从哲学上讲

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

它就是要我们思考

万物和我们的人之间

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能不能相通

当然还具体表现为

能不能够相互的变化

所以这个问题

我把它称为叫千古之问

庄子给的回答叫

此之谓物化

这就是物的变化

所谓物化就是

万物都是在变化之中的

不仅仅自身在变

而且可以相互地变

既然可以相互变

那当然就有可能庄子变为蝴蝶

蝴蝶也可能变成庄子

如果我们看一看

多少万年之前

物种的变化

最早也都是从最简单的东西

开始变起

比如说从水的生物变起

从单细胞变成多细胞

再变成鱼

鱼呢然后就可能变成鸟

鸟可能就变成兽

然后就有了猿

然后也就可以变成人

所以最早最早之前

人和蝴蝶也可以说是同根同源的

然后通过衍变成了不同的物种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完全是可以相通的

也是可以相互变化的

如果有了这样的一种认识之后

人和万物的关系

就不是一个简单的

你和我的关系

内和外的关系

你就会自己和万物融合成一体

就达到了天地的境界

所以我们通常讲

庄子这个时候就达到了一种

物我两忘 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八个方面

观生死

生和死是我们人要碰到的

最大的问题

在这个方面

庄子有非常精辟的观点

也讲了很多精辟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秦失吊丧

说老子死了之后

他的朋友秦失去吊丧

但是吊丧的动作是三号而出

就喊了三声就出来了

结果引得老子的弟子就问

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

他说是啊

然后就问

像你这样吊丧 行吗

秦失说 行啊 为什么不行呢

所以他反过来问这些弟子

他说始也吾以为其人也

而今非也

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就开始呢

我以为你们是你们老师

老子的弟子

现在看来可能不是了

为什么

因为你们要责怪我

说我这样吊丧不行

说明你们还没有达到

你们老师的弟子的这个水平

然后就进一步分析

说刚才我进来吊丧的时候

发现有老年人哭

好像哭他们自己的儿子

小的哭 好像哭他们自己的母亲

但是我仔细地看了看

他们之所以这样子

一定有的人是

不想说这些话而说的

不想这样哭而哭的人

因为是在这样一个场合嘛

而这样一种表现

庄子认为是遁天倍情 忘其所受

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就是违背了天理

过分地看重了人情

忘记了我们的人的生命

是从哪来的

古时候把它称为是

违背了天理 受到了刑罚

那么正确的观点应该是什么样呢

按照你们老师的观点

人都是偶然的

就来到人世

所以你们的老师呢

也是按照这个时机就来了

然后一个偶然的原因呢

他又走了

所以你们的老师也顺着这个时机

离开了人世

所以对待人的生和死

应该安时而处顺 哀乐不能入也

你看安于这样的一种时机

这种规律

然后就顺从它

不管是悲哀还是快乐

就不应该进到我们的内心

不要觉得来到人世活着就高兴

死了 离开人世就悲哀

这都是你不正确的理解生命

所造成的

说如果你做到了这两句

安时处顺 哀乐不入的话

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古时候把它称之为是

天地给人道悬的刑罚戒除了

就是我们通常认为是

活着就高兴 死了就悲哀

这就是天地给人的

倒悬的一种刑罚

你现在做到了安时处顺

哀乐不入

就等于把这个道悬的刑罚解除了

看完这个故事

有人会问了

你的朋友死了

你作为一个旁观者

你就看得很开

你知道吧

你吊丧就可以随便地叫三声

就出来了

可是如果是你的家人也死了

你还能这样超脱吗

下面就有一个故事

叫鼓盆而歌

说的是庄子的妻子死了

惠子去吊丧

本来以为庄子应该很悲伤的

但是没想到看庄子在那

击箕踞鼓盆而歌

随意地坐着 敲着盆子唱歌了

所以惠子觉得很奇怪

无法理解

就责怪他了

说你的妻子跟你生活了一辈子

为你生了儿子 老了 现在死了

