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庄子哲学导读 > 第二讲 庄子的人生观——《逍遥游》解析 > 二、《逍遥游》阅读 > Video
下面我们就要正式的来阅读《逍遥游》
首先要介绍著名的学者闻一多先生的一句话
他说“人啊 你一定要向高远处追寻
否则要蓝天和为”
这句诗实际上是
当时英格兰的诗人布朗宁的英文诗
是闻一多先生留学的时候乘着轮船所朗读的
闻一多先生在11岁的时候就进入了清华学堂
做留美的预备生 在清华待到十年
1922年才得到留学的机会
他对于庄子非常感兴趣 也很有研究
当年他曾经在西南联大开设庄子的课程
听的学生非常非常多
他有些研究的结论也是非常精辟的
接下来还要介绍清朝的林云铭讲的一句话
他说“庄子一生的大本领 大追求
尽在‘逍遥游’三字”
这句话讲得也是非常的准确的
所以我们通常都把《逍遥游》作为庄子的代表作
一提起庄子就会想到他的《逍遥游》
按照我前面所介绍的庄子写作文章的结构模式
这篇文章是第一模式
就是先要阐述他的观点 然后再讲故事
但是这篇文章在讲观点的开始也是从故事入手的
第一个故事是寓言第二个故事是重言
然后才正式的推出自己的这些观点卮言
所以它的第一部分相对比较长
我把它就分为这样的三小节
我们先看第一节 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
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 天池也
这段话我们都比较熟悉
读完之后我们会得到一个什么印象呢
就是庄子一下子就把我们引入到一个
非常辽阔的境遇
让我们得到一个非常非常大的深刻的印象
但是我们要真正的理解这样的经典
还不能仅仅从表面上去把握
更需要我们去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
而且读中国的景点有一个特点
我要特别加以强调
这就是清朝的学者宣颖所讲的 他说
“明道之书 若开卷不以第一义示人
则为于道有所隐”
这段话强调就是古人写的书
成为明道之书就是要阐明大道的书
对这样的书 他们写作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要求
就是要开门见山
把自己最重要的观点马上就告诉别人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 他认为你得出发点就有问题
你对于道就有所隐藏
所以从这段话我们得出一个重要的阅读经典的方法
就是要特别重视每一本书的第一篇
或者第一章或者第一段
按照这样的观点
我们就要对《逍遥游》
它尽管是庄子内篇的第一篇
但是《逍遥游》中的第一段
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一段进行深入的思考
按照我们现代写论文的方法
就是要抓住这段文字当中的关键词
那么这一段的关键词有哪些呢
我把它归结为这样的三个
第一个就是化而大
第二个怒而飞
第三个向南方
所谓化而大就是文章当中所描写的鲲的大
然后他又化而为鸟成为大棚
鲲这个字在古代本来代表的是鱼子 很小的
可是庄子一下子把它变成一种很大的鱼
而且它在进一步的化为大棚
鹏按照闻一多先生的理解指的就是凤
中国文化里面对龙对凤都是非常崇拜的
而且相对而言 北方人更多的崇拜是龙
而南方人更多崇拜的是凤
这也体现了庄子文章的南方特色
化字还需要注意一点的是
它代表的是一种值得飞跃
我们现在讲量变和质变
量变我们叫称为普通的变
而值的变化就称为化 所谓的怒而飞
这个怒不是发脾气愤怒
而是怒就是奋力用尽全部的力量
所谓像南方这点更需要我们体会
南方在中国文化中含义代表着阳光
代表着光明 代表着自由
但是对庄子而言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
代表着他的家园 他的故乡
我们上一次课说过庄子的老家是楚国是南方
后来由于一些变故才到了宋国
所以他对于自己的家乡充满了怀念之情
甚至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南方的情节
所以在庄子文章中经常出现从北方到南方
从南方到北方 除了要把握这三个关键词之外
还应该注意一点
这三个关键词并不是孤立的不相干的
更要把它们理解为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这个整体是什么呢
我就把它归结为庄子所要阐明的人
就是要通过超越去获得自由这样一个观点
不仅仅是这一段文字的最主要的观点
也可以说他是《逍遥游》整篇文章的最重要的观点
甚至可以说也是庄子内篇
七篇文章最重要的观点 甚至可以说
这就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
庄子哲学的核心就是
要通过超越去获得他所认为的真正的自由
按照哲学来讲
不管是西方哲学还是中国的哲学
在这个点上是共同的
都是要通过人的超越去获得自由
所以超越和自由是哲学的核心精髓
