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程知识点:土壤地理学 >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课程列表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在线视频

下一节: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返回《土壤地理学》慕课在线视频列表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课程教案、知识点、字幕

同学们好

今天

我们开始进入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的学习

首先是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

土壤资 源是

人类赖以生存的一项重要财富

人类的衣、食、住、行

等生活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物质

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资源

全球陆地上分布有多种类型的土壤

它们性质不同

利用方式差别巨大

现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土纲

评述世界土壤资源的特征

首先是灰土

全世界共有灰土5.6×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4.3%

由于灰土区热量条件差

并且灰土矿质养分缺乏再加强酸性

故仅有17%的灰土被开垦成耕地

绝大部分灰土还处于

原始针叶林覆盖之下

也是世界重要的林业土壤资源

淋溶土

全世界共有淋溶土

约17.3x10 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13.2%

现已有37%的淋溶土

被开垦成耕地

故淋溶土是世界

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淋溶土开发利用过程中的

主要问题就是防治土壤侵蚀

软土

全世界共有软土

约11.3 x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8.6%

由于软土土层深厚

土壤中有机质氮、钙、钾等

营养元素含量高

盐基饱和度高

结构性和耕性良好

所以土壤肥力水平高

现在已有56%的软土被开垦成耕地

已成为世界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在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水分不足

易受干旱威胁

氧化土

全世界共有氧化土

约11.2×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8.6%

已有58%的氧化土

已被开垦成为热带经济林

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在利用中存在着侵蚀

酸性强

矿质养分含量低等土壤问题

老成土

全世界共有老成土

约7.3x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5.6%

现在已有37%老成土

被开垦成耕地

发展亚热带经济林和经济作物

在开发利用中

存在的问题是阳离子交换量小

盐基饱和度低

强酸性反应

土质粘重

结构不良

透水性差和易遭侵蚀

变性土

全世界共有变性土

约2.4x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1.8%

已有约59%的变性土被开垦

以发展农业

牧业生产

然后是干旱土

全世界共有干旱土

约24.7×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18.8%

由于干旱土区水分缺乏

以及干旱土有机质含量低

土层薄等

开发利用难度大

目前仅有3%的干旱土

因具有灌溉条件被开垦成为耕地

始成土

全世界共有始成土

约11.7x108 hm2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8.7%

其中约20%的始成土

已经被开垦成耕地

下面是新成土

发育于 世界各地平原的新沉积物和

受侵蚀的

山地丘陵坡地上的幼年土壤

全世界新成土的面积

约10.9×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8.3%

只有14%被开垦成耕地

始成土和新成土

因土壤发育程度低

故土壤性状受母质影响较大

因此土壤利用方式因地而异

在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侵蚀

洪害和排水不良

有机土

全世界共有有机土

约1.2×10的8次方公顷

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0.9%

由于有机土的土体

常处于饱和水分状态

有机泥炭大量积累

故开垦利用难度较大

目前绝大部分的有机土

还未被利用

除上述十个土纲以外

全球还有

25.9×10的8次方公顷的山地土壤

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9.7%

其中可耕地约

2.3×10的8次方公顷

占9%

这类土壤的特点是海拔高

土层薄

多石砾

在利用上以林业为主

有些地区也可发展牧业

农业和旅游业

其开发利用面临的

主要土壤问题是土壤侵蚀

由此可见

在世界土壤资源中

土壤肥力水平低

限制性因素多的土壤

比如灰土

干旱土

始成土

新成土

有机土和山地土壤

所占比重较大

它们合计占世界土壤

总面积的60%以上

而土壤肥力水平高

适宜性强的土壤比如软土

氧化土和变性土

只占世界土壤总面积的19.2%

但这里却集中了

世界50%以上的耕地

因此

研究土壤资源

探索土壤资源持续利用模式

将是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世界土壤资源的空间特征

世界土壤资源分布

和人均占有量存在明显的

空间差异

世界人均占有耕地0.25公顷

而在大洋洲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

最多为1.75公顷

亚洲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最少为0.15公顷

垦殖指数

是反应土壤开发利用程度的定量指标

世界各大洲的

土地垦殖指数差异

也十分明显

比如大洋洲

非洲和南美洲的

土地垦殖指数较低

均在6.30%左右

故其土壤后备资源相对丰富

而亚洲和欧洲的

土地垦殖指数较高

分别为17.18%和11.23%

但一个地区垦殖指数高

不一定反映土地利用是合理的

比如在农业适宜性较差的森林或草地

滥垦发展农业是不适宜的

必须退耕还草

好,今天的内容就讲到这里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我们下节课再见

土壤地理学课程列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1 土壤、土壤圈的相关基本概念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2 土壤圈的地位与作用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1.3 土壤地理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土壤固相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1 土壤矿物(一)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2 土壤矿物(二)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3 土壤矿物(三)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4 土壤有机质(一)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5土壤有机质(二)

--2.5 土壤有机质(二)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6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一)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7 土壤圈的物质循环(二)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8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一)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2.9 土壤固相的物理诊断特性(二)

第三章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1 土壤空气及其运动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2 土壤热量状况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3 土壤水分形态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4 土壤水势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5 土壤胶体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3.6 土壤溶液

第四章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1 道库恰耶夫成土因素学说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2 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

-4.4 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4土壤形成的岩石圈(母质)和地形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5 土壤形成的水圈(水文)因素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4.6 土壤形成时间因素的作用

第五章 土壤形成过程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1 土壤形成过程的概念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2 基本土壤形成过程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 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5.3土壤剖面形态特征

第六章 土壤分类与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1土壤分类概述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2 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3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4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5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6.6 不同土壤分类系统的参比

第七章 "土壤类型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 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1地带性土壤类型1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2 地带性土壤类型2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3 非地带性土壤类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4 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剖析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7.5 新疆土壤类型及其空间分布

第八章 土壤分布和土壤分区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1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2 全球各州土壤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3 中国土壤广域分布规律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4 土壤的垂直地带性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5 土壤负向垂直地带性及垂直-水平复合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6 土壤中域/微域性及耕地土壤的分布规律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7 土被结构的基本类型与空间格局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8.8 土壤流体组成及其诊断特性土壤区划

第九章 土壤资源评价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1 土壤资源的含义与生态环境功能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3 中国土壤资源特点与土壤质量概念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4 土壤质量的指标体系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5 土壤质量指标功能与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6 土地开发整理、土壤退化与侵蚀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7 土壤侵蚀方法、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8 土壤风蚀沙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9 土壤盐渍化和荒漠化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9.10 土壤污染

第十章 现代土壤调查技术与土壤信息系统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1 土壤地理调查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2 现代技术在土壤调查中的应用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10.3 土壤信息库

考试试卷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一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二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三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四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五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土壤地理学 试卷六

9.2 世界土壤资源概况及其空间特征笔记与讨论

也许你还感兴趣的课程:

© 柠檬大学-慕课导航 课程版权归原始院校所有,
本网站仅通过互联网进行慕课课程索引,不提供在线课程学习和视频,请同学们点击报名到课程提供网站进行学习。