你不哭都已经足够了

你还要鼓盆而歌

不是太过分了吗

但是庄子说 不是的

他说刚开始她死的时候

我哪能没有感慨呀

但是我仔细地考察了一下

人的生命是怎么回事呢

说最开始呀

人是没有生命的

不仅仅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

不仅仅没有形体

也没有气

就是因为在苍茫的大地之间

通过变化有了气

气再变化有了形

形变化 有了生命

现在又是通过变化死了

这个过程

就不像我们春夏秋冬

这四季的变化

一样的道理吗

所以现在人死了

很安静地躺在天地

这个大的房间里面

如果我在这嚎啕大哭的话

就说明我不懂得人的生命

是怎么来的

所以我想通了这个道理

我就不哭了

不仅不哭了

我还可以鼓盆而歌了

所以你看庄子讲的这个道理

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人有生就必有死

这是客观规律

就像一年的春夏秋冬

它要变换一样

所以当年毛泽东有一个说法

说人死了之后

我们不应该开追悼会

我们应该开庆功会

庆祝人的生命的辩证法的胜利

中国民间有一个说法

如果一个人的寿命比较长

死了之后 把它称为一个喜事

叫白喜事

因为它按照规律过完了

自己的一生

看了这个故事之后

有人可能还会提出一个问题

你的妻子死了

你仍然想得很超脱 很开

如果轮到你自己要是死了

你会属于一个什么态度

不要着急

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

庄子将死

说庄子快死了

他的弟子们很爱他们的老师

所以就商量一下

准确要厚葬他

庄子当然不同意

就说我以天地为棺椁

以日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

万物为赍送

就是天地是我的大棺材

日月星辰万物

都可以作为我的葬具

都给我陪葬

我的葬具难道还不够吗

你们还要加什么呀

这样一说

弟子们就没话可说了

结果弟子们就改变了一个说法

说我们怕如果你不埋在地下

放在地面之上

就会有乌鸦 老鹰

把我们老师吃掉了

庄子就说

你不葬我

在地面上固然有乌鸦 老鹰吃我

但是埋在地下就没有动物吃我吗

地下的一些蝼蛄 蚂蚁 小动物

也会把我吃掉了

你们为什么只让蝼蛄蚂蚁吃我

而不让乌鸦老鹰吃我呢

你不是太偏心了吗

当然庄子是一个很幽默的说法

由此可以看见

庄子对自己的死

也是看得非常地清醒的

庄子不仅仅对人的生和死

认识的非常清楚

而且还对人死后做了一番描述

下面这个故事叫庄子枕髑髅

髑髅就是骷髅头

说庄子到楚国去

在路边看了一个骷髅头

形状很完整

于是他就用马鞭撽打骷髅头

问了一系列的问题

说你是不是生前贪生失理

到了今天这个地步呀

你是不是做了亡国的事情

遭到了斧钺之诛

才到这个地步的呀

还是说你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

愧对你的父母妻子

才到这个地步的

还是说你生前挨冻受饿

才到这个地步的

还是说你是活到你该活的寿命

到了这个地步

讲完之后

骷髅头当然不会回答

但是庄子抱起了这个骷髅头

晚上当枕头睡觉了

结果半夜里

这个骷髅头在他的梦当中出现了

跟庄子做了一番交谈

他说看你说话

好像是一个很会辩论的人

但是你所讲的东西

都是你们活着的人的一些类

人死了之后

是没有这些东西的呀

你想不想听我说一说

人死了之后的快乐吗

庄子说 行啊

然后骷髅头就说

人死了之后

在他的上面没有君主

在他的下面没有臣子

也没有一年四季的事情

要让他操劳

所以他是以天地为春秋

即使人间南面的王者的快乐

都无法超过

庄子有点不太相信

然后故意地说了一句话

说如果我让有关的部门

恢复你的形体

让你有了活人一样的骨头

肌肉和皮肤

回到你的家里面

去见你的父母 见你的妻子

子女 邻居 朋友

你愿意吗

结果这个骷髅头皱着眉头说

我怎么能够舍弃

比人间南面王者的快乐

还要快乐的事情

再回到人间去受劳累呢

可见庄子对人死了之后

都有所思考

所以他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地透彻

但是我们要问

庄子到底如何看待人的生和死呢

下面这个故事就阐述了

四个非常重要的字

叫善生善死

说的是一个鱼塘水快干了

然后所有的鱼就聚在一起