接下来我们再看后面的文字
《齐谐》者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是齐国记载一些稀奇古怪事情的书
在这本书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说大鹏要飞到南冥去 它的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要水击三千里
然后要抟扶摇而上到九万里的高空
而且这一飞从北冥到南冥要六个月的时间才停止
对其中的第一句话水击三千里怎么理解呢
很多人认为就是大鹏打一下水
然后水就可以上到三千米的高空
但我认为不如把它理解为大鹏要起飞
它不是一次击水 而是要不停的击水
一直要持续三千米的这样一个距离
就好像我们今天飞机要起飞要滑行很长的距离一样
在这个过程当中 它逐渐积蓄自己的力量
然后再借助于扶摇风才能够上到九万里的高空
第三句话讲
六月息者的息很多学者认为是代表风是六月的海风
但是我认为在这个地方理解为休息 停止可能更合适
从北冥飞到南冥要六个月的时间
由此可见 大鹏的飞行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高 他首先要上到九万里的高空
第二个特点是远 从北冥到南冥
一共要飞六个月的时间 接下来他讲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三句话很多人不太注意
我认为它有很深的含义
它代表的是大鹏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之后
所看到的景象 而这个景象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看到的是像野马一样奔驰的云气
第二个层次是地面上大风所刮起的尘土和艾力
第三个层次就是地面上的各种生物互相的以息相吹
这个息就代表生物的呼吸
当然也代表我们的人说话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三者的次序
首先看到的是野马
跟我们的人在地球上地面上
所看到的次序是反过来的
我们地面上的人首先看到的是生物之以息相吹
然后再看到尘埃
而对于野马的体会
就远远不像大鹏
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之后
所看的那样清楚体会的那样深刻
而这个地方讲的野马
实际上就代表着庄子所追求的自由
正是因为这样子
所以庄子就提出来疑问
说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也
期高 而无所至极邪也
其视下也 亦若是而已矣
他说天的这种仓的颜色是它自己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他高到了无所
至极才显示出来的呢
然后他又说如果我们的人在下边地面上看的话
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这样一种感觉呢
这样的疑问呢
接下来 庄子的笔锋一转转到了大鹏
为什么能上到九万里的高空
它归结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
水浅而舟大也
他说如果水的积累没有达到一定的厚度
那么他就没有力量托浮起大船
如果我们随便把一杯水倒在堂前的低洼地
用一根草芥作为船
它还可以浮起来
但是放一个杯子就粘住了
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同样的道理 他又说风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如果风的积累没有到一定的厚度
那么它也就没有力量把大鹏的翅膀托付起来
现在正是因为大鹏有了足够的积累
所以上到了九万里的高空之后
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培风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而后乃今将图南
到了九万里高空之后
风就在大鹏的下边
然后他就可以凭借着这样的风
背负的青天没有任何东西能够将它阻拦
所以就能够一直飞向南冥
接下来庄子引入了两种小动物和大鹏做了对比
他说“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 抢榆枋而止
时则不至而不空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就是蝉 也就是知了和学鸠
就是斑鸠
笑大鹏说你看我们随便就飞起来了
如果时机不够
碰到了榆树枋树 我就停止了
我就落到地面了
你为什么要飞到九万里高空还要飞到南冥去
不是太笨了 太累了吗
对于蜩与学鸠的这种嘲笑
庄子说适莽苍者
三餐而反 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 宿舂粮
适千里者 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说如果我们要到郊外去野游
就是莽苍树很多的郊区
只需要一天的时间
三餐就可以回来
而且肚子还饱饱的
果然这个字很形象
就是说肚子鼓鼓的
像一个水果一样
但是如果要到百里之外的话
头一天晚上就需要准备粮食
要到千里之外
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准备粮食
这两种小动物哪里能够理解
就说他们的眼界比较近 比较浅
于是庄子就进一步的总结出其中的哲理
称之为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请注意这两句话非常精彩
而且要注意第一句话里的
知不读知要读智就在古代是通用的
他强调的是小智慧
是不理解大智慧的这个观点
从老子的道德经当中就已经强调过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这个观点
而且加以进一步的强调
他们共同反对这种小智也就是小聪明
提倡的是大智
实际上就是大道这句话太抽象了
不容易理解
所以庄子用一种高明的文学手法
添上了一句小年不及大年
年就是寿命就是短的寿命不了解长的寿命
为什么要加这句呢
就是为了帮助大家去理解
小智不及大智这两句话的重点当然是在第一句
所以我把它称之为叫主辅结构
通过后面的辅来帮助我们理解前面的主
所以接下来他要讲的例子
就是用小年和大年做比较
所以他首先问奚以知其然也
怎么能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呢
他就举例子了
朝菌不知晦朔 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
早晨长出来的菌类太阳一出来他就死掉了
所以他不知道一天有傍晚还有黎明 晦朔
晦代表傍晚 黄昏
朔就代表黎明
有很多学者把它理解为一个月的月末和一个月的月初
这个理解是不准确的
因为他讲的是朝菌
朝菌是早晨有了水气长出来的菌类
太阳一出来它就死掉了
所以它不知道一天完整的这样一个时段
不知道一天还有傍晚还有黎明
蟪蛄这种动物呢
是春天出生
夏天死亡或者秋天出生冬天死亡
所以他不知道一年还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于是庄子得出结论
这就是短的寿命的代表
接下来 他介绍楚之南有冥灵者
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
楚国的南边有一种很灵验的乌龟
乌龟是长寿的象征
他以五百岁为春 五百岁为秋
也就是说他的一年就相当于我们人间的2000年
当然是长寿了
还有说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
上古有一种大的椿树
以八千岁为春
八千岁为秋
也就是说他的一年
相当于我们人间的三万两千年寿命就更长了
然后他就说此大年也
这就是长寿的代表
之后他又转说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
说我们的人都以盆作为长寿的象征
说他活了800岁
然后大家都想向他学习 都想长寿
可是要是和这些明明和大臣相比不是太可怜了吗
就是我们人的眼界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限的
不要说这两种小动物了
接下来是第二节
就是要用一个重言进一步的加强他所说话的分量
说汤之问棘也是已
汤是商朝的第一个国君
他问他的老师也是他的宰相叫夏阁及
问的问题也是类似的
接下来有一段话是根据列子补进来的
如果补了这段话之后呢再引出后面的话就比较顺畅
否则就比较突兀了
那么汤问棘问什么呢
说上下四方有极乎
所以我们人生活的这样一个空间
上下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所组成的这样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也称为六合
相当于一个方盒子
六面体有没有边界 有没有极限
棘回答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
意思说是没有边界的 没有极限的
无极之外仍然是无极
大家不要小看这句话
这表示了庄子思想的开放性
因为在古代人都认为
我们生活的空间就是这么一个方盒子
而他已经突破了这种界定
接下来他就具体描述说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天池也 有鱼焉 其广数千里
未有知其修者 其名为鲲有鸟焉 其名为鹏
背若太山 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也
这段话的描述跟前面基本上一致
但是又有一些小的变化
免得简单的重复