为了活命 它们就吐着湿气

吐着泡沫

就是我们说的相呴以湿

相濡以沫

非常感人

但是庄子认为不如相忘于江湖

不如让这些鱼

在大江大湖当中自由地游走

也许会把对方忘的

但是这是它们正常的状况

因为它们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于是就说我们的人

与其誉尧而非桀也

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我们人通常

把尧看成是圣人 赞誉他

把桀看作是暴君 批评他

但是在庄子看来

不如把这两者都忘掉

而投身于道之中

和道在一起

你就会得到真正的自由

所以他认为说是造物主

或者说天地给我们人的安排

是非常合理的

他就叫做大块载我以形

劳我以生 佚我以老 息我以死

说造物主天地给我们人类安排

让我们人有了形体

然后让我们人在年轻力壮的时候

要去劳作

当我们老了之后

又让他比较闲适

同时还安排死

让我们得到永久休息

所以他认为

这是对我们人的生命的

最好的安排

所以也是对我们人的死的

一种最好的安排

就叫做善生善死

所以相应地

我们人活在世上

就是要活就好好地活

死呢也痛快地死

而不要像我们通常讲的

叫悦生恶死

活的时候不好好活

临到死了又非常害怕

所以从上述的观点

我们也可以看到

人生哲学是庄子哲学的精华

而其中的生死哲学

又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精华

我们学《庄子》

最值得学的就是

庄子的这种生死观

把生和死看作是一体的

而且要做到善生善死

人和人有很多区别

但是在我看来最大的区别

就是如何对待死亡

一个人只有正确地认识了死亡

才决定他能够

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生命

不知道死亡的意义

就不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

只有做到了生而无愧

才能够做到死而无憾

在中外的历史上

有很多善生善死的典范

比如说谭嗣同

当年戊戌变法他失败了

本来他可以逃生

梁启超让他一起逃到日本去

但是他断然拒绝了

说各国的变法

没有不从流血而开始而成功的

但是中国没有听说过

因为变法而死的人 流血的人

所以这是我们中国不昌盛的原因

所以他说请从我自己开始

而且他对梁启超讲

没有走的人

就没有办法

图将来的进一步的变法

但是没有为变法而死的人

也无法来报答圣主对我们的信任

所以他后来还作了一首

《狱中题壁》

其中有两句话说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意思就说你走和我留下来

我们是肝胆相依的弟兄

有各自的选择

但是我们两个人

都会成为中国文化上的

两座昆仑山

当年在菜市口临刑的时候

他还高呼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谭嗣同死的时候

只有三十三岁

他出生在一个高官的家庭

父亲是二品的官员

可是他以他年轻的生命

为了中国的变法

主动地选择了死亡

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三年

但是我认为他真正做到了

善生善死

所以我认为

我们读庄子

如果读完之后

还恋恋于悦生恶死

还汲汲于功名富贵

还耿耿于是非得失

就不能说是你真正

读好了《庄子》

当然在《庄子》里面

还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

我们一些有趣的成语

也是《庄子》当中

提供给我们的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

叫盗亦有道

做强盗也要有道

说盗跖的一个徒弟问盗跖

盗跖是当年的大盗

说做强盗也要有道吗

盗跖回答说

做什么事情没有道啊

说做强盗的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在五个方面

一 要妄意室中之藏 圣也

就是我们要猜测这个房子里面

藏什么东西

你猜得准叫圣

然后呢进去偷的时候

你必须先进去

这个叫勇

因为先进去最危险

你不能让别人先进去

可是出来的时候

要最后一个出来

因为也最危险

这叫义

分脏的时候呢

要分得均匀

而不能因为你是头子

你就分得多

这叫仁

而且还要有一个重要一点

你要判断这个房子里的东西

你该偷还是不该偷

这叫知

他说如果五者不备

你要成一个大盗的话

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我要强调最后一点

知可否 叫知呢

真正的高明的强盗

他要选择他偷的对象

比如说贪官就是最值得去偷的

因为偷了东西

他都不敢报案

这就是一种智慧

是一种聪明

再有个故事

叫匠石运斤

就是一个姓石的木匠挥动斧头

说当年庄子送葬的时候

经过了惠子的墓

就惠子是在庄子之前死掉

结果庄子看到他的墓很有感慨

跟周围的人说

说一个故事

说楚国郢这个地方有一个人

有这个泥瓦匠

有一天干活的时候

在他的鼻尖上

落了一点白石灰

好像一个苍蝇的翅膀

然后呢

他就告诉他一个朋友

一个叫石的木匠

说你用我斧头

把我这个白石灰砍掉

结果这个匠石

马上把他的斧头一运

一阵风过来

就把他这个石灰砍掉了

而他的鼻子没有受到损伤

他站在那个地方的话

脸色没有任何的改变

结果后来

宋元君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呢

就想方设法把这个匠石招来了

说你给我表演一下

这个匠石就说

我当然能够表演了

可是我的朋友 我的对手

已经死了很久了

从他死了之后

就没有人跟我配对了

为什么

就是因为有了他朋友跟他配合

才能一起完成这种表演

意思就是说宋元君

你有这个胆量吗

你能站在这地方

在你鼻沿上放一点石灰

我把斧头一挥

一阵风过去

你能站在那个地方一动也不动

脸色也不改变吗

你稍微一动

可能你的鼻子就没有了

严重一点

可能你的脑袋都碎了

所以这个故事非常形象地说明了

庄子把惠子

当做自己的知心朋友 知己

尽管两个人是不同学派的

代表人物

但是心心相印

成了莫逆之交

所以从以上的这些故事

让我们进一步地了解了庄子

走近了庄子

庄子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

高远 洒脱的人生境界

一方面是超凡脱俗

一方面又是自然本真

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一份

宝贵的遗产

认真地汲取其中的睿智和情怀

充实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做一个有文化品位

又有高远境界的中国人

好 谢谢大家

庄子哲学导读课程列表:

第一讲 序:走近庄子——从寓言看庄子的人生境界

-一、庄子其人

--Video

-二、《庄子》其书及价值

--Video

-三、《庄子》寓言选读

--Video

第二讲 庄子的人生观——《逍遥游》解析

-一、《庄子内篇》阅读方法

--Video

-二、《逍遥游》阅读

--Video

-三、《逍遥游》故事解读

--Video

-第二讲作业

第三讲 庄子的世界观和认识论——《齐物论》解析

-一、《齐物论》解析

--Video

--Video

-二、《齐物论》故事解读

--Video

-第三讲作业

第四讲 庄子的生命观和价值观——《养生主》解析

-一、《养生主》解析

--Video

-二、《养生主》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四讲作业

第五讲 庄子的社会观——《人间世》解析

-一、《人间世》解析

--Video

-二、《人间世》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五讲作业

第六讲 庄子的道德观——《德充符》解析

-一、《德充符》解析

--Video

--Video

-二、《德充符》观点总结

--Video

-第六讲作业

第七讲 庄子的生死观——《大宗师》解析

-一、《大宗师》解析

--Video

-二、《大宗师》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七讲作业

第八讲 庄子的政治观——《应帝王》解析

-一、《应帝王》解析

--Video

--Video

-二、《庄子内篇》补充讨论

--Video

-第八讲作业

Video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