这就是庄子写文章的高明的文学手法
我们说这是重言 因为它是借助汤和棘的嘴讲故事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
就可以来加重这些话的分量
让别人更加相信同样的
这时候庄子又引入了一种小动物叫斥鴳
又是水塘边的麻雀同样是笑大鹏说彼且奚适也
我腾跃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
翱翔蓬蒿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
它说它要到哪里去啊
你看我随便一下子就飞起来了
不超过数人 我就落下了
我在这些蓬蒿之间自由的翱翔
对我来说这也是飞的极致了
它还要往哪里飞啊
同样的它不理解大鹏
然后有嘲笑大鹏
是不是说大鹏 你太蠢了 太累了
你是为什么呀
对这样一种嘲笑庄子同样的要提出他自己的观点
但是这一次他所总结的观点
和上面讲的小智不及大智是不一样的
他说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他的意思和前面讲的小智不及大智类似
但是他更加精炼 总结为小大之辩
大家知道在中国的文化上有很多著名的辩体
比如说人性的善恶之辨
比如说孔子在论语中所提出的义利之辨
还比如华夷之辨人禽之辨
这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些辩体
那是庄子从哲学的角度提出来小大之辩
其实后面还要转入到有无之辨
这是更具有哲学意味的辩体
具有更深的内涵。在这个地方也请大家注意
不要被小大之辩这四个字迷惑
表面上看前面所讲的这些故事
不管是寓言也好 重言也好
事后庄子强调的就是小和大的区别
小的不理解大的
庄子就是推崇大的 看不起小的
实际上这并不是庄子哲学的重点
因为接下来他马上把笔锋一转
转到了我们的人间
所以第三节他说故夫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能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看我们的人间有的人
他的智慧能够去做一个官
他的行为在一乡相比也很突出
他的道德水平比较高
可以合乎一个国家君主的要求
而且他也很能干
这些人他们看自己的感觉是什么感觉呢
庄子说亦若此也像什么呢
就像前面所讲的这些小动物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这段话里面这个而请大家注意
在古代和人是通用的
就应该直接读成人
这样才能跟前面的字行德并称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语气的转折
接下来 庄子进一步的引出了两个人
这两个人当然是高于这样的四种人呢知效一官
行比一乡 德合一君
能征一国
第一个引出的是宋荣子叫宋行
历史上确有其人的说
宋荣子犹然笑之
宋荣子对这样四种人有一种善意的微笑
为什么呢
因为它自己的境界是高于他们的
高到什么程度呢
庄子表示说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全世界的人赞扬它表扬他
他也不会更加努力
全世界的人批评他 他也不会沮丧
他能够守住自己内心的追求
区分外和内的区别
能够分辨什么是真正的荣
什么是真正的辱
所以他很有主见 不为外界所动
可见这种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了
所以庄子进一步的肯定说斯已矣
这些他都做到了 而且还加了一句
彼其余世未数数然也
请注意这句话里面的数
很多学者认为是读成树
数数然认为是很急 就急于追求功名利禄
但我认为这个字应该读成数
他的意思就是多
因为当物体的数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我们要知道它具体的数字就要去数
比如说一个房间里面来了十个人
到底是多少呢 就要一个一个数
数到后来说十个或者是一个
那么数数然呢 那就要数了再数就更多了
比如房间来了500个人
所以我们要数了再说
才能准确地知道数目
所以这句话实际上讲的是宋荣子这个人
对于我们的人士来讲不是那么多的
未数数然 所以它仍然是进一步的肯定
这种人能做到这个境界的是很少的
这就是充分的给予肯定
但是接下来庄子又指出虽然
犹有未数也
尽管如此 他还有没做到的
这就是一种先褒后贬的手法
但是请大家注意 未数的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大家去思考思考
后面庄子会给出一个解答
但是要我们仔细的去分析
接下来引入了第二个人叫列子
就是列御寇 同样是实有其人的
说列子有一个特异功能 能够御风而行
靠风走而不靠脚走 而且动作非常轻巧
泠然善也 时间还比较长
叫旬有五日而后反
旬代表十天 再加上五天就十五天才回来
这个有应该读成又就十又五
当年孔子在论语里面讲自己一生的时候
也用了这个字
叫吾十又五而志于学
有和又在古代在这地方也是通用的
接下来同样的手法先对列子予以肯定
说彼于致福者 未数数然也
这地方要注意福这个字不是指幸福
说致福不是说去追求幸福
福的意思是完备福者备也
所谓致福就是希望自己本事很多很完备
因为列子的是这样一种特异的功能
所以他对于那些希望自己有很多本事的人来说
同样也是很少的未数数然也
所以首先是给他一个充分的肯定
同样接下来又给他一个一定程度的贬指出了他的不足
说他此虽免乎行 犹有所待者也
尽管他能够不靠脚走路
但是他仍然有所依待
这地方同样要注意列子依待什么呢
很多人理所当然的就认为他要依待风啊
因为他御风而行 没有风他就走不了
请注意这个地方是庄子设下的一个陷阱
因为庄子并不是认为这是最根本的手段
我们读下面这段话就应该知道了
接下来还讲若夫乘天地之正 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
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乘天地之正 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的话 那么他还依待什么呢
恶乎待哉
恶乎待哉就是对前面有有所待的正面的回答
所以说他就是说列子是有待的
而一个人如果做到了刚才讲的这三句话之后
他就可以达到无待了
所以我们就应该理解列子的有待不是风
因为他讲的是若夫乘天地之正
正是什么意思
我理解就是正道 实际上就是天地之道
就是如果你达到了天地之道的高度
你就可以驾驭六气的变化
这个变就是变化的变
六气只是象征比较多的变化
不一定非要指六种具体的气候的变化
比如说古人就说六气代表
阴 阳 风 雨 晦 明这六种气象变化
我觉得没有必要 非要把它做实
总之是代表实际情况是多变的
但是他能够驾驭
而且能够游无穷能够在一种无穷的境遇当中
得到自由 这和列子相比
当然不是一个等级的人
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就是无待的境界
由此可以看到
整个这前面的文字
最终庄子要表述的观点就集中在这两个轴上
无待 无待同样太抽象了
一般人很难理解
所以接下来庄子就用了另外的三句话而帮助大家理解
他说故曰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在这地方一定要注意了
他引出了这三句话
这三句话当中的无应该怎么理解
第二 这三句话和前面讲的所强调的无待
有什么联系
首先 第一无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没有或者不要
比如说一个人没有名或者不要名就成为无名吗
恐怕不会那么简单
无在这个地方 我认为主要强调是一个超越
比如说圣人无名 就是说超越了名
这样的圣人才是真正的圣人
因为圣人本身就是有名才成为圣人的
有的圣人有了名之后就把名看得很重要
而有的是人 他可以超越名
那就成了真正的圣人
所以这个无字有两个含义
第一个就是先有而后超越
而不是你原来没有名
我不要就叫无名
第二个 这个无要和前面讲到无待两个字联系起来
所以他的逻辑就是说真正的圣人是无待于民的
是不靠名成为圣人
这就阐述了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和圣人无名
和前面的无待之间的
逻辑关联这一点非常重要
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的准确地去领会
然后才能够准确的理解下面的故事
这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庄子提出自己的哲学观点
但是他先有一个寓言
再用一个重言入手
最后才推出了他的卮言
所以显得比较长
-一、庄子其人
--Video
-二、《庄子》其书及价值
--Video
-三、《庄子》寓言选读
--Video
-一、《庄子内篇》阅读方法
--Video
-二、《逍遥游》阅读
--Video
-三、《逍遥游》故事解读
--Video
-第二讲作业
-一、《齐物论》解析
--Video
--Video
-二、《齐物论》故事解读
--Video
-第三讲作业
-一、《养生主》解析
--Video
-二、《养生主》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四讲作业
-一、《人间世》解析
--Video
-二、《人间世》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五讲作业
-一、《德充符》解析
--Video
--Video
-二、《德充符》观点总结
--Video
-第六讲作业
-一、《大宗师》解析
--Video
-二、《大宗师》故事解读
--Video
--Video
-第七讲作业
-一、《应帝王》解析
--Video
--Video
-二、《庄子内篇》补充讨论
--Video
-第